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振動馬達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具有偏心錘的振動馬達,特別是涉及組裝式的振動馬達,其板狀導電端子可抵接被設置基板一側的可以進行彈性收縮的供電用接點。
背景技術:
一般來說,過去的振動馬達具有一對彈性的導電端子,這種馬達是在使該導電端子與基板一側的供電型板抵接的狀態下被組裝的。但是,由于振動馬達自身的振動和外部的振動沖擊力,彈性的導電端子在供電型板(pattern)上容易產生橫向晃動,因而電氣接觸受到阻礙。為了改善這一缺陷,在日本專利文獻特開2002-330567號中公開了有關改善這一缺陷的構造。
即,該結構為,在覆蓋振動馬達的體部(馬達殼體)的由彈性體構成的密封圈(grommet)上設有一對凹部,該凹部夾著相對面,具有與導電端子的前端形狀相匹配的形狀,上述一對導電端子的前端部被定位在上述一對凹部內并在此定位狀態下與基板一側的供電型板抵接。
但是,導電端子富有彈性,而且密封圈是彈性體(橡膠)的,所以,它們分別具有與偏心錘的旋轉振動相脫離的不必要振動,在導電端子上還容易產生橫向晃動。
因此,鑒于上述問題,本發明的課題在于提供一種可以較好地抑制導電端子的橫向晃動的振動馬達。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本發明提供一種振動馬達,其具有一對馬達供電部、一對板狀導電端子、隔板部,所述馬達供電部被設置在封閉馬達殼體敞開端的端蓋上,所述一對板狀導電端子包括接觸面部,該接觸面部用于與設置在基板一側而可彈性伸縮的供電用接點相抵接,所述板狀導電端子在對應于上述馬達供電部的位置與馬達供電部連接著,所述隔板部與上述端蓋是作為一個整體而形成的并與上述馬達殼體的周面抵接,使上述接觸面部與該周面相分離,其特征在于,第一接觸面部作為一個整體具有與隔板部的第一側表面抵接的第一止擋部,并且,第二接觸面部作為一個整體具有與第二側表面抵接的第二止擋部,其中,隔板的第二側表面是與隔板的第一側表面彼此不同的側表面。
由于隔板部與端蓋一體地形成并與馬達殼體的周面抵接,另外基板一側的供電用接點可以進行彈性伸縮,所以即使使振動馬達一側的隔板部和板狀導電端子不具有彈性,由此可以抑制不必要的振動。而且,由于第一接觸面部作為一個整體具有與隔板部的第一側表面抵接的第一止擋部,并且,第二接觸面部作為一個整體具有與第二側表面抵接的第二止擋部,其中,隔板的第二側表面是與隔板的第一側表面彼此不同的側表面,所以,可以保持接觸面部彼此之間的間隔,較好地抑制它們的橫向晃動。
最好是,止擋部從一對接觸面部相互鄰接的內側緣的相反側的外側邊緣附近的前端突出出來,并且被彎曲地形成在馬達殼體的周面附近。
由于止擋部在離板狀導電端子的基部最遠的位置被隔板部止擋住,因此成為兩端支承構造,從而可以抑制不必要的振動,另外,由于止擋部被形成在接觸面部的外側邊緣附近,所以可以擴展接觸面部的橫向寬度,確保它們與基板一側的供電用接點之間的接觸余地,并且可以使一對接觸面部不必從馬達殼體伸出。
雖然可以將一對板狀導電端子之中的每一個都做成具有用于與上述馬達供電部連接的折彎片部的L形狀,但是,最好是使用作為一個整體具有從一對折彎片部伸出的用于將一對板狀導電端子連接成叉子狀的把手片部的端子部件。在一對折彎片部與把手片部之間最好設置分割用槽。
在通過抓住上述的端子部件的把手片部將一對折彎片部安裝并連接到一對馬達供電部上的狀態下,可以以規定的間隔保持著一對板狀導電端子,使這一對板狀導電端子由把手片部連接著。因此,各板狀導電端子不會分散,而是可以在被維持平行度不變的狀態下連接著。另外,由于把手片部在端蓋主體的端面上沿半徑方向伸出,所以,可以通過抓住把手片部在分割用槽處簡單地進行折彎、分離,從板狀導電端子上除去把手片部。這樣,也使安裝板狀導電端子時的工作效率得到提高。
(發明效果)由于隔板部與端蓋主體一體地形成并與馬達殼體的周面抵接,另外,基板一側的供電用接點可以進行彈性伸縮,所以可以使振動馬達一側的隔板部和板狀導電端子不具有特別的彈性,由此可以抑制不必要的振動。而且,由于第一接觸面部作為一個整體具有與隔板部的第一側表面抵接的第一止擋部,并且,第二接觸面部作為一個整體具有與第二側表面抵接的第二止擋部,其中,隔板的第二側表面是與隔板的第一側表面彼此不同的側表面,所以,可以保持接觸面部彼此之間的間隔,較好地抑制導電端子的橫向晃動。
圖1是表示與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有關的振動馬達的組裝立體圖。
圖2是將上述振動馬達進行了部分分解的分解立體圖。
圖3是從另一角度看的圖2所示的狀態的分解立體圖。
圖4是表示用于上述振動馬達的一對板狀導電端子的立體圖。
圖5是表示將上述振動馬達安裝到基板上的狀態的側視圖。
圖6中的(A)是表示具有上述一對板狀導電端子的端子部件的主視圖,(B)是該端子部件的右視圖。
(符號說明)1振動馬達10馬達殼體10a切口11馬達軸12偏心錘13電刷對14、15馬達供電部(中轉端子)16、17L形狀的板狀導電端子16a、17a折彎片部16aa、17aa端子穿插孔16b第一接觸面部17b第二接觸面部16ab、17ab插入孔18、19軟釬焊20端蓋(end brackt)21端蓋主體21a筒狀部21b止轉突起21c角突起21d、21e插入突起22隔板部22a第一側表面22b第二側表面30基板40端子部件41把手片部(attachment piece)α第一止擋部β第二止擋部
H中央孔N分割用槽P供電用接點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根據附圖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
圖1是表示與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有關的振動馬達的組裝立體圖。圖2是將上述振動馬達進行了部分分解的分解立體圖。圖3是從另一角度看的圖2所示的狀態的分解立體圖。圖4是表示用于上述振動馬達的一對板狀導電端子的立體圖。圖5是表示將上述振動馬達組裝到基板上的狀態的側視圖。
本實施方式中的振動馬達1是通過將偏心錘12安裝在從圓筒狀的馬達殼體10突出出來的馬達軸11上而構成的。在馬達殼體10內設有被固定在其內周面上的磁鐵(未圖示)、被固定在馬達軸11上的轉子(未圖示)、被固定在馬達軸11上并與轉子進行電連接的整流子(未圖示)。馬達殼體10的敞開端由保持著電刷對13、軸承(未圖示)等的樹脂制端蓋(end brackt)20封閉著。
端蓋20是由絕緣樹脂制成的,其具有封閉馬達殼體10的敞開端的端蓋主體21、與端蓋主體21一體地形成并與馬達殼體10的周面抵接的隔板部22。隔板部22的下表面是與馬達殼體10的周面匹配的彎曲面,而隔板部22的上表面為平坦面。端蓋主體21作為一個整體具有用于容納電刷對13的筒狀部21a、嵌入到被形成在馬達殼體10的敞開端上的切口10a內的止轉突起21b、與馬達殼體10的周面抵接以防止振動馬達1轉動的一對角突起21c、21c。如圖3所示,在端蓋主體21上的與偏心錘方向相反的一側的端面上,與電刷對13連接的一對馬達供電部(中轉端子)14、15突出出來。
在與馬達供電部14、15對應的L形狀的板狀導電端子16、17的折彎片部16a、17a上開設了端子穿插孔16aa、17aa,此馬達供電部(中轉端子)14、15被穿插在上述端子穿插孔16aa、17aa內,并通過軟釬焊18、19使其連接。另外,在板狀導電端子16、17的折彎片部16a、17a上形成了插入孔16ab、17ab,其中插入了端蓋主體21上的與偏心錘一側相反的端面上的插入突起21d、21e。各板狀導電端子16(17)分別具有在隔板部22之上伸出的接觸面部16b(17b),如圖5所示,接觸面部16b、17b與固定在基板30一側上的與其所對應的供電接點P抵接。此供電接點P可以彈性伸縮。而且,第一接觸面部16b作為一個整體具有與隔板部22的第一側表面22a抵接的第一止擋部α,并且,第二接觸面部17b作為一個整體具有與第二側表面22b抵接的第二止擋部β,其中,隔板22的第二側表面22b是與隔板22的第一側表面22a彼此不同的側表面。第一止擋部α、第二止擋部β從一對接觸面部16b、17b相鄰接的內側緣的相反側的外側邊緣附近的前端突出出來,并且被彎曲地形成在馬達殼體10的周面附近。
由于隔板部22與端蓋主體21一體地形成并與馬達殼體10的周面抵接,另外,基板30一側的供電用接點P可以進行彈性伸縮,所以即使使振動馬達1一側的隔板部22和板狀導電端子16、17不具有特別的彈性,也可以抑制不必要的振動。而且,由于第一接觸面部16b作為一個整體具有與隔板部22的第一側表面22a抵接的第一止擋部α,并且,第二接觸面部17b作為一個整體具有與第二側表面22b抵接的第二止擋部β,其中,隔板22的第二側表面22b是與隔板22的第一側表面22a彼此不同的側表面,所以,可以保持住接觸面部16b、17b彼此之間的間隔,較好地抑制它們的橫向晃動。
特別是,由于止擋部α、β從一對接觸面部16b、17b相鄰接的內側緣的相反側的外側邊緣附近的前端突出出來,并且被彎曲地形成在馬達殼體10的周面附近,所以,止擋部α、β在離板狀導電端子16、17的基部最遠的位置被隔板部22止擋住,因此成為兩端支承構造,從而可以抑制不必要的振動,另外,由于止擋部α、β被形成在接觸面部16b、17b的外側邊緣附近,所以可以擴展接觸面部16b、17b的橫向寬度,確保它們與基板30一側的供電用接點P之間的接觸余地,并且可以使一對接觸面部16b、17b不必從馬達殼體10伸出。
圖6中的(A)是表示具有一對板狀導電端子的端子部件的主視圖,(B)是該端子部件的右視圖。
此端子部件40作為具有L形狀的一對板狀導電端子16、17和與其一體地形成的把手片部41,該把手片部41用于將上述板狀導電端子16、17連接成叉子狀。上述把手片部41從一對折彎片部16a、17a伸出。在把手片部41上形成了中央孔H。而且,在一對折彎片部16a、17a與把手片部41之間的分界線上形成了分割用槽N。當然,分割用槽N也可以實施在端子部件40的兩個表面上。
在通過抓住上述的端子部件40的把手片部41將一對折彎片部16a、17a安裝并連接到一對馬達供電部14、15上的狀態下,可以以規定的間隔保持著一對板狀導電端子16、17,使這一對板狀導電端子16、17由把手片部41連接著。因此,各板狀導電端子16、17不會分散,而是可以在被維持平行度不變的狀態下連接著。另外,由于把手片部41在端蓋主體21的端面上沿半徑方向伸出,所以,可以通過抓住把手片部41在分割用槽N處簡單地進行折彎、分離,從板狀導電端子16、17上除去把手片部41。由此,也使安裝板狀導電端子16、17時的工作效率得到提高。
權利要求
1.一種振動馬達,其具有一對馬達供電部、一對板狀導電端子、隔板部,所述馬達供電部被設置在封閉馬達殼體敞開端的端蓋上,所述一對板狀導電端子包括接觸面部,所述接觸面部用于與設置在基板一側而可彈性伸縮的供電用接點相抵接,所述板狀導電端子在對應于上述馬達供電部的位置與馬達供電部連接著,所述隔板部與上述端蓋是作為一個整體而形成的并與上述馬達殼體的周面抵接,使上述接觸面部與該周面相分離,其特征在于,第一接觸面部作為一個整體具有與隔板部的第一側表面抵接的第一止擋部,并且,第二接觸面部作為一個整體具有與第二側表面抵接的第二止擋部,其中,隔板的第二側表面是與隔板的第一側表面彼此不同的側表面。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振動馬達,其特征在于,上述止擋部從一對接觸面部相互鄰接的內側緣的相反側的外側邊緣附近的前端突出出來,并且被彎曲地形成在馬達殼體的周面附近。
3.一種端子部件,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對板狀導電端子具有L形狀的外形和用于與所述馬達供電部相連接的折彎片部,所述端子部件的特征在于,其具有把手片部,所述把手片部從上述一對折彎片部伸出,與所述折彎片部一體形成,用于將上述一對板狀導電端子連接成叉子狀,在上述一對折彎片部與上述把手片部之間設有分割用槽。
全文摘要
一種振動馬達。采用這種振動馬達可以較好地抑制導電端子的橫向晃動。其具有一對馬達供電部、一對板狀導電端子、隔板部,馬達供電部被設置在封閉馬達殼體敞開端的端蓋上,一對板狀導電端子包括接觸面部,接觸面部用于與設置在基板一側而可彈性伸縮的供電用接點相抵接,板狀導電端子在對應于馬達供電部的位置與馬達供電部連接著,隔板部與端蓋是作為一個整體而形成的并與馬達殼體的周面抵接,使接觸面部與該周面相分離,其中,第一接觸面部作為一個整體具有與隔板部的第一側表面抵接的第一止擋部,并且,第二接觸面部作為一個整體具有與第二側表面抵接的第二止擋部,隔板的第二側表面是與隔板的第一側表面彼此不同的側表面。
文檔編號H02K5/22GK1897414SQ20061009155
公開日2007年1月17日 申請日期2006年6月7日 優先權日2005年6月7日
發明者高木貴弘, 中村將人 申請人:三洋精密株式會社, 三洋電機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