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用于裝載在電子裝置上的電池器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裝載在電子裝置上的電池器件。
背景技術:
作為用于與主體裝置進行電接觸的要裝載部件,提供了要裝在攝像機上的電池組。
除了攝像機外,該電池組可以裝在攝像燈、電池充電器等上,并需要與這些設備進行電接觸,所有這些設備都分別有相同形式的端子。
另外,根據不同容量,有多種類型的電池,而且,作為與電池組類似的、具有相同形式端子的要裝載部件,有例如干電池組、DC板等。順便說明,DC板是一種要裝載部件,它的外形與要裝在電池裝載部分上的電池組類似,有與電池充電器相連的電線,并通過上述要裝載部件向主體裝置根據直流電。
然后,為了在主體側裝置和要裝載部件之間進行電接觸,提供有例如由本發明申請人在日本專利申請公開No.10-312782中介紹的端子結構。
簡單地說,分別采用了嵌入電池殼體的管狀套筒端子或與上述套筒端子嚙合的圓柱狀插銷端子。
然后,這些套筒端子和插銷端子通過插入電池殼體或電池裝載部分的模制部分中而進行模制。
因為該端子,特別是電池側端子的套筒端子嵌入電池殼體中,該套筒端子并不暴露,因此,可以防止由于鑰匙保持器、項鏈、鏈條等在套筒端子之間進行接觸而引起短路的故障。
這樣的電池組通過形成于電池殼體和主體側裝置的電池裝載部分中的凸形和凹形嚙合部分而裝在主體側裝置上。因此,雖然通過增加兩端子自身的位置精度和尺寸精度并使這些端子嚙合來進行定位,但是兩者的定位大致通過這些凸形和凹形嚙合部分來進行。
然后,通過使上述套筒端子或插銷端子沿軸向滑動,同時將主體側插銷端子相對插入電池側套筒端子以便在端子之間形成電連接,從而裝載電池組。
不過,如上所述,在傳統的端子結構中,因為套筒端子和插銷端子通過插入模制而嵌入它們的相應部分中,因此,位置精度不會很高,這樣,因為這些端子的定位取決于這些端子的嚙合,因此有兩個端子接觸不穩定的問題。
即,盡管一個端子相對于本體(電池殼體、電池裝載部分)的位置精度可以在某種程度上增加,但是因為在電池組中有至少兩個端子(如后面所述,有時有三個端子),在多個端子之間的位置精度將降低。
此外,在傳統的端子結構中,電池組需要通過沿一個方向相對于主體側裝置滑動,直到套筒端子和插銷端子之間完成嚙合,從而裝載主體側部上。這樣,難以使主體側裝置和/或要裝載部件最小化。
也就是說,用于電池組的電池裝載部分沿縱向比電池組更長,因此,其長度需要至少等于或長于上述套筒端子和插銷端子彼此嚙合所需的滑移量。因此,考慮到兩端子的滑移量,主體側裝置的電池裝載部分必須提供附加空間,這阻礙了主體側裝置的最小化。
而且,因為上述主體側端子(插銷端子)暴露在電池裝載部分中,很可能由于某些碰撞而變形。在這種情況下,有使得在兩端子連接時的接觸穩定性進一步降低的問題。
特別是,當電池組以方向錯誤的方式裝在電池裝載部分中時或當電池組通過傾斜移動而強行裝入電池裝載部分中時,不合適的力(外力)施加在上述主體側端子(插銷端子)上,從而導致上述主體側端子變形的故障。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用于裝載在電子裝置上的電池器件,其包括單元外殼,用于在其中容納至少一個電池單元;多個端子部件;多個端子槽,多個端子部件設置在其中;第一和第二引導槽,分別設置在多個端子槽的相對端;端子殼體,多個端子槽設置在其中;凹形部分,與第一和第二引導槽中至少一個相鄰設置用于區別電池類型;其中端子槽和第一和第二引導槽向單元外殼的兩個表面開口;其中第一和第二引導槽形成在端子殼體中;以及凹形部分形成在所述單元外殼上。
凹形部分、引導槽和端子槽具有一定寬度,并且凹形部分的寬度大于引導槽和端子槽的寬度。
該電池器件還可以包括設置在外殼內的基板,其中多個端子部件附著到該基板。
第一和第二引導槽和多個端子槽可以形成在端子殼體中,該端子殼體與單元外殼相鄰并具有第一、第二和第三表面;以及凹形部分設置在單元外殼上并與第一、第二和第三表面中至少一個分開。
在端子槽和相鄰的引導槽之間形成一空間,該空間小于在相鄰端子槽之間的空間。
多個端子部件可以插入模制在所述端子殼體上,并且端子殼體可以與外殼相鄰。
引導槽的尺寸可以大于多個端子槽的。凹形部分可以與第一和第二引導槽中每個相鄰設置。
單元外殼可以包括組合來定義一平面的兩個表面;以及端子殼體具有設置在該平面上的第一表面。
兩個相對接觸件設置在多個端子槽中的每個中。每個接觸件可以設置有半球形接觸凸出部分。兩個接觸凸出部分可以在對其施加壓力時相互接觸。
在上述電池器件中,可基本上只有所述接觸凸出部分從端子槽可見。
通過本發明的上述電池器件,可以防止基板在電池連接到電子裝置時接收強力,有助于準確的連接,并且通過設置在單元外殼上用于區別的部件來增強區別部分的強度。
本發明涉及端子結構,并用于在將要裝載部件安裝在主體側裝置上時使主體側裝置和要裝載部件之間進行電連接,主體側裝置有主體側端子,而要裝載部件有要裝載部件側端子,用于與上述主體側端子連接,其中,上述主體側端子的端子件插入模制到模制部件上,同時至少一個引導件成一體布置在該模制部件上,上述要裝載部件側的端子部件插入模制到模制部件上,且引導槽形成于該模制部件上,以便與上述引導件相對應。通過使上述引導件與形成于要裝載部件上的引導槽嚙合,實現主體側端子和要裝載部件的端子的定位。
此外,本發明涉及一種要裝載部件,該要裝載部件有要裝載部件側端子,用于當要裝載部件裝在主體側裝置上時與主體側裝置的主體側端子進行電連接,其中,上述要裝載部件側端子的端子部件插入模制而成,并有形成于模制部件上的引導槽,與在上述主體側裝置上的引導件相對應。通過使引導槽與上述主體側裝置的引導件嚙合,實現上述主體側端子和要裝載部件的端子的定位。
在該發明中,因為主體側端子和要裝載部件側端子的定位通過使插入模制在模制部件上的端子件和/或端子部件與形成于模制部件上的引導件和引導槽進行嚙合而實現,因此,通過提高在兩端子的端子件和引導槽之間的模制精度,就能夠提高兩端子的端子件和端子部件的位置精度,從而當兩端子彼此連接時,能夠穩定地保持端子件和端子部件之間的連接狀態。
此外,在本發明的端子的結構中,主體側裝置的主體側端子具有平板狀接觸部分,要裝載部件的要裝載部件側端子有彼此相對的兩個接觸件。而且,上述主體側端子和要裝載部件側端子能夠相對于上述接觸部分的平面方向沿兩個方向彼此組合,這樣,當主體側端子和要裝載部件側端子彼此連接時,上述兩個接觸件夾住上述接觸部分。
而且,本發明的要裝載部件有彼此相對的兩個接觸件,而且,上述主體側端子和要裝載部件側端子能夠相對于上述接觸部分的平面方向沿兩個方向彼此組合,這樣,當主體側端子和要裝載部件彼此連接時,上述兩個接觸件夾住上述接觸部分。
在該發明中,因為要裝載部件側端子的兩個接觸件夾住平板狀接觸部分,將要裝載部件側端子插入主體側裝置內和從該主體側裝置內拔出沿至少兩個方向進行,在將要裝載部件裝在主體側裝置上時的方向可以與在將端子彼此連接時的方向不同。因此,不管在將端子彼此連接時的方向如何,都能夠增加關于將要裝載部件裝在主體側裝置上的設計自由度,并能夠使主體側裝置和/或要裝載部件最小化。
圖1是表示根據本發明,剛好在將電池組裝在攝像機上之前時的狀態的透視圖;
圖2是從右側看時的電池裝載部分的正視圖;圖3是電池裝載部分沿圖2中的線III-III時的放大剖視圖;圖4是分解的電池組的透視圖;圖5是表示整個電池組的透視圖;圖6是表示從與圖5不同的方向看時整個電池組的透視圖;圖7是電池組在分解后從上側看時的放大圖;圖8是從上側看時電池組的放大圖;圖9是電池側端子部分在分解時的放大圖,且各部分上下方向轉換,并從右側看。
圖10是電池裝載部分的放大透視圖,其中,(a)表示了主體側端子的保護板旋轉時的狀態,而(b)表示了主體側端子的保護板沒有旋轉時的狀態;圖11是鎖定機構的放大透視圖,該鎖定機構處于與電池裝載部分拆開時的狀態;圖12是鎖定機構在拆開后的放大透視圖;圖13是在圖14至16的情況下將電池組裝在電池裝載部分上或與該電池裝載部分脫開時的外觀部分的放大圖,該圖從正向看,且該圖表示了初始裝載階段;圖14是表示電池組在裝入的中途階段時的視圖;圖15是表示電池組在裝入的結束階段時的視圖;圖16是表示脫開的電池組以及處于由防跳出桿抬起時的狀態的電池組部分的視圖;圖17是從上側看時電池側端子的放大圖;圖18是從左側看時電池側端子的放大圖;圖19是從后側看時電池側端子的放大圖;圖20是電池側端子沿圖18中的線XX-XX的放大剖視圖;圖21是電池側端子沿圖19中的線XXI-XXI的放大剖視圖;圖22是從左側看時主體側端子的放大圖;圖23是從底側看時主體側端子的放大圖;圖24是主體側端子沿圖22中的線XXIV-XXIV的放大剖視圖;圖25是主體側端子沿圖22中的線XXV-XXV的放大剖視圖;
圖26是電池側端子和主體側端子的放大剖視圖,表示了兩者怎樣彼此連接,且該圖表示了初始連接階段,其中,引導件處于將進入引導槽中時的狀態;圖27是表示在連接的中途階段接觸部分將與接觸件接觸時的狀態的視圖;圖28是表示連接的最終狀態的視圖;圖29是沿圖28中的線XXIX-XXIX的放大剖視圖;圖30是沿圖28中的線XXX-XXX的放大剖視圖;圖31與圖32、33一起表示了端子件和端子部件以及被覆金屬的材料檢驗結果,該圖是表示接觸電阻的結果表的視圖;圖32是表示嚙合力的結果表的視圖;圖33是表示脫開力的結果表的視圖;圖34是接觸部分在標準位置保持在接觸件之間時的狀態的放大剖視圖;圖35是接觸部分在沿一個方向偏移的位置保持在接觸件之間時的狀態的放大剖視圖;圖36是表示接觸件的移動量和接觸壓力之間的關系的曲線圖;圖37與圖38至40一起是用于解釋根據多種識別標記和阻擋部分的組合來確定是否能裝載的視圖,該圖表示了類型I的阻擋部分和相應的識別標記之間的關系;圖38表示了類型II的阻擋部分和相應的識別標記之間的關系;圖39表示了類型III的阻擋部分和相應的識別標記之間的關系;以及圖40表示了類型IV的阻擋部分和相應的識別標記之間的關系。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將根據附圖所示實施例詳細介紹本發明。
另外,圖中所示的實施例是這樣,即本發明用于將電池組裝入攝像機的結構,其中,“攝像機”對應于在權利要求中所述的“主體側裝置”,而“電池組”對應于在權利要求中所述的“要裝載部件”。此外,在后面所述的“攝像燈”、“電池充電器”對應于“主體側裝置”,“干電池組”對應于在權利要求中所述的“要裝載部件”。
而且,在下面介紹的攝像機是這樣類型的攝像機,它有鏡頭本體管,當處于普通使用狀態時,該鏡頭本體管位于攝像機主體的上部,同時電池組可拆卸地裝在右側表面上。因此,后面的介紹將以該方向作為標準,這意味著在各圖中的箭頭標記分別表示的U方向、D方向、L方向、R方向、F方向和B方向分別意味著向上方向、向下方向、向左方向、向右方向、向前方向以及向后方向。而且,電池組的定向(方向性)并不是唯一的,盡管為了介紹電池組將裝在上述攝像機時的情況,將介紹具有相同方向(方向性)的電池組。
攝像機1包括矩形固體攝像機主體2;鏡頭本體管3,該鏡頭本體管3在攝像機主體2的上部;顯示面板(未示出)等,該顯示面板在攝像機主體2的左側表面上。
另外,在攝像機主體2的右側表面上有電池裝載部分10,該電池裝載部分由四個框架體(前框架體、后框架體、上框架體、下框架體)包圍(參考圖1和2)。
當從前面看時,電池裝載部分10形成為矩形,并形成為稍大于電池組100的前部凸起形狀。而且,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小肋16、16...分別布置在前框架本體11的內表面(后表面)11a和后框架本體12的內表面(前表面)12a偏向上端和底端的位置處,盡管該小肋16的凸出量較小,而且在靠近電池裝載部分10的底表面15的位置處的肋形成為凸出量稍微大些,也就是形成為逐漸變細。在底表面15處彼此相對的小肋16、16之間的間隔形成為近似等于或稍微小于電池組的前后(寬度)尺寸(參考圖3)。
在構成電池裝載部分10的上框架體13的前部的內表面13a上,提供有端子30(下文稱為“主體側端子”),用于與上述電池組100的端子120(下文稱為“電池組側端子”)連接,用于將電池組100保持在電池裝載部分10中的鎖定機構40設在底框架體14的中心(參考圖1)。
首先介紹將用于攝像機1的電池組100。
電池組100包括矩形固體電池殼體101;電池102、102,該電池102、102將裝在電池殼體101內;基片104,該基片上裝有IC芯片103,用于計算和儲存電池組等的殘余量;以及電池側端子120,該電池側端子120將安裝在基片104上,用于與主體側端子30相連(參考圖4)。
其中,電池組100有多種電池組,主要因為它們的容量不同,圖1、圖3至9、圖13至16中所示的電池組屬于標準型電池組,在多種電池組100中,該電池組的外形最小(厚度薄)。
這時,電池殼體101包括前表面殼體105和后表面殼體106(參考圖4),在多種類型的電池組100中,盡管前表面殼體105的尺寸(厚度)并不相同,但是該后表面殼體106的尺寸都相同(參考圖37至圖40)。
在后表面殼體106的上表面的前部,形成有凹入部分107,該凹入部分107是低于其它部分的凹槽,且在該凹入部分107處形成有矩形切口108,該矩形切口108開口于前表面側(右側方向)和后表面側(左側方向),同時上述電池側端子從前表面側(右側)滑入,以便安裝在矩形切口108上。安裝在矩形切口108上的電池側端子120的上表面的高度與處凹入部分107外的其它部分的高度相同(參考圖9)。
在后表面殼體106的矩形切口108的前后側邊緣處分別形成有肋(下文稱為“端子定位肋”)109、109,該肋109、109向上凸出,同時沿左右方向延伸,端子定位肋109、109左端形成于從后表面殼體的后表面106a稍微靠右的位置處,并不延伸到后表面殼體106的后表面106a,同時這兩個端子定位肋109、109的上表面的高度與除了電池側端子的上表面和后表面殼體106的凹入部分107之外的其它部分的高度相同(參考圖9)。
而且,兩個端子定位肋109、109之間的間隔形成為近似等于上述電池側端子120的前后方向的尺寸,兩個端子定位肋109、109從安裝的電池側端子120的右側邊緣部分向右延伸,分別沿彼此相反方向(向前和向后方向)延伸的小凸出條110、110與電池側端子120的左端形成一體。在電池側端子120附近形成的凸出部分例如小凸出條110、110和上述端子定位肋109、109起到識別標記111、111的作用,用于識別電池組100的種類,這將在后面介紹(參考圖7)。
當前表面殼體105與后表面殼體106組合時,上述端子定位肋109的右端109a從后表面殼體106伸出,且當電池組100裝在攝像機主體2的電池裝載部分10上時,該端子定位肋109的右端部分109a成為一個上側要鎖定部分112,這將在后面介紹(參考圖8)。
在后表面殼體106的上表面的后側拐角部分處提供有比較小的凹形部分113,該凹形部分113向上側和后側開口,當電池組100裝在電池裝載部分10上時,該小凹形部分113成為一個上側要鎖定部分112(參考圖8)。
而且,在后表面殼體106的底表面106b上形成有凹形條要鎖定槽114,該凹形條要鎖定槽114沿前后方向延伸,在攝像機主體2側的鎖定機構40的鎖定爪將鎖定在該凹形條要鎖定槽114內(后面將介紹),該要鎖定槽114起到電池組100的底側要鎖定部分112的作用(參考圖6)。
這樣,通過在電池組側的后表面殼體106的多個部分(也就是在一個部件的多個部分)提供要鎖定部分112(端子定位肋109的右端部分109a、凹形部分113以及要鎖定槽114),因此,電池組100在裝在電池裝載部分10上時的位置精度可以提高(參考圖15)。
即,通過使后表面殼體106的后表面106a(左側表面)與底表面15接觸(參考圖15),同時使在電池組側多個部分處的要鎖定部分112(端子定位肋109的右端部分109a、凹形部分113以及要鎖定槽114)由電池裝載部分10側的相應鎖定部分(后面將介紹的伸出部分17、小凸形部分20、鎖定爪41)鎖定,從而將電池組100裝在電池裝載部分10上。如果多個要鎖定部分112、112...布置在不同部件上,例如布置在后表面殼體106和前表面殼體105上,那么當后表面殼體106和前表面殼體105裝配不精確時,可能在鎖定狀態下產生游隙,并引起電池側端子120和主體側端子30之間的連接狀態的問題。
這時,通過在電池組100中使前述要鎖定部分112集中布置在一個部件(后表面殼體106)上,可以提高電池組100處于裝載狀態時的位置精度,這可以使后表面殼體106和前表面殼體105之間的連接精度不必很精確。
此外,在前表面殼體105的上側前部并對應于上述電池側端子120的區域中形成有凹口部分115,該凹口部分115的高度近似與后表面殼體106的凹形部分107相同,在該凹口部分115的左側邊緣處形成有端子推壓肋116,用于從右側推壓電池側端子120(參考圖7至9)。
端子推壓肋116沿前后方向的長度形成為近似與上述后表面殼體106的兩個端子定位肋109、109之間的間隔相同,也就是,幾乎與電池側端子120沿前后方向的尺寸相同,因此,當前表面殼體105裝配到后表面殼體106上時,端子推壓肋116定位在上述端子定位肋109、109之間,并從左側推壓電池側端子120,后表面殼體106的兩個端子定位肋109、109比端子推壓肋116稍微更向右凸出,而作為要鎖定部分112、112(參考圖8)。
對于標準容量類型的電池組100,兩個矩形固體電池102、102以前后對準的方式裝于電池殼體101中,上述基片104安裝在電池的上部,上述電池側端子120安裝在基片104前部,而上述IC芯片103等安裝在該基片104的后部(參考圖4)。
這樣,因為電池側端子120布置在相對于電池組100沿一個方向偏移的位置處,因此可以在其相對側部分處提供相對較大的空間,可以在該空間中布置電子部分,例如IC芯片103等,以便提高空間使用效率。特別是,當矩形固體電池102布置在電池殼體101中時,沒有死空間,因此,電池102、102可以高效布置在電池組100內。盡管難以保證布置在基片104上的電池側端子120、IC芯片103等從電池102上凸出的部件,但是通過如上述將電池側端子120布置在相對于電池組100偏移的位置,可以有效利用空間(參考圖4和7)。
另外,因為電池側端子120布置在相對于電池組100偏移的位置,可以防止將電池組錯誤裝入攝像機主體2中。
后面將詳細介紹電池側端子120和容納該電池側端子120的矩形切口108的詳細形狀以及它們的裝配方法。
下面將詳細介紹攝像機主體2的電池裝載部分10。
攝像機主體2的電池裝載部分10從頂部到底部的尺寸形成為稍微大于上述電池殼體101的后表面殼體106的厚度(沿左右方向的厚度)。因此,當電池組100裝在電池裝載部分10上時,后表面殼體106布置在電池裝載部分10的內部,幾乎全部前表面殼體105從攝像機主體2中凸出(參考圖3和15)。
主體側端子30布置在與上述電池側端子120相對的位置處,也就是,在上框架體13的內表面(底側表面)和底表面15之間的拐角部分處,或者在斜上部前側的位置處(參考圖10)。
在與布置有上述主體側端子30的位置相對應的區域中,形成有向下凸出的伸出部分17,該區域是上框架體13的內表面13a的開口側邊緣(右側邊緣),且該伸出部分17和電池裝載部分10的底表面15之間的尺寸形成為與上述后表面殼體106的后表面106a和端子定位肋109的右端部分之間的尺寸相同(參考圖15)。
因此,當電池組100裝在電池裝載部分10上時,端子定位肋109的右端部分109a由該伸出部分17鎖定,在它們之間沒有游隙。因此,可以在電池組100的上部的前側區域沒有游隙的情況下進行鎖定(參考圖15)。
從伸出部分17的后部朝著電池裝載部分10的底表面15(左側方向)成一體形成有凸出條(下文稱為“阻擋凸出條”)18,該阻擋凸出條18的頂端部分延伸到離該底表面15一定距離的位置(參考圖10),這樣,它不會與上述電池組100的后表面殼體106的上述識別標記111干涉。
這樣的阻擋凸出條18和在主體側端子30附近的較小凸出部分18a(后面將介紹)起到阻擋部分19的作用,用于判斷是否裝有電池組100。同時,因為上述阻擋部分19并不與電池組100的識別標記111干涉,因此能夠將電池組100裝在電池裝載部分10上,盡管在用于裝電池組10的裝置例如攝像燈(具有較低容量的電池組100不能裝在該攝像燈上)中,由于電池組100的容量不同而可能有不允許裝載電池組100的情況。
在這種情況下,設計成使上述阻擋部分19延伸到電池裝載部分10的底表面15附近,以便與上述識別標記111干涉,從而阻止電池組100的裝載。是否允許裝載電池組100將取決于上述電池組100側的識別標記111和上述阻擋部分19之間的形狀和位置關系,這將在后面介紹。
在與上述后表面殼體106的小凹形部分113相對應的位置處形成有小凸形部分20,該位置是電池裝載部分10的上框架體13的內表面(底側表面)13a的后側和后框架體12的內表面(前側表面)12a之間的拐角部分,該小凸形部分20恰好與小凹形部分113嚙合(參考圖10),且該小凸形部分20離電池裝載部分10的底表面15的位置與上述小凹形部分113的位置離后表面殼體106的后表面106a的位置相一致。因此,當電池組100裝載電池裝載部分10上時,電池組100在上部的后側區域中的鎖定在沒有任何游隙的情況下進行。
矩形孔(下文稱為“上推板布置孔”)21形成于電池裝載部分10的底表面15的底部中心處,并在底框架體14的內表面(上側表面)中有切除部分(下文稱為“鎖定桿布置孔”)22,該切除部分22與前述上推板布置孔21連續。
鎖定機構40包括鎖定桿42,該鎖定桿42有鎖定爪41,該鎖定爪41與形成于電池組100的底表面上的要鎖定槽114嚙合;上推板43,用于沿使底表面106a脫開的方向推壓電池組100的底表面106a;防跳出桿,該防跳出桿44用于在通過前述鎖定桿42釋放鎖定時防止電池組100跳出,且這些鎖定桿42、上推板43以及防跳出桿44通過在底框架體14和底表面15之間的拐角部分內側上的基板45可旋轉地支承在相同軸上(參考圖11和12)。
然后,基板45裝于底框架體14內部并固定在底框架體14上,且上述鎖定桿42布置在底框架體14的上述鎖定桿布置孔22內,上推板43布置在上推板布置孔21內,防跳出桿44布置在與孔22連續形成的矩形切除部分(下文中稱為“防跳出桿布置孔”)46內。
此外,螺旋扭轉彈簧48的線圈部分48a環繞旋轉軸47安裝,該旋轉軸47可旋轉地支承鎖定桿42、上推板43和防跳出桿44,且該彈簧48的一個臂部分48b作用在鎖定桿42上,另一個臂部分48c作用在上推板43上,以便可旋轉地沿向上方向推動鎖定桿42以及沿向右方向推動上推板43(參考圖12)。
鎖定桿42的外形是這樣,整個鎖定桿為字母L形,并側向放置,并且有上表面件49,該上表面件49形成上述底框架體14的內表面(上側表面)的一部分;鎖定爪41,該鎖定爪41有三角形截面,沿前后方向形成,并延伸到偏離上表面件49的旋轉中心的位置;以及操作部分50,該操作部分50形成于右側表面的底部處,用于操作該鎖定桿42(參考圖11和12)。
然后,鎖定爪41形成為這樣,它從電池裝載部分10的底表面15稍微向右(前側)偏移,其中,離該底表面15的距離等于要鎖定槽114離上述電池組100的底表面106a的距離,這樣,當鎖定爪41與要鎖定槽114嚙合時,電池組100將壓靠在電池裝載部分10的底表面15上(參考圖15)。
此外,在鎖定桿42的上表面件49的左側部分和右側部分上都分別形成有小凸起51、51,該小凸起51、51與底框架體14的鎖定桿布置孔22的邊緣部分接觸,同時凸起51、51從內側與上述鎖定桿布置孔22的邊緣部分相撞,從而阻擋由上述螺旋扭轉彈簧48引起的旋轉。在該狀態下,上表面件49的上表面與底框架體14的上表面平齊。
上推板43有成一體形成的較小部件52、52,該較小部件52、52從旋轉中心向下凸出,同時該較小部件52、52與上述基板45接觸,從而阻擋由上述螺旋扭轉彈簧48引起的旋轉。在該狀態下,上推板43處于從上推板布置孔21向右凸出的狀態(參考圖12)。
防跳出桿44有螺旋壓縮彈簧54,該螺旋壓縮彈簧54在防跳出桿的旋轉端的底表面和凸出件53之間成壓縮形狀,因此,沿向上方向可轉動地促動該防跳出桿44,與前述鎖定桿42一樣(參考圖13至16)。順便說明,在圖13至16中,上述電池側端子120和主體側端子30都省略。
防跳出桿44有爪部分55,該爪部分55形成于向上凸出的旋轉端,且該防跳出桿44在其底端部分有成一體形成的旋轉阻擋件,該旋轉阻擋件56向前凸出。通過使旋轉阻擋件56與形成于基板中的限制件57相撞,將阻擋由上述螺旋壓縮彈簧54引起的旋轉。在該狀態下,上述爪部分55從底框架體14的上表面向上凸出(參考圖13至16)。
此外,防跳出桿44的爪部分55形成為比鎖定桿42的鎖定爪41更靠右(參考圖13至16)。
這樣,當電池組100并不處于裝在電池裝載部分10中的狀態時,鎖定桿42的鎖定爪41和防跳出桿44的爪部分從底框架體14的上側表面向上凸出,上推板43處于從電池裝載部分10的底表面向右凸出的狀態(參考圖13至16)。
因此,當電池組100裝在電池裝載部分10上時,該過程將以如下方式實現,裝入的電池組100將通過上述鎖定機構而在電池裝載部分10中保持鎖定狀態。
首先,電池組100在其上部傾斜的情況下插入電池裝載部分10中,電池側端子120(包括后表面殼體106的端子定位肋109和前表面殼體105的端子推壓肋116)滑入電池裝載部分10的伸出部分17的內部。然后,如前所述,因為在電池組100側的識別標記111并不與在主體側的部件(阻擋部分19)干涉,因此,電池組100的電池側端子120、端子定位肋109和端子推壓肋116能夠深深地滑入伸出部分17中(參考圖13)。
這時,盡管圖中未示出,但是上述電池側端子120的端子部件122、122、122和主體側端子30的三個端子件31、31、31分別彼此連接。
此外,如后面詳細所述,當在電池組100側部的識別標記111與在電池裝載部分10側部的阻擋部分19形成為彼此干涉時,上述電池側端子120不能深深滑入電池裝載部分10的伸出部分17中。因此,電池側端子120的端子部件122與主體側端子30的端子件31將不能彼此連接。
而且,如果即使在裝載部分10的阻擋部分19與電池組100的識別標記111彼此干涉時也強行將電池組100裝在電池裝載部分10上,那么將電池組裝在該電池裝載部分10上的可能性很小,因為當深深識別標記111推壓阻擋部分19時使得上端電池裝載部分10的上框架體13彎曲。
不過,這時,因為阻擋部分19和識別標記111形成于兩個端子120、30附近,主體側端子30沿它的受壓方向退出,導致兩個端子不能彼此連接。因此,端子件31和端子部件122不能彼此接觸,從而避免了電接觸。
然后,通過以電池組100的上部(電池側端子120部分,它由伸出部分17鎖定)作為旋轉支點,電池組100的底部向左旋轉,從而將它裝在電池裝載部分10上(參考圖14和15)。
這時,當上述鎖定機構40的防跳出桿44的爪部分55被電池組100的底部左側向下推開,爪部分55與要鎖定槽114嚙合(參考圖14)。
而且,當電池組100的底部壓靠在電池裝載部分10上時,上述防跳出桿44的爪部分55由要鎖定槽114的邊緣部分推開,同時,鎖定桿42的鎖定爪41由底部左側邊緣部分推開(底表面側拐角部分),然后,鎖定爪41與要鎖定槽114嚙合,以便完成電池組100的裝載(參考圖15)。
另外,在鎖定爪41與要鎖定槽114嚙合之前,電池組100的底表面106a使上推板43向左旋轉,這樣,電池組100的底表面106a近似與電池裝載部分10的底表面15進行面對面接觸(參考圖15)。
然后,這些鎖定桿42、防跳出桿44和上推板43克服上述螺旋扭轉彈簧48和螺旋壓縮彈簧54的彈簧力而進行旋轉。
這時,電池側端子120的端子部件122與主體側端子30的端子件31連接,同時,在電池組100上部的端子定位肋109的右端部分109a(要鎖定部分112)與伸出部分17嚙合,同時電池組100的凹形部分113(要鎖定部分112)與電池裝載部分10的小凸形部分20嚙合。
因此,在電池組100的上部,端子定位肋109的右端部分109a(要鎖定部分112)和伸出部分17以及小凹形部分113(要鎖定部分112)和小凸形部分20分別彼此嚙合,同時,鎖定爪41和要鎖定槽114在電池組100的底部彼此嚙合,這樣,電池組100保持在電池裝載部分10中(參考圖15)。
鎖定桿42的鎖定爪41以及防跳出桿44的爪部分55向上推壓電池組100,以便使電池組100壓靠上框架體13,這樣,進行它們沿上下方向的定位(參考圖15)。
因此,電池側端子120壓靠在主體側端子30上,這樣,端子部件122和端子件31之間將保持穩定連接狀態。特別是,電池側端子120和主體側端子30在相對于電池組100向前偏移的位置處,且因為防跳出桿44在從前后方向的中部向前偏移的位置,也就是該防跳出桿44在與兩端子120、30相對的位置,因此,電池組100由爪部分55向上推壓,從而能夠在端子部件122和端子件31之間保持穩定連接狀態(參考圖2)。
還有,因為電池組100的底部由上推板43向上推壓,且該上推板43通過鎖定爪41和要鎖定槽114之間的嚙合而阻擋,因此進行沿電池組100的裝載方向(左右方向)的定位,而且,因為電池組100通過形成于前框架體11的內表面(后側表面)11a上和形成于后框架體12的內表面(前側表面)12a上的小肋16、16進行調節,因此進行沿前后方向的定位(參考圖3)。
已經以這樣的方式裝在攝像機主體2的電池裝載部分10上的電池組100將以如下方式拆開。
也就是,首先,通過用手或手指按壓操作部分50而使鎖定機構的鎖定脫開(參考圖16)。
當操作鎖定桿42時,它克服螺旋扭轉彈簧48的彈簧力而向下旋轉,從而與電池組100的要鎖定槽114脫開。
當鎖定爪41與電池組100脫開時,電池組100的底部由上推板43向左推壓,并從電池裝載部分10的底表面15上升高(參考圖16)。
這時,當電池組100的底部稍微從底表面15上升起時,防跳出桿44的爪部分55與要鎖定槽114嚙合。因此,盡管電池組100從電池裝載部分10上升起,但是因為防跳出桿44的爪部分55卡住嚙合槽114,電池組100不會無意中跳出。特別是,當攝像機1定位成上述方向(最初進行攝像的方向)時,即使電池組100的鎖定脫開,防跳出桿44的爪部分55也將卡住要鎖定槽114,這樣,該電池組100不會從電池裝載部分10中脫出,因此,能夠防止電池組100從中跌落。
然后,通過用手抓住底部已經升起的電池組100,并沿使電池組脫出的方向(向右)將該電池組100拉出,因為防跳出桿44的爪部分55和要鎖定槽114之間脫開,從而很容易地使電池組100與電池裝載部分10脫開。
下面將詳細介紹電池側端子120和怎樣使它裝配到電池組100上。
如上所述,電池側端子120包括端子殼體121和端子部件122、122、122,該端子部件122通過插入模制而布置在端子殼體121內,且該端子殼體121自身為扁平實體立方塊形狀,并有五個槽123、123、124、124、124,這些槽形成為向上和向左開口(參考圖17至19)。
上述五個槽中,在前側和后側的兩個槽123、123的寬度比其它三個槽124、124、124的寬度更大,并其形成為比其它三個槽124、124、124長度更長和深度更深,并作為用于相對于主體側端子30定位的引導槽(參考圖17至19),如后面所述。
另外,上述五個槽的中間三個槽124、124、124作為端子布置槽124、124,有一對接觸件125,該對接觸件125在各個槽124中布置成彼此相對,用于裝上述接觸件125、125的容納空間126形成于端子布置槽124、124、124的內部(參考圖17和18)。這里,在圖17和18中只通過虛線表示了一個端子部件122,省略了其它兩個端子部件122、122。
而且,對這些引導槽123、123和端子布置槽124、124的開口側邊緣進行倒角處理,例如R拐角、傾斜拐角等。因此,如后面所述,主體側端子30的引導件32、32和端子件31、31、31很容易地插入相應的槽123、123、124、124、124中(參考圖26至28)。
電池側端子120的各端子部件122由彼此相對的接觸件125、125形成一體、使一個接觸件125與另一接觸件125相連的基座件127以及引出件128整體形成,該引出件128釬焊在布置于電池殼體101中的基片104上,并沿與接觸件125、125相反的方向從基座件127中伸出(參考圖21、22)。
接觸件125、125有嵌入上述端子殼體121中的基座部分,半圓形接觸凸起部分125a、125a形成于它的頂端部分,該接觸凸起部分125a、125a沿彼此接近的方向凸出,這兩個接觸凸起部分125a、125a處于彼此接觸的狀態,同時相互之間沒有壓力(所謂的零接觸狀態)。當看電池側端子120的端子布置槽124、124、124時,只能看見兩個接觸凸起部分125a、125a(參考圖20、21)。
因此,當接觸部分35插入端子布置槽124中時,它只與接觸凸起部分125a、125a接觸。接觸部分35可以沿兩個方向(左右方向和從上到下方向)的任意一個插入端子布置槽124中,因為接觸件125、125的彈簧特性相同,因此能夠保證端子120和30之間的接觸穩定性。當然,該效果只限于只注意端子結構時的情況,在上述實施例中,對于將電池組100裝在攝像機上,實際上只能從左右方向插入。
基座件127在它安裝在端子殼體121的右側表面上的位置處露出,引出件128彎成直角,并從基座件127的底邊緣向右延伸,以便與端子殼體121的底表面121a近似平齊(參考圖20、21)。
在端子殼體121的前側和后側表面上都形成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滑動凸形部分129、129,且該滑動凸形部分129、129是上述后表面殼體106的矩形切除部分108的前側和后側邊緣,并與形成于端子定位肋109的底側上的滑動槽117、117滑動嚙合,這樣,該電池側端子120支承在后表面殼體106上(參考圖9)。
后表面殼體106的滑動槽117、117的左端堵塞,這樣,當電池側端子與該滑動槽滑動嚙合時,使得該電池側端子120向左定位。也就是說,調節從后表面殼體106的后表面106a到電池側端子的位置。
還形成有切割槽130、130,該切割槽130、130分別是右側表面和前側表面之間的拐角部分和在右側表面和后側避免之間的拐角部分處,并從上述滑動凸形部分129、129的上側延續,且該切割槽130、130將與從上述端子推壓肋116的前端和后端部分向左布置的凸起118、118嚙合(參考圖9)。
該電池側端子120有三個引出件128、128、128,這些引出件釬焊在上述基片104的預定位置(前側左拐角部分)處,并安裝在基片104的前側拐角部分上(參考圖4和7)。另外,電子部件例如IC芯片103等安裝在基片104的預定后側位置上,電池側端子120并不安裝在該位置處(參考圖7)。
因此,電池組100的裝配如下。
也就是,電池102、102以前后對齊的狀態彼此組合,上述基片104安裝在電池102、102的上部上,上述電池側端子120、IC芯片103等裝在該基片104上(參考圖4)。
然后,已經安裝有該基片104的電池102、102從右側插入后表面殼體106。這時,電池側端子120從右側滑動插入后表面殼體106的矩形切除部分108中(參考圖7)。
然后,如上所述,電池側端子120的滑動凸形部分129、129插入后表面殼體106的滑動槽117、117中。(參考圖7)。
最后,使前表面殼體105與后表面殼體106彼此組合,以便覆蓋電池102(參考圖8)。
這時,前表面殼體105的凸起118、118與后表面殼體106的切割槽130、130嚙合,同時,端子推壓肋116推壓端子殼體121的右側表面,以便覆蓋端子部件122的、從其右側表面露出的基座件127、127、127。然后,沿左右方向定位電池端子120,同時使電池端子120保持在后表面殼體106和前表面殼體105之間。
在前表面殼體105和后表面殼體106的開口周邊通過超聲波焊接而彼此連接的狀態下,執行前表面殼體105和后表面殼體106之間的組合。另外,兩者可以通過粘接劑彼此粘接,以代替超聲波焊接。
如上所述,電池組100可以由三個部分組成,這樣,后表面殼體106、電池102(包括電池側端子120、基片104等)、前表面殼體105沿一個方向裝配。
下面將詳細介紹主體側端子30和上述電池側端子120的組合。
首先,主體側端子30布置在上述位置(前部后表面側拐角),并包括三個端子件31、31、31,這三個端子件31、31、31布置成從底表面15和上框架體13的內表面13a上凸出;兩個引導件32、32,這兩個引導件32、32布置成從前后方向夾住這些端子件31、31、31;以及保護板33,該保護板33可旋轉地布置在上框架體13上,以便覆蓋各端子件31、31、31的上部空間(參考圖22和23)。
從前后方向看,端子件31為矩形平板,其中,它的上邊緣和左側邊緣嵌入上框架體13中,引出部分34布置成從上框架體13凸出(參考圖24),從上框架體13暴露的部分(底邊緣和右側邊緣)作為接觸部分35保持在上述電池側端子120的接觸件125、125之間,且它的端部側邊緣進行了倒角。
三個端子件31、31、31形成為有與上述電池側端子120的端子布置槽124、124、125相同的間距,且各端子件31的厚度形成為近似等于形成于上述電池側端子120中的端子布置槽124的寬度的一半(參考圖22和23)。
當從前后方向看時,引導件32為矩形形狀,與上述端子件31的形狀類似,并與上框架體13和電池裝載部分的底表面15形成一體(參考圖24)。
此外,當從前后方向看時,引導端子32、32比端子件31的接觸部分35更大,它的板厚度形成為比端子件31更厚。而且,引導端子32、32形成為間距與形成于上述電池端子120中的引導槽123、123之間的間距相同,且各引導件32、32的板厚度形成為稍微小于上述電池側端子120的端子殼體121的引導槽123、123的寬度,且它的端部側邊緣進行倒角(參考圖23)。
如上所述,因為引導件32形成為比端子件31的接觸部分35更大,因此,當主體側端子30將與電池側端子120組合時,與接觸部分35進入端子槽124相比,引導件32更早進入引導槽123中(參考圖26)。
保護板33支承在靠近上框架體13的內表面(底側表面)的前端部分的開口側邊緣(右側邊緣)的位置處,以便沿上下方向自由旋轉(參考圖24和25)。具體的說,在上框架體13的內表面(底側表面)的前端部分處形成有凸形保護框架殼體13b,在保護板33的前、后側邊緣處成一體形成有支承軸凸出部分36、36,用于可旋轉地與上述保護板殼體部分13b的右端兩側部分嚙合,線圈彈簧37環繞該支承軸凸出部分36前側布置。當從向后方向看時,將沿逆時針方向推動該保護板33(參考圖24、25)。
在保護板33的旋轉支點部分處提供有旋轉阻擋部分38、38(圖中只表示了其中的一個),該旋轉阻擋部分38、38與上框架體13接觸,以便阻擋上述逆時針方向旋轉,且當保護板33的旋轉端定向成向左斜向下方向時(大約45度),保護板33成為逆時針方向側的旋轉端(參考圖10a、24和29)。此外,保護板33的順時針方向側的旋轉端在它裝于上框架體13的保護板殼體部分13b中的位置,或者近似處于水平位置(參考圖10b)。
保護板33沿前后方向的尺寸稍微小于上述引導件32、32之間的距離,并總在兩個引導件32、32之間進行旋轉。在與上述端子件31相對應的位置處形成有狹槽39、39、39,該狹槽開口于旋轉端側邊緣。因此,當保護板33向上旋轉時,各端子件31、31、31插入這些狹槽39、39、39中,以便允許保護板33旋轉,同時使該端子件31、31、31在旋轉時露出(參考圖10、22和23)。這里,圖10(a)表示了保護板已經旋轉時的狀態,而圖10(b)表示了保護板沒有旋轉時的狀態。
然后,當外力并不施加在保護板33上時,在保護板33沿逆時針方向的旋轉端處,在兩個引導件32、32之間的拐角部分處于覆蓋保護板33的旋轉端邊緣的兩側端的狀態(參考圖24)。此外,在該狀態下,上述各端子31、31、31的接觸部分35、35、35的拐角處于與上述狹槽39、39、39嚙合的狀態(參考圖25)。
然后,如下面詳細所述,當電池組100裝在電池裝載部分10上時,電池側端子120的端子殼體121推壓上述保護板33,以便使該保護板33克服螺旋扭轉彈簧37的彈簧力順時針方向旋轉,并終止于處在上框架體13的保護板殼體部分13b中的位置(參考圖29)。
因此,主體端子30的接觸部分35、35、35露出并相對地進入端子殼體121的端子布置槽124、124、124中,以便保持在一對接觸件125、125之間,并形成電接觸(參考圖28)。
這樣,當保護板33處于并不受到外力的狀態時,因為保護板33處于覆蓋接觸部分35、35、35的狀態,接觸部分35、35、35并不暴露,從而防止外部材料粘在該接觸部分上(參考圖25)。
此外,當在主體端子30的部分上發生任何類型的碰撞時,例如當電池組100以錯誤方向裝載時(錯誤裝載),不同于電池端子120的部件可能與主體側端子30相撞。
即使在該情況下,因為引導件32、32形成為大于接觸部分35、35、35,因此,外力主要作用在引導件32、32上,而不是作用在接觸部分35、35、35上,從而防止接觸部分35、35、35變形。
而且,當相對較小的外部材料與主體側端子30相撞時,由于存在上述保護板33,它們在與端子件31(接觸部分35)相撞之前與保護板33相撞,因此,減緩了外力,從而使接觸部分35不會直接受到較大外力。
而且,如上所述,因為保護板處于保持在兩個引導件32、32之間的狀態,當具有前后方向分量的外力施加在保護板33上時,因為引導件32、32用于支承保護板33,還因為如上所述三個相應的接觸部分35、35、35插入狹槽39、39、39中,因此,外力通過相應狹槽39、39、39作用在接觸部分35、35、35上,以防止保護板33前后方向移動。因為外力不是作用在一個接觸部分35時,因此可以防止接觸部分35、35、35變形。
在上述實施例中,這樣的主體側端子30可以有成一體形成于上框架體13部分處的引導件32、32,并有通過插入模制成一體形成的端子件31、31、31,或者還提供有可旋轉的保護板33,或者是,主體側端子可以有相應部分,該部分模制或形成為預定形狀的基座部件中的另外部件,以便將該部件安裝在上框架體13上作為端子。
下面將介紹在將電池組100裝載電池裝載部分10上時怎樣使電池側端子120與主體側端子30相連。
首先,電池組100有傾斜布置的電池側端子120(包括端子定位肋109、端子推壓肋116),以便布置到上框架體13的伸出部分17下面,從而使主體側端子30和電池側端子120彼此相對。
然后,當電池側端子120布置到上述伸出部分17下面時(參考圖13),主體側端子30的引導件32、32相對地插入電池側端子120的引導槽123、123中(參考圖26)。這時,因為引導槽123、123有進行倒角的開口側邊緣,且引導件的端部側邊緣也進行了倒角,因此將使兩者容易安裝。
在該條件下,引導件32、32處于稍微插入引導槽123、123中的狀態,因此使電池端子120相對于主體端子30進行定位。如上所述,在接觸件125、125與接觸部分35、35、35接觸之前,因為由模制部件組成的引導件32、32引導槽125、125嚙合,因此,通過精確形成部件,能夠進行定位。因此,在兩個端子120、30的接觸件125、125和接觸部分35之間彼此接觸之前,兩個端子120、30能夠精確定位,因此,隨后在接觸件125、125和接觸部分35之間的接觸可以高度精確地進行。
從該狀態,電池組100的底部進行旋轉,然后裝在電池裝載部分10上。電池組100的旋轉通過使后表面殼體106的要鎖定部分被由上述伸出部分17卡住來進行,該區域作為旋轉支點(參考圖14)。
然后,主體側端子30的接觸部分35相對進入電池側端子120的端子布置槽124中(參考圖27),并與兩個接觸凸形部分125a、125a接觸,且將這兩個接觸凸形部分推開,這樣,接觸部件125、125彈性彎曲,并夾住接觸部分35。因此,在電池側端子120和主體側端子30之間建立電連接(參考圖28)。
此外,接觸部分35和接觸件125、125之間的關系為這樣,即接觸部分35沿表面方向相對運動,且因為兩個接觸件125、125以其頂端部分(接觸凸形部分125a、125a)被推動彼此離開的方式彈性彎曲,不合適的力不會作用在它們之間,因此,接觸部分35和接觸件125、125不會變形。
而且,因為電池側端子120和主體側端子30之間的關系為這樣電池側端子120的、沿兩個方向開口的端子布置槽124、124、124與扁平板狀接觸部分35、35、35接觸,該扁平板狀接觸部分35、35、35有近似直角的拐角,電池側端子120可以從90度范圍的方向與主體側端子30組合,該方向包括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
也就是,當只考慮電池側端子120和主體側端子30的結構時,電池側端子120可以從包括前述方向的左側或底側或左斜下側而與主體側端子30組合,這意味著該電池側端子120可以從大約90度的范圍內的任意方向與主體側端子30進行組合,而且,在沿該方向進行的任意組合中,不合適的力都不會作用在接觸部分35和接觸件125、125上,因此接觸部分35和接觸件125、125都不會變形。
當然,在上述電池組100和攝像機主體2的電池裝載部分10之間的關系中,因為電池側端子120將大約從左側與主體側端子30組合,因此,可以說電池側端子120和主體側端子30的結構并沒有充分利用。
不過,因為將上述電池組100裝在電池裝載部分10上通過旋轉來進行,因此,端子120和30的組合并不是只有一個方向的方向分量,通過采用該端子結構,端子120和30的接觸部分35和接觸件125、125在彼此接觸時并不會受到不合適的力,從而不會變形。
此外,因為在接觸件125、125的頂端部分提供有接觸凸形部分125a、125a,從而使該接觸凸形部分125a、125a與接觸部分35接觸,因此,兩個端子還可以在包括上述兩個方向的90度范圍內彼此組合。
也就是,盡管接觸部分35進入并推開接觸件125、125,從而使接觸件彼此離開,但是,因為接觸部分35只與接觸凸形部分125a、125a接觸,因此,在兩個端子120、30從包括上述兩個方向的90度范圍內的任意方向進行的任意組合中,電池裝載部分10可以以相同的方式接收電池組100。
而且,因為接觸凸形部分125a、125a在接觸件125、125的頂端部分處,因此,即使當接觸件125、125和接觸部分35沿前后方向的位置稍微偏移,也可以在兩個端子(接觸件125、125和接觸部分35)之間保持穩定的連接狀態。
下面將介紹端子部件122的材料質量和寬度,它們將影響兩個端子120和30組合時在接觸件125、125和接觸部分35之間的接觸狀態。
端子件31由黃銅制成(厚度t=0.35mm),它的接觸部分鍍有0.76μm厚的金。而且,選擇黃銅作為端子件31的材料的原因是因為從成本和可加工性考慮,通常采用黃銅、磷青銅、鈹銅作為接觸點。
而且,著眼于增加安全性,對于鍍金,鎳層可以用作基層,0.75的厚度設置成用眼睛看,因為考慮到電池組100和攝像機1的使用情況,電池組頻繁進行重復地插入和拔出。
因此,當用于攝像機1和電池組100的端子結構,接觸凸形部分125a、125a完全可以不用鍍金,以避免如通常使用時的浪費。
此外,0.76μm的鍍金厚度主要用于接觸部分,也就是接觸部分35,不過對于引出部分34,推薦的鍍金層厚不超過0.1μm。這用于保證兩者之間的穩定電接觸。
然后,對于端子部件122,對四個實例進行了試驗,以便從中選擇一個。對于該試驗的材料,如上所述考慮了三種材料(黃銅、磷青銅、鈹銅),但是考慮到接觸件125、125的彈簧力,對磷青銅和鈹銅進行了試驗,因為它們的特性有利。
試樣(1)采用磷青銅(厚度t=0.2mm)作為材料,同時對接觸部分鍍上0.76μm的金;試樣(2)采用磷青銅(厚度t=0.15mm)作為材料,同時對接觸部分鍍上0.76μm的金;試樣(3)采用鈹銅(厚度t=0.2mm)作為材料,同時對接觸部分鍍上0.76μm的金;試樣(4)采用鈹銅(厚度t=0.15mm)作為材料,同時對接觸部分鍍上0.76μm的金。而且,對于鍍金,鎳層用作基層,如上述端子部件122那樣。此外,選擇0.76μm層厚的原因也相同。而且,在接觸件125、125上的0.76μm鍍金與接觸部分上的厚度相同,也就是與接觸凸形部分125、125上的相同,并推薦在引出件128上的鍍金不超過0.1μm厚。
對于試樣方法,進行了耐久性試樣,其中,端子件31插入端子部件122內和從該端子部件122內拔出7000次。
對例如接觸電阻、總嚙合力、總脫開力和外觀檢查等項目進行試驗,前三個試驗項目表示了從1到7000的預定次數的相應值,此外,外觀檢查在經過7000次耐久性試驗后通過視覺觀察進行。
而且,接觸電阻通過采用四端子方法進行測量,其中,開路電壓設置成不超過20mV,短路電流不超過100mA,規定值為最大20mΩ。
通過使端子120和端子30嚙合(組合)來測量總嚙合力,然后測量嚙合力,該嚙合力設置成最大10N(牛頓)。
對于總脫開力,在釋放端子120和端子30之間的嚙合(組合)時測量脫開力,該脫開力設置成最小0.3N(牛頓)。
前述三個試驗項目的試驗結果如圖31至33所示。
對于試樣(1),接觸電阻顯示發散較小且穩定(參考圖31),插入拔出力也能穩定地獲得良好值(參考圖32和33)。此外,外觀檢查顯示接觸件125、125的接觸凸形部分125a、125a磨損量合適,沒有發現問題。
對于試樣(2),接觸電阻顯示在7000次耐久性試樣中有較大發散,總嚙合力較小(參考圖32)。此外,外觀檢查顯示有幾個擦痕。還觀察到總嚙合力較弱,致使接觸壓力較小,從而引起接觸電阻問題。
對于試樣(3),盡管接觸電阻和總嚙合力都沒有問題,但是在7000次耐久性試樣中脫開力變化較大,在脫開時將有所謂的急動感覺。而且,外觀檢查顯示有更大的嚙合力變化,在端子件31上產生更大磨損擦傷,而且,端子件31的接觸凸形部分125a、125a磨損更嚴重。
對于試樣(4),總嚙合力較弱,接觸電阻相對穩定,盡管這隱藏了接觸電阻值可能出現的問題。此外,外觀檢查顯示可以達到總嚙合力較小、幾乎沒有磨損擦痕的程度。
因此,對于四個試樣,可以認為試樣(1)最合適。
而且,對于鈹銅,在對鈹銅進行鍍金時,只能進行所謂的后電鍍(電鍍處理在制成預定形狀后進行),因此選擇試樣(1)。
也就是,鈹銅通常難以在鍍金后進行成形(壓力加工,例如彎曲和鍛造),因此,采用上述端子部件22的形式,它在成形后的形狀為接觸凸形部分125a、125a彼此接觸,因此,當對有這樣的接觸部分的任何物件進行鍍金時,接觸部分不能通過后電鍍而進行鍍金,因為它們彼此接觸。
同時,對于上述四個試樣,它們都滿足上述規定值(接觸電阻20mΩmax;嚙合力10Nmax;脫開力0.3Nmin),因此選擇任意一個實例都沒有任何問題。不過,當考慮到更壞條件,試樣(1)是優選選擇,因為可獲得良好結果。
而且,當考慮到接觸件125、125的彈簧力的接觸壓力時,選擇試樣(1)作為端子部件122的材料(參考圖34至36)。
在下面的描述之前,先清楚地介紹一下端子部件122和布置該端子部件122的端子布置槽124的尺寸等(參考圖34、35)。
如前所述,端子部件122的接觸部件125、125的厚度為0.2mm,寬度為1.2mm,從埋入部分露出的部分的長度為3.9mm,所形成的上述接觸凸形部分125a、125a,其r=0.3,從其邊緣朝著中心基座件127側偏離0.45mm的位置(參考圖34和35)。此外,接觸件125、125從埋入部分中伸出,這樣,它們彼此接近,并大致在縱向方向的中心處彎曲而彼此平行,同時從彎曲部分到邊緣部分,它們之間的間距形成為0.6mm。因此,接觸凸形部分125a、125a彼此進行零接觸(參考圖21)。
端子布置槽124的開口寬度形成為0.45mm,上述接觸部分35的板厚t為0.35,因此,當接觸部分35進入標準位置(中部)的端子布置槽124中時端子布置槽124的內邊緣和接觸部分35之間的間距為((0.45-0.35)/2=0.05mm)(參考圖34和35)。
這時,兩個接觸件125、125有近似相同的彎曲,移動量為0.175mm。此外,這時的接觸壓力為1.0091N(參考圖36)。
然后,當接觸部分35通過沿一個方向偏移而進入端子布置槽124中時,對于一個接觸件125產生最大量的移動,而對于另一接觸件125則產生最小量的移動,因此,這時的接觸壓力分別為1.4416N和0.4609N(參考圖36)。
因此,在采用上述試樣(1)的上述材料(磷青銅)的情況下,當接觸部分35與接觸凸形部分125a接觸時,可以發現接觸壓力最大為1.4416N,最小為0.4609N,這足夠作為接觸壓力。
當采用鍍金時,通常0.09812N-0.1961N就足以作為接觸壓力,而在上述試樣(1)中,施加的接觸壓力大于該值,這似乎太大。
不過,因為端子結構基于使電池組100和攝像機1之間電接觸的前提條件,很容易預計插入和拔出的次數很多,鍍金可能磨損。
因此,即使在鍍金磨損的情況下暴露出作為基層的鎳層時,也必須保證接觸電阻值低于規定值。
這時,因為據認為當鎳的接觸壓力為大致0.5884N時也能保證接觸電阻為規定值,因此,通過保證一個接觸件125的最大值1.4416N,而另一接觸件125的上述最小值為0.4609N,即使在鍍金磨損時也能滿足規定值(參考圖36)。
另外,絕緣電阻和耐壓也作為與上述項目不同的項目來進行檢查,結果,上述四個試樣都在規定值內,沒有發現任何特殊差異。
而且,作為抗外界環境性能,對于潮濕電阻、溫度循環和噴灑鹽水的情況也進行了電性能和機械性能試驗,結果沒有任何特殊差異。
在上述實施例中,引用了具有電池側端子120的電池組100(要裝載部件)和有主體側端子30的攝像機(主體側裝置),并以它們為例進行了說明,但是,也可以是具有與電池組100相同的電池側端子120的干電池組140(要裝載部件)以及具有與攝像機1相同的主體端子30的攝像燈150和電池充電器160(參考圖37至40)。
另外,相對于電池組100,根據容量的不同,可以有多種類型;對于攝像機1,包括有充電功能的可充電類型1A和沒有充電功能的不可充電類型1B(參考圖37至40)。
當所有這些多種具有側端子120的裝置(多種電池組100、干電池組140等)都能夠裝在具有主體端子30的裝置(攝像機1n(可充電類型1A和不可充電類型1B)、攝像燈150和電池充電器160)上時,將可能出現問題。
例如,干電池組140能夠裝在攝像機1B(不可充電類型)上,但該干電池組140不能裝在攝像機1A(可充電類型)和電池充電器160上,而且,對于攝像燈150,高容量類型的攝像燈150A只允許安裝在電池組100的高容量電池組100H,不能裝載在其它的低容量電池組100L、標準容量電池組100S和干電池組140上。
這里,可充電類型攝像機1A裝備有DC輸入插座端子,且當DC輸入插座與它相連時,攝像機主體2可以由裝在電池裝載部分10上的、正在充電的電池組100來驅動,而不可充電類型的攝像機1B是沒有這樣的充電功能的裝置,在上述實施例中例舉的攝像機1屬于可充電類型1A,上述干電池組140不能裝在該攝像機1A上。
這時,需要判斷有這樣的電池側端子120的電池組100能否裝在有主體側端子30的裝置上,從而在判斷不允許裝載時防止它的裝載。
這時,識別標記111布置在上述電池側端子120附近,而用于阻擋電池組100等裝載的上述阻擋部分19在主體側端子30附近的相應區域處。
下面表示了電池側端子120的識別標記111和主體側端子30的阻擋部分19的具體實例。
對于電池側端子120的識別標記111的種類,有四種,例如L型、H型、D型和S型,L型識別標記111L用于低容量類型的電池組L,S型識別標記111S用于標準類型的電池組100S,H型識別標記111H用于高容量類型的電池組100H,而D型識別標記111D用于干電池組140(參考圖37至40)。
此外,對于主體側端子30的阻擋部分19的種類,有四種,例如I型、II型、III型和IV型,I型阻擋部分用于可充電類型的攝像機1A(與電池充電器160相同),II型阻擋部分用于不可充電類型的攝像機1B,III型阻擋部分用于高容量專用的攝像燈150A,IV型阻擋部分用于非低容量攝像燈150B(參考圖37至40)。
用于標準容量電池組100S的S型識別標記111S如上述構成,它有小凸出條110,該凸出條110從端子定位肋109的左端以彼此相反的方向(前后方向)伸出。識別標記S形成于從后表面殼體106的后表面106a大致向右側偏移的位置(參考圖37至40)。
用于低容量電池組100L的L型識別標記111L形成為這樣形成于上述S型識別標記111S的端子定位肋109的左端的小凸出條110延伸到后表面殼體106的后表面106a上,因此,L型識別標記111L的小凸出條110L形成為與后表面殼體106的后表面106a連續(參考圖37至40)。
用于高容量電池組100H的H型識別標記111H形成為這樣并不形成在上述S型識別標記111S和L型識別標記111L中以彼此相反方向(前后方向)延伸的小凸出條110、110L。
用于干電池組100D的D型識別標記111D形成為這樣并不與上述H型識別標記111H一樣形成從端子定位肋109的左端伸出的小凸出條110、110L,但是在前表面殼體105中成一體形成有從端子推壓肋116的中部向右伸出的識別肋141(參考圖37至40)。
下面將介紹相應阻擋部分19的結構以及該阻擋部分19怎樣與上述相應識別標記111組合。
首先,在上述實施例中,主體側端子30的I型阻擋部分用于攝像機1A(可充電類型1A),并包括形成于主體側端子30的上框架體13中的伸出部分17以及形成為從伸出部分17的后端向左伸出的上述阻擋凸出條18(參考圖37)。
在該I型阻擋部分中,因為伸出部分17的中心部分與D型識別標記111的識別肋141干涉,因此不允許對它進行裝載,不過,對于其它L、S和H型識別標記,允許對它進行裝載,因為伸出部分17的中心部分不會與該識別標記111干涉。
因此,干電池組140不能裝在采用了I型阻擋部分的可充電類型攝像機1A上,因此,可以防止干電池組140錯誤充電的問題。另一方面,采用了其它類型的識別標記111L、111S、111H的電池組100L、100S、100H能夠裝在電池裝載部分10上,不管它的容量為較高或較低(參考圖37)。
在II型阻擋部分中,在伸出部分17的中心部分形成有切除部分17a,因此,因為伸出部分17不會與識別標記141干涉,因此能夠對它進行裝載,同時,不會有任何部分與其它類型的識別標記111S、111L、111H干涉,因此,所有類型的識別標記111L、111S、111H都允許裝載(參考圖38)。
因此,低容量電池組100L、標準容量電池組100S、高容量電池組100H以及干電池組140都能裝在采用了II型阻擋部分的不可充電類型攝像機1B(參考圖38)。
在III型阻擋部分中,朝著底表面15(向左)形成的阻擋凸出條18的一端部分到達電池裝載部分10的底表面15,另一阻擋凸出條18在該阻擋凸出條18前面與上述底表面15形成一體。兩個阻擋凸出條18之間的間距形成為近似等于兩個端子定位肋109、109之間的間距,這兩個端子定位肋109、109形成為從前后方向夾住上述電池側端子120(參考圖39)。
在該III型阻擋部分中,因為伸出部分17的中心部分與D型識別標記111D的識別標記141干涉,因此不允許對它進行裝載,在L型識別標記111L和S型識別標記111S中,因為從端子定位肋109的左端沿彼此相反方向(前后方向)伸出的小凸出條110、110L與上述阻擋凸出條18、18干涉,因此也不允許對它們進行裝載。而在H型識別標記111H中,沒有與III型阻擋部分干涉的部分,因此能夠對它進行裝載(可圖39)。
因此,低容量電池組100L、標準容量電池組100S和干電池組140都不能裝在采用了III型阻擋部分的高容量專用攝像燈150A上,只有高容量電池組100H能夠裝在該高容量專用攝像燈150A上(參考圖39)。
在IV形阻擋部分中,與上述I型阻擋部分相同的、從伸出部分17的后端朝著底表面15(向左)形成的阻擋凸出條18并不到達電池裝載部分10的底表面15,較小凸出部分18a形成于它的延伸區域中,該較小凸出部分18a與電池裝載部分10的底表面15接觸,另一較小凸出部分18a在該較小凸出部分18a的前面從上述底表面15上成一體形成。然后,兩個較小凸出部分18a、18a之間的間距形成為近似等于兩個端子定位肋109、109之間的間距,這兩個端子定位肋109、109形成為從前后方向夾住上述電池側端子120(參考圖40)。
在該IV類型的阻擋部分中,因為伸出部分17的中心部分與D型識別標記111D的識別肋141干涉,因此不允許對它進行裝載,在L型識別標記111L中,因為從端子定位肋109、109的左端沿彼此相反方向(前后方向)伸出的小凸出條110L、110L與上述較小凸出部分18a、18a干涉,因此,也不允許對它進行裝載。在S型識別標記111S中,因為從端子定位肋109、109沿彼此相反方向(前后方向)伸出的小凸出條110、110形成于稍微離開電池組100的底表面106a的位置處,因此,沒有與IV型阻擋部分干涉的部分,因此能夠對它進行裝配。此外,對于H型識別標記111H,因為沒有與IV型阻擋部分干涉的部分,因此也能夠對它進行裝配(參考圖40)。
因此,低容量電池組100L和干電池組140并不能裝在非低容量攝像燈150B上,而標準容量電池組100S和高容量電池組100H能夠裝在它上面(參考圖40)。
同時,盡管圖中未示出,但是在IV型阻擋部分的較小凸出部分18a附近布置有檢測開關,用于檢測S型識別標記11S的小凸出條110的存在,以便判斷它是S型識別標記111S還是L型識別標記111L。
這時,上述非低容量攝像燈150B有兩個電燈泡,當裝載高容量電池組100H時,兩個電燈泡都點亮,而當裝載標準容量電池組100S時,點亮一個電燈泡。這樣,通過分別在電池側端子120和主體側端子30附近提供有識別標記111和鎖定部分19,可以在將電池側端子120和主體側端子30連接之前判斷它釋放能夠裝載,從而能確實避免在情況為“NO”時使兩個端子相連。即,當在錯誤裝載的情況下,因為在端子120和30附近提供有上述識別標記和阻擋部分,可以避免端子120和30進行連接,因此,可以避免端子部件122和端子件31之間接觸。
此外,上述對識別標記111和阻擋部分19的形狀以及它們的位置的說明是作為實例。識別標記111和阻擋部分19可以在電池側端子120和主體側端子30附近,這不是限制該說明。而且,應當知道,這些形狀和位置并不局限于電池組100、干電池組140、攝像機1(1A、1B)、攝像燈150和電池充電器160,而是可以考慮各種類型。
而且,在上述實施例中,電池側端子120的端子殼體121對應于權利要求中所述的“要裝載部件側端子的模制部件”,而主體側端子30的上框架體13等對應于權利要求中所述的“主體側端子的模制部件”。而且,如上所述主體側端子30可以包括代替上述框架體的任意部件,其它這樣的部件也可以通過在其中插入端子件而模制成為模制部件,同時,引導件可以與它一體形成。另外,電池側端子可以使電池殼體作為上述電池部件,端子部件可以通過與形成的引導槽一起插入模制而形成。
此外,在上述實施例中,提供有兩個引導件,三個端子件布置在這兩個引導件之間。不過,并不限制于此,當有多個端子件時,本發明也可以在排成一行的端子件之間提供附加的引導件。
而且,在上述實施例中所示的各部分的具體形狀和結構只表示了實施本發明的實例,因此,本發明的技術范圍并不局限于它們。
由上述可知,本發明的端子結構的特征在于為了在將要裝載部件裝在主體側裝置上時使該主體側裝置和要裝載部件之間進行電連接,其中,主體側裝置有主體側端子,要裝載部件有要裝載部件側端子,用于與上述主體側端子連接,上述主體側裝置的端子件通過插入模制而形成于模制部件上,同時至少一個引導件成一體布置在該模制部件上,而且上述要裝載部件側的端子部件插入模制到模制部件上,同時引導槽形成于該模制部件上,以便與上述引導件相對應,通過使上述引導件與形成于要裝載部件上的引導槽嚙合,從而實現主體側端子和要裝載部件的端子的定位。
此外,本發明涉及一種要裝載部件,該要裝載部件有要裝載部件側端子,用于當要裝載部件裝在主體側裝置上時與主體側裝置的主體側端子進行電連接,其特征在于上述要裝載部件側端子的端子部件插入模制到模制部件上,并有形成于模制部件上的引導槽,以便于在上述主體側裝置上的引導件相對應,通過使引導槽與上述主體側裝置的引導件嚙合,從而實現上述主體側端子和要裝載部件的端子的定位。
因此,在該發明中,因為主體側端子和要裝載部件側端子的定位通過使插入模制在模制部件上的端子件和/或端子部件與形成于模制部件上的引導件和引導槽進行嚙合而實現,因此,通過提高在兩端子的端子件和引導槽之間的模制精度,能夠提高兩端子的端子件和端子部件的位置精度,從而當兩端子彼此連接時,能夠穩定地保持端子件和端子部件之間的連接狀態。
在本發明中,在主體側端子和要裝載部件彼此連接的方向中,因為上述引導件形成為尺寸大于主體側端子的端子件的尺寸,所以,在端子部件和端子件彼此接觸之前,引導件和端子件彼此嚙合。這樣,當完成端子定位時,端子部件和端子件開始彼此接觸,因此,不合適的力不會施加在端子部件和端子件上,因此這些端子不會變形。因此,能夠穩定保持端子件和端子部件彼此連接的狀態。
在本發明中,因為上述引導件在端子件附近,碰撞端子件首先與引導件相撞,這樣,外力不會直接作用在端子件上,因此,端子件不會變形。因此,能夠穩定保持端子件和端子部件彼此連接的狀態。
在本發明中,因為上述兩個引導件用于從端子件對齊的方向夾住上述主體側端子的端子件,引導件還能夠防止外力作用在它上面,因此,端子件不變形。因此,能夠穩定保持端子件和端子部件彼此連接的狀態。
在本發明中,因為在與相應端子件相對應的位置處分別形成有狹槽的保護板用于覆蓋上述主體側端子的端子件,且上述保護板能偏移,從而在上述主體側端子和要裝載部件側端子進行彼此連接時,使端子能夠彼此連接,端子件并不暴露,因此,可以防止外部材料粘附在端子件上,同時能保護和增強端子件。
此外,本發明的的端子結構的目的是用于在主體側裝置和要裝載部件之間的電連接,其中,主體側裝置的主體側端子具有平板狀接觸部分,要裝載部件的要裝載部件側端子有彼此相對的兩個接觸件,而且,上述主體側端子和要裝載部件側端子能夠相對于上述接觸部分的平面方向沿至少兩個方向彼此連接,這樣,當主體側端子和要裝載部件側端子彼此連接時,上述兩個接觸件夾住上述接觸部分。
而且,本發明的要裝載部件有要裝載部件側端子,該要裝載部件側端子用于與主體側裝置的主體側端子連接,該主體側端子有平板狀接觸部分,同時上述要裝載部件側端子有彼此相對的兩個接觸件,而且,上述主體側端子和要裝載部件側端子能夠相對于上述接觸部分的平面方向沿至少兩個方向彼此連接,這樣,當主體側端子和要裝載部件彼此連接時,上述兩個接觸件夾住上述接觸部分。
因此,在本發明中,因為要裝載部件側端子的兩個接觸件夾住平板狀接觸部分,將要裝載部件側端子插入主體側裝置內和從該主體側裝置內拔出沿至少兩個方向進行,在將要裝載部件裝在主體側裝置上時的方向可以與在將端子彼此連接時的方向不同。因此,不管在將端子彼此連接時的方向如何,都能夠增加關于將要裝載部件裝在主體側裝置上的設計自由度,并能夠使主體側裝置和/或要裝載部件最小化。
此外,因為要裝載部件側端子的兩個接觸件要夾住平板狀接觸部分,因此,不管在將端子彼此連接時的方向如何,都能夠保證端子的穩定接觸狀態。
而且,在本發明中,因為主體側端子布置在主體側裝置的凹形部分的內側拐角部分處,要裝載部件裝在該內側拐角部分上,且要裝載部件側端子布置在要裝載部件的殼體的外側拐角部分處,或在與上述主體側端子相對應的位置處,且因為上述主體側端子的接觸部分分別以方向近似與構成上述內側拐角部分的平面相垂直的方式凸出布置,要裝載部件側端子的接觸件布置在端子布置槽中,該端子布置槽開口于構成上述外側拐角部分的兩個平面中,端子的定位可以與內側和外側拐角部分的嚙合以兩個方向進行,在端子沿剩余的一個方向進行組合。因此,兩個端子可以沿三個方向進行定位,且要裝載部件裝在主體側裝置中時的方向可以為與形成主體側裝置的裝載部分的裝載表面近似垂直。因此,不需要只用于將要裝載部件裝在主體側裝置上的空間,并能夠使主體側裝置和/或要裝載部件最小化。
在本發明中,因為在上述兩個接觸件彼此接觸的部分處形成半球形接觸凸形部分,上述接觸部分保持在兩個接觸凸形部分之間,因此,不管這兩個端子彼此連接時的方向如何,都能夠保證穩定的接觸狀態。
在本發明中,因為上述兩個接觸凸形部分形成為彼此零接觸,因此,當接觸件與接觸部分接觸時,不會有不合適的力作用在它們上面,這樣,接觸部分和接觸件不會變形,因此能夠保證穩定的接觸狀態。
在本發明中,因為從要裝載部件側端子的端子布置槽方向只能看見上述接觸凸形部分,因此,當平板狀接觸部分插入該端子布置槽中時,只能實現接觸凸形部分和接觸部分之間的接觸,且不管端子彼此組合的方向如何,接觸件相對于接觸部分的彈簧特性都相同,因此,能夠保證兩個端子的接觸穩定性。
在本發明中,因為上述接觸件由0.2mm厚的磷青銅構成,并至少在上述接觸凸形部分上施加了0.5μm或更厚的鍍金層,因此,即使兩個端子的插入和拔出的次數相對較大,鍍金也不會磨損,盡管在正常使用狀態時有鍍金消耗。因此,對于進行了相對多次的插入和拔出的端子,也能夠保證接觸穩定性。
在本發明中,在接觸部分近似從端子布置槽中部(標準位置)插入的情況下,因為上述接觸凸形部分抵靠接觸部分的接觸壓力近似為1N(牛頓),因此,即使在接觸凸形部分的鍍金部分由于過多次數的插入和拔出而磨損,也可以保持接觸電阻值低于基底層的標準值。因此,可以保證端子之間的接觸穩定性。
參考標號說明1......攝像機(主體側裝置)13......上框架體30......主體側端子31......端子件32......引導件33......保護板39......狹槽100......電池組(要裝載部件)120......電池側端子121......端子殼體(模制部件)122......端子部件(模制部件)123......引導槽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裝載在電子裝置上的電池器件,包括單元外殼,用于在其中容納至少一個電池單元;多個端子部件;多個端子槽,所述多個端子部件設置在其中;第一和第二引導槽,分別設置在所述多個端子槽的相對端;端子殼體,所述多個端子槽設置在其中;凹形部分,與所述第一和第二引導槽中至少一個相鄰設置用于區別電池類型;其中所述端子槽和所述第一和第二引導槽向所述單元外殼的兩個表面開口;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引導槽形成在所述端子殼體中;以及其中所述凹形部分形成在所述單元外殼上。
2.根據權利要求1的電池器件,其中所述凹形部分、引導槽和端子槽具有寬度,并且所述凹形部分的寬度大于所述引導槽和所述端子槽的寬度。
3.根據權利要求2的電池器件,還包括設置在所述外殼內的基板,其中所述多個端子部件附著到所述基板。
4.根據權利要求1的電池器件,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引導槽和所述多個端子槽形成在所述端子殼體中,所述端子殼體與所述單元外殼相鄰并具有第一、第二和第三表面;以及其中所述凹形部分設置在所述單元外殼上并與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表面中至少一個分開。
5.根據權利要求1的電池器件,其中在端子槽和相鄰的引導槽之間形成一空間,所述空間小于在相鄰端子槽之間的空間。
6.根據權利要求1的電池器件,其中所述多個端子部件插入模制在所述端子殼體上,并且端子殼體與所述外殼相鄰。
7.根據權利要求1的電池器件,其中所述引導槽的尺寸大于所述多個端子槽的。
8.根據權利要求1的電池器件,其中所述凹形部分與所述第一和第二引導槽中每個相鄰設置。
9.根據權利要求1的電池器件,其中所述單元外殼包括組合來定義一平面的兩個表面;以及其中所述端子殼體具有設置在所述平面上的第一表面。
10.根據權利要求1的電池器件,其中所述兩個相對接觸件設置在所述多個端子槽中的每個中。
11.根據權利要求10的電池器件,其中每個接觸件設置有半球形接觸凸出部分。
12.根據權利要求11的電池器件,其中兩個接觸凸出部分在對其施加壓力時相互接觸。
13.根據權利要求10的電池器件,其中,基本上只有所述接觸凸出部分從所述端子槽可見。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用于裝載在電子裝置上的電池器件,其包括單元外殼,用于在其中容納至少一個電池單元;多個端子部件;多個端子槽,多個端子部件設置在其中;第一和第二引導槽,分別設置在多個端子槽的相對端;端子殼體,多個端子槽設置在其中;凹形部分,與第一和第二引導槽中至少一個相鄰設置用于區別電池類型;其中端子槽和第一和第二引導槽向單元外殼的兩個表面開口;其中第一和第二引導槽形成在端子殼體中;以及凹形部分形成在所述單元外殼上。
文檔編號H02J7/00GK1812161SQ200610006098
公開日2006年8月2日 申請日期2002年7月24日 優先權日2001年7月25日
發明者海老根信人 申請人:索尼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