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倍增直流發電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發電機,特別是涉及一種能回收能源的直流發電機。
背景技術:
對于現代社會,電已經是一種必不可少的生活條件。但是在一些電網未能到達的地方,比如漁島、山區,以及一些移動居所比如漁船上,由電網送電還是不可能的,在這些地方要用電還只能使用柴油機發電機組。
目前的柴油發電機組,柴油機本身的最佳工作范圍比較窄,而柴油發電機組所承擔的負載往往不穩定,經常處在負載過輕或者負載過重的工作狀態,在這種狀態下柴油機無法處在最佳工作范圍內,造成效率低下、油耗較高、污染嚴重等等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本發明就是針對上述缺陷,提出的一種能夠回收能源的倍增直流發電機。
本發明倍增直流發電機,包括機殼、磁鋼、轉子、換向器、碳刷,其特征是在轉子上有若干個線槽,每個線槽中嵌入兩個繞組,這兩個繞組分別連接轉子兩頭的兩個換向器,經兩組碳刷引出,其中圈數多的繞組是發電繞組,連接輸出,圈數少的繞組是電動繞組,通過發電機的輸入端連接一個蓄電池組,所述的發電繞組在輸出端在輸出的同時并聯另一個蓄電池組。
本發明倍增直流發電機,其特征是所述的發電繞組和電動繞組均勻地分布在轉子上的線槽中,在每個線槽中,發電繞組嵌在里面,電動繞組在外面。
本發明倍增直流發電機,所述的發電繞組和電動繞組的圈數比在3.5-4.5之間。
由于本發明倍增發電機增加了電動繞組,在工作時,是柴油機和蓄電池組同時做功,這就可以減輕柴油機的負載,改善發電機組在重載時柴油機的工作狀態;同時由于在輸出端并聯了蓄電池組,這又可以充分利用輕載時的空間對蓄電池組充電,回收發電機組輕載時的能量;及時地更換兩個蓄電池組,就可以起到節約能源、提高效率、減少污染的作用。
圖1是本發明倍增直流發電機的示意圖;圖2是本發明倍增直流發電機的剖視圖;圖3是本發明倍增直流發電機的線槽線圈排列圖;圖4是本發明倍增直流發電機的應用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為進一步闡明本發明,下面結合實施例作詳細的說明。
本發明倍增直流發電機的結構可見圖1和圖2。在發電機機殼1的內壁上固定著兩對磁鋼對4,由機殼蓋2和3定位的軸10連接轉子5,在轉子5的兩端有換向器6和7,對應各自的碳刷8和9,機殼1下有機座11。
轉子5上有16個線槽20,每一個線槽20中有兩組線圈繞組,見圖3,外邊的是電動繞組21,里邊的是發電繞組22,發電繞組22連接在換向器6上,電動繞組21連接在換向器7上,兩個繞組的圈數比為4。
該發電機的具體方法使用見圖4,發電機32通過連接軸33和柴油機31的驅動軸連接,發電機的發電輸出端36連接充電蓄電池組34,電動輸入端37連接蓄電池組35。此時應選用轉向相同的柴油機,或是改變電動輸入端的蓄電池組35的連接極性,使電動機方向與柴油機相同。
工作時,同時用蓄電池組35和柴油機31作功,帶動發電機32工作,發電機在從輸出端36輸出電能的同時,對并在輸出端36的蓄電池組34充電。
在充電的蓄電池組34充滿電或放電用蓄電池組35放完電時,應及時更換蓄電池組34和35,保證兩個蓄電池組的功能正常。
根據本實施例制作的發電機樣機,電動繞組的通電,明顯地提高了發電量和發電效率,減輕了柴油機的負載,改善了柴油機的工作狀態,降低了柴油機的油耗和排放污染。從而證明了本發明倍增發電機的實際使用價值。
權利要求
1.倍增直流發電機,包括機殼、磁鋼、轉子、換向器、碳刷,其特征是在轉子上有若干個線槽,每個線槽中嵌入兩個繞組,這兩個繞組分別連接轉子兩頭的兩個換向器,經兩組碳刷引出,其中圈數多的繞組是發電繞組,連接輸出,圈數少的繞組是電動繞組,通過發電機的輸入端連接一個蓄電池組,所述的發電繞組在輸出端在輸出的同時并聯另一個蓄電池組。
2.根據權利要求1的倍增直流發電機,其特征是所述的發電繞組和電動繞組均勻地分布在轉子上的線槽中,在每個線槽中,發電繞組嵌在里面,電動繞組在外面。
3.根據權利要求1的倍增直流發電機,其特征是所述的發電繞組和電動繞組的圈數比在3.5-4.5之間。
全文摘要
倍增直流發電機,包括機殼、磁鋼、轉子、換向器、碳刷,在轉子的線槽中有兩個繞組,分別連接轉子兩頭的兩個換向器,經兩組碳刷引出,其中圈數多的繞組是發電繞組,連接輸出,圈數少的繞組是電動繞組,連接發電機外的蓄電池組。發電繞組在輸出的同時也并聯一個蓄電池組。發電繞組和電動繞組的圈數比在3.5-4.5之間。由于倍增發電機增加了電動繞組,在工作時,是柴油機和蓄電池組同時做功,這就可以減輕柴油機的負載,改善發電機組在重載時柴油機的工作狀態;同時由于在輸出端并聯了蓄電池組,這又可以充分利用輕載時的空間對蓄電池組充電,回收發電機組輕載時的能量;及時地更換兩個蓄電池組,就可以起到節約能源、提高效率、減少污染的作用。
文檔編號H02K23/26GK1633015SQ200410101809
公開日2005年6月29日 申請日期2004年12月23日 優先權日2004年12月23日
發明者皮天 申請人:皮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