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常溫煙霧機直流發電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直流發電裝置,尤其是一種用于常溫煙霧機上的直流發電裝置,屬于農業植保機械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現有常溫煙霧機主要由噴射、藥液箱、攪拌裝置、空氣壓縮等幾部分組成。工作時攪拌裝置保持對藥液箱中藥液的攪拌,空氣壓縮機產生的壓縮空氣從噴射部件的噴頭中噴出時產生負壓,將藥液箱中的藥液吸出,隨氣流噴射出去,同時噴頭后的軸流風機產生的空氣流使噴頭噴出的氣、液混合流進一步霧化后噴灑出去。因為現有常溫煙霧機攪拌、空氣壓縮、風機均由220V交流電驅動,因此使用中存在的最大問題是無法在缺乏電能供應的場合使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常溫煙霧機無法在缺電場合應用的問題,根據常溫煙霧機的特點,提出一種常溫煙霧機直流發電裝置,從而使常溫煙霧機可以將內燃機的內能轉變成電能,并保證在無外部供電條件的情況下,常溫煙霧機也能正常工作。
本實用新型的常溫煙霧機直流發電裝置的技術方案為包括內燃機和發電機,所述內燃機的動力輸出軸通過機械聯結與發電機相連,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蓄電池和電壓調節器,所述發電機與蓄電池并聯,其正極輸出端接電壓調節器的電池端,并接負載,其中點端接電壓調節器的中點,其磁場線圈端接電壓調節器的磁場端。
這樣,本實用新型的發電裝置中,發電機、電壓調節器、蓄電池構成一個有機整體,可以將輸出電壓穩定在所需的范圍內,確保常溫煙霧機在無外界供電的情況下也能正常工作。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上述技術方案中蓄電池不僅起到發電機初始工作時的勵磁作用,而且可以在發電機負載較輕的情況下接受反充電,又起到輔助穩壓的作用。此外,在應急時還可以作為備用電源。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電路原理圖。
圖2為圖1實施例中發電機與電壓調節器部分的電路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一本實施例的常溫煙霧機直流發電裝置主要由汽油發動機、發電機、電壓調節器、蓄電池組成。其中汽油發動機的動力輸出軸通過機械傳動與發電機連接,電壓調節器采用FT221型。由圖1可以看出,發電機與蓄電池并聯,其正極輸出端“+”接電壓調節器的電池端11,并分別通過開關K2、K3外接并聯的照明燈ZD1和風扇CZ1等負載,其中點端N接電壓調節器的中點端13,其磁場線圈端F接電壓調節器的磁場端14。發電機的負極“-”以及電壓調節器的外殼接地。圖1中的G1、G2、G3分別為啟動、電源、照明指示燈。
由圖2可以看出,電壓調節器含有右邊的電壓調節繼電器和左邊的磁場繼電器,磁場繼電器的觸點串聯在發電機的磁場電路中。其工作原理為發電機啟動后,合上圖1中的開關K1,再按下啟動按鈕M,蓄電池電流流入發電機的磁場線圈,為發電機提供了勵磁電場,使汽油發動機帶動的發電機轉子切割磁力線發電。此電流經整流后輸出,供給照明、風扇等負載。
發電機啟動后,隨著轉速的加快,電壓逐漸升高,當達到所需工作電壓時,繼電器線圈的電磁力增強,克服彈簧力,將動鐵拉下,由于磁場電路中串聯有電阻R1、R2,因此遏止了磁場電流,使發電機電壓輸出降低;當此電壓低于工作電壓時,繼電器線圈的電磁力減弱,動鐵復位,電阻R1、R2被短路,磁場電流又開始增強;從而始終將發電機的輸出電壓控制在一定范圍,保證了負載的正常工作。此外,當發電機輸出電壓高于蓄電池電壓時,通過閉合的開關K1進行反充電。
由于本實施例合理選擇了電壓調節器等器件,因此以簡單實用的電路將發電機、電壓調節器、蓄電池構成一個有機整體,實現了所需的調節控制功能。實驗證明,其工作時的輸出電壓穩定,從而確保了常溫煙霧機在無外界供電的情況下也能正常工作,并且其工作電壓為24V安全電壓。
權利要求1.一種常溫煙霧機直流發電裝置,包括內燃機和發電機,所述內燃機的動力輸出軸通過機械聯結與發電機相連,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蓄電池和電壓調節器,所述發電機與蓄電池并聯,其正極輸出端接電壓調節器的電池端,并接負載,其中點端接電壓調節器的中點,其磁場線圈端接電壓調節器的磁場端。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常溫煙霧機直流發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內燃機為汽油發動機。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常溫煙霧機直流發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電壓調節器采用FT221及其系列型號。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常溫煙霧機直流發電裝置,屬于農業植保機械技術領域。該裝置包括內燃機和發電機,所述內燃機的動力輸出軸通過機械聯結與發電機相連,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蓄電池和電壓調節器,所述發電機與蓄電池并聯,其正極輸出端接電壓調節器的電池端,并接負載,其中點端接電壓調節器的中點,其磁場線圈端接電壓調節器的磁場端。本實用新型將發電機、電壓調節器、蓄電池構成一個有機整體,可以使輸出電壓穩定在所需的范圍內,確保常溫煙霧機在無外界供電的情況下也能正常工作,且低壓安全。
文檔編號H02K11/00GK2624506SQ0321951
公開日2004年7月7日 申請日期2003年1月23日 優先權日2003年1月23日
發明者楊喜明, 湯伯敏, 吳萍, 梁建, 林光武 申請人:農業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