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含有系統互連逆變器的電源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含系統互連逆變器(系統連系インバ一タ)的電源裝置,該含有系統互連逆變器的電源裝置,例如,對太陽能電池和燃料電池等的直流電源、或將由燃氣渦輪發電機和風力發電機等產生的交流電整流而形成的直流電源的電壓進行變壓,對連接在商用交流系統電源(以下成系統電源)的負載供給經逆變變換的交流電。
背景技術:
近年來,正廣泛普及太陽能電池和燃料電池、或燃氣渦輪發電機等小規模的發電設備。在這些發電設備中,大多數是利用DC/DC轉換器和削波電路等對用太陽能電池和燃料電池等發電的直流電、或將由燃氣渦輪發電機和風力發電機等產生的交流電整流而獲得的直流電進行變壓,利用逆變器逆變變換為交流電源并將電力供給負載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負載被連接到系統電源,不從發電設備供給電力時、或電力供給不足時,就會從系統電源供給電力。
在這種含有將直流電逆變變換為交流電、將電力供給到與系統電源連接的負載上的系統互連逆變器的發電設備中,根據連接的系統電源,設置各種限制。其中之一是稱為反向潮流限制的限制。此限制的一個例子是所謂的“從發電設備的內部向系統電源側的有效功率的流動(流)不在配電用變電站的存儲體(bank)產生”。即,由發電設備發電的有效功率,被全部供給發電設備存在的內部的線路負載,限制有效功率潮流出到系統電源側。
但是,發電設備內部的線路負載的所需功率時時刻刻在變化。相對于此,例如太陽能電池等由日照條件決定發電設備的發電能力,發電功率不能直接隨動線路負載的所需功率。因此,線路負載的所需功率低于發電功率時,產生剩余功率,由于剩余的發電功率指向系統電源側,所以形成所謂的反向潮流。因此,通常采用所謂的保持發電功率基本不變、設置模擬負載(例如加熱器等的功率阻抗器)、根據線路負載的變化來使剩余功率由模擬負載吸收的方法(例如,參考日本特開2000-320401號公報、日本特開2002-281672號公報)。
但是,由于線路負載時時刻刻都在變化,不能預先進行預測。還有,實際上,模擬負載的大小中包含制造誤差等,因溫度/濕度等環境而變化。并且,按基本固定的速度發電的發電輸出中,也并不一定容易地將線路負載消耗之外的剩余功率正確地供給模擬負載。
此外,作為開關控制模擬負載的功率元件,例如使用可控硅(thyristor)等,通過通電角度線性地控制功率元件時,就會存在逆變器的輸出電壓或輸出電流波形失真、THD(總諧波失真,Total Harmonic Distortion)超過標準值的可能性。
同樣地,使用半橋逆變器這種裝置時,還會存在受到所謂的產生噪聲電壓(噪音)的不良影響而需要安裝濾波器、使價格上升這樣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鑒于上述情況,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含有系統互連逆變器的電源裝置,該裝置在能夠通過簡單的設備結構將時時刻刻變化的剩余功率確實供給模擬負載的同時,不損傷輸出電壓/輸出電流的失真波形系數,再有,能夠抑制對電磁波障礙的影響。
本發明的含系統互連逆變器的電源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將直流電源逆變變換為交流電源、并將上述交流電源供給到與系統電源連接的負載的系統互連逆變器;通過功率元件并聯連接在上述負載的模擬負載;設置在上述負載及系統電源側的檢測電壓和電流的電路;根據用該電路檢測出的系統電壓和電流進行系統的功率潮流的運算處理的運算部;根據用該運算部所計算出的功率潮流的數值開/關上述模擬負載的功率元件的控制部。
在此,上述運算處理利用設置在上述負載及系統電源側的檢測系統電壓和電流的電路,檢測系統電壓值和從系統電源流出并流入負載側的電流值;利用系統電壓值和電流值,按每一交流的1個周期或半周期等的每一固定周期運算從系統電源流出并流入負載側的功率值;并且通過順序累加上述交流的1個周期或半周期等的固定周期的運算出的功率值來運算功率潮流的狀態值。功率值的運算優選積分運算交流的1個周期或半周期的零交點間,例如也可以根據峰值運算功率值。此外,運算周期并不一定是交流的1個周期或半周期,可為任意固定的周期。例如,可以是交流兩周期或交流三周期。并且,在上述固定周期的功率值的運算的累加值(狀態值)變為預先指定電平,例如零以下的下一周期或任意的時間后,使上述功率元件接通將電力供給模擬負載。
由此,確實把握時時刻刻變化的負載的功率消耗狀況,能夠用簡單的設備結構確實地將剩余功率供給模擬負載。例如,作為上述功率元件,能夠利用SSR(固態繼電器,solid state relay)和繼電器或可控硅等各種功率開關元件。此外,作為運算部由于僅配備微機等的程序特別簡單的積分/減法裝置等,所以能夠確實防止在系統電源側流出有效功率所謂的反向潮流。此外,交流的1個周期、半周期等的控制周期不會損傷輸出功率/輸出電流的失真波形系數。再有能夠抑制對電磁波障礙的影響。
圖1是表示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的含有系統互連逆變器的電源裝置的示意性框圖。
圖2是表示圖1中的控制器的結構例的框圖。
圖3是表示圖2所示的控制器的運算部和控制部的動作例的時序圖。
圖4是表示圖2的變化例的框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參照附圖來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再有,各圖中對于具有相同功能的部件或要素標注相同的符號,并省略其重復的說明。
圖1表示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的含系統互連逆變器的電源裝置的簡要結構。直流電源11是太陽能電池或燃料電池等的直流電源、或將燃氣渦輪發電機的交流輸出整流而得到的直流電源。由于此直流電源11的輸出電壓通常較低,所以為了利用DC/DC轉換器12等形成系統電源的交流電壓,其被升壓為足夠程度的電壓,此被升壓的直流電壓供給到逆變器13。再有,在直流電源11的輸出電壓高時,按照需要進行降壓。
逆變器13中包括功率開關元件,根據由控制器15供給的例如脈沖寬度調制(PWM)信號來開/關控制功率開關元件,從其輸出端輸出由直流電逆變變換得到的交流電。由于逆變器13的輸出電壓波形是根據脈沖寬度調制(PWM)信號形成的,所以含有大量高次諧波成分。為此,通過濾波器16去除高次諧波成分,逆變器輸出的正弦波電壓連接到系統電源、被供給到連接有負載17的負載線路18。
在此,從此直流電源11到負載17的發電及電力供給設備配置在發電設備設置者的內部。并且,連接有負載17的負載線路18連接在發電設備設置者的外部的系統電源20上。因此,例如,在太陽能電池等的直流電源11不發電的時間帶等中,向負載設備17的電力供給通過從系統電源20側的送電來進行。此外,即使在直流電源11的發電功率量低于負載設備17所需功率量的情況下,由負載設備17消耗的功率的一部分也從系統電源20側進行傳送。
于是,在直流電源11的發電功率量高于負載設備17所需功率量的情況下,雖然存在將剩余功率送出到系統電源20側的所謂進行賣電的情況,但還存在將有效功率向系統電源20側的送出作為反向潮流都未看到的情況。此實施方式的系統互連逆變器裝置適用于這種都未看到反向潮流的情況。即,直流電源11的發電功率量超過負載17的所需功率量時,逆變器的輸出功率中,將剩余功率通過功率元件22供給到模擬負載21。
在此,作為模擬負載21,可以使用所謂的電池充電器或慣性輪(flywheel)等能夠存儲能量的裝置或加熱器等功率阻抗器。即,電池充電器等的情況能夠將剩余功率作為電能存儲,加熱器等的情況能夠通過將負載電流供給功率阻抗器而將電能轉換為熱能,能夠通過加熱配置在功率阻抗器周圍的水等來吸收剩余功率。此外,作為功率元件22,可使用例如SSR(固態繼電器,solid state relay)或可控硅、繼電器等各種功率開關元件。通過使此功率元件22接通,將逆變器輸出的剩余功率供給模擬負載21,通過使功率元件22關斷,截斷向模擬負載21的功率供給。
功率元件22的接通/關斷,優選每半周期或一個周期在零交叉點間進行進行,以便不損傷逆變器的輸出電壓/輸出電流波形的失真波形系數(THD)。此外為了每半周期的控制時不輸出直流成分,而進行不輸出連續的正半波或負半波的控制,控制整體的正半波和負半波的各自的輸出獲取平衡。再有,在能夠忽略波形的失真波形系數(THD)的情況下,不考慮在零交叉等的周期進行,能夠在任意的固定時間間隔進行開/關控制。
從負載17側流向系統電源20的電力的反向潮流可由電流檢測器23及電壓檢測器24檢測。電流檢測器23連接在電流傳感器電路25上,將檢測出的電流值輸入控制器15。隨后,電壓檢測器24連接在電壓傳感器電路26上,將檢測出的電壓值同樣地輸入控制器15。電流檢測器23配置在向系統電源的連接部,檢測在系統電源輸入輸出的電流。電壓檢測器24配置在濾波器16的輸出側,檢測系統電源的電壓。
并且,通過控制器15,在交流的1個周期或半周期等的每一固定周期對檢測出的電流值及電壓值進行運算,由此可由控制器15檢測流出流入系統電源20和負載17側的功率值。此時,從系統電源20側流向負載線路18側的電力是正向潮流,從負載線路18側流向系統電源20側的電力是反向潮流。因此,根據此運算結果,能夠檢測從負載線路18側向系統電源20側流出的所謂反向潮流的大小。
圖2表示將剩余功率供給模擬負載的控制裝置的結構例。在此實施方式中,作為控制向并聯連接在負載17的模擬負載21供給電力的功率元件,使用了SSR(固態繼電器,solid state relay)22a。在控制器15的內部,具備功率運算部28,運算處理從電流傳感器電路25及電壓傳感器電路26輸入的信號,檢測從負載側向系統電源側流出流入的功率。再有,作為功率元件,替代SSR(固態繼電器,solid state relay)也能夠使用繼電器、可控硅等各種功率開關元件。
將由功率運算部28檢測出的功率輸入到運算部29,通過在交流的1個周期或半周期等的每一固定周期對檢測出的功率進行運算,來檢測在此時刻的電力的流量、即所謂反向潮流的大小(功率值)。并且,還包括根據通過運算部29加法(減法)運算交流的1個周期或半周期等的每一固定周期的功率值得到的累加功率值(功率潮流的狀態值)的大小、來產生開/關模擬負載21的功率元件22a的控制信號的控制部30。在此,運算部29和控制部30進行在交流的1個周期或半周期等的每一固定周期由運算部28檢測電力的運算,按每一各個周期進行累加,在累加計算的累加值成為預先指定的電平例如零以下的下一周期時,使功率元件22a接通,將電力供給模擬負載21。因此,此時在模擬負載21吸收了逆變器的發電功率的全部或一部分,模擬負載和負載17的所需功率的合計超過逆變器的供給電力,不足的部分作為正向潮流從系統電源20進行供給。
即,產生反向潮流時,在每一各個周期累加計算功率元件22關斷狀態的反向潮流的大小,當此狀態值(累加值)到達固定值(例如模擬負載21的容量)時,使功率元件22接通,就能夠使逆變器的輸出功率由模擬負載所吸收,對于負載17,就能夠從系統電源供給與反向潮流的累加值相稱的正向潮流。因此,均衡地,能夠用正向潮流抵消反向潮流,不會在系統電流側產生反向潮流。
控制器15由微機等構成,功率運算部28、運算部29、控制部30都作為設置在微機內部的邏輯運算裝置而構成。并且,由于運算裝置僅是在每一極短時間單一地加法運算功率運算部的輸出值,所以能夠通過極簡單的程序處理來實現。此外,在控制器15中具有,存儲由運算部29運算的功率潮流數據的由存儲器等存儲裝置構成的存儲部31、和將數據輸出到顯示裝置等的輸出部32。同樣地,在控制器15中還具有選擇此功率潮流控制的開/關的選擇部33。
接著,參照圖3說明具體的動作例。如上所述,以系統電流的交流的1個周期或半周期為基準進行功率運算部及運算部的動作。即,50Hz地區的情況一周期為20msec(毫秒)、60Hz地區的情況為16.67msec,在此每一各個周期或半周期進行功率值的運算,進行運算結果的加法(減法)運算,根據累加值(功率潮流的狀態值)進行控制部的輸出等處理。圖3所示的例子表示每20msec運算部中的運算值(功率值)的加減運算(累加)結果、和向控制部中的功率元件的輸出控制信號。在此,T1、T2、…是各20msec。
在此例中表示了直流電源11的發電功率為1kW,在模擬負載同樣是1kW的情況下,負載從1kW在時間T1中變化到800W的情況。并且,作為時間T1中的系統功率累加值(狀態值)的初始值例如設為500W。此情況下,由于發電功率是1kW,負載所需功率為800W,當模擬負載關斷時,產生200W的反向潮流。為此,在時間T2中,系統功率累加值變為300W(500W-200W),在時間T3中,系統功率累加值變為100W(300W-200W)。如此這樣,當為時間T4時,系統功率累加值變為-100W(負值),在下一時間T5中,控制部30對功率元件22a輸出接通信號。此時,逆變器的發電功率即1kW的功率全部由模擬負載21吸收,從系統電源21側向負載17供給正向潮流800W。
為此,此時的系統功率累加值變為700W(-100W-(-800W))。并且,在時間T6~T9中,由于控制部30的功率元件22a的控制信號都關斷,所以對于模擬負載在此期間不供給電力,成為200W的反向潮流狀態。為此在T6中系統功率累加值變為500W。
接著,在時間T7中功率累加值變為300W,在T8中功率累加值變為100W,在T9中功率累加值變為-100W。由此,在下一時間T10中,對于功率元件形成接通信號。即,在此時刻周期T6、T7、T8、T9中的反向潮流的累加值800W由周期T10中的正向潮流抵消,平均地看,在系統電源20中就不會產生反向潮流。并且,在T10以后,重復T6~T10的循環。
因此,在上述運算部29中,通過對初始值累加(減法運算)反向潮流的功率值,當此累加值變為負時,控制部30在其下一周期向功率元件22供給接通信號,使與發電功率相當部分的電力由模擬負載吸收。由此,平均地看,反向潮流的累加值和正向潮流的累加值自動平衡,能夠防止向看平均值的系統電源的反向潮流的產生。并且,例如在20msec或16.67msec、或它們的每一各個半周期中通過運算檢測反向潮流的大小,順序對此進行加減法運算(累加),使模擬負載接通以形成與此相稱的順電流,所以就能夠對應于時時刻刻變化的負載所需功率而確實地將發電功率的剩余功率部分供給到模擬負載,就能夠不產生作為整體的反向潮流。
在上述說明中,為了簡化,全部用整數表示系統功率、逆變器輸出、模擬負載、負載的大小,但實際中,系統功率利用電壓/電流傳感器以更細的單位來計算,最終利用加減運算累加功率值進行運算,所以其結果能夠正確地運算功率潮流。因此,在模擬負載的制造誤差和時時刻刻負載變化的情況下,也能夠確實將剩余功率供給模擬負載。
此外,在上述例子中,在所謂運算部29的累加值的累加結果比零小的條件下,控制部30判斷功率元件的ON/OFF。但是,也可將不為零、以零為基準決定的滯后設為正或負,作為使之動作等的預先決定的設定值。
在此,模擬負載21通常選擇硬件設計時比逆變器額定輸出稍大的負載容量。例如,逆變器額定輸出為1kW的情況選定1.2kW的加熱器作為模擬負載。此外,預先知道使用者通常使用時的消耗功率的情況也可與其相應地選定模擬負載容量。
根據設置現場的狀況改變模擬負載的容量,由此即使在逆變器輸出不同的情況下也能夠不改變控制方法而進行應對。
此外,由于用輸入裝置預先設定模擬負載的容量,就能夠通過功率元件的開/關的模式來調整模擬負載的消耗功率。
此外,優選追加檢測流入流出到模擬負載的電流的電路,并且能夠利用例如觸摸板等設定裝置來輸入與模擬負載的容量不同的、在模擬負載消耗的功率的設定值。由此,使用者通過綜合考慮了進行賣電有利于成本的情況,或對模擬負載供給電力、例如向供熱水等的熱能轉換有利于成本的情況,就能夠加以選擇。此外,通過利用設定裝置設定模擬負載的消耗功率值,也能夠進行向對應于消耗功率設定值的模擬負載的電力供給控制。
并且,除了上述記載的內容,還能夠通過分別設定分時間帶賣電和向模擬負載供給,而對應于例如所謂的晝夜時間帶,轉換控制賣電和向模擬負載的供給。
將由上述運算部29運算的功率潮流的數據存儲在存儲器等存儲裝置31中,如后所述,利用數字濾波器等數據處理裝置,就能夠由LED等顯示裝置顯示系統功率潮流。此外,通過將存儲的功率潮流的數據通過輸出部32向外部設備輸出,就能夠根據故障發生前后的功率潮流狀態,作為修補操作的參考,或者使用者可以根據功率潮流狀態來賣電或預測和參考反向潮流的經濟效果。
再有,將由上述運算部29運算的功率潮流的數據通過信號或通信向外部設備輸出,外部上位設備不僅能夠把握系統互連逆變器裝置的輸出,還能夠把握包括負載的整體功率潮流。
此外,例如,相對于發電系統等的外部上位設備,通過輸出反向潮流電力或模擬負載的消耗功率的信息,就能夠通過通信或接點等從外部上位設備輸入上述模擬負載的設定容量,并根據此設定進行控制。
此外,在來自微型燃氣渦輪機、燃料電池等的供給電力的情況,根據上述功率潮流的數據,外部上位設備通過調整供給電力,就能夠進行符合負載側要求的經濟運行。
例如,在上述例子中,在功率元件從上一次變為ON到本次ON之間,除功率元件變為ON的周期外,功率潮流產生每次200W的反向潮流,但利用移動平均法等使此反向潮流的數值200W平滑,并能作為供給電力的減少指令值進行計算。根據上述供給電力的減少指令值200W,外部上位設備通過以比較慢的速度進行使供給電力從1kW下降到800W的調整控制,就能夠最終平衡逆變器輸出和負載,不會產生反向潮流。
此外,在平衡上述逆變器輸出和負載的情況下,例如,當負載變大100W時,功率潮流變為正向潮流的100W。此時,顯然功率元件關斷。為此,就能夠通過移動平均法等使正向潮流的數值100W平滑,作為供給電力的增加指令值進行計算。外部上位設備以比較慢的速度進行使供給電力從800W上升到900W的調整控制,能夠最終以不產生反向潮流的條件使逆變器輸出和負載平衡。在此,需要注意逆變器輸出使最大輸出不超過1kW。通過按照上述的方法使供給電力上下地實施調整控制,就能夠最終使電源裝置輸出和負載側達到平衡,以進行高經濟性的運轉。
此外,開/關上述模擬負載的控制可通過選擇部33來選擇。雖然不用說在不能確認反向潮流/賣電的情況下進行此控制,但即使在能確認賣電的情況下也優選進行此控制。對于通過此選擇部33進行賣電的情況、和進行通過向模擬負載的電力供給的電能存儲或向熱能的交換情況,存在能夠利用根據經濟效果等的優缺點的比較結果、由使用者來設定進行本控制的開/關的優點。
圖4表示本發明的另一實施方式的控制系統的結構例。與圖2所示的控制系統不同點在于,相對于在圖2所示的實施方式中使用SSR(solidstate relay)作為功率元件,在此實施方式中使用可控硅22b。其它的結構完全相同。根據起輝相角的角度指令值使可控硅22b在起輝過程中接通動作。為此,例如通過供給如圖3所示的例子中T5、T10等那樣的接通信號,使各周期所有區間起輝,由此此區間中全部變為接通狀態。即使在此實施方式中,通過在每一各個周期對向系統電源的電力輸入輸出量進行積分運算,也能夠確實由模擬負載吸收剩余功率部分,防止反向潮流,其與圖2及圖3所示的實施方式相同。
再有,根據情況通過起輝相角的控制就能夠進行向模擬負載的電力供給量的調整。即,在模擬負載的最大功率消耗量為1kW,發電功率為1kW、沒有負載的情況下,采用全起輝,在負載功率例如為200W的情況下,通過控制與此相對應的起輝相角,就能夠不改變模擬負載的吸收電力量即加熱器容量,而將模擬負載消耗功率變更為800W。如此,通過使用能夠控制起輝相角的可控硅22b作為功率元件22,就能夠對應于負載功率調整模擬負載的電力容量,以使消耗功率量的合計與發電功率相符。
對于上述兩個實施例,無論上述功率元件和模擬負載哪個都是連接在輸出濾波器和系統電源或負載之間的。相反,當上述功率元件及模擬負載被連接在其它位置時,例如上述功率元件及模擬負載連接在輸出濾波器之前時,逆變器輸出中包含的高次諧波就直接流入模擬負載,對整個電源裝置會帶來所謂的產生雜音電壓(噪音)的不良影響。
并且,不僅在系統電源20側,還在負載側17、逆變器側13、模擬負載側21的各側或任一側追加檢測流入流出電流的電路,由此就能夠更加容易地識別與模擬負載的消耗功率反向潮流的電力。
再有,上述實施方式記述了本發明的實施例的一種方式,不用說只要不脫離本發明的宗旨能夠進行各種變化實施例。
如上述所說明的,根據本發明,通過在逆變器的控制器中設置在交流的1個周期或半周期等的每一固定周期中運算朝向系統電源的功率潮流、將上述交流的1個周期或半周期等固定周期的運算的功率值進行順次加法運算的運算部、和根據運算結果對模擬負載供給控制電力的功率元件,就能夠控制模擬負載的供給電力量以便在系統電源側從平均的看不產生反向潮流。由于上述這種運算部和控制部的結構能夠由微機等簡單程序處理,此外能夠使用SSR(solid state relay)或繼電器、可控硅等特別簡單的功率開關元件作為功率元件,所以,能夠非常經濟且穩定地進行反向潮流的防止控制。同時,通過進行利用零交叉劃分的一周期或半周期控制,對于系統互連逆變器的輸出電壓/電流不會損傷失真波形系數。此外,能夠提供一種可抑制對電磁波障礙的影響的裝置。
工業上的可利用性本發明可利用在含有系統互連逆變器的電源裝置中,該含系統互連逆變器的電源裝置,對太陽能電池和燃料電池等的直流電源、或將由燃氣渦輪發電機和風力發電機等產生的交流電整流而形成的直流電的電壓進行變壓,對連接在商用交流系統電源(以下成系統電源)的負載供給逆變變換后的交流電。
權利要求
1.一種電源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將直流電逆變變換為交流電、并將上述交流電供給到與系統電源連接的負載的系統互連逆變器;通過功率元件與上述負載并聯連接的模擬負載;設置在上述負載及系統電源側的檢測系統電壓和電流的電路;根據用該電路檢測出的系統電壓和電流進行相對于系統電源的功率潮流的運算處理的運算部;以及根據用該運算部所計算出的功率潮流的狀態值來開/關上述模擬負載的功率元件的控制部。
2.根據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電源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運算處理是利用設置在上述負載及系統電源側的檢測系統電壓和電流的電路,檢測系統電壓值和從系統電源流出流入負載側的電流值,利用系統電壓值和電流值,按每一固定周期運算從系統電源流出流入負載側的功率值,并且通過順序累加計算上述固定周期的運算出的功率值來運算功率潮流的狀態值。
3.根據權利要求2中所述的電源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功率潮流的狀態值為零或為預先決定的設定值時,上述模擬負載的功率元件為接通狀態。
4.根據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電源裝置,其特征在于,通過使上述模擬負載的功率元件處于接通狀態來形成與上述模擬負載的功率元件關斷狀態時的反向潮流的累加值相符的量的正向潮流。
5.根據權利要求2中所述的電源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固定周期是交流的1個周期或半周期。
6.根據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電源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功率元件是固態繼電器。
7.根據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電源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功率元件是可控硅。
8.根據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電源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功率元件是繼電器。
9.根據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電源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運算部按每一固定時間進行上述功率值的運算,在上述運算的累積值變為預先指定的電平的下一周期,使上述功率元件接通,對模擬負載供給電力。
10.根據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電源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功率元件及模擬負載被連接在除去逆變器輸出中包含的高次諧波的濾波器和系統電源或負載之間。
11.根據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電源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儲利用上述運算部所計算出的功率值的數據的存儲裝置。
12.根據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電源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通過信號或通信將由上述運算部所計算出的功率值的數據向外部設備輸出的裝置。
13.根據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電源裝置,其特征在于,通過開關或軟件等設定裝置能夠設定是否進行開/關上述模擬負載的控制。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含有系統互連逆變器的電源裝置,該裝置能夠通過簡單的設備結構將時時刻刻變化的剩余功率確實地供給模擬負載。該電源裝置具有將直流電逆變變換為交流電、將交流電供給到與系統電源連接(20)的負載(17)的系統互連逆變器(13);通過功率元件(22)并聯連接在負載(17)的模擬負載(21);按每一固定時間檢測從負載側流出流入到系統電源的功率的電路(18);通過累加運算檢測出的功率進行運算的運算部(29);根據用運算部所計算出的功率潮流的狀態值來開/關模擬負載的功率元件的控制部(30)。
文檔編號H02J3/38GK1784817SQ200480012390
公開日2006年6月7日 申請日期2004年5月7日 優先權日2003年5月7日
發明者戴政, 原田陽介 申請人:株式會社荏原電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