專利名稱:電源轉換模塊線束接口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電源轉換模塊線束接口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源轉換模塊線束接口 ,尤其是一種應用于混合 動力車上,實現電源轉換模塊與整車混合電氣系統連接的裝置。背景技術:
隨著汽車能源的日益匱乏,許多汽車公司加緊研發各種新型能源汽車, 其中技術相對成熟的混合動力汽車必將具有廣泛的市場。在傳統動力汽車上,供電系統通常為單一的12V直流電源,用于整車上各個執行器、控制 器以及傳感器的供電,例如,該12V直流電源用于起動電機來帶動發動機 曲軸至起動轉速。但在混合動力汽車上,電機除了需要帶動發動機起動, 還需要在發動機停止工作時代替發動機為整車提供機械動力,并在適當的 工況下回收機械能,回饋電能。因此混合動力車中電機由于運行的時間相 對較長,需求的功率相對較高,使得傳統汽車上的12V直流電源無法滿足 要求。目前在混合動力車上,通常采用高于12V電壓的直流電源以及相應的 交流驅動電機。通過一電源轉換模塊將直流電源的直流電轉換成12V直流 電和高于12V的交流電。例如,36V直流動力源通過電源轉換模塊向交流 驅動電機提供36V交流電以及向整車上的各個執行器、控制器、傳感器等 提供12 V的直流電,當驅動電機回饋電能時,通過電源轉換模塊,向36V 直流動力源供電。 一種已知的36V直流動力源、交流驅動電機以及電源 轉換模塊的電纜線束的接線連接是通過兩個線束接口實現的。其中, 一個 線束接口上設置有36V直流動力源電纜線束進線口以及12V直流驅動電纜 線束進線口,分別用于向電源轉換模塊提供36V直流電源以及向整車12V 直流用電系統提供12V直流電源;另一個線束接口上設置有36V交流動力 電纜線束進線口,用于將經電源轉換模塊轉換的36V交流電源提供給36V交流驅動電機。這種連接裝置能夠較好的實現混合動力汽車上不同要求的 直流電源和交流電源的供給。但是,由于該連接裝置使用了兩個線束接口, 使得結構相對復雜,外形不夠美觀,安裝和拆卸不夠方便,并且由于密封 性不高,不利于該連接裝置的防水、防層以及防震。因此,提供一種集成式且結構簡單、方便安裝和拆卸并方便線束走線的 連接裝置,誠為本領域所需。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集成式電源轉換模塊線束接口 ,該線 束接口結構簡單,易于制造且便于安裝和折卸,密封性好,且方便各路線 束的固定和更換。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電源轉換模塊線束接口 ,用于混合動力車的電源轉換模塊與整車 混合電氣系統的連接,它包括設有開口的主殼體和可拆卸地安裝在主殼體 的開口處的前蓋,其中,主殼體上設有用于三相交流動力電纜線束進線的 第一進線口,用于直流動力源電纜線束進線的第二進線口 ,用于12V直流 驅動電纜線束進線的第三進線口 ,以及用于電源轉換模塊的電纜線束進線 的第四進線口 ,通過第四進線口和第二進線口實現直流動力源與電源轉換 模塊之間的線路連接,并且通過第四進線口和第三進線口實現12V直流驅 動單元與電源轉換模塊之間的線路連接。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電源轉換模塊線束接口 ,其中電源轉換模塊線束 接口還設有固定裝置,用以將電源轉換模塊線束接口與電源轉換模塊連接 固定。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電源轉換模塊線束接口 ,其中主殼體為一空腔開 口結構,包括有第一端面、第二端面、上壁、下壁、第一側壁、第二側壁 以及斜壁,且第一端面設有開口斜向上的開口。5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電源轉換模塊線束接口 ,其中第二進線口包括設 于主殼體第一側壁上的通孔。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電源轉換模塊線束接口 ,其中第一進線口包含設 于主殼體上壁的第一、二和三柱體,以及貫穿各柱體而與主殼體的空腔相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電源轉換模塊線束接口 ,其中第三進線口包括設 于主殼體的上壁且位于第三柱體與第一側壁之間的第四柱體,以及貫穿第 四柱體而與主殼體的空腔相通的通孔。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電源轉換模塊線束接口 ,其中第四進線口包括設 于主殼體的下壁兩側的第一長方形通孔和第二長方形通孔。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電源轉換模塊線束接口 ,其中線束接口還包括有 設于主殼體的第一端面開口處與前蓋之間的橡膠墊片,主殼體的第一端面、 橡膠墊片以及前蓋通過螺釘密封連接。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電源轉換模塊線束接口 ,其中電源轉換模塊線束 接口的固定裝置包括設于主體的斜壁上的凸緣以及設于主殼體的第二端面 上的角板及凸緣,凸緣及角板上各設有用于與螺釘相配合的通孔。與現有技術相比,該電源轉換模塊線束接口由于采用了一體化的設計, 使得該電源轉換模塊線束接口的結構簡單,并且密封性很好,具有較好的 防水、防震功能。由于主殼體一個端面可以進行拆卸,使得該電源轉換模 塊線束接口安裝和檢修非常的方便。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電源轉換模塊線束接口的立體爆炸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電源轉換模塊線束接口的主殼體的側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電源轉換模塊線束接口的主殼體的仰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容易理解,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在不變更本實用新型的實質 精神的情況下,本領域的 一般技術人員可以提出本實用新型的電源轉換模 塊線束接口的多個結構方式。因此,以下具體實施方式
和附圖僅是對本實 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的舉例說明,而不應當視為本實用新型的全部或者視為 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的限制或限定。請參閱圖1,本實用新型的電源轉換模塊線束接口包括主殼體1、橡膠墊片2以及前蓋3。其中,主殼體1和前蓋3是采用金屬材料制造,使得 電纜線束的屏蔽線可以直接連接到該電源轉換模塊線束接口的外殼上,用 來防止電磁波對該電源轉換模塊線束接口的干擾。橡膠墊片2采用具有較 好密封性能的工業橡膠制造。如圖1所示,主殼體1為一空腔開口結構。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優選 實施例中,該主殼體11包括有第一端面11、第二端面12、上壁13、下壁14、 第一側壁15、第二側壁16以及斜壁17。其中,第一端面11兩側分別 與上壁13的一側以及斜壁17的一側垂直相連,第二端面12的一側與下壁 14的一側也是垂直相連,另一側與上壁13的另一側為弧形連接,下壁14 的另一側與斜壁17的另一側直接形成一個內接角為鈍角的連接。第一側壁15、 第二側壁16分別與第一端面11、第二端面12、上壁13、下壁14以 及斜壁17垂直相連。主殼體1上的第一端面11處開口并且開口斜向上方,用于該電源轉換 模塊線束接口內的電纜線束的安裝和拆卸。第一端面11的四個角以及該第 一端面11的上部和下部分別設有若干螺紋孔111,用于與橡膠墊片2和前 蓋3的密封連接。相應的,為了保證該螺絲孔111的加工以及使用強度, 在每個螺絲孔111沿第一端面11的縱深處,主殼體1上都設有加固圓柱體 18。制造時直接沿著圓柱體18的中心線加工螺紋孔111。上壁13處分別設置有四個結構基本相同的第一、二、三和四柱體131、 132、 133和134,且第一、二、三和四柱體131、 132、 133和134的橫截面類似于盤形凸輪。其中,第一、二、三柱體131、 132、 133的位置靠近 第二側壁16,且相互鄰近。第四柱體134位于第三柱體133以及第一側壁 15之間。第一、二、三和四柱體131、 132、 133和134上分別設有通孔135, 該通孔穿過上壁13直接與主殼體1的空腔相通,其中第一、二、三柱體131、 132、 133的通孔135作為三相交流動力電纜線束的進線口 ,第四柱體134 的通孔135作為12V直流驅動電纜線束的進線口 。四個柱體上鄰近于通孔 135分別設有螺紋孔136,分別用于各柱體與相應凸輪蓋137的密封連接, 以使電纜線束固定安裝在主殼體1上。第一側壁15的中部設有通孔151,作為36V直流動力源的進線口 。下 壁14的兩側分別設有第一、二長方形通孔141、 142,中部設有一加強筋143, 形成一 "日"型結構。其中,第一長方形通孔141位置靠近于第二側壁16 處,可供穿過第一、二、三柱體131、 132、 133的通孔135的三相交流動 力電纜線束與位于主殼體1下方的電源轉換模塊(未圖示)的相應線束連 接;第二長方形通孔142位于下壁14的另一側,可供穿過第四柱體134的 通孔135的12V直流驅動電纜線束與位于主殼體1下方的電源轉換模塊的 相應線束連接,以及從通孔151穿過的36V直流動力源電纜線束與電源轉 換模塊的相應線束連接。加強筋143設置在第一、二長方形通孔141、 142 之間,用于強化下壁14的結構,并且通過該強化筋143在第一端面11上 加工所述的螺絲孔111。斜壁17上靠近下壁14的第一長方形通孔141處設有一向外突出的凸 緣171,該凸緣171的中心設有一通孔1711,并且凸緣171的底面與下壁 14處于同一平面。如圖2及圖3所示,第二端面12上靠近下壁14的第一 長方形通孔141處設有一向外突出的角板121,該角板121的板面兩側各 設有一通孔1211以及1212,并且角板121的底面與下壁14處于同一平面。 第二端面12上靠近下壁14的第二長方形通孔142處設有一向外突出的凸 緣122,該凸緣122的末端設有一通孔1221。利用螺釘穿過凸緣171上的 通孔1711、角板121上的通孔1211、 1212以及凸緣122上的通孔1221與電源轉換模塊(未圖示)上的相應螺紋孔相連接,實現電源轉換模塊線束 接口與電源轉換模塊之間的固定連接。如圖1所示,橡膠墊片2與第一端面11的形狀相同,并且,橡膠墊片2上設有與第一端面11上螺紋孔111相應的通孔21。前蓋3為一密封板, 尺寸與第一端面11的尺寸相同,并且前蓋3上設有與第一端面11上螺紋 孔lll以及橡膠墊片2的通孔相對應的通孔31。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優選實施例中,直流動力源和三相交流動力均為 36V。使用時,36V直流動力源的電纜線束端子通過第一側壁15上的通孔 151進入到主殼體1的空腔內;36V三相交流動力電纜線束端子分別通過 第一、二、三柱體131、 132、 133上的通孔135進入到主殼體1的空腔, 并且電纜線束通過凸輪蓋137分別與第一、二、三柱體131、 132、 133的 螺紋孔131相連接實現固定。12V直流驅動電纜線束端子通過柱體134上 的通孔135進入到主殼體1的空腔,并且電纜線束通過凸輪蓋137與柱體 134的螺紋孔131連接實現固定。相應的,電源轉換模塊(未圖示)上對 應的電纜線束端子分別通過下壁14的第一、二長方形通孔141、 142進入 到主殼體1的空腔內。操作者通過第一端面11的開口分別將主殼體1內的 36V直流動力源的電纜線束端子、36V三相交流電纜線束端子、12V直流 驅動電纜線束端子與電源轉換模塊上對應的電纜線束端子進行連接。工作 時,36V直流源通過電源轉換模塊的轉換后成為36V三相交流電以及12V 直流電。其中,36V三相交流電通過36V三相交流電纜線束供給36V交流 驅動電機,12V直流電通過12V直流驅動電纜線束供給整車上各個執行器、 控制器以及傳感器等。并且,在36V交流驅動電機回饋電能時,通過上述 連接將36V交流電通過電源轉換模塊轉換為36V直流電供給36V直流動力 源。容易理解,主殼體1的上壁13上設有通孔的第一、二、三柱體131、 132、 133構成第一進線口,用于36V三相交流驅動電機電纜線束的進線;第一 側壁15上的通孔151構成第二進線口,用于36V直流動力源的電纜線束的進線;主殼體1的上壁13上設有通孔的第四柱體134構成第三進線口 , 用于12V直流驅動電纜線束的進線;下壁14上的第一、二長方形通孔141、 142構成第四進線口,用于電源轉換模塊的進線;主殼體1上設有開口的 第一端面11、橡膠墊片2以及前蓋3構成一密封口 ,用于電纜線束在主殼 體1內的空腔密封以及電纜線束的日常安裝和檢修;主殼體1上的凸緣171、 第二端面12上的角板121以及凸緣122構成固定裝置,用于該電源轉換模 塊線束接口與電源轉換模塊的固定連接。依據該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具 有多個實施方式,例如在第一端面11、橡膠墊片2以及前蓋3上的螺紋孔 按實際需要可設置為不同數量和不同位置;36V直流動力源、12V直流執 行器以及36交流驅動電機的電纜線束進線口改設到前蓋3上;將36V直 流動力和交流動力改設為42V或者其他更高的電壓值,等等。在不變更本 實用新型的實質精神下,對于本領域熟悉此項技術者來說,對上述實施例 進行的顯而易見的修改和變化,均為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范圍所包含。本實用新型的電源轉換模塊線束接口,結構簡單,連接方便,外形美 觀,成本較低。并且該電源轉換模塊線束接口具有防水、防震、防電磁干 擾的功能。
權利要求1.一種電源轉換模塊線束接口,用于混合動力車的電源轉換模塊與整車混合電氣系統的連接,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設有開口的主殼體和可拆卸地安裝在所述主殼體的開口處的前蓋,其中,所述主殼體上設有用于三相交流動力電纜線束進線的第一進線口,用于直流動力源電纜線束進線的第二進線口,用于12V直流驅動電纜線束進線的第三進線口,以及用于電源轉換模塊的電纜線束進線的第四進線口,通過所述第四進線口和所述第二進線口實現直流動力源與電源轉換模塊之間的線路連接,并且通過所述第四進線口和所述第三進線口實現12V直流驅動單元與電源轉換模塊之間的線路連接。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源轉換模塊線束接口 ,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源轉 換模塊線束接口還設有固定裝置,用以將所述電源轉換模塊線束接口與電 源轉換模塊連接固定。
3.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源轉換模塊線束接口 ,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殼體 為一空腔開口結構,包括有第一端面、第二端面、上壁、下壁、第一側壁、 第二側壁以及斜壁,且所述第一端面設有開口斜向上的開口 。
4. 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電源轉換模塊線束接口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進 線口包括設于所述主殼體第一側壁上的通孔。
5. 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電源轉換模塊線束接口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進 線口包含設于主殼體上壁的第一、二和三柱體,以及貫穿所述各柱體而與 主殼體的空腔相通的通孔。
6. 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電源轉換模塊線束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進 線口包括設于所述主殼體的上壁且位于第三柱體與第一側壁之間的第四柱 體,以及貫穿所述第四柱體而與主殼體的空腔相通的通孔。
7. 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電源轉換模塊線束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進線口包括設于所述主殼體的下壁兩側的第一長方形通孔和第二長方形通 孔。
8.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源轉換模塊線束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線束接 口還包括有設于所述主殼體的第一端面開口處與所述前蓋之間的橡膠墊 片,所述主殼體的第一端面、橡膠墊片以及前蓋通過螺釘密封連接。
9.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源轉換模塊線束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線束接 口的固定裝置包括設于所述主殼體的斜壁上的凸緣以及設于所述主殼體的 第二端面上的角板及凸緣,所述凸緣及角板上各設有用于與螺釘相配合的 通孔。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源轉換模塊線束接口,用于混合動力車的電源轉換模塊與整車混合電氣系統的連接,它包括設有開口的主殼體和可拆卸地安裝在主殼體的開口處的前蓋,其中主殼體上設有用于三相交流動力電纜線束進線的第一進線口,用于直流動力源電纜線束進線的第二進線口,用于12V直流驅動電纜線束進線的第三進線口,以及用于電源轉換模塊的電纜線束進線的第四進線口。本實用新型的電源轉換模塊線束接口采用一體化設計,結構緊湊,安裝方便,易于檢修,并具有防水、防震、防電磁干擾的功能。
文檔編號H02M1/00GK201171183SQ200720199029
公開日2008年12月24日 申請日期2007年12月7日 優先權日2007年12月7日
發明者劉宏偉, 華 徐, 汪熊熊 申請人:上海通用汽車有限公司;泛亞汽車技術中心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