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太陽能板的門窗遮陽板發電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新型是指一太陽能板的門窗遮陽板發電結構,其于遮陽板.匕組裝有吸收 陽光產牛電能的太陽能板,并以太陽能板所產生電能補給室內用電。
背景技術:
首按,請參閱圖l所不,是常用的組合示意圖;是指一般用于室內l 0 空氣流通及光線導入的門窗20,以及門窗上方的遮陽板30,遮陽板3 0 主要功能是于遮擋光線直射室內1O所用。
承上,該遮陽板3 0只限用于遮擋光線直射室內1 0,故遮陽板3 0并 無其它復合效益,以致在能源、物資日趨緊縮的今日,著實令社會成本加重; 而若欲為遮陽板3 0覓得復合功用,則有待研發,方可有效提J卜遮陽板3 0 的使用范圍。
鑒于以上所述,得知常見遮陽板有使用單純的問題,促使發明人朝遮陽板功用 復合方向研發,并經由本實用新型人多方思考設計,遂而思及,將遮陽板組裝發電 用太陽能板為最佳。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太陽能板的門窗遮陽板發電結構, 該門窗于遮陽板上組裝有產牛電能的太陽能板,太陽能板將所產電能供給予 控制組件與電能儲存的蓄電池,該電能用以驅動風扇,藉由驅動的風扇調節 室內溫度,期以此有效補給室內用電量,以及節省使用者的用電支出。
本實用新型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太陽能板的門窗遮陽板發電結構, 是在于太陽能板下方外側圍設的框架,框架兩側可設有方便通風的第一窗體。 又框架上、下組裝有風扇,且框架中間可設有固定控制組件及電源端子的座
板,并上、下的風扇與座板間可增設有第二窗體。藉由第一窗體及第二窗體 的組裝,有效擴充本實用新型具一般門窗戶通風效益。
本實用新型的又 一 目的在于提供 一 種太陽能板的門窗遮陽板發電結構, 是在于下排組裝的風扇外側設有過濾體,藉由過濾體有效隔絕室外灰塵。
為達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一種太陽能板的門窗遮陽板發電結構,該具 有遮陽板的門窗,門窗于遮陽板上組裝有產生電能的太陽能板,太陽能板將 所產電能提供予耦接的控制組件與電能儲存的蓄電池;控制組件以太陽能板 產生的電能驅動有調節室內溫度的風扇,且控制組件可設有開啟與關閉風扇 的開關;又控制組件耦接有將太陽能板所產生電能輸出的電源端子,電源端 子耦接有發光體,以及銜接室內電源的內接端子。
且于,該門窗可設有組裝該控制組件、風扇及電源端了的框架,框架則 圍設于太陽能板下方外側,且框架兩側可設有方便通風的第 一 窗體。
又f,該框架上、下可組裝有一排風扇,且下排組裝的風扇外側可設有 隔絕室外灰塵的過濾體,另風扇可設有將室外空氣導入室內的進風導符。又 上排組裝的風扇可設有將室內空氣導出的排風導管。而后,該框架中間可設 有固定控制組件及電源端子的座板,并上、下的風扇與座板間可增設有第二 窗體。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有效減低家庭用電對發電j供電的依賴,期以 此緩和發電廠的所需能源量,以及緩和能源消耗,相對可減低對地球破壞, 據此,徹底改善常見遮陽板的使用單純問題,并達成本實用新型具有環保效 益,更能令本實用新型有能源節約特性;且本實用新型可配合室內需求調整 組裝,具有多重復合特性功用。
圖1是為常用的組合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組合配置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立體配置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組合剖面含局部放大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第一變化例示意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的第二變化例示圖。 圖7是本實用新型的第三變化例示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今為使貴審查委員對本實用新型有更進一步的了解,佐以下列實施例說 明之。
請貴審查委員參閱圖2所示,是本實用新型的組合配置示意圖;是指本 實用新型的太陽能板的門窗遮陽板發電結構,其中,該具有遮陽板l的門窗
2,門窗2于遮陽板1上組裝有太陽能板3 ,太陽能板3將所產電能提供予 耦接的控制組件4 ,控制組件4以太陽能板3產生的電能驅動有調節室內溫 度的風扇5 ,又控制組件4耦接有將太陽能板3所產生電能輸出的電源端子
6 c
請參閱圖3、圖4所示,是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配置示意、組合剖面含 局部放大圖;其中,該具有遮陽板1的門窗2,門窗2于遮陽板1上組裝有 吸收太陽光A的太陽能板3 ,遮陽板1及太陽能板3下方外側圍設有框架7 , 框架7可配合需求調整、預備組裝室內周邊用品;而其框架7組裝的該用品 中如兩側可設有方便通風的第一窗體7 1。又框架7上、下可組裝有一排 風扇5 ,其中,該下排組裝有吸取清新、自然、冷溫低溫入室內的風扇5, 風扇5于外側可設有隔絕室外蚊蟲、灰塵及雜物進入室內的過濾體7 2 ,藉 此過濾休7 2的隔絕有效保持室內空氣清新冷溫低溫。且框架7中間設有固 定控制組件4的座板7 3 ,另座板7 3固定有蓄電池8 、電源端子6 、內接 端子7 4及開關7 5 ;然而,該蓄電池8與太陽能板3耦接,作為太陽光A 照射太陽能板3轉換為電能后的儲存依據,且蓄電池8可將電能交互、提供 予控制組件4驅動配備及室內電器,又控制組件4可匯整電力以1 1 OV或 2 2 0 V輸出,以及控制組件4耦接有電源端子6 ,電源端子6可組接有照
明室內的發光體6 1。且內接端子7 4可銜接有蓄電池8 ,蓄電池8如于陰 天夜間或電力儲量不足時,用以室內電源2 A耦接內接端子7 4驅動風扇5 運作,有關室內電源2 A請再配合參照圖2所示。而座板7 3所設的開關7 5是用于開啟或關閉風扇5的主要組件。并上、下的風扇5與座板7 3間可 設有增加室內通風的第二窗體7 6 ,第二窗體7 6可為一般的玻璃窗或紗窗。
是之,如圖4所示,該下排組裝的風扇5可增設有將室外空氣導入室內 的進風導管5 1。且上排組裝的風扇5可增設有將室內偏高、熱溫、污穢空 氣導出的排風導管5 2,藉此風扇5的上、下排組裝與進風導管5 1及棑風 導管5 2設置,有效增進對室內空氣循環。
請參閱圖5所示,是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一變化例示意圖;其中,該框架 7可組接于原門窗2位置。
請參閱圖6所示,是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二變化例示意圖;其中,該框架 7可組接于落地窗2 1夕卜,且框架7于風扇5及過濾體7 2外設有可開啟、 封閉風塌5空氣流通的百葉窗W;而第二窗體7 6所用玻璃可為具二氧化鈦 成份;以及遮陽板1上可組裝有太陽能板3。
請參閱圖7所示,是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三變化例示意圖;艽中,該遮陽 板1上組裝有太陽能板3 ,以及框架7可組接于落地窗2 1的一處一部分。
據此,本實用新型的主要優點包括有該門窗2于遮陽板1上組裝有太 陽能板3,以太陽能板3所產電能補給室內或家庭用電,有效減低家庭用電 對發電廠供電的依賴,期以此緩和發電廠的所需能源量,以及緩和能源消耗, 相對可減低對地球破壞,據此,徹底改善常見遮陽板的使用單純問題,并達 成本實用新型具有環保效益,更能令本實用新型有能源節約特性。
是之,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優點為該太陽能板3結合有柩架7 ,框架7 上固定有耦接太陽能板3的控制組件4 、風扇5、電源端子6、第一窗體7 1 、過濾體7 2、座板7 3 、第二窗體7 6及蓄電池8 ,又框架7可配合室 內需求調整組裝。促使本實用新型又實質具有多重復合特性功用。
又于,該風扇5可增設有將空氣導入、出室內的進風導'矜5 1與排風導 管5 2 ,有效以進風導管5 1與排風導管5 2的配合,令本實用新型又增加 有多重復合功用。
綜上所述,當知本案所實用新型的新穎結構已具有產業利用性、新穎性
與進步性,誠符合新型專利要件。
惟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一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用來限定本實
用新型實施的范圍。即凡依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范圍所做的均等變化與修飾, 皆為本實用新型專利范圍所涵蓋。
權利要求1、一種太陽能板的門窗遮陽板發電結構,其特征在于其中,該遮陽板上組裝有太陽能板,太陽能板將所產電能提供予耦接的控制組件,控制組件以太陽能板產生的電能驅動有調節室內溫度的風扇,又控制組件耦接有將太陽能板所產生電能輸出的電源端子。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太陽能板的門窗遮陽板發電結構,其特征在于其中,該太陽能板增設、耦接有電能儲存及將電能提供予控制組件的蓄電池。
3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太陽能板的門窗遮陽板發電結構,其特征在于其中,該電源端子可增設、耦接有發光體。
4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太陽能板的門窗遮陽板發電結構,其特征在于其中,該控制組件可增設有開啟與關閉風扇的開關。
5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太陽能板的門窗遮陽板發電結構,其特征在于其中,該控制組件可增設有銜接室內電源的內接端子。
6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太陽能板的門窗遮陽板發電結構,其特征在于其中,該門窗可增設有組裝該控制組件、風扇及電源端了的框架。
7 、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太陽能板的門窗遮陽板發電結構,其特征在于其中,該太陽能板下方外側可圍設有該框架,且框架兩側可增設有方便通風的第一-窗體。
8 、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太陽能板的門窗遮陽板發電結構,其特征在于其中,該框架上、下可組裝有一排風扇,且框架中間可增設有固定控制組件及電源端子的座板,并上、下的風扇與座板間可增設有第二窗體。
9 、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太陽能板的門窗遮陽板發電結構,其特征在于其中,該框架于風扇外可增設有百葉窗,且下排組裝的風扇可增設有將室外空 氣導入室內的進風導管,且上排組裝的風扇可增設有將室內空氣導出的排風 導管。
10 、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太陽能板的門窗遮陽板發電結構,其特征在于 其中,該下排組裝的風扇于外側可增設有隔絕室外灰塵的過濾體。
專利摘要一種太陽能板的門窗遮陽板發電結構,其中,該具有遮陽板上組裝有吸收太陽光產生電能的太陽能板,太陽能板將所產電能提供予耦接的控制組件,控制組件以該電能驅動有調節室內溫度的風扇,另控制組件耦接有將太陽能板所產生電能輸出的電源端子,又電源端子以該電能分流于電器使用,藉此補給室內所需用電。
文檔編號H02J7/35GK201207621SQ200720074989
公開日2009年3月11日 申請日期2007年9月25日 優先權日2007年9月25日
發明者謝德璟 申請人:謝德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