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用于電動機的永磁轉子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一種用于電動機的永磁轉子,特別是用于由電子控制的永磁交流伺服電動機和直流無刷電動機的永磁轉子,屬于電動機永磁轉子的改造技術。
2、背景技術傳統用于由電子控制的永磁交流伺服電機和直流無刷電機的永磁轉子的磁瓦是用環氧樹脂貼粘在轉子鐵芯周邊上,然后用無緯帶綁扎后并磨削周邊,由于無緯帶占用了電動機的氣隙,導致電動機效率的下降;另外,為防止轉子軸導磁漏磁,需在轉軸與轉子鐵芯之間安裝鋁套或銅套來隔磁,這樣增加了轉子的裝配難度,以至電動機的生產成本也相應增加。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點,提供一種不僅可提高電動機的效率,而且可簡化裝配工藝,降低生產成本的用于電動機的水磁轉子。本實用新型設計巧妙,結構簡單,性能優良。
本實用新型永磁轉子的結構示意圖如附圖所示,包括有轉子鐵芯(1)、轉子軸(2),轉子軸(2)穿過轉子鐵芯(1)的軸孔,并與轉子鐵芯(1)緊固在一起,其特征在于轉子鐵芯(1)外側上設有若干個凸臺(11),若干個磁瓦(3)分別扣裝在相鄰兩個凸臺(11)之間。
上述凸臺(11)為兩側做出有凹槽(14)的內凹燕尾狀,磁瓦(3)兩端折起,折起部分插裝在相鄰燕尾狀凸臺(11)側面的凹槽(14)內。
上述磁瓦(3)內側與轉子鐵芯(1)外側的接觸面上涂有膠粘劑。
上述轉子鐵芯(1)上設有若干個通槽(12),相鄰兩通槽(12)之間的部分(13)設置在與凸臺(11)中心對應的位置上。
本實用新型由于采用在轉子鐵芯上設有若干個凸臺、磁瓦通過凸臺扣裝在轉子鐵芯上的結構,因此可確保磁瓦與轉子鐵芯的貼合定位好,另外,磁瓦內側與轉子鐵芯外側的接觸面上涂有膠粘劑,故進一步確保了轉子鐵芯和磁瓦之間的裝配牢固可靠;另外,本實用新型在轉子鐵芯上設有若干個通槽,從而有效地阻止了轉子軸的導磁及漏磁,且其結構簡單,裝配容易,生產成本低。本實用新型是一種設計巧妙,性能優良的用于電動機的永磁轉子。
圖1為本實用新型轉子鐵芯(1)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中A處的局部放大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轉子鐵芯(1)與轉子軸(2)裝配在一起的主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如圖1、2、3所示,包括有轉子鐵芯(1)、轉子軸(2),轉子軸(2)穿過轉子鐵芯(1)的軸孔,并與轉子鐵芯(1)緊固在一起,其特征在于轉子鐵芯(1)外側上設有若干個凸臺(11),若干個磁瓦(3)分別扣裝在相鄰兩個凸臺(11)之間。本實施例中,上述凸臺(11)為兩側做出有凹槽(14)的內凹燕尾狀,磁瓦(3)兩端折起,折起部分插裝在相鄰燕尾狀凸臺(11)側面的凹槽(14)內。
進一步確保轉子鐵芯和磁瓦之間的裝配牢固可靠,上述磁瓦(3)內側與轉子鐵芯(1)外側的接觸面上涂有膠粘劑。本實施例中,膠粘劑可用高強力膠。
為能有效地阻止轉子軸的導磁及漏磁,且使結構盡可能簡單,裝配容易,上述轉子鐵芯(1)上設有若干個通槽(12),相鄰兩通槽(12)之間的部分(13)設置在與凸臺(11)中心對應的位置上。
本實用新型使用時,可與定子及其他零部件組裝成為永磁交流伺服電動機和直流無刷電動機。
權利要求1.一種用于電動機的永磁轉子,包括有轉子鐵芯(1)、轉子軸(2),轉子軸(2)穿過轉子鐵芯(1)的軸孔,并與轉子鐵芯(1)緊固在一起,其特征在于轉子鐵芯(1)外側上設有若干個凸臺(11),若干個磁瓦(3)分別扣裝在相鄰兩個凸臺(11)之間。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電動機的永磁轉子,其特征在于上述凸臺(11)為兩側做出有凹槽(14)的內凹燕尾狀,磁瓦(3)兩端折起,折起部分插裝在相鄰燕尾狀凸臺(11)側面的凹槽(14)內。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電動機的永磁轉子,其特征在于上述磁瓦(3)內側與轉子鐵芯(1)外側的接觸面上涂有膠粘劑。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電動機的永磁轉子,其特征在于上述轉子鐵芯(1)上設有若干個通槽(12),相鄰兩通槽(12)之間的部分(13)設置在與凸臺(11)中心對應的位置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是一種用于電動機的永磁轉子。包括有轉子鐵芯(1)、轉子軸(2),轉子軸(2)穿過轉子鐵芯(1)的軸孔,并與轉子鐵芯(1)緊固在一起,其特征在于轉子鐵芯(1)外側上設有若干個凸臺(11),若干個磁瓦(3)分別扣裝在相鄰兩個凸臺(11)之間。本實用新型由于采用在轉子鐵芯上設有若干個凸臺、磁瓦通過凸臺扣裝在轉子鐵芯上的結構,因此可確保磁瓦與轉子鐵芯的貼合定位好,另外,磁瓦內側與轉子鐵芯外側的接觸面上涂有膠粘劑,故進一步確保了轉子鐵芯和磁瓦之間的裝配牢固可靠;另外,本實用新型在轉子鐵芯上設有若干個通槽,從而有效地阻止了轉子軸的導磁及漏磁,且其結構簡單,裝配容易,生產成本低。
文檔編號H02K1/27GK2706943SQ20042004608
公開日2005年6月29日 申請日期2004年5月24日 優先權日2004年5月24日
發明者肖戰龍, 彭清, 劉繼輝, 吳林 申請人:廣東威靈電機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