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電纜支承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電纜支承裝置,并且尤其設計用來支承橫跨在車輛的 滑動門和車體之間的電纜,使得其能夠在打開和關閉滑動門時,而在
電纜在垂直方向、橫向和傾斜方向上改變其角度時跟隨電纜。
背景技術:
如電動窗和門鎖之類的電子部件安裝在機動車的門中,并且用于 恒定供給電力的電纜(門線束)與這些電子部件連接。電纜設置成朝 車體延伸并與車體中供電側電纜連接。
如果門是滑動門,則在關閉和打開門時,門會在正交于滑動方向 的垂直方向和橫向上移動。于是,橫跨在滑動門和車體之間的電纜的 角度相對于橫向和垂直方向發生改變。
橫跨在滑動門和車體之間的電纜被固定到車體上并被支承在車體 上,但是需要提供能夠在支承裝置中、在垂直方向、橫向和傾斜方向 上跟隨電纜的角度變化的機構。
日本未審專利公開No.2004 —40862 (專利文件1)提出了一種附 圖15中所示的裝置,作為這類電纜支承裝置。在該裝置中,橫跨在車 體和滑動門之間的電纜由通過將數個聯接構件1連接起來而形成的電
纜導向裝置2覆蓋,該電纜導向裝置2的一端與固定到車體上的支承 構件3連接,并且插過該電纜導向裝置2的電纜通過支承構件3。
該支承構件3和聯接構件la在該電纜導向裝置2的導引端處經在 水平方向上延伸的連接銷Pl而可轉動地連接起來,從而使得聯接構件1在垂直方向上可擺動地與支承構件3連接,從而在垂直方向上跟隨電 纜的角度變化。另一方面,通過在垂直方向上延伸的連接銷P2,電纜 導向裝置2的相鄰聯接構件1在橫向上可轉動地連接起來,從而能夠 在橫向上跟隨電纜的角度變化。
特別地,通過設置銷P2和銷P1的安裝方向, 一種機構能夠在垂 直方向和橫向上跟隨電纜的角度變化,其中該銷P2連接電纜導向裝置 2的聯接構件1,該銷Pl將彼此正交的電纜導向裝置的導引端處的電 纜導向裝置2的聯接構件1與支承構件3連接起來。
在專利文件1的電纜支承裝置中,垂直移位的量被限制到一定垂 直角度范圍,電纜導向裝置2的導引端處的聯接構件la能夠繞著銷子 Pl在此垂直角度范圍內轉動,并且橫向移位的量被限制到一定橫向角 度范圍,電纜導向裝置2的聯接構件1能夠繞著銷子P2在此橫向角度 范圍內轉動。而且,專利文件1的結構無法應付在傾斜方向上的傾斜 移動。
機動車的滑動門的垂直角度變化的量因車輛的類型而不同。而且, 滑動門被構造成當從關閉狀態滑動到打開狀態時而相對于垂直方向傾 斜地移動。該傾斜角度也因車輛的類型而不同。而且,電纜支承裝置 在車輛上的安裝位置和安裝角度也不同。
如果垂直轉動角度范圍像專利文件1中那樣受到限制,則對每種 車輛類型都要花時間考慮電纜支承裝置的安裝位置和安裝角度。如果 電纜的垂直移位較大,或者其傾斜角度較大,則電纜自身在專利文件l 的這種構造中被扭曲。然而,在某些情況下,無法吸收這種移位或傾 斜。
在專利文件1中,電纜導向裝置2的導引端處的聯接構件la在垂 直方向上與電纜支承構件3可擺動地連接起來,并且在向前和向后方向上與可垂直擺動的聯接構件la相繼連接起來的聯接構件1在橫向上
可擺動地連接起來。換句話說,在導引端處通過聯接構件la的電纜在 垂直方向上擺動,但是無法在橫向上擺動,而由與聯接構件la連接的 聯接構件1和后面的聯接構件1導致橫向擺動運動。因此,電纜在靠 近電纜支承構件3的位置處無法進行橫向擺動運動,從而在聯接構件 中受到扭曲。
而且,由于導引端處可垂直擺動的聯接構件la通過銷與支承構件 3連接的連接方向以及通過銷與可橫向擺動的聯接構件連接的連接方 向在專利文件1中是不同的,所以所有的聯接構件無法具有相同形狀, 并且導末端處的聯接構件la需要單獨設置。這增加了部件數量,而且 由于導引端處的聯接構件la是必需的,所以存在需要更大設置空間的 問題。
日本未審專利公開No.2004 — 4086
發明內容
本發明尋求解決的問題
為了解決專利文件1的上述問題,作出了本發明,并且其目的是 提供一種電纜支承裝置,無論電纜的垂直和橫向角度變化的量的大小 如何,這種電纜支承裝置都能夠應付,也能應付傾斜方向上電纜的角 度變化,且因此,即使其在車輛上的安裝位置和安裝龜度略有不同, 也足夠應付電纜的角度變化。
解決問題的手段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涉及電纜支承裝置,用于支承設置在
車體和可移動地連接到車體上的活動構件之間的電纜,包括
導向構件,它包括在其外表面上具有三維表面的框架本體;及 用于可轉動地緊密保持導向構件的彎曲表面的支承構件,該支承構件被固定到車體和/或活動構件上, 其中
該導向構件的框架本體包括與其空心部分連通并用于電纜的插入 的第一開口和第二開口,從第一開口的周邊邊緣突出的管狀部分,和 從框架本體的外周表面突出同時與管狀部分間隔開需要角度的可轉動
角度限制部分,
而該支承構件包括可與可轉動角度限制部分接合的接觸部分,并 且接觸部分和可轉動角度限制部分的面對表面中的至少任意一個是傾 斜表面,并且
該電纜從導向構件的第一開口通過空心部分插入到第二開口中, 通過使導向構件的管狀部分與支承構件的開口的周邊邊緣接觸,限制 了電纜在橫向上的變化的可轉動角度,而通過使導向構件的可轉動角 度限制部分和支承構件的接觸部分接觸,將垂直和傾斜方向上的角度 變化限制到需要的角度。
根據本發明,通過將電纜插過如上所述的受到可轉動支承的導向 構件的空心部分,該電纜得到支撐,從而能夠在垂直方向、橫向和傾 斜方向中的任意方向上、在較寬范圍內改變電纜角度。
于是,與如專利文件1中公開的支承裝置相比,其中電纜的角度 只可在支承構件和導引端處的聯接構件之間、在一個預定角度范圍內 在垂直方向上改變,并且通過聯接構件的連接,可在橫向上、在一個 特定角度范圍內改變,角度移位的量可以設置在更寬范圍內。因此, 這種角度移位的量可應用于具有不同移位方向的車輛類型,而且也可 應用于在傾斜方向上具有不同傾斜角度的車輛類型,從而產生良好的 通用性。
而且,由于本發明的支承裝置能夠在較寬范圍內應付垂直方向、 橫向和傾斜方向上的任何角度變化,所以不需要考慮支承裝置在車輛 等上的安裝位置和安裝角度,并且可以提高制造時的組裝性。由于在專利文件1中,只進行垂直角度變化,而在支承構件和導 引端處的聯接構件之間不進行橫向角度變化,所以存在電纜在該位置 處被扭曲,而在電纜上施加過度載荷的可能性。然而,在本發明的支 承裝置中,可以在垂直方向、橫向和傾斜方向上同時進行角度變化, 所以不存在扭曲電纜的可能性,從而保護了電纜。
由于通過導向構件的管狀部分和支承構件的開口的周邊邊緣的接 觸,限制了導向構件的橫向轉動,并且通過導向構件的可轉動角度限 制部分與支承構件的接觸部分的接觸,限制了導向構件垂直和傾斜轉 動,所以可以防止電纜由于過度彎曲或扭曲而造成的損傷。尤其是, 導向構件的可轉動角度限制部分和支承構件的接觸部分的面對表面的 傾斜的角度不同,以在導向構件在垂直或傾斜方向上轉動時,使可轉 動角度限制部分和接觸部分產生表面接觸。因此,可以更加精確和可 靠地限制導向構件在垂直和傾斜方向上的可轉動角度。
相對于導向構件的突起的面對表面,支承構件的接觸部分的面對 表面的傾斜角度最好是3。至10° 。
特別地,導向構件的第一開口和管狀部分設置在框架本體的一個 側表面處,該第二開口形成在大致正交于第一開口的上端表面中,并 且有一管或軸從框架本體的底端表面突出,以起到第一可轉動角度限 制部分的作用,
而該支承構件包括第一接觸部分,它是與第一轉動限制部分接合 的承載部分,該第一接觸部分和第一可轉動角度限制部分被安裝起來, 同時被間隔開,彼此面對的內周表面和外周表面中的任意一個是傾斜 表面,并且導向構件在垂直和傾斜方向上的角度由該傾斜表面的傾斜 角度限制。
根據上述構造,如果導向構件在垂直或傾斜方向上轉動了需要的角度,則作為設置在導向構件上的所述管或軸的第一可轉動角度限制 部分的外周表面,和作為設置在支承構件上的承載部分的第一接觸部 分的內周表面進行表面接觸,從而可以更加精確和可靠地限制導向構 件在垂直和傾斜方向上的可轉動角度。
如果電纜的角度在橫向上改變,則導向構件的第一可轉動角度限 制部分在支承構件的第一接觸部分中轉動,從而導向構件順利地跟隨 電纜的轉動。
第一和第二開口最好位于沿圓周方向間隔開90°的正交位置處,
但是第一開口和第二開口之間的角度間隔不局限于90° ,并且是小于 180°的角度就足夠了。或者,該第一開口和第二開口可以彼此面對。
而且,有環狀突起從環繞導向構件的第二開口的周邊邊緣和/或 與第二開口垂直方向相對的一側處的周邊邊緣突出,作為第二可轉動 角度限制部分,并且
該支承構件包括第二接觸部分,該第二接觸部分是可安裝到第二 可轉動角度限制部分上同時被間隔開的管狀突起,第二接觸部分和第 二可轉動角度限制部分的垂直面對表面的至少任意一個是傾斜表面, 并且導向構件在垂直和傾斜方向上的角度由該傾斜表面的傾斜角度限 制。
在采用上述構造的情況下,如果導向構件在垂直或傾斜方向上轉 動了需要的角度,則作為設置在導向構件上的管狀突起的第二可轉動 角度限制部分,和作為支承構件的管狀突起的第二接觸部分的垂直方 向面對表面進行表面接觸,從而可以更加精確和可靠地限制導向構件 在垂直和傾斜方向上的可轉動角度。
優選地,第一接觸部分的承載部分兼作第二接觸部分,并且其上 端表面與第二可轉動角度限制部分的環狀突起的下端表面垂直方向相對。
通過使導向構件設置有第一和第二可轉動角度限制部分和使支承 構件設置有第一和第二接觸部分,當在垂直或傾斜方向上轉動時,該 導向構件至少在兩個位置處與支承構件接觸,從而可以更加精確和可 靠地限制導向構件在垂直和傾斜方向上的可轉動角度。
優選地,通過安裝與支承構件主體獨立的接觸構件,形成環支承 構件的開口的左右周邊邊緣。
根據上述構造,通過只更換角度限制構件,就可以調節導向構件 在橫向上的可轉動角度,并且其它支承構件的主體可以共同用于其他 不同的車輛類型。
優選地,導向構件是包括球形框架本體的球形導向構件,該導向 構件的第一開口和第二開口位于正交的位置處,并且覆蓋構件的導引 端連接到第一開口上,從而可在一個特定角度范圍內轉動,該覆蓋構 件是覆蓋電纜的鏈型連接構件或波紋管,而從該覆蓋構件的導引端延 伸出來的電纜從第一開口通過導向構件的空心部分,并被從第二開口 拉出,以固定到支承構件上。
根據上述構造,在將鏈型聯接構件用作用于電纜的覆蓋構件的情 況下,通過導向構件的轉動,可以進行鏈型連接構件無法進行的垂直 方向上的角度變化。于是,不需要將連接構件與導向構件連接起來, 使得可垂直擺動,因此與導向構件連接的聯接構件能夠具有和其他聯 接構件相同的形狀,并可以與導向構件連接起來,使得可橫向擺動。 結果,不需要像專利文件1中那樣,提供形狀不同于其他聯接構件的 聯接構件,并可以減少部件數量。
在專利文件1中,導引端處的聯接構件只是在不同于其他聯接構件的方向上轉動,而在使用本發明的支承裝置的情況中,導引端處的 聯接構件在和其他聯接構件相同的方向上轉動。于是,可以減小設置 空間。而且,由于作為支承裝置的導向構件自身也在本發明的支承裝 置中轉動,因此如果導向構件在和聯接構件相同的方向上轉動,則可 進一步減小設置空間。
在某些情況下,不同于由現有技術中公開的鏈型連接構件制成的 覆蓋構件覆蓋,電纜由在車體和如滑動門之類的活動構件之間的波紋 管覆蓋。在電纜由波紋管覆蓋的這種情況下,波紋管不僅能夠在橫向 上也能在垂直方向上跟隨電纜,但是其角度范圍受到限制。因此,通 過使用本發明的電纜支承裝置也將由波紋管覆蓋的電纜支承在車體和 /或滑動門中,該支承裝置能夠在更寬范圍上跟隨電纜的角度變化。
在以這種方式,即使用波紋管而不是呈鏈型聯接構件的形式的覆 蓋構件的情況下,最好是限制波紋管的彎曲方向,以防止波紋管接觸 外部接觸構件,例如通過在特定區域中形成在長度方向上延伸的肋板, 以在波紋管的外周表面的需要位置處突出。
用于可轉動地支承導向構件的彎曲表面的支承構件的支承表面最 好形成有用于排放異物的凹槽。
在使用用于設置在滑動門和車體之間的電纜的支承裝置的情況 下,灰塵、沙子和水可能在該支承裝置的安裝位置處從外進入。于是, 存在如灰塵、沙子和水等異物沉積在導向構件和支承構件的可轉動滑 動表面上的較大危險。在此情況下,如果設置了用于排放這些異物的 凹槽,則可以可靠地消除異物固定到可轉動滑動表面上、從而妨礙導 向構件的轉動的可能性。
如上構造的本發明的電纜支承裝置可以選擇地用作用于設置在車 體和滑動門之間的電纜的電纜支承裝置,并且通過將可轉動地緊密保持導向構件的支承構件固定到車體和/或門上,當打開和關閉滑動門 時,導向構件的轉動可以跟隨電纜的角度變化。
電纜可以是扁平電纜,其中導電構件平行設置并且與絕緣樹脂片 層壓在一起,或者電纜可以是絕緣的圓電線。
本發明的效果
如上所述,根據本發明,通過將電纜插過由支承構件可轉動支承 的導向構件的空心部分,電纜受到支承。于是,無論電纜的角度在垂 直方向、橫向和傾斜方向上的改變如何,導向構件的轉動都可以跟隨 這種角度改變,因此沒有如扭曲之類的過度載荷施加在電纜上。而且, 無論電纜的垂直和橫向角度變化的量的大小如何,僅通過支承裝置就 可以應付,并且可以應付傾斜方向上電纜的角度變化。
而且,由于通過使導向構件的可轉動角度限制部分與支承構件的 接觸部分產生表面接觸,導向構件的垂直轉動和傾斜轉動受到限制, 所以可以更加可靠地限制導向構件在垂直和傾斜方向上的可轉動角度。
附圖1是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所述電纜支承裝置的透視圖, 附圖2是電纜支承裝置的分解透視圖, 附圖3是電纜支承裝置的垂直剖視圖,
附圖4 (A)和4 (B)是示出球形導向構件在橫向上轉動的狀態 的視圖,
附圖5是當球形導向構件在橫向上轉動時的水平剖視圖, 附圖6 (A)和6 (B)是示出球形導向構件在垂直方向上轉動的 狀態的視圖,
附圖7是當球形導向構件在垂直方向上轉動時的垂直剖視圖, 附圖8是示出第一實施例的變型的視圖,附圖9是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的電纜支承裝置的透視圖,
附圖io是電纜支承裝置的分解透視圖,
附圖11 (A)和11 (B)是示出球形導向構件在垂直方向上轉動 的狀態的視圖,
附圖12 (A)是示出球形導向構件不轉動的狀態的垂直剖視圖, 附圖12 (B)和12 (C)是當球形導向構件在垂直方向上轉動時的垂直 剖視圖,
附圖13 (A)至13 (C)是示出第二實施例的變型的視圖, 附圖14是根據第三實施例所述支承裝置的透視圖,及 附圖15 (A)和15 (B)是示出現有技術裝置的視圖。
附圖標記描述
10, 30 電纜支承裝置
11, 31 球形導向構件
lla 框架本體
lib 第一開口
lie 第二開口
lid 管狀部分
lib 管(可轉動角度限制部分)
12 第一支承構件 12c 開口
12d 承載部分(接觸部分)
13 第二支承構件
13e 承載部分(接觸部分)
20 電纜
21 聯接構件
21A 導引端聯接構件
22 鏈型(chained)聯接構件
31h, 31i 環形突起(第二可轉動角度限制部分)
32 第一支承構件32b 管狀突起(第二接觸部分)
33 第二支承構件
33c 承載部分(第一接觸部分)
33d 管狀突起(第二接觸部分)
40 波紋管
具體實施例方式
附圖1至7示出了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并且通過允許電纜從中 插過,電纜支承裝置10 (下文中,稱為"支承裝置10")用于支承電 纜20,該電纜設置成橫跨在機動車車體(未示出)和可滑動地連接到 車體上的滑動門(未示出)之間。
如附圖l和2中所示,該支承裝置IO包括由樹脂制成的球形導向 構件11,和將該球形導向構件11可轉動地保持在之間的一對第一和第 二支承構件12、 13。
該球形構件11具有球形框架本體lla,與框架本體11a的球形空 心部分SI連通的第一開口 llb形成在該框架本體lla的一側表面中, 并且與該空心部分S1連通的第二開口 llc形成在與第一開口 llb間隔 90°的上側中。圓柱形管狀部分lld從第一開口 llb的周邊邊緣突出, 并且一對連接件lle在該管狀部分lld的導引端處從相對上邊緣和下邊 緣突出,其中銷形突起llf設置在這些連接件lle上。而且,起到(第 一)可轉動角度限制部分作用的圓柱形管llg從正交于第一開口 lib 的框架本體lla的底端向下突出。
盡管該可轉動角度限制部分是一個管,但是它也可以是實心軸。
另一方面,電纜20由鏈型聯接構件22覆蓋,在該鏈型聯接構件 中,多個聯接構件相繼可轉動地連接起來。這對連接件lid被放置在 該鏈型聯接構件22的導引端的聯接構件21A上并與之可轉動地連接起來。于是,鏈型聯接構件22與球形導向構件11連接起來,使得能夠 在橫向上改變導向構件的角度(可在橫向上擺動)。
用于將球形導向構件11緊密地保持在一側處的第一支承構件12 包括呈用于可轉動地緊密支承球形導向構件11的上下框架形式的支承
部分12a,和呈從該支承部分12a的相對左右側側向突出的板形式的車 體固定部分12b。由上下支承框架12a和左右車體固定部分12b環繞的 基本矩形開口 12c形成在第一支承構件12的中心。下支承框架12a的 橫向中心呈弧形凹陷,從而形成起到(第一)接觸部分作用的承載部 分12d。該承載部分12d的內周表面朝底端加寬,并且用于排出異物的 數個凹槽12g形成在該承載部分12d的內周表面中,從上端延伸到底 端,同時沿圓周間隔開。
用于將球形導向構件11緊密地保持在另一側處的第二支承構件 13包括呈用于可轉動地緊密支承球形導向構件11的厚板形式的支承部 分13a,呈從支承部分13a的相對左右側側向突出的薄板形式的車體固 定部分13b,和從支承部分13a的上側向上突出并具有空心部分S2的 管狀部分13c。和球形導向構件11的框架本體lla的外表面一致的凹 陷部分13d形成在支承部分13a的中心,并且承載部分13e設置在該凹 陷部分13d下方,該承載部分具有和第一支承構件12的承載部分12d 相同的形狀并且起到(第一)接觸部分的作用。用于排放異物的數個 凹槽13h形成在該承載部分13e的內周表面中,從上端延伸到底端,同 時沿圓周間隔開。用于在橫向上限制球形導向構件11的可轉動角度的 左右接觸部分13i在凹陷部分13d的相對左右側處突出,并且插入到第 一支承構件12的鎖定孔12e中、用于鎖定接合的四個鎖定件13f形成 在該凹陷部分13d周圍。而且,車體固定部分13b形成有螺栓孔13g。
在球形導向構件11受到第一和第二支承構件12、 13緊密保持的 情況下,第二支承構件13的鎖定件13f插入到第一支承構件12的鎖定 孔12e中,用于鎖定接合,以連接第一和第二支承構件12、 13,如附圖1中所示,從而通過第一和第二支承構件12、 13來可轉動地緊密保 持球形導向構件11。在此狀態下,導致了球形導向構件11的第一開口
lib的上連接件和下連接件lle從第一支承構件12的開口 12c突出, 而第二開口 11c與第二支承構件13的管狀部分13c的空心部分S2連通。 而且,第一支承構件12的承載部分12d和第二支承構件13的承載部 分13e彼此相對,從而形成具有截頭圓錐形狀的一個承載部分(接觸部 分)和朝向底端加寬的內周表面。在本實施例中,該承載部分12d、 13e 的內周表面相對于球形導向構件ll的管11g的垂直外周表面傾斜5。。
作為設置在滑動門和車體之間的數根線的線束的電纜20被插過支 承裝置10,該支承裝置具有如上組裝起來的球形導向構件11及第一和 第二支承構件12、 13。換句話說,從第一開口 llb插入到球形導向構 件11的空心部分S1中的電纜20彎曲90° ,并通過第二開口 llc插入 到管狀部分13c的空心空間S2中,并且從該管狀部分13c的上端拉出 的電纜20通過巻繞帶T而被固定到管狀部分13c的上端上。
而且,在將支承裝置安裝在車輛上之后,通過將未顯示的螺栓(緊 固構件)插過連通螺栓孔12f、 13g,將支承裝置10固定到車體面板上。
從支承裝置10的第二支承構件13的管狀部分13c拉出的電纜20 設置在車體中,利用連接器來與車地板線束(未示出)連接,而插入 到球形導向構件11的第一開口 lib中的電纜20設置成橫跨在車體和 滑動門之間并利用連接器來與門線束(未示出)連接。以此方式,車 地板線束和門線束經電纜20電連接。
插入到第一開口 lib中的電纜20由鏈型聯接構件22覆蓋,其中 數個聯接構件21連接起來。該聯接構件21具有矩形管狀形狀。如附 圖3所示,圓形通孔21a形成在彼此相對的上下壁的每個的前側或后側 處,并且銷形突起21b設置在該前側或后側的相對側上。數個聯接構 件彼此連接起來,使得,通過將一個聯接構件21的銷形突起21b安裝到相鄰聯接構件21的通孔21a中,可在橫向上轉動。覆蓋電纜20的鏈 型聯接構件22的導引端聯接構件21A的通孔21a與球形導向構件11 的連接件lie的銷形突起llf接合,以可轉動地連接導引端聯接構件 21A。通過以此方式連接,鏈型聯接構件22可以在橫向上彎曲。
應當注意的是,聯接構件和導引端聯接構件及球形導向構件11可 以使用若干獨立的銷來可轉動地連接起來。
如上所述,根據本發明,橫跨在車體和滑動門之間的電纜20由鏈 型聯接構件22覆蓋,在車體側處插入到與鏈型聯接構件22的導引端 聯接構件21A連接的球形導向構件11的第一開口 lib中,在通過空心 部分Sl之后到達第二開口 llc,并通過管狀部分13c的空心部分S2而 從第二開口 llc拉出。
結構上,鏈型聯接構件22只可在橫向上彎曲,但是球形導向構件 11由第一和第二支承構件12、 13可轉動地支承,從而可在垂直方向、 橫向和傾斜方向上轉動。于是,如果插過球形導向構件11的電纜20 的角度在垂直方向、橫向或傾斜方向上改變,則球形導向構件ll跟隨 該角度變化轉動,因此電纜20的角度順利改變。
例如,如果滑動門在橫向上移動并且電纜20也在橫向上移位,則 球形導向構件11沿橫向在第一和第二支承構件12、 13中轉動,如附 圖4中所示,從而與只通過鏈型聯接構件22的橫向角位移相比,角度 在橫向上在更寬范圍內變化,以在橫向上跟隨電纜20的角度變化。此 時,球形導向構件11的管狀部分lld接觸第二導向構件13的左右接 觸部分13i,如附圖5中所示,從而將球形導向構件11的橫向轉動限 制到所需要的角度。
而且,如果滑動門在垂直方向上移動,并且電纜20也在垂直方向 上移位,則球形導向構件11在第一和第二支承構件12、 13中沿垂直方向轉動,如附圖6中所示,從而產生在鏈型聯接構件22中不可能的 垂直角度變化,以跟隨電纜的垂直移位。如果球形導向構件11轉動得 向上移動第一開口 12b,則該球形導向構件11的管llg朝第一支承構
件12傾斜,并且管llg的外周表面與第一支承構件12的承載部分12d 的內周表面產生表面接觸,如附圖7中所示,從而將球形導向構件ll 的轉動限制到所需要的角度。相反,如果該球形導向構件11轉動得將 第一開口 12b向下移動,則球形導向構件11的管llg朝第二支承構件 13傾斜并且管llg的外周表面與第二支承構件13的承載部分13e的內 周表面產生表面接觸,從而將球形導向構件11的轉動限制到所需要的 角度。由于在本實施例中,承載部分12d、 13e的內周表面相對于球形 導向構件11的管llg的外周表面傾斜5° ,所以該球形導向構件]1只 向上和向下轉動5。。
而且,如果滑動門在其滑動運動期間傾斜并且電纜20的傾斜角度 也變化,則球形導向構件11在第一和第二支承構件12、 13中沿圓周 方向相對于球形開口 12c轉動,從而鏈型聯接構件22的角度在傾斜方 向上跟隨電纜20的角度移位改變。此時,球形導向構件11的管llg 的外周表面也與第一和第二支承構件12、 13的承載部分12d、 13e的內 周表面產生表面接觸,以將球形導向構件11的轉動限制到所需要的角 度。
如上所述,在本發明的支承裝置10中,球形導向構件11的轉動 可以跟隨電纜在垂直方向、橫向和傾斜方向上的角度變化,并且電纜 的移位的量較大。因此,該支承裝置IO可以用于其它類型的車輛。
由于球形導向構件11的管llg與第一和第二支承構件12、 13的 承載部分12d、13e的表面接觸限制了球形導向構件11在垂直和傾斜方 向上的轉動,所以可以更加精確和可靠地限制球形導向構件11在垂直 和傾斜方向上的可轉動角度。而且,由于鏈型聯接構件的聯接構件的連接模式與導引端聯接構 件和支承裝置的第一支承構件的連接模式相同,所以導引端聯接構件 能夠具有和其他聯接構件相同的形狀,因此可以減少部件數量,并且 導引端聯接構件和支承構件可以很容易連接。
盡管在本實施例中,支承裝置IO被固定到車體上,但是根據車輛 類型,支承裝置也可以設置在滑動門上,或者可以既設置在車體上也 設置在滑動門上。如果支承裝置IO既設置在車體上也設置在滑動門上, 則可以加寬電纜的活動范圍。
附圖8示出了第一實施例的變型。
在本變型中,球形導向構件11的管llg具有朝底端變窄的截頭圓
錐形狀,而第一和第二支承構件12、 13的承載部分12d、 12e的內周表 面從上端到底端具有相同直徑。
甚至在采用上述構造情況下,如果球形導向構件11在垂直或傾斜 方向上轉動,則球形導向構件11的管llg與第一和第二支承構件12、 13的承載部分12d、 13e產生表面接觸,以限制角度。于是,可以更加 精確和可靠地限制球形導向構件11在垂直方向和傾斜方向上的可轉動 角度。
由于其它構造、功能和效果與第一實施例中的相同,因此通過用 相同附圖標記表示其它構造,而在不再對其進行描述。
附圖9至12示出了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
本實施例的電纜支承裝置30設置有具有和第一實施例中的基本相 同形狀的球形導向構件31,包括用于緊密支承球形導向構件31的第一 和第二支承構件32、 33的支承構件主體34,和用于限制球形導向構件31的橫向可轉動角度的接觸構件35。
盡管該球形導向構件31具有和第一實施例中的基本相同的形狀, 但是環形突起31h、 31i在球形框架本體lla的外表面的離上端和下端 都距離需要距離處的位置處突出,該環形突起到第二可轉動角度限制 部分的作用,并環繞第二開口 llc和管llg。這些環形突起31h、 31i 從框架本體11的外表面側向突出,并且如附圖12中所示,上側環狀 突起31h的上表面31j向下朝向外突出端傾斜,而下側環狀突起31i的 下表面31k向上朝向該外突出端傾斜。
用于從上方緊密保持球形導向構件31的第一支承構件32呈扁平 板的形式,用于電纜插入的通孔32a形成在第一支承構件32的中心, 并且管狀突起32b (第二接觸部分)從該通孔32a的下周邊邊緣向下突 出。管狀突起32b的下表面32c是水平表面,它起到與設置在球形導向 構件31上的環狀突起31h接觸的接觸表面的作用。而且,與球形導向 構件31的外周表面一致的彎曲表面32e沿著通孔32a的周邊邊緣形成 在管狀突起32b的下表面32c中。
用于從下方緊密保持球形導向構件31的第二支承構件33包括呈 扁平板形式的底壁部分33a和從該底壁部分33a向上突出的L形側壁 部分33b。該底壁部分33a在面對第一支承構件32的通孔32a的位置 處形成有承載部分33c,該承載部分是具有類似于第一實施例的截頭圓 錐形狀的通孔并起到第一接觸部分的作用。該承載部分33c還形成有用 于排放異物的數個凹槽(未示出),這些凹槽從上端延伸到下端,同 時沿圓周間隔開。管狀突起33d (第二接觸部分)也從承載部分33c的 上周邊邊緣向上突出,并且管狀突起33d的水平上表面33e起到與設置 在球形導向構件31上的環狀突起31i接觸的接觸表面的作用。而且, 與球形導向構件31的外周表面一致的彎曲表面33g沿著承載部分33c 的周邊邊緣形成在管狀突起33d的上表面上33e。該第二支承構件33設置有車體固定部分33f,并且通過緊固插過
形成在車體固定部分33f中的螺栓孔(未示出)的螺栓,而將支承裝置 30固定到車體上。
接觸構件35固定在第一和第二支承構件32、 33之間限定出的空 間的相對左右側處。與在橫向上轉動的球形導向構件31的管狀部分lld 產生接觸的弧形凹陷部分35a形成在每個接觸構件35的內表面中。在 球形導向構件31、第一和第二支承構件32、 33及接觸構件35彼此組 裝起來的情況下,球形導向構件31由形成在管狀突起32b、 33d的通 孔的周邊邊緣處的彎曲表面32e、 33g從上方和下方可轉動地緊密保持 住,并且管狀突起32b、 33d從外側安裝到環狀突起31h、 31i上。
盡管未示出,但是第一和第二支承構件32、 33及接觸構件35彼 此互相鎖定在一起。
類似于第一實施例中的鏈型聯接構件與球形導向構件31的連接件 lle可轉動地連接起來,并且電纜插過該鏈型聯接構件,以橫跨在車體 和滑動門之間。
如果滑動門在橫向上移位并且電纜也在橫向上移位,則球形導向 構件11沿橫向在第一和第二支承構件32、 33中轉動,從而與只通過 鏈型聯接構件在橫向上的角度移位相比,角度在橫向上、在更寬范圍 內改變,以便跟隨電纜的移位。此時,球形導向構件31的管狀部分lld 與接觸構件35接觸,從而將球形導向構件11的橫向轉動限制到所需 要的角度。
如果滑動門在垂直方向上移位并且電纜也在垂直方向上移位,則 球形導向構件31沿著垂直方向在第一和第二支承構件32、 33中轉動, 如附圖11中所示,從而產生在鏈型聯接構件中不可能的垂直角度變化, 以跟隨電纜的垂直移位。如果球形導向構件31轉動得將第一開口 12b向上移動,則球形導向構件11的管11g的外周表面與第二支承構件33
的承載部分33c的內周表面產生表面接觸,如附圖12(B)中所示。而 且,環狀突起31h的上表面31j在球形導向構件31朝向第一開口 12b 的一側處與第一支承構件32的管狀突起32b的下表面32c表面接觸, 并且環狀突起31i的下表面31k在與第一開口 12b相對的一側處與第二 支承構件33的管狀突起33d的上表面33e表面接觸,以將球形導向構 件11的轉動限制到所需要的角度。相反,如果球形導向構件31轉動 得將第一開口 12b向下移動,則球形導向構件31的管llg的外周表面 與第二支承構件33的承載部分33c的內周表面表面接觸,如附圖12(C) 中所示。而且,環狀突起31i的下表面31k在球形導向構件31朝向第 一開口 12b的一側處與第二支承構件33的管狀突起33d的上表面33e 表面接觸,并且環狀突起31h的上表面31j在與第一開口 12b相對的一 側處與第一支承構件32的管狀突起32b的下表面32c表面接觸,以將 球形導向構件11的轉動限制到所需要的角度。
而且,如果滑動門在其滑動運動期間傾斜并且電纜的傾斜角度也 改變,則球形導向構件31沿圓周方向在第一和第二支承構件32、 33 中相對于開口轉動,從而鏈型聯接構件的角度在傾斜方向上跟隨電纜 的角度移位改變。此時,球形導向構件31的管llg的外周表面也與第 二支承構件33的承載部分33c的內周表面表面接觸,并且球形導向構 件31的環狀突起31h的上表面31j或其環狀突起31i的下表面31k與 第一支承構件32的下表面32c或第二支承構件33的上表面33e表面接 觸,以將球形導向構件31的轉動限制到所需要的角度。
附圖13示出了第二實施例的變型。
在本變型中,作為第二可轉動角度限制部分的環狀突起31h、 3li 和作為第二接觸部分的管狀突起32b、 33d與第二實施例中的不同。特 別地,在本變型中,環狀突起31h的上表面31j和環狀突起31i的下表 面31k是正交于管llg的縱向的水平表面,而第一支承構件32的管狀突起32b的下表面32c向上朝外側傾斜,并且第二支承構件33的管狀 突起33d的上表面33e向下朝外側傾斜。
即使采用上述構造,如果球形導向構件11在垂直或傾斜方向上轉 動,則球形導向構件31的環狀突起31h的上表面31j或其環狀突起31i 的下表面31k與管狀突起32b的傾斜下表面32c或管狀突起33d的傾斜 上表面33e表面接觸,以將球形導向構件11的轉動限制到所需要的角 度。
附圖14示出了本發明的第三實施例。
在本實施例中,覆蓋從支承裝置10的球形導向構件11拉出的電 纜的覆蓋構件與第一實施例中的不同。特別地,在本實施例中安裝了 突出部分和凹陷部分交替在縱向上設置的波紋管40,而不是鏈型聯接 構件,并且波紋管40朝向球形導向構件11的一端安裝和固定在球形 導向構件11的管狀部分lid中。該波紋管40具有沿著正交于其縱向 的長橢圓形橫截面形狀,其中該波紋管40的長軸方向是垂直方向,并 且其短軸方向是水平方向。而且,在縱向上延伸的肋板41設置在波紋 管40的外周表面的相對上端和下端處,從而使該波紋管40難以垂直 彎曲而易于橫向彎曲,以便進行彎曲方向的限制。
波紋管沿著正交于縱向的方向的橫截面形狀不僅局限于長橢圓 形,并且可以是橢圓(elliptical)形或矩形。如果波紋管的橫截面形狀 可以限制彎曲方向,則不需要在外周表面上設置肋板。
電纜在附圖13中未示出。
根據上述構造,波紋管40的彎曲方向被限制到橫向上,因此通過 球形導向構件ll的轉動,電纜可以在垂直方向和傾斜方向上彎曲,同 時防止電纜垂下。應當注意的是,該波紋管可以與第二實施例的球形導向構件30連
權利要求
1.電纜支承裝置,用于支承設置在車體和可移動地連接到該車體的活動構件之間的電纜,包括導向構件,該導向構件包括在其外表面上具有三維表面的框架本體;及用于可轉動地緊密保持該導向構件的彎曲表面的支承構件,該支承構件被固定到車體和/或活動構件,其中該導向構件的框架本體包括與其空心部分連通并用于電纜的插入的第一開口和第二開口,從第一開口的周邊邊緣突出的管狀部分,和從框架本體的外周表面突出而同時與該管狀部分間隔開需要角度的可轉動角度限制部分,而該支承構件包括可與該可轉動角度限制部分接合的接觸部分,并且該接觸部分和可轉動角度限制部分的面對表面中的至少任意一個是傾斜表面,并且該電纜通過空心部分從導向構件的第一開口插入到第二開口中,通過使導向構件的管狀部分與支承構件的開口的周邊邊緣接觸,限制電纜在橫向上的變化的可轉動角度,而通過使導向構件的可轉動角度限制部分和支承構件的接觸部分接觸,將垂直和傾斜方向上的角度變化限制到需要的角度。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纜支承裝置,其中該導向構件的第一開口和管狀部分被設置在框架本體的一個側表 面處,該第二開口形成在大致正交于該第一開口的上端表面中,并且 管或軸從框架本體的底端表面突出,以起到第一可轉動角度限制部分 的作用,而該支承構件包括第一接觸部分,該第一接觸部分是與第一轉動 限制部分接合的承載部分,該第一接觸部分和第一可轉動角度限制部 分在被間隔的同時進行配合,彼此面對的內周表面和外周表面中的任意一個是傾斜表面,并且導向構件在垂直和傾斜方向上的角度由該傾 斜表面的傾斜角度限制。
3. 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電纜支承裝置,其中 環狀突起作為第二可轉動角度限制部分從環繞導向構件的第二開口的周邊邊緣和/或位于與該第二開口垂直方向相對的側部處的周邊 邊緣突出,并且該支承構件包括第二接觸部分,該第二接觸部分是能夠在被間隔 的同時安裝到第二可轉動角度限制部分的管狀突起,該第二接觸部分 和第二可轉動角度限制部分的垂直面對表面中的至少任意一個是傾斜表面,并且導向構件在垂直和傾斜方向上的角度由該傾斜表面的傾斜 角度限制。
4. 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電纜支承裝置,其中第一接觸部分的承載 部分兼作第二接觸部分,并且第一接觸部分的上端表面與第二可轉動 角度限制部分的環狀突起的下端表面垂直地相對。
5. 如權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項所述的電纜支承裝置,其中通過 安裝與支承構件主體分離的接觸構件,形成了環繞導向構件的管狀部 分的支承構件的開口的左右周邊邊緣。
6. 如權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項所述的電纜支承裝置,其中 該導向構件是包括球形框架本體的球形導向構件, 該導向構件的第一開口和第二開口定位于正交的位置處,并且 覆蓋構件的導引端連接到第一開口上,從而使得能夠在特定角度范圍內轉動,該覆蓋構件是覆蓋電纜的鏈型連接構件或者波紋管,而 從該覆蓋構件的導引端延伸出來的電纜從第一開口通過導向構件的空 心部分,并被從第二開口拉出,以固定到支承構件上。
7. 如權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項所述的電纜支承裝置,其中電纜設置在車體和滑動門之間,用于可轉動地緊密保持導向構件的支承構件被固定到車體和/或 該滑動門,并且當打開和關閉滑動門時,該導向構件跟隨電纜的角度變化轉動。
全文摘要
一種裝置,用于支承設置在車體和可移動地連接到車體上的活動構件之間的電纜,其設置有導向構件,該導向構件包括在其外表面上具有三維表面的框架本體,和用于可轉動地緊密保持該導向構件的彎曲表面的支承構件,同時該支承構件被固定到車體和/或活動構件上。該導向構件的框架本體包括與其空心部分連通并用于電纜的插入的第一開口和第二開口,從第一開口的周邊邊緣突出的管狀部分,和從框架本體的外周表面突出而同時與管狀部分間隔開需要角度的可轉動角度限制部分,而該支承構件包括可與該可轉動角度限制部分接合的接觸部分,并且該接觸部分和可轉動角度限制部分的面對表面中的至少一個是傾斜表面。
文檔編號H02G11/00GK101300155SQ20068004084
公開日2008年11月5日 申請日期2006年7月11日 優先權日2005年10月31日
發明者小林良尚, 村山繁樹 申請人:住友電裝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