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包括導線束及其保持架的導線束組和制造該導線束組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包括導線束和將導線束固定在物體上的保護性保持架的導線束組,并且涉及一種制造包括導線束和保護性保持架的導線束組的方法。保護性保持架將導線束固持在物體上,如汽車的內燃機或車體上。
背景技術:
如日本專利JP3139331說明書第 、 至 段所述,保護性保持架(保護器)用于將導線束固持在物體上,如車體上。保護性保持架包括T形下蓋和固定在下蓋上以便封閉下蓋的開口側的上蓋。導線束中被固持在在保護性保持架中的部分用帶子捆扎在一起以便構成分支導線。導線束的干導線束部分沿保護性保持架的縱向部分延伸,從干導線束部分分叉的支導線部沿保護性保持架的橫向部分延伸。
通常采用下述普通方法制造固定在這種保護性保持架中的普通導線束。
通過卷邊工藝在分別被切成預定長度的每根導線的相對端上附加卷曲接線端(crimp terminal)。接著,多根導線的相對端部連接于連接器,以形成子組件,這些導線具有連接于其相對端的卷曲接線端。接著,子組件的導線在設有各種夾具的導線成形夾具模上延伸,這些夾具包括導線支承夾具和連接器支承夾具,大體呈使導線得以在保護性保持架中延伸的形狀,接著,用帶子和纏繞件將由此延伸的導線捆扎以形成導線束。從導線成形夾具模上卸下導線束并將其放置在固定在保持架保持夾具模上的保護性保持架中。
在該普通導線束中,用帶子將在保護性保持架中延伸的支導線束部捆扎。因此,普通方法需要對形成支導線束部進行包覆和捆扎的額外操作。這樣的額外操作是降低導線束生產線的生產率的一個原因。該方法需要效率低的額外操作,該操作用于將導線束從導線成形夾具模轉移到固定于保持架保持夾具模上的保護性保持架上,以便制造包括導線束和保護性保持架的導線束組。因此,很難降低制造成本。由于通過用帶子捆扎導線而形成的導線束固定在保護性保持架中的操作降低了工作效率或勞動生產率。當導線束部分之間安置得彼此靠近時,難于進行帶子的捆扎操作。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而作出本發明,因此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保護性保持架,它能夠提高制造導線束組的導線束生產線的生產率,該導線束組包括導線束和在其中固定導線束的保護性保持架。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是防止導線束的非捆扎芯線堵塞在保護性保持架的保持架體和保持架蓋之間的空間內,從而減小連接于物體之前的保持架體的重量,并且通過為保護性保持架設置導線保持件而方便了導線束在保護性保持架中的安置。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是提高制造包括導線束和保護性保持架的導線束組的工作效率。本發明的另一目的是便于進行以下操作在保護性保持架中鋪設導線束的芯線,用包覆件包覆導線束的芯線部分,并在保護性保持架中設置導線束的芯線。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導線束組,包括導線束,包括多個基本導線束,基本導線束包括由多根芯線制成的芯線組,芯線具有連接每根所述芯線的至少一端的連接器,所述導線束具有支導線束部;以及保護性保持架,其內部容置導線束的部分以便將導線束固定在物體上,所述保護性保持架包括保持架體和保持架蓋,保持架體用于固定包括所述支導線束部的導線束的部分,保持架蓋連接保持架體以便覆蓋導線束部;其特征在于,每個保持架體具有多個出口部和導向裝置,該出口部用于固定由每個保持架體得以延伸到外部的芯線組,導向裝置用于引導形成導線束的非捆扎芯線組,該導向裝置包括第一導向件,用于使非捆扎芯線組分叉而形成支導線束部,每個保持架蓋與每個保持架體連接,從而覆蓋形成支導線束部的非捆扎芯線組。
形成支導線束部的非捆扎芯線沒有包覆任何包覆件,該支導線束部由干導線束部分出,保持架蓋連接保持架體,從而覆蓋未被任何包覆件包覆的非捆扎芯線。因此,不必采用用包覆件包覆這些芯線的任何操作。因此不必采用包覆在保護性保持架中延伸的支導線束部的任何操作,從而減少了制造固定在保護性保持架中的導線束的工作量。因此,使制造固定于保護性保持架中的導線束的生產線的生產率提高。
在本發明的保護性保持架中,導向裝置可以包括靠近每個保持架體側壁的端部或角部設置的第二導向件,所述第二導向件用于使非捆扎芯線組的彎曲部與側壁的端部或角部隔開。
因此,非捆扎芯線的彎曲部由第二導向件引導,與保持架體的側壁分隔開,從而與保持架體側壁的端部或角部隔開。因此,當保持架蓋連接保持架體時,可以防止非捆扎芯線的彎曲部塞入保持架體和保持架蓋支架之間的空間。
在本發明的保護性保持架中,導向裝置可包括第三導向件,第三導向件與側壁相對設置,以便將非捆扎芯線組與側壁隔開。
因此,與在導向裝置不包括第三導向件時的非捆扎芯線待延伸的位置相比,該非捆扎導線束在更遠離側壁內表面的位置延伸。因此,當保持架蓋連接保持架體時,可以防止非捆扎芯線的彎曲部塞入保持架體和保持架蓋之間的空間。
在本發明的保護性保持架中,可在每個保持架蓋連接每個保持架體的狀態下,從每個保持架體上卸下所述導向裝置。
通過導向裝置的引導干導線束的非捆扎芯線能在保持架體中適當地延伸,并且在保持架蓋連接保持架體之后,可以從保護性保持架上卸下該導向裝置,從而減小了準備安裝在物體上的保持架體的重量。
在本發明的保護性保持架中,導線束的芯線組的在每個保持架體的出口部中延伸的部分可被包覆有包覆件,以便形成包覆部,出口部設有用于固定包覆部的固定裝置,每個固定裝置可包括約束肋和保持凸起,約束肋與包覆部接合以防止包覆部沿芯線組延伸的方向發生位移,保持凸起與包覆部接合而防止包覆部移離保持肋。
因此,干導線束部的芯線在保持架體出口部中延伸的部分被捆扎并包覆有包覆件,以便形成包覆部,和通過固定裝置的保持結構可靠地固定了包覆部。因此由保持架體出口部中的保持結構來固定包覆部,從而容易地將具有非捆扎芯線的干導線束部固定在保持架體中。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制造導線束組的導線束組制造方法,導線束組包括導線束和保護性保持架,導線束具有支導線束部,保護性保持架中分別固定支導線束部,保護性保持架能夠連接到一物體上,并相應地具有保持架體和連接保持架體的保持架蓋,所述方法包括步驟通過使連接器連接形成基本導線束的多根芯線中每根芯線的至少一端,形成多個基本導線束;將保持架體和導線保持夾具放置在夾具模上;在保持架體中延伸多個基本導線束,并通過保持夾具將其固定在夾具模上;采用包覆件對芯線組上通過保持架體的出口部延伸到外部的包覆部分進行包覆,從而形成包覆部;將包覆部固定在保持架體的出口部;以及使保持架蓋連接固定在夾具模上的保持架體,從而覆蓋支導線束部的非捆扎芯線組。
在上述方法中,可以在夾具模上實現下列步驟在保持架體的內外部延伸導線束的芯線的步驟、用包覆件包覆芯線的包覆部分以形成包覆部的步驟、將包覆部固定在保持架體出口部中的步驟和使保持架蓋連接保持架體的步驟,以便完成導線束的組裝。因此,不需要將在導線成形夾具模上形成的導線束轉移到保持架保持夾具模上的操作。
保持架蓋連接保持架體以將導線束固定在其中,且使設置在保持架體中的芯線的形成支導線束部的部分不被捆扎和不被包覆件包覆。因此不需要包覆芯線的操作。
因此,在將導線束固定于保護性保持架的過程中,導線束不需要從導線成形夾具模上轉移到保持架保持夾具模上,不需要對被包覆件固定的導線束在保護性保持架中延伸的支導線束部進行包覆操作。因此,制造導線束的工作效率和導線束制造系統的生產率提高,且從而降低了導線束組的成本。由于在通過保持件固定基本導線束中,基本導線束被放置在保持架體內,且不需要將導線束轉移到另一位置,因此提高了形成導線束組的尺寸精度。
在上述方法中,在將包覆部固定于保持架體出口部內的步驟中,將包覆部固定在出口部中,出口部設有各自包括約束肋和保持凸起的固定裝置,約束肋用于阻止包覆部沿著包覆部在出口部中延伸的方向發生移動,保持凸起用于防止包覆部移離約束肋,并且該步驟中,在每個包覆部穿過保持凸起之間的間隙后使其與約束肋接合。
因此,在包覆部固定在出口部的步驟中,在使每個包覆部穿過保持裝置之間的間隙后與約束裝置接合。
因此,包覆部的芯線適當地固持在設有約束裝置和保持裝置的出口部,使得包覆部的芯線不會離開阻止位移裝置。
在上述方法中,在將保持架體和導線保持夾具放置在夾具模上的步驟中,暫時使導線保持夾具放置于未用空間中用于暫時延伸基本導線束,和在包覆部分芯線組以形成包覆部的步驟中,用包覆件包覆暫時鋪設的芯線組的部分。
當包覆部設置成彼此相靠近且很難進行包覆芯線以形成包覆部的操作時,支導線束的芯線在未用空間內暫時延伸并包覆有包覆件,從而形成包覆部,接著將包覆部設置在保護性保持架的出口部中,這提高了工作效率。
最好在將保持架體和導線保持夾具放置在夾具模上的步驟中,通過設置在夾具模上的保持件來固定保持架體,通過包含在保持件中并延伸穿過設置在保持架體中的孔的多個定位銷,使保持架體定位,和使多個基本導線束在保持架體中延伸并通過導線保持夾具將其固定在夾具模上的步驟中,使用定位銷作為導向銷,用于引導保持架體中的基本導線束的芯線。
在此情況下,由于在形成導線束的支導線束部的過程中,由定位銷引導芯線,因此即使保持架體未設有導線導向部或保持架體具有較淺的深度,也能容易地設置芯線,并且當保持架蓋與保持架體連接時,防止芯線塞入保持架體與保持架蓋之間的空間。
因此,包覆部(即成捆的芯線束組)能夠可靠且正確地固定在保持架體的出口部內。由于包覆部放置在保持架體的出口部內,因此即使出口部設置成彼此靠近,包覆部也能夠容易地放置和固定在出口部內,這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尺寸精度,并增大了保護性保持架的出口部布置的自由度。
在保持架體中延伸芯線時,使保持架體在夾具模上定位的定位銷作為導向件來引導芯線,這方便了在保持架體中延伸芯線的操作。由于保持架體不需要具有任何導向部件,因此當保持架蓋連接保持架體時,可以防止非捆扎芯線的彎曲部塞入在保持架體和保持架蓋之間形成的每個空間,這有助于形成具有簡單且輕型結構的保持架體。
圖1是本發明優選實施例的包括汽車導線束和保護性保持架的導線束組的平面視圖;圖2是圖1所示導線束組的分解透視圖;圖3是圖2所示保護性保持架的出口部的透視圖;圖4是設置在保護性保持架的保持部中的彈性件和相關部件的橫截面圖;圖5是圖1所示保護性保持架的其中之一的分解透視圖;圖6是在導線束組制造方法的步驟中圖5所示保護性保持架中導線束的芯線布置的平面圖;圖7是圖1所示導線束中所包括的芯線的平面圖;圖8是圖1所示導線束中包括的基本導線束的平面圖;圖9示出了在制造圖1所示導線束組中、圖1所示保護性保持架的保持架體和設置在夾具模上的導線保持件的平面圖;圖10是基本導線束設置在圖9所示夾具模上的平面圖;圖11是芯線設置在圖5所示保護性保持架的保持架體上的平面圖;
圖12是基本導線束設置在圖9所示夾具模中并具有包覆部分的平面圖;圖13是基本導線束在圖9所示夾具模上的設置的平面圖、其具有包覆部分并被固定在保護性保持架的保持架體上;圖14是圖5所示保護性保持架的保持架體的螺栓和安裝部的部分前視剖面圖;圖15是圖14所示安裝部的主要部分的放大視圖;以及圖16(A)、16(B)、16(C)、16(D)和16(E)是剖視圖,用于說明采用螺栓將保護性保持架的保持架體固定于物體上的保持架體固定操作的連續步驟。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參照
本發明實施例。
參照圖1,在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中,包括導線束W的導線束組是待設置在具有多缸內燃機的車輛中的汽車導線束組。導線束W包括多個保護性保持架H1至H7和夾子N。保護性保持架H1至H7和夾子N連接于物體,如內燃機和車體,從而將導線束組安裝在車輛上。
導線束W與電氣設備和電子設備相互連接,這些設備包括電池、電子控制單元(簡稱“ECU”)、具有曲柄角度傳感器和空氣/燃料比率傳感器的多個傳感器以及包括速度計的指示器,所述的空氣/燃料比率傳感器檢測表示內燃機、氣缸點火線圈、氣缸噴油閥的操作狀態的物理量。導線束W包括干導線束部Wa、從干導線束部Wa分叉的支導線束部Wb,支導線束部的相對端設有連接器C,連接器C將要與連接有導線的連接器連接,所述的導線與電氣和電子設備導線相連。設置在導線束W上的防水索環R連接于分隔件P,如虛線所示的平面(dashpanel)。導線束W從發動機艙延伸穿過防水索環R而進入客艙。
保護性保持架H1至H7分別具有由合成樹脂構成的保持架體H1a至H7a和由合成樹脂構成的保持架蓋H1b至H7b。圖2特別示出了保護性保持架H3的保持架體H3a和保持架蓋H3b,而圖5特別示出了保護性保持架H1的保持架體H1a和保持架蓋H1b。為了方便起見,在圖1中僅示出了保護性保持架H6和H7的保持架蓋H6b和H7b的外形,均用帶有圓括號的H6b和H7b表示。
所有保護性保持架H1至H7的保持架體H1a至H7a或保持架蓋H1 b至H7b具有共同的基本結構,或者保持架體H1a至H7a與保持架蓋H1b至H7b都具有共同的基本結構。共同的基本結構包括用于容置芯線組2的殼體部B(參照分別表示保護性保持架H3和H1的圖2和6)、供芯線組2穿過該殼體部延伸到保護性保持架H1至H7外部的多個出口部E、固定結構F、定位結構K(參照表示保護性保持架H1的圖5)、安裝結構S(見圖2和6)、連接結構T(見圖2和6)和導向件,其中固定結構F用于將芯線組2固定住和阻止穿過出口部E延伸到外部的芯線部分的移動,定位機構K用于使保護性保持架H1至H7在夾具模63(見圖9)上定位,安裝結構S用于將保護性保持架H1至H7連接于物體,連接結構T用于將保持架體H1a至H7a與保持架蓋H1b至H7b連接在一起,以及導向件用于引導設置在保持架體H1至H7中的非捆扎芯線組2。
保持架體H1a至H7a各自具有平底壁J1(見圖4和5)、平側壁J2(見圖2和5),平側壁J2從底壁J1向上延伸以便構成殼體部B和出口部E。當保持架蓋H1b至H7b分別連接保持架體H1a至H7a時,側壁J2上邊緣的大部分與保持架蓋H1b至H7b接觸。在將保持架蓋H1b至H7b分別連接于保持架體H1a至H7a后,從保持架體H1a至H7a上移去導向件。
參照圖2至6說明保護性保持架H1和H3的主要結構。
參照圖2,保護性保持架H3具有單個殼體部B、七個出口部E、固定結構F、保持架體H3a和保持架蓋H3b,保持架體H3a的形狀呈帶有底部的盒形并具有定位結構K(見圖5)和安裝結構S,保持架蓋H3b具有使保持架蓋H3b連接保持架體H3a的連接結構T。
保持架體H3a具有限定殼體部B和出口部E的底壁J1和側壁J2。待包含在保持架體H3a中的導線束W的導線束部Wp被容納在殼體部B和出口部E中。保持架體H3a的殼體部B由底壁J1和側壁J2的部分構成。殼體部B是基本筆直的槽,具有底壁11(見圖4)和一對側壁12,并形成基本筆直凹槽。導線束Wp的5個支部Wc被容納在殼體部B中。包括各自由多根芯線1構成的不包括包覆部3的支部Wc的芯線組2在殼體部B中延伸而不被包覆件包覆和不被帶子捆扎。
參照圖2和3,連接殼體部B的出口部E由部分底壁J1和側壁J2構成。每個出口部E的形狀呈由底壁部13和一對側壁部14形成的槽狀。干導線束部Wa中包含的芯線組2或形成導線束W的支導線束部Wb的芯線組2在導線束部Wp的支導線束部Wc處分叉,并將它們安置在出口部E中。干導線束部Wa和支導線束部Wb穿過出口部E中形成的出口Ea而延伸到保持架體H3a或保護性保持架H3的外部。連接器C連接支導線束部Wb的端部。波紋管20(即包覆件)設置于干導線束部Wa和支導線束部Wb的在出口部E中延伸的部分上,以便形成干導線束部Wa和支導線束部Wb的包覆部3。因此,包覆部3(即對應出口部E的導線束部Wp的芯線組2部分)被捆扎住。將干導線束部Wa的芯線組延伸超過波紋管20的部分用管4(即包覆件)捆扎起來。
波紋管20和芯線組2通過圍繞波紋管20、管4和芯線組2的纏繞帶5而固定在一起,從而延伸穿過芯線組2與波紋管20和管4的末端之間的邊界。波紋管20和管4由撓性合成樹脂構成。波紋管20捆扎和覆蓋芯線組2,以防止芯線1接觸出口部E和防止芯線1由于內燃機或車體的振動而受到磨損。
每個出口部E具有固定結構F。固定結構F將包覆部3固持在出口部E。固定結構F具有約束結構30和保持結構40,該約束結構用于抑制芯線組2在出口部E中向外的移動或防止其沿A1方向(見圖3)的移動,A1方向平行于在出口部E中的芯線組2的芯線1,保持結構40用于防止芯線組2移離出口部E或殼體部B。當保持架蓋H3b連接于保持架體H3a時,保持結構40防止設置在出口部E或殼體部B中的芯線組2移離出口部E或包括殼體部B的保持架體H3a。
約束結構30具有一對約束肋31,這對約束肋31從底壁部13和側壁部14伸入到出口部E并關于方向A1彼此分離。在每個約束肋31中形成凹槽32,凹槽32由安裝在波紋管20的環形溝內的U形邊緣31 a構成。當波紋管20通過出口部E中的開口側De插入出口部E時,約束肋31的U形邊緣31a安裝在波紋管20的環形溝內,且因此使波紋管20與約束肋31接合。
保持結構40具有一對大體平展的保持凸起41,保持凸起41從側壁14的約束肋31之間的部分彼此相向伸出。保持凸起41(即伸入由出口部E形成的空間內的凸起)這樣形成,即,使其位于接合約束肋31的波紋管20的上方而與約束肋31接合,且該凸起形成為具有這樣的高度,該高度使該對保持凸起41的相對邊緣之間的間隙g小于波紋管20的外徑,并迫使波紋管20穿過間隙g而進入出口部E。保持凸起41的長度(即沿A1方向的尺寸)和保持凸起41相對邊緣之間的間隙g的寬度由波紋管20在出口部E內的長度和直徑決定,適當確定該長度和寬度使得保持凸起41能夠將芯線1和波紋管20固定在出口部E和殼體部B的底部。
當將包覆部3設置在出口部E內時,約束結構30的這對約束肋31與波紋管20接合以便抑制波紋管20和芯線組2沿A1方向的位移,且同時,保持結構40的這對保持凸起41與波紋管20(或包覆部3)接合,以便固定與約束肋31接合的波紋管20(或包覆部3)。因此,抑制與約束肋31接合的波紋管20(或包覆部3)上移而防止其超過由保持凸起41確定的位置。最好約束波紋管20(或包覆部3)的保持凸起41從約束肋31的U形邊緣31a上移,從而防止了波紋管20(或包覆部3)離開約束肋31。
定位結構K包括設置在保持架體H3a的底壁11中的多個定位孔15。當將保持架體H3a放置在夾具模63上(見圖9)上時,直徑等于定位孔15的多個定位銷67(圖9)分別插入定位孔15中,以便將保持架體H3a正確地定位在夾具模63上。定位孔15與如圖5所示在保持架體H1a的底壁J1中形成的通孔15相似。圖9中所示的定位銷67與如圖11所示的連接于保持架H1的定位銷67相似。當保持架體H3a設置在夾具模63上時,定位銷67延伸穿過定位孔15而到達一高度,該高度高于與保持架體H3a的殼體部B和出口部E的高度相對應的高度,即側壁12和14(側壁J2)的高度,并且這些定位銷67能分別插入保持架蓋H3b中的通孔16中。
在該實施例中,定位銷67形成了能夠從保持架體H3a卸下的導向裝置或結構。該導向結構包括設置在側壁J2的近端J2a(見圖2)處的導向銷67b和67b1(見圖9),即第二導向件,以便使非捆扎芯線組2的彎曲部2a與側壁J2的端部J2a隔開。導向銷67b1還作為第一導向件,用于使分支部Wc的芯線組2從干導線束Wa分叉出來。
參照圖2和4,保護性保持架H3的安裝結構S包括一對凸起50和彈性突耳51,凸起50從設置在殼體部B一端的出口部E1的側壁14向外伸出,彈性突耳51具有鉤51a并與端壁17(即側壁J2的一部分)成一體,端壁17與設置在殼體部B的另一端的出口部E2和E3的側壁14連接。如圖4所示,彈性突耳51由端壁17延伸,并能進行彈性彎曲而使其自由端51b接近端壁17。保持件54設有一對保持部53和孔54a,保持部53具有槽53a,孔54a緊固在包括在內燃機中的汽缸罩蓋(即,一物體)52上。保持部53固定接合于槽53a中的凸起50。彈性突耳51的鉤51a接合于保持件54的孔中。因此,通過彈性突耳51的彈性使凸起50壓靠于保持部53,將保持架體H3a固定在汽缸罩蓋52上。在圖4中,用雙點劃線表示彈性突耳51處于自由狀態。
參照圖2,連接結構T包括多個鉤57和固定部58,鉤57與保持架蓋H3b成一體,固定部58設置在保持架體H3a的側壁J2上并分別對應鉤57。固定部58從側壁J2向外伸出,并設有接納鉤57的孔58a。當保持架蓋H3b連接保持架體H3a時,鉤57接合于保持部58的孔58a中,且保持架蓋H3b覆蓋保持架體H3a的開口側D,開口側D包括殼體部B的開口側Db和出口部E的開口側De。在將保持架蓋H3b連接于保持架體H3a后,從保持架體H3a上移去定位銷67b和67b1。
參照圖5和6,與保護性保持架H3類似,保護性保持架H1包括出口部E、固定結構F、定位結構K、保持架體H1a和保持架蓋H1b,保持架體H1a的形狀呈帶有底部的盒形并具有安裝結構S,保持架蓋H1b通過連接結構T連接保持架體H1a。
保持架體H1a具有構成殼體部B和出口部E的底壁J1和側壁J2。待設置在保持架體H1a中的導線束組W的導線束Wp安置在殼體部B和出口部E內。保持架體H1a的殼體部B由底壁J1的部分11和側壁J2的部分12構成。每個出口部E由底壁13和一對側壁14構成。
殼體部B包含非捆扎芯線組2和連接器C1,芯線組2包括導線束部Wp的多個分支部Wc。保護性保持架H1包括設有固定結構F的出口部E和未設有固定結構F的出口部E0。出口部E中的出口部E4相鄰設置,并具有共同的側壁14。基本導線束在出口部E4中沿方向A1延伸。當覆蓋有波紋管20的包覆部3通過出口部E4中的開口側De插入時,波紋管20分別與包括在約束結構30中的成對約束肋31和包括在保持結構40中的成對保持凸起41接合。
定位結構K包括設置在保持架體H1a的底壁11中的多個定位孔15。當保持架體H1a被放置在夾具模63(見圖9)上時,多個定位銷67分別接合于定位孔15內,以便使保持架體H1a在夾具模63上正確定位。當保持架體H1a設置在夾具模63上時,定位銷67延伸穿過定位孔15而到達一高度,該高度高于保持架體H1a的殼體部B和出口部E的高度,即側壁12和14(側壁J2)的高度,且定位銷67能分別接合于保持架蓋H1b中形成的通孔16內。與保護性保持架H3的連接結構類似,連接結構T包括與保持架蓋H1b成一體的多個鉤57和設置在保持架體H1a的側壁J2上并分別對應鉤57的固定部58。固定部58設有接納鉤57的孔58a。與側壁J2分開并作為導向裝置的定位銷67能夠從保持架體H1a上卸下。
參照圖6和11,在保持架體H1a中,作為導向裝置的銷67包括銷67a、67a1和67a2,即第一導向件,靠近分支部Wc以便在分支部Wc處分出芯線組2;銷67b和67b1,即第二導向件,銷67a2,即第二導向件,位于側壁J2中的角部J2b附近,也作為第一導向件以使芯線組2的彎曲部2a與角部J2b分離;以及銷67c,即第三導向件,其與側壁J2的內表面相鄰設置,以便使非捆扎芯線組2與側壁J2分離。
銷67a、67a1和67a2設置在形成分支部Wc的位置處,它們在殼體部B的中部與側壁J2分開相當長的距離,從而引導構成分支部Wc的芯線組2。銷67c設置在沿著較長側壁J2內表面的直線上。銷67a2還作為第二導向件,銷67b1還作為第一導向件。
至少銷67中的一些對應保持架體H1a至H7a的第一、第二或第三導向件。
波紋管20設置在干導線束部Wa上或每個支導線束部Wb,以便在干導線束部Wa或支導線束部Wb中形成包覆部3。用管4或帶子6(即包覆件)捆扎從波紋管20延伸的干導線束部Wa的一部分芯線組2和支導線束部Wb的一部分芯線組2。
保護性保持架H1設有兩個安裝結構S,每個安裝結構S包括設有通孔121的突耳,螺栓101(見圖14)穿過通孔121。
參照6至13說明制造包括保護性保持架H1至H7的其中之一的導線束組和導線束W的方法。該方法的主要步驟包括預備步驟、基本導線束制造步驟、保持架體安裝步驟、基本導線束鋪設步驟、包覆步驟、包覆部保持步驟、連接步驟、裝配步驟和檢查步驟。在圖6、10、12和13中,為了方便起見,省略了支承件64。
參照圖7,在預備步驟中,將切成預定長度的包覆線60的包覆物的相對端部去掉,接線端61連接在線的相對端以獲得芯線1。
在基本制造步驟中,通過將芯線的接線端61與連接器C連接而形成芯線組2,如圖8所示。一些芯線的一個接線端連接于連接器C,另一個接線端不與任何連接器連接,如圖8所示。制造基本導線束62,每個基本導線束62由具有預定長度的芯線1構成并設有連接器C。
參照圖9,在保持架體安裝步驟中,通過夾具模63上的保持架體保持夾具64將保持架體H1a至H7a分別固定在預定位置,導線保持夾具65(圖11)和連接器保持夾具66(圖11)分別設置在夾具模63上的預定位置處。
保持架體保持夾具64設有多個定位銷67(圖1)。定位銷穿過保持架體H1a至H7a的定位孔15向上延伸。
在該實施例中,保持架體H2a設有呈封閉結構的出口部E,因此,保持架體H2a需要用帶子包覆件對支導線束部Wb上連接器C附近的包覆部分進行費力的包覆加工。在這種情況下,待延伸到這些出口部E中的基本導線束62通過臨時導線保持夾具和臨時連接器保持夾具被固定在未用空間63s中并在該空間中延伸,,在該未用空間63s中設有較少數量的導線保持夾具65和連接器保持夾具66,因此可以較容易地完成包覆支導線束Wb部分的操作。
參照圖10,在基本導線束鋪設步驟中,多個基本導線束62被鋪設在保持架體H1a至H7a的內外部的夾具模63上,并由保持架體H1a至H7a、導線保持夾具65、連接器保持夾具66和暫時連接器保持夾具來固持。更具體地說,芯線組2由保持架體H1a至H7a和導線保持夾具65固持,且連接器C由連接器保持夾具66固持。在保持架體H2a中,暫時鋪設基本導線束62,由暫時連接器保持夾具66a固持連接器C。當芯線1設置在保持架體H1a至H7a中時,定位銷67作為引導芯線1并構成分支部Wc的導向件,如圖11所示。當保持架體H1a至H7a定位并適當地設置在夾具模63上時,定位銷67的高度高于側壁J2。因此,定位銷67的延伸到高于側壁J2上邊緣的部分可以用于將芯線1設置在側壁J2上邊緣高度以上的空間內,這有利于提高導線設置操作的效率。
如圖11所示,銷67a、67a1和67a2用于通過使非捆扎芯線組2分叉而形成分支部Wc,銷67b、67b1和67a2用于使彎曲部2a與端部J2a和角部J2b隔開。
參照圖11至13,在包覆步驟中,波紋管20或管4被放置于芯線組2的在保持架體H1a至H7a外部延伸的部分上,或者帶6卷繞芯線組2的相同部分以進行包覆或捆扎。波紋管20或管4分別包覆芯線組2上的至少在出口部E中或保持架體H1a至H7a外部延伸的部分。波紋管20和管4以及芯線組2通過圍繞波紋管20的纏繞帶5而固定在一起,管4和芯線組2從而延伸穿過芯線組2與波紋管20和管4的末端之間的邊界,如圖6所示。波紋管20還放置在暫時鋪設的芯線組2上以便進行包覆。
參照圖6和13,在包覆部保持步驟中,被波紋管20包覆的包覆部3穿過開口部E中的開口側De插入,開口部E具有固定結構F,以便通過固定結構F將包覆部3固定在出口部E內。因此,由固定結構F固定的芯線組2沿A1方向的移動受到抑制,且可以防止其上移而超過距離出口部E底部的預定高度。連接器C連接于由暫時導線保持夾具暫時延伸和固定的基本導線束62,將其從暫時連接器保持夾具66a傳遞到要求的出口部E,如圖13所示。
在該狀態下,銷67b和67a2將非捆扎芯線組2的彎曲部2a與側壁J2的端部J2a和角部J2b隔開。銷67c將非捆扎芯線組2與側壁J2隔開。
在連接步驟中,保持架蓋H1b至H7b連接于保持架體H1a至H7a,保持架體H1a至H7a分別由保持夾具64固定并由定位銷67定位在夾具模上63上。在該狀態下,定位銷67延伸穿過覆蓋保持架體H1a至H7a的開口側D的保持架蓋H1b至H7b的通孔,鉤57結合于固定部58的孔58a中。因此,設置在保持架體H1a至H7a中的芯線組2被封裝在保護性保持架H1至H7內。
在裝配步驟中,索環R和夾子N連接在夾具模63上的干導線束部Wa和支導線束部Wb的預定部分上,如圖1所示。
在圖13所示的狀態下,在將保持架蓋H2b連接于保持架體H2a后,從保持夾具64上卸下保持架體H2a。在以下步驟之后,即將由干導線束Wa分叉并被波紋管20a包覆的包覆部3a放置在保持架體H1a的出口部E5中和將包覆有帶6的包覆干導線束Wa1和包覆支導線束Wb1放置在出口部E0中,通過連接結構T使保持架蓋H1b連接保持架體H1a,如圖6所示。在此階段,從保持架體H3a上卸下包括銷67a、67a1、67a2、67b、67b1和67c的定位銷67。采用帶或夾箍將包覆有帶6的并放置在出口部E0的包覆干導線束Wa1和包覆支導線束Wb1固定于保持架體H1a。
從夾具模63上卸下導線束W,導線束W包括在上述步驟中制成的固定于保護性保持架H1至H7中的導線束部。從保持夾具74上卸下覆蓋有保持架蓋H1b至H7b的保持架體H1a至H7a,同時,從保持架體H1a至H7a上卸下定位銷67。接著,將連接器C連接到通斷測試儀的連接器進行通斷測試,以便發現斷線和錯誤連接于導線的接線端。對導線束W進行外觀檢查,以便檢查保護性保持架H1至H7和連接器C的故障。
下面說明保護性保持架H1的安裝結構S。
參照圖14,保護性保持架H1的保護架體H1a設有兩個安裝結構S。安裝結構S通過帶肩螺栓101固定于物體M,以便將保持架體H1a安裝在物體M上。安裝結構S具有通孔121,帶肩螺栓101穿過通孔121,且物體M具有螺紋孔140,帶肩螺栓101旋入其中。
帶肩螺栓101包括頭部102,其具有與固定工具接合的角部102a;具有接合螺紋孔140螺紋104a的螺紋部103a的桿部103、與頭部102相連的第一凸緣104和從第一凸緣104延伸的第二凸緣105。圓柱形第一凸緣104與角部102a成一體,第一凸緣104的直徑大于頭部102的外接圓直徑,角部102a的形狀大致為六邊形棱柱。圓柱形第二凸緣105與第一凸緣104和桿部103成一體,它的直徑大于桿部103的直徑。
當用帶肩螺栓101將安裝結構S可靠地固定在物體M上時,第一凸緣104的直徑d1大于第二凸緣105的直徑d2,第一凸緣104具有接觸面104a,接觸面104a坐靠在安裝結構S的支承面124a(一部分內表面124)上。當將安裝結構S可靠地固定在物體M上時,根據形成安裝結構S的支承面124a的部分的厚度確定第二凸緣105的厚度,第二凸緣105具有接觸面105a,接觸面105a坐靠在物體M的安裝面141上,并且該厚度確定接觸面104a和安裝面141之間沿旋轉螺栓101以便進行緊固的緊固方向A2的距離。當安裝結構S可靠地固定于物體M時,在將安裝結構S可靠地固定于物體M上時坐靠在支承面124a上的第一凸緣104與安裝面141之間相隔的間距為A2,間距A2取決于大于第一凸緣104的厚度的第二凸緣105的厚度。這里使用的術語厚度表示沿緊固方向A2的長度。
安裝結構S具有底座122和環形凸起123,環形凸起123沿與緊固方向A2相反的方向從底座122延伸。通孔121的中心軸線L2與螺紋孔140的中心軸線對準。通孔121具有沿緊固方向A2順序形成的開口端125、第一圓柱形孔126和第二圓柱形孔127。
帶肩螺栓101穿過開口端125插入通孔121。開口端125的直徑d3大于第一圓柱形孔126的直徑d4,且第一圓柱形孔126的直徑d4大于第二圓柱形孔127的直徑d5。第一圓柱形孔126的直徑d4大于第一凸緣104的直徑d1。第二圓柱形孔127的直徑d5小于第一凸緣104的直徑d1并大于第二凸緣105的直徑d2。因此,第一圓柱形孔126中能夠接納第一凸緣104,而第二圓柱形孔127中能夠接納第二凸緣105。具有開口端125和第一圓柱形孔126的環形凸起123的高度是這樣確定的,即,使得可靠地將安裝結構S固定于物體M的帶肩螺栓101的頭部102上端基本與環形凸起的上端平齊,或如圖16(E)所示微微沉入環形凸起123中。
第一圓柱形孔126的上部沿緊固方向A2呈錐形面從而形成導向部126a,即第一導向部。
第一圓柱形孔126具有沿緊固方向A2呈錐形的導向部126a和與導向部126a相連的定位部126b。當帶肩螺栓101可靠固定安裝結構S時,帶肩螺栓101的第一凸緣104坐靠在定位部126b的底部上。錐形導向部126a的小端直徑大于對應第一圓柱形孔126的直徑d4的定位部126b的直徑。由開口端125呈錐形并呈截錐形的導向部126a具有錐形面124b,即第一導向面。圓柱形定位部126b具有圓柱形側面124c,它是側面124的一部分。定位部126b的直徑d4微微大于第一凸緣104的直徑d1,以便抑制第一凸緣104在定位部126b中沿直徑方向移動。這里使用的術語“直徑方向”表示垂直于帶肩螺栓101中心軸線L1的方向。
第二圓柱形孔127具有導向部127a(即第二導向部)和與導向部127a相連的定位部127b。與第一圓柱形孔126相連的導向部127a由彎曲導向面124d(即第二導向面)限定,彎曲導向面124d通過使底座122中的第二圓柱形孔127的上邊緣成圓形而成。導向面124d朝第一圓柱形孔126膨脹,即導向面124d的直徑沿與緊固方向A2相反的方向連續增大。圓柱形定位部127b由圓柱形側面124e限定。定位部127b的直徑d5微微大于第二凸緣105的直徑d2。確定定位部127b的直徑d5以將第二凸緣105的直徑d2與定位部127b的直徑d5之間的差值減小到盡可能小的程度,從而限制在定位部127b中沿第二凸緣105的直徑方向的移動。
確定導向部127a的大端的直徑,使得當帶肩螺栓101通過旋轉進行固定以使第一凸緣104與圓柱形側面124c接觸時,第二凸緣105關于緊固方向A2處于導向部127a的范圍內,并接觸導向面124d。導向部127a的小端的直徑等于定位部127b的直徑。
確定帶肩螺栓101的頭部102、桿部103、螺紋部103a、第一凸緣104和第二凸緣105各自關于緊固方向A2的長度(即尺寸),和確定通孔121的第一圓柱形孔126和第二圓柱形孔127各自關于緊固方向A2的長度即尺寸,從而滿足下述條件。
參照圖16(A),在最初狀態下,其中帶肩螺栓101的螺紋部103a部分旋入物體M的螺紋孔140中,第二凸緣105根本沒有容置在第二圓柱形孔127內,以及在第二凸緣105和第二圓柱形孔127之間形成間隙G2。同時,在第一凸緣104和導向部126a的開口端125之間形成間隙G1,或者第一凸緣104可以部分容置在第一圓柱形孔126內,并可以處于對應導向部126a的位置處。當帶肩螺栓101旋入螺紋孔140中時,第二凸緣105和第二圓柱形孔127之間的間隙G2大于第一凸緣104和導向部126a的開口端125之間的間隙G1。桿部103沿圓柱形定位部127b的圓柱形側面124e滑動,如圖16(B)所示,從而限制安裝結構S相對于帶肩螺栓101沿直徑方向的移動。在該階段,第一凸緣104關于緊固方向A2所處的位置在對應導向部126a的范圍內。
下面參照圖14和16說明固定步驟。
如圖14所示,安裝結構S平放在物體M的安裝面141上,使得沿緊固方向A2觀察時,螺紋孔140完全包括在通孔121內。接著將帶肩螺栓101部分旋入螺紋孔140內,如圖16(A)所示。在圖16(A)所示的初始狀態下,第一凸緣104位于導向部126a的外部,且既不容置于導向部126a內也不容置于第一圓柱形孔126內,第二凸緣105位于第二圓柱形孔127外部,且既不容置于導向部127a內也不容置于第二圓柱形孔127內,在第一凸緣104和導向部126a的開口端125之間形成間隙G1,和在第二凸緣105和第二圓柱形孔127之間形成間隙G2。在圖16(A)中的中心軸線L1和L2對準,沿緊固方向A2觀察時,第一凸緣104處于對應導向部126a的范圍內,且桿部103與側面124e隔開。
圖16(B)表示安裝結構S和物體M彼此沿直徑方向從圖16(A)所示的位置相對移動的狀態,中心軸線L1和L2不對準,且帶肩螺栓101旋入螺紋孔140。在圖16(B)所示的狀態下,帶肩螺栓101部分旋入物體M的螺紋孔140,且第二凸緣105沒有容置在第二圓柱形孔127內。因此,圖16(B)所示的狀態還是最初狀態,但不同于圖16(A)所示的狀態。
盡管安裝結構S相對于帶肩螺栓101產生位移,且因此在圖16(B)所示的最初狀態下中心軸線L1和L2不對準,桿部103接觸側面124e,從而限制了安裝結構S和帶肩螺栓101彼此之間沿增大中心軸線L1和L2的偏離量的方向的進一步位移。在圖16(B)所示的狀態下,沿緊固方向A2觀察時,第一凸緣104包括在導向部126a內,并且第一凸緣104與錐形面124b(即第一導向面)接觸。當帶肩螺栓101進一步旋入螺紋孔140內時,第一凸緣104沿錐形面124b滑動,因此安裝結構S相對于旋入物體M的螺紋孔140內的帶肩螺栓101產生位移,使得通孔121的中心軸線L2接近帶肩螺栓101的中心軸線L1。
當帶肩螺栓101進一步旋入螺紋孔140內時,第一凸緣104從錐形面124b移向圓柱形側面124c,且第二凸緣105與彎曲導向面124d接觸,如圖16(C)所示。當帶肩螺栓101進一步旋入螺紋孔140內時,第二凸緣105沿彎曲導向面124d滑動,因此安裝結構S在物體M上相對于帶肩螺栓101移動,使得中心軸線L1和L2對準或基本對準。
當帶肩螺栓101進一步旋入螺紋孔140內時,第二凸緣105從導向部127a移向定位部127b。在此階段,中心軸線L1和L2對準或基本對準,且第二凸緣105開始移入第二圓柱形孔127的定位部127b內,如圖16(D)所示。帶肩螺栓101進一步旋入螺紋孔140,第二凸緣105坐靠在安裝面141上,第一凸緣104坐靠在支承面124a(即通孔121的肩部)上,如圖16(E)所示,以便將安裝結構S可靠地固定在物體M上。由此所有安裝結構S固定在物體M上,從而將保持架體H1a可靠地固定在物體M上。
下面說明本實施例的功能和效果。
定位銷67作為引導導線束部Wp的非捆扎芯線組2的導向裝置,從保護性保持架H1至H7的保持架體H1a至H7a底壁伸出。定位銷如銷67a、67a1和67a2引導構成分支部Wc的非捆扎芯線組2。保持架蓋H1b至H7b連接保持架體H1a至H7a,從而覆蓋非捆扎芯線組2。由于構成導線束Wp的芯線組2中的分支部Wc的非捆扎芯線組2在非覆蓋狀態下在保護性保持架H1至H7中延伸,通過使保持架蓋H1b至H7b連接保持架體H1a至H7a而形成保持架H1至H7,因此減少了包覆芯線組2的工作量,由此能以低成本、高生產率制造包括導線束部Wp的導線束W和保護性保持架H1至H7。
定位銷67如銷67a2、67b和67b1設置在保持架體H1a至H7a的側壁J2的端部J2a和角部J2b附近,以便將非捆扎芯線組2的彎曲部2a與端部J2a和角部J2b隔開。定位銷67如銷67c鄰接保持架體H1a至H7a的側壁J2設置,以便將芯線組2與側壁J2隔開。因此,除非定位銷67鄰接側壁J2設置,否則芯線組2與側壁J2隔開的距離大于芯線組2與側壁J2隔開的距離。因此,防止了在連接保持架蓋H1b至H7b與保持架體H1a至H7a的過程中,形成彎曲部2a的非捆扎芯線組1塞入在保持架體H1a至H7a與保持架蓋H1b至H7b之間的空間。
在保持架蓋H1b至H7b連接于保持架體H1a至H7a之后,可以從保持架體H1a至H7a上卸下定位銷67。因此,在由定位銷67引導非捆扎芯線組2并使其正確設置在保持架體H1a至H7a中和將保持架蓋H1b至H7b已經連接于保持架體H1a至H7a之后,可以從保持架體H1a至H7a上卸下定位銷,由此減輕保持架體H1a至H7a的重量。
在從保持架體H1a至H7a上卸下定位銷67(如67a2、67b和67b1)后,在彎曲部2a與側壁J2的端部J2a和角部J2b之間形成對應定位銷67的空間。因此,防止或阻止彎曲部2a接觸側壁J2,柄防止由于側壁J2的磨損作用而造成磨損。
在具有側壁的普通保護性保持架中,側壁呈與待設置于其中的導線束分支部一致的形狀,側壁的數量和全長隨待設置于保護性保持架中的導線束的分支部的數量增大而增大。因此,保護性保持架具有復雜的形狀,導線不能有效地鋪設在保護性保持架內,導線束生產線的生產率降低,且保護性保持架不可避免地顯得很笨重。由于,定位銷67和保持架體H1a至H7a的側壁J2是獨立部件,這些側壁J2不需要被形成為分別與設置在保持架體H1a至H7a中的導線束部Wp的多個分支部Wc相對應的形狀。因此,即使分支部Wc的數量增大了,也不需要增大側壁J2的數量和全長。因此,保持架體H1a至H7a的結構簡單,可以容易地鋪設芯線組2,并且形成輕型結構的保持架體H1a至H7a,因此形成輕型結構的保護性保持架H1至H7。
基本導線束62鋪設在夾具模63上的保持架體H1a至H7a中且鋪設在導線保持夾具65和連接器保持夾具66上,在夾具模63上設置保持架體H1a至H7a以及保持夾具65和66,芯線組2中穿過出口部E延伸到保持架體H1a至H7a外部的部分中形成包覆部3,包覆部3被固定于出口部E,且保持架蓋H1b至H7b連接于保持架體H1a至H7a,從而覆蓋鋪設在保持架體H1a至H7a中的芯線組2,以便完成包括導線束部Wp和保護性蓋H1至H7的導線束W。因此,不需要在形成夾具模的特別導線束上形成導線束部Wp,不需要將保護性保持架H1至H7設置在特別的保持夾定位夾具上,并且不需要將導線束Wp從形成夾具的導線束轉移到保持架定位夾具上。由于非捆扎芯線組2形成保持架體H1a至H7a中的分支部Wc,且保持架蓋H1b至H7b連接于包含非捆扎芯線組2的保持架體H1a至H7a,因此覆蓋芯線組2的操作量減少,提高了工作效率,且因此可以以低成本和高生產率制造包括導線束Wp和保護性保持架H1至H7的導線束組W。由于通過利用保持夾具65和66在保持架體H1a至H7a中形成基本導線束62,且不將導線束W轉移到另一夾具模上,因此提高了導線束組W的尺寸精度。
由于通過迫使包覆部3穿過保持結構40進入約束結構30而將包覆部3設置在出口部E(每個出口部E設有約束結構30和保持結構40),且將包覆部3固定在約束結構30中,因此將包覆部分3和芯線組2固定在約束結構30中且通過通過保持結構防止它們移離約束結構30。因此,即使出口部E在保持架體H1a至H7a上被設置成彼此靠近,包覆部3也能夠容易地固定在出口部E中。因此,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尺寸精度,并且增大了保護性保持架H1至H7的出口部E布置的自由度。
約束結構30使得可能利用簡單的保持機構獲得高精度的支導線束部Wb的長度,保持結構40可防止芯線組2在出口部E和殼體部B中浮動和移離出口部E和殼體部B。在保持架蓋H1b至H7b連接保持架體H1a至H7a的過程中,保持結構40還防止了芯線1塞入保持架體H1a至H7a與保持架蓋H1b至H7b之間的空間。
形成于出口部E的每個固定結構F具有一對約束肋31和保持凸起41,這對約束肋31與包覆部3接合,以阻止包覆部3沿方向A1發生位移,該方向A1是芯線組2延伸的方向,保持凸起41用于固定與約束肋31接合的包覆部3。由于芯線組2在出口部E中延伸的部分被包覆件包覆和捆扎,由此而形成的包覆部3通過固定結構F被固定在出口部E中。因此,具有非捆扎芯線組2的導線束部Wp可以容易地固定在保持架體H1a至H7a中。
通過在位移空間63s中的暫時導線保持夾具和暫時連接器保持夾具66a暫時延伸和固定基本導線束62,芯線組2的部分覆蓋有包覆件,從而在空間63s形成包覆部3。因此,即使保護性保持架H1至H7的出口部被設置成彼此靠近,并且形成包覆部3而使其得以放置在出口部E的包覆操作很難,也能在未用空間63s中容易地完成包覆操作。通過在未用空間63s內進行包覆操作,而暫時性鋪設和包覆芯線,接著在未用空間63s內形成的包覆部3被放置在保護性保持架H1至H7的出口部E內,因此,有效地完成包覆操作。
通過使用將保持架體H1a至H7a定位在夾具模63上的定位銷67,使芯線1定位于和鋪設在保持架體H1a至H7a中,以及通過由定位銷67引導芯線1形成導線束W的分支部Wc。定位銷67的高度大于保持架體H1a至H7a側壁J2的高度,即使保持架體H1a至H7a具有較小深度,也能通過使用該定位銷67容易地鋪設芯線1。由于保持架體H1a至H7a不需要設有導向部,因此保持架體H1a至H7a結構簡單而且重量輕。
保持架蓋H1b至H7b通過定位銷67被放置在位于夾具模63上的保持架體H1a至H7a上,該定位銷67延伸穿過保持架蓋H1b至H7b的通孔16,通過使鉤57與固定部58接合而將保持架蓋H1b至H7b連接于保持架體H1a至H7a。因此,保持架蓋H1b至H7b能夠正確地放置在保持架體H1a至H7a上,且能夠容易地與保持架體H1a至H7a連接,并且當保持架蓋H1b至H7b連接保持架體H1a至H7a時,可以防止由定位銷67引導的芯線1塞入保持架蓋H1b至H7b與保持架體H1a至H7a之間的空間。
下面說明對上述實施例的修改。
保持結構40可以包括在出口部E的相對側壁14的其中之一上形成的單個保持凸起41。當這樣形成保持結構40時,在保持凸起41和另一側壁14之間形成允許包覆部3滑過的間隙g。可以使用包括多個夾具模組件的合成夾具模來代替夾具模63。
盡管上述實施例的導向裝置包括也用作定位裝置的保持夾具,導向裝置也不必具有定位作用,且可以是保持架體的不可拆的部件。定位銷不必是圓銷,可以是除圓銷以外的銷。
盡管上述說明中假定內燃機是汽車內燃機,但是該內燃機可以是直立式內燃機,該直立式內燃機設有待設置在船用推進系統如舷外發動機中的垂直曲軸。
權利要求
1.一種導線束組,包括導線束(W),包括多個基本導線束(62),基本導線束(62)包括由多根芯線(1)構成的芯線組(2),芯線(1)具有連接所述每根芯線(1)的至少一端的連接器(C),所述導線束(W)具有支導線束部(Wc);以及保護性保持架(H1至H7),其內部容置導線束(W)的部分(Wp)以便將導線束(W)固定在物體(M)上,所述保護性保持架(H1至H7)包括保持架體(H1a至H7a)和保持架蓋(H1b至H7b),所述保持架體(H1a至H7a)用于固定包括所述支導線束部(Wc)的導線束(W)的所述部分(Wp),所述保持架蓋(H1b至H7b)連接保持架體(H1a至H7a)以便覆蓋導線束部(Wp);其特征在于,每個保持架體(H1a至H7a)具有多個出口部(E)和導向裝置(67),所述出口部(E)用于固定從每個保持架體(H1a至H7a)待延伸到外部的芯線組(2),所述導向裝置(67)用于引導形成導線束(W)的非捆扎芯線組(2),所述導向裝置(67)包括第一導向件(67a、67a1、67a2),用于使非捆扎芯線組(2)分叉而形成支導線束部(Wc),且每個保持架蓋(H1b至H7b)與每個保持架體(H1a至H7a)連接,從而覆蓋形成支導線束部(Wc)的非捆扎芯線組(2)。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導線束組,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向裝置(67)包括靠近每個保持架體(H1a至H7a)的側壁(J2)的端部(J2a)或角部(J2b)設置的第二導向件(67b、67b1),所述第二導向件(67b、67b1)用于使非捆扎芯線組(2)的彎曲部(2a)與側壁(J2)的端部(J2a)或角部(J2b)隔開。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導線束組,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向裝置包括第三導向件(67c),該第三導向件(67c)設置成與側壁(J2)相對,以便將非捆扎芯線組(2)與側壁(J2)隔開。
4.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導線束組,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向裝置(67)可在每個保持架蓋(H1b至H7b)連接每個保持架體(H1a至H7a)的狀態下從每個保持架體上卸下。
5.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導線束組(W),其特征在于,導線束(W)的芯線組(2)的在每個保持架體(H1a至H7a)出口部(E)中延伸的部分包覆有包覆件,以便形成包覆部(3),出口部(E)設有固定裝置(F)用于固定包覆部(3),且每個固定裝置(F)包括約束肋(31)和保持凸起(41),所述約束肋(31)與包覆部(3)接合以防止包覆部(3)沿芯線組(2)延伸的方向發生位移,所述保持凸起(41)與包覆部(3)接合以防止包覆部(3)離開保持肋(31)。
6.一種制造導線束組的導線束組制造方法,導線束組包括導線束(W)和保護性保持架(H1至H7),導線束(W)具有支導線束部(Wc),保護性保持架(H1至H7)中分別將支導線束部(Wc)固定在其中,該保護性保持架能夠連接到物體上,且分別具有保持架體(H1a至H7a)和連接保持架體(H1a至H7a)的保持架蓋(H1b至H7b),所述方法包括步驟通過將連接器(C)與形成基本導線束(62)的多根芯線(1)中每根芯線的至少一端連接,形成多個基本導線束(62);將保持架體(H1a至H7a)和導線保持夾具(65)放置在夾具模(63)上;在保持架體(H1a至H7a)中延伸多個基本導線束(62),并將它們通過保持夾具(65)固定在夾具模(63)上;采用包覆件對芯線組(2)上的通過保持架體(H1a至H7a)的出口部(E)延伸到外部的部分進行包覆,從而形成包覆部(3);將包覆部(3)固定在保持架體(H1a至H7a)的出口部(E);以及使保持架蓋(H1b至H7b)與固定在夾具模(63)上的保持架體(H1a至H7a)連接,從而覆蓋支導線束部(Wc)的非捆扎芯線組(2)。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導線束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將包覆部(3)固定在保持架體(H1a至H7a)的出口部(E)中的步驟中,將包覆部(3)固定在出口部(E)中,出口部(E)設有各自包括約束肋(31)和保持凸起(41)的固定裝置(F),所述約束肋(31)用于阻止包覆部(3)沿著包覆部(3)在出口部(E)中延伸的方向發生位移,所述保持凸起(41)用于防止包覆部(3)移離約束肋(31),并且在該步驟中,在每個包覆部(3)穿過保持凸起(41)之間的間隙后使其與約束肋(31)接合。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導線束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將保持架體(H1a至H7a)和導線保持夾具(65)放置在夾具模(63)上的步驟中,將暫時導線保持夾具(65、66a)放置在未用空間(63a)中,用于暫時延伸基本導線束(62),以及在包覆部分芯線組(2)以形成包覆部(3)的步驟中,用包覆件包覆暫時鋪設的芯線組(2)的部分。
9.如權利要求6至8中任一項所述的導線束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將保持架體(H1a至H7a)和導線保持夾具(65)放置在夾具模(63)上的步驟中,通過設置在夾具模(63)上的保持件(64)固定保持架體(H1a至H7a),通過包含在保持件(64)中并延伸穿過設置在保持架體(H1a至H7a)中的孔(15)的多個定位銷(67),使保持架體(H1a至H7a)定位,以及在使多個基本導線束(62)在保持架體(H1a至H7a)中延伸并通過導線保持夾具(65)將其固定在夾具模(63)上的步驟中,利用定位銷(67)作為導向銷,以便在保持架體(H1a至H7a)中引導基本導線束(62)的芯線(1)。
全文摘要
一種保護性保持架(H1),用于將導線束(W)的導線束部(Wp)固定在如內燃機或車體的物體上,包括保持架體(H1a)和保持架蓋(H1b),保持架體用于容置包括支導線束部的導線束部,保持架蓋連接保持架體,以便覆蓋導線束部(Wp)。保持架體具有出口部(E)和導向裝置,出口部用于固定芯線組(2)上的延伸到保持架體外部的部分,導向裝置用于引導非捆扎芯線組(2),并包括第一導向銷(67a、67a1、67a2),用于使非捆扎芯線組分叉以形成支導線束部(Wc)。保持架蓋連接保持架體從而覆蓋形成支導線束部的非捆扎導線組。能以高生產率生產導線束組,該導線束組包括導線束(W)和保護性保持架(H1至H7)。
文檔編號H02G3/00GK1510809SQ200310121520
公開日2004年7月7日 申請日期2003年12月19日 優先權日2002年12月19日
發明者集貝雅彥, 池羽宏, 丸山茂, 上野雄一郎, 小林重實, 土田幸二, 吉浦光太, 一郎, 二, 太, 實 申請人: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