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潛油泵電機散熱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油田采油領域中所用的電機散熱裝置,屬于一種潛油泵電機散熱裝置。
背景技術:
在油田采油過程中,潛油離心泵是常用抽油工具,潛油泵電機的散熱是靠電機轉子轉動產生的離心力迫使電機內部的電機油從轉子上所開的徑向孔中泵出,同時電機軸的中空內孔內形成的負壓使電機油從電機軸的下軸孔進入,這樣就形成了一個油路循環過程電機軸的下軸孔→轉子和電機軸上各個徑向孔→定轉子之間的間隙→下軸孔通過以上的油路循環過程,電機油從電機的集中發熱部位將熱量帶走,通過流過電機外表面的井液,達到冷卻電機的作用;這種冷卻方式的效果與流過電機表面的井液的流速有很大的關系,一般要求電機表面流速必須大于0.3m/s,若電機表面流速低于0.3m/s,則電機溫度將急劇升高,導致電機燒毀,這種情況一般是加導流罩來解決,但如果在斜井或套管直徑過小的情況下,導流罩無法安裝,生產難以進行。
實用新型內容為了克服現有的電機散熱裝置在井液流速低于0.3m/s時電機溫度急劇升高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潛油泵電機散熱裝置,該潛油泵電機散熱裝置有效地解決潛油電機的散熱問題,可以大大的降低電機溫升,提高潛油電機的運轉壽命,具有不受井液流速影響及散熱效果好的特點。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該潛油泵電機散熱裝置包括電機,電機的電機軸為空心,電機下依次連接內置底部導殼及導殼的接頭、帶散熱片的圓筒形散熱殼體及下接頭,下接頭上端有側壁開孔的扶正套管,電機軸中心穿過接頭及散熱殼體且其端頭置于扶正套管內;底部導殼內的電機軸上固定葉輪,葉輪下端置于導殼內。
上述的散熱殼體外壁可為散熱片形。
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采取上述方案,葉輪可將電機內的高溫電機油吸入散熱殼體內進行散熱,然后再將散熱后的低溫電機油壓入空心電機軸經甩油孔甩入電機內,吸收電機熱量,如此反復循環,即可達到電機快速散熱的目的,可加速電機油的流動并加大了散熱面積,有效地解決潛油電機的散熱問題,可以大大的降低電機溫升,提高潛油電機的運轉壽命,不受井液流速影響,散熱效果好,延長了電機使用壽命,可廣泛用于使用潛油電機的場所。
附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剖視圖。
圖中1-電機,2-電機軸,3-底部導殼,4-接頭,5-散熱殼體,6-下接頭,7-葉輪,8-扶正套管,9-導殼。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如圖1所示,該潛油泵電機散熱裝置包括電機1,電機1的電機軸2為空心,電機1下依次連接內置底部導殼3及導殼9的接頭4、帶散熱片的圓筒形散熱殼體5及下接頭6,下接頭6上端有側壁開孔的扶正套管8,散熱殼體5外壁可為散熱片形,能有效地增大了電機油的散熱面積,電機軸2中心穿過接頭4及散熱殼體5且其端頭置于扶正套管8內,在電機軸2與扶正套管8之間可加扶正套;底部導殼3內的電機軸2上通過鍵固定葉輪7,葉輪7下端置于導殼9內,葉輪7與導殼9之間為間隙配合,通過接頭4內帶螺紋的壓緊套,將導殼9與底部導殼3壓緊,避免因電機軸2長當葉輪7旋轉時引起強烈震動;葉輪7可將電機1內的高溫電機油吸入散熱殼體5內進行散熱,然后再將散熱后的低溫電機油壓入空心電機軸2進入電機1內,吸收電機熱量,如此反復循環,即可達到電機快速散熱的目的,由于葉輪7強制加速電機油的流動,有效地解決潛油電機1的散熱問題,可以大大的降低電機1溫升,提高潛油電機1的運轉壽命,不受井液流速影響,散熱效果好,延長了電機1使用壽命,可廣泛用于使用潛油電機1的場所。
權利要求1.一種潛油泵電機散熱裝置,包括電機(1),電機(1)的電機軸(2)為空心,其特征在于電機(1)下依次連接內置底部導殼(3)及導殼(9)的接頭(4)、帶散熱片的圓筒形散熱殼體(5)及下接頭(6),下接頭(6)上端有側壁開孔的扶正套管(8),電機軸(2)中心穿過接頭(4)及散熱殼體(5)且其端頭置于扶正套管(8)內;底部導殼(3)內的電機軸(2)上固定葉輪(7),葉輪(7)下端置于導殼(9)內。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潛油泵電機散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散熱殼體(5)外壁可為散熱片形。
專利摘要一種潛油泵電機散熱裝置,主要解決現有的電機散熱裝置在井液流速低于0.3m/s時電機溫度急劇升高的問題。其特征在于電機(1)下依次連接內置底部導殼(3)及導殼(9)的接頭(4)、帶散熱片的圓筒形散熱殼體(5)及下接頭(6),下接頭(6)上端有側壁開孔的扶正套管(8),電機軸(2)中心穿過接頭(4)及散熱殼體(5)且其端頭置于扶正套管(8)內;底部導殼(3)內的電機軸(2)上固定葉輪(7),葉輪(7)下端置于導殼(9)內。具有不受井液流速影響及散熱效果好的特點,有效地解決潛油電機的散熱問題,可以大大地降低電機溫升,提高潛油電機的運轉壽命。
文檔編號H02K5/18GK2660772SQ200320122048
公開日2004年12月1日 申請日期2003年11月20日 優先權日2003年11月20日
發明者譚成東, 楊元健, 梅思杰, 劉成, 劉宇蕾 申請人:大慶石油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