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具有馬達和減速機構的驅動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具有通過減速機構使馬達的旋轉減速,之后將其傳遞給被動設備的驅動裝置,具體來說,本發明涉及具有阻止從減速機構朝向馬達的旋轉的傳遞的離合器的驅動裝置。
背景技術:
一般的自動開閉式車窗裝置包括具有馬達的驅動裝置;被動設備,即升降機構,其按照使車窗玻璃升降的方式,通過驅動裝置驅動。上述驅動裝置包括具有作為減速機構的蝸輪傳動機構的輸出機構。該蝸輪傳動機構包括與馬達的旋轉軸連接的蝸桿,與蝸桿嚙合的蝸輪。馬達的旋轉通過蝸輪傳動機構減速,之后傳遞給升降機構。換言之,馬達的轉矩通過蝸輪傳動機構放大,之后,傳遞給升降機構。該升降機構將馬達的旋轉,轉換為車窗玻璃的升降運動。
如果在未驅動馬達時,在車窗玻璃上作用有外力,則該外力從升降機構,通過齒輪傳動機構和輸出機構,傳遞給馬達,使馬達旋轉。因此,當在車窗玻璃上作用有外力時,允許車窗玻璃的運動。
為了阻止外力造成的車窗玻璃的運動,在驅動裝置中設置離合器。該離合器在輸出機構內部,設置于馬達與升降機構之間的動力傳遞通路的中間。該離合器允許馬達的旋轉通過輸出機構,傳遞給升降機構。但是,當在車窗玻璃上作用有外力時,該離合器應阻止外力使升降機構運動,不可旋轉地處于鎖定狀態。換言之,該離合器阻止從升降機構朝向馬達的運動的傳遞。
在以往的技術中,離合器在輸出機構內部,設置于蝸輪傳動機構的蝸輪與升降機構之間。但是,在作為減速機構,即轉矩放大機構的蝸輪傳動機構中,蝸輪所產生的轉矩顯著地大于蝸桿所產生的轉矩。這樣一來,在置于蝸輪與升降機構之間的離合器中,作用有較大的負載。為了能夠承受這樣大的負載,必需采用較大的尺寸,較高的強度,形成離合器。這樣就使得驅動裝置的制造成本有所增加。
本發明的概述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減小作用于離合器上的負載,具有馬達和減速機構的驅動裝置。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驅動被動設備的驅動裝置。該驅動裝置包括具有旋轉軸的馬達,以及與該馬達連接的輸出機構。該輸出機構包括將旋轉軸的旋轉減速,之后將其傳遞給被動設備的減速機構。在旋轉軸與減速機構之間,設置離合器。該離合器允許從旋轉軸朝向減速機構的旋轉的傳遞,并且阻止從減速機構,朝向旋轉軸的旋轉的傳遞。
在設置于旋轉軸與減速機構之間的離合器中,不作用有較大的負載。由此,使離合器使必需的強度減小,可使離合器的整體尺寸減小。
附圖的簡要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驅動裝置的分解透視圖;圖2為圖1所示的驅動裝置的平面剖視圖;圖3為圖2所示的驅動裝置沿3-3線的剖視圖;圖4為設置于圖1所示的驅動裝置中的離合器的分解透視圖;圖5為圖4所示的離合器的平面剖視圖;圖6為以放大方式表示圖2所示驅動裝置中的離合器的部分的局部剖視圖;圖7(a)和圖7(b)分別為用于說明離合器的動作的局部剖視圖;圖8(a)和圖8(b)分別為用于說明離合器的動作的局部剖視圖;
圖9(a)和圖9(b)分別為用于說明離合器的動作的局部剖視圖;圖10(a)和圖10(b)分別為用于說明離合器的動作的局部剖視圖;圖11為圖1所示驅動裝置中的,輸出機構與離合器之間的連接結構的分解透視圖;圖12為具有圖1所示驅動裝置的自動開閉式車窗裝置的主要結構圖;圖13為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的驅動裝置的平面剖視圖;圖14為設置于圖13所示的驅動裝置中的離合器外殼的透視圖;圖15為圖13所示的驅動裝置中的,輸出機構與離合器之間的連接結構的分解透視圖;圖16為本發明的第三實施例的驅動裝置的局部剖視圖;圖17為本發明的第四實施例的驅動裝置的局部剖視圖;圖18為本發明的第五實施例的驅動裝置的局部剖視圖;圖19為設置于圖18所示驅動裝置中的離合器的分解透視圖;圖20為圖18所示驅動裝置中的,馬達與離合器之間的連接結構的分解透視圖;圖21為本發明的第六實施例的驅動裝置的局部剖視圖;圖22為本發明的第七實施例的驅動裝置的分解透視圖;圖23為圖22所示的驅動裝置的平面剖視圖;圖24為設置于圖22所示驅動裝置中的離合器的分解透視圖;圖25為本發明的第八實施例的驅動裝置的分解透視圖;圖26為圖25所示驅動裝置的平面剖視圖;圖27為設置于圖25所示驅動裝置中的離合器的分解透視圖;圖28為以放大方式表示圖26所示驅動裝置中的離合器的部分的局部剖視圖;圖29為本發明的第九實施例的離合器的分解透視圖;圖30為圖29所示離合器的剖視圖;圖31為設置于圖29所示離合器中的支承部件的剖開的透視圖;圖32(a)和圖32(b)分別為用于說明離合器的動作的局部剖視圖;圖33為本發明的第十實施例的離合器的剖視圖;
圖34為本發明的第十一實施例的離合器的剖視圖;圖35為本發明的第十二實施例的離合器的剖視圖;圖36為本發明的第十三實施例的離合器的剖視圖;圖37為本發明的第十四實施例的離合器的剖視圖;圖38為本發明的第十五實施例的離合器的分解透視圖;圖39為圖38所示離合器的剖視圖;圖40(a)和圖40(b)分別為用于說明離合器的動作的局部剖視圖。
實現本發明的最佳方式第一實施例下面參照圖1~圖12,對在自動開閉式車窗裝置中具體實現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進行描述。
如圖12所示,該自動開閉式車窗裝置設置于車輛的門2的內部,以便使車窗玻璃9升降。該自動開閉式車窗裝置包括驅動裝置1,其固定于門2的內部;升降機構8,其按照使車窗玻璃9升降的方式通過驅動裝置1驅動。該驅動裝置1包括馬達5和輸出機構6。該輸出機構6具有包括齒輪7a的輸出軸7。該馬達5的旋轉按照通過輸出機構6減速的方式,傳遞給輸出軸7。升降機構8包括相互交叉的二個臂,這兩個臂在中間部通過軸連接。兩個臂的頂端與車窗玻璃9連接。其中一個臂的底端包括與輸出軸7的齒輪7a嚙合的傘形齒輪8a。如果隨著馬達5的驅動,齒輪7a旋轉,則升降機構8使車窗玻璃9升降。
圖1和圖2分別表示驅動裝置1。如這些附圖所示,上述驅動裝置1通過離合器21,將輸出機構6與馬達5連接。首先對馬達5進行描述。馬達5包括呈帶蓋筒狀的馬達外殼11。在該馬達外殼11的開口部,嵌合有由樹脂材料形成的握刷器16。該握刷器16構成馬達外殼11的一部分。在馬達外殼11的內周面,兩塊磁鐵12按照相對的方式固定。該旋轉軸13以可旋轉的方式支承于馬達外殼11的內底部與握刷器16之間。旋轉軸13的基端通過軸承95,支承于馬達外殼11上。在該握刷器16與旋轉軸13之間,設置有軸承18。在該旋轉軸13的前端部,通過呈平直形狀,在旋轉軸13的周面的一部分上形成缺口,則形成截面基本呈D字狀的嵌合部13a。
卷繞有線圈的電樞14按照為磁鐵12包圍的方式,固定于旋轉軸13上。整流子15在電樞14與軸承18之間,固定于旋轉軸13上,并且為握刷器16包圍。電刷17按照與整流子15接觸的方式,安裝于包圍整流子15的握刷器16的部分。握刷器16還包括朝向馬達外殼11的外側延伸的伸出部16a。在該伸出部16a上,設置有供電部16b。
如果來自外部電源(圖中未示出)的電流通過供電部16b,電刷17和整流子15,供給電樞14,則旋轉軸13與整流子15和電樞14一起旋轉。
下面對離合器21進行描述。如圖1和圖2所示,離合器21與馬達5的旋轉軸13的前端連接。如圖4~圖6所示,離合器21包括離合器外殼22,驅動旋轉體23,球24,從動旋轉體25,多個(在本實施例中,為三個)的圓柱狀的滾柱26,以及支承環27。
上述驅動旋轉體23由樹脂材料形成,其包括較小直徑部23a和較大直徑部23b。該驅動旋轉體23包括貫穿該驅動旋轉體23的軸孔23c。該軸孔23c的一部分形成嵌合孔23d,該嵌合孔具有與旋轉軸13的嵌合部13a相對應的形狀。如圖6所示,按照驅動旋轉體23與旋轉軸13一起旋轉的方式,旋轉軸13中的嵌合部13a嵌合于嵌合孔23d中。
如圖4和圖5所示,較大直徑部23b包括按照等角間距設置的多個(在本實施例中,為三個)的圓弧壁31。如果由R1表示圓弧壁31的外周面的半徑,由R2表示圓弧壁31的內周面的半徑,則圓弧壁31的徑向的厚度W1由R1-R2表示。各圓弧壁31在其圓周方向的兩端,包括第一側面34a和第二側面34b。較大直徑部23b在相鄰接的兩個圓弧壁31之間,包括缺口34。即,各缺口34形成于第一側面34a與和該第一側面相對的第二側面34b之間。各缺口34的圓周方向的寬度,即相對的第一側面34a與第二側面34b之間的圓周方向的寬度,大于圓弧壁31的徑向厚度W1。
驅動嵌合體31a從各圓弧壁31的內周面,朝向較大直徑部23b的軸心延伸。該驅動嵌合體31a分別設置于圓弧壁31的圓周方向的中間部,按照等角間距設置。在相鄰接的兩個驅動嵌合體31a之間,形成基本呈扇形的接納腔32。這些接納腔32在較大直徑部23b的軸心附近,相互連通,形成用于接納后面將要描述的從動旋轉體25的一個接納空間。各驅動嵌合體31a在其圓周方向的兩側,包括作為第一側面32a和第二側面32b。各接納腔32形成于第一側面32a,以及與該第一側面32a相對的第二側面32b之間。
如圖4和圖6所示,上述球24由金屬制成,其接納于驅動旋轉體23的軸孔23c的內部。
如圖4~圖6所示,上述從動旋轉體25由金屬材料形成,其按照可相對驅動旋轉體23旋轉的方式,設置于由驅動旋轉體23的較大直徑部23b形成的接納空間內。從動旋轉體25包括多個(在本實施例中,為三個)從動嵌合體35,該多個從動嵌合體35按照等角間距設置,基本呈扇形。從動嵌合體35的半徑與圓弧壁31的內周面的半徑R2相同,或比其稍小。各從動嵌合體35分別接納于驅動旋轉體23的接納腔32中。從動嵌合體35的圓周方向的寬度小于接納腔32的圓周方向的寬度,并且大于缺口34的圓周方向的寬度。
從動旋轉體25包括較短的軸部25b,該軸部25b與驅動旋轉體23的軸孔23c嵌合(如圖6所示)。從動旋轉體25可以該軸部25b為中心,相對驅動旋轉體23旋轉。設置于軸孔23c內的球24設置于軸部25b的端面與馬達2的旋轉軸13的端面之間。該球24防止將從動旋轉體25強制地壓靠于驅動旋轉體23上,使驅動旋轉體23與從動旋轉體25之間實現順利的相對旋轉。從動旋轉體25還具有嵌合軸25c,該嵌合軸25c設置于與軸部25b相同的軸上,并且沿與軸部25b相反的方向延伸。如圖4所示,嵌合軸25c的截面基本呈四邊形。
各從動嵌合體35包括第一側面35a和第二側面35b,該第一側面35a與驅動嵌合體31a的第一側面32a相對,該第二側面35b與驅動嵌合體31a的第二側面32b相對。如圖7(a)所示,如果驅動旋轉體23沿順時針方向旋轉,驅動嵌合體31a中的第一側面32a與從動嵌合體35中的第一側面35a接觸。在該狀態,從動旋轉體25與驅動旋轉體23一起,沿順時針方向旋轉。反之,如圖7(b)所示,如果驅動旋轉體23沿逆時針方向旋轉,則驅動嵌合體31a的第二側面32b與從動嵌合體35的第二側面35b接觸。在該狀態,從動旋轉體25與驅動旋轉體23一起,沿逆時針方向旋轉。
如圖4和圖5所示,各從動嵌合體35在其外周面的圓周方向的中間部,具有較淺的V字形槽。該V字形槽由形成于從動嵌合體35的外周面上的V字形的限位面35c構成。從從動旋轉體25的軸心,到限位面35c的圓周方向的中間部,即V字形槽的中間底部的距離R5小于限位面35c以外的從動嵌合體35的部分的半徑。
驅動旋轉體23和從動旋轉體25接納于上述離合器外殼22的內部。在驅動旋轉體23的外周面與離合器外殼22的內周面之間,形成一定的間隙。離合器外殼22由金屬材料形成,其包括圓筒體22a和底板22b。在底板22b的中間,形成軸孔22c。驅動旋轉體23中的較小直徑部23a穿過軸孔22c。圓筒體22a在其開口端的內周面,具有沿圓筒體的軸線方向延伸的多個花鍵22d。
如圖5所示,作為滾動體的上述滾柱26在驅動旋轉體23的缺口34內部,設置于限位面35c與離合器外殼22的內周面之間。上述滾柱26沿與驅動旋轉體23的軸線保持平行的方向延伸。上述滾柱26的直徑D1大于圓弧壁31的厚度W1。如圖4所示,上述滾柱26的兩端包括錐狀面26a。
如圖7(a)所示,如果驅動旋轉體23沿順時針方向旋轉,驅動嵌合體31a的第一側面32a與從動嵌合體35的第一側面35a接觸,并且圓弧壁31的第一側面34a與滾柱26相接觸。此時,滾柱26的軸心位于通過從動旋轉體25的軸心與限位面35c的圓周方向的中間部的半徑線上。反之,如圖7(b)所示,如果驅動旋轉體23沿逆時針方向旋轉,驅動嵌合體31a的第二側面32b與從動嵌合體35的第二側面35b相接觸,并且圓弧壁31的第二側面34b與滾柱26接觸。同樣,此時滾柱26的軸心位于穿過從動旋轉體25的軸心與限位面35c的圓周方向的中間部的半徑線上。
如圖5,圖7(a)和圖7(b)所示,當滾柱26設置于與限位面35c的圓周方向的中間部相對應的位置上時,滾柱26在限位面35c與離合器外殼22的內周面之間,以松動配合方式設置。換言之,該滾柱26不夾持于限位面35c與離合器外殼22的內周面之間。在下文,這樣的狀態稱為“滾柱26處于自由的狀態”。在滾柱26處于自由的狀態的場合,允許從動旋轉體25相對離合器外殼22旋轉。
按照上述方式,如圖7(a)和圖7(b)所示,當驅動旋轉體23本身沿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旋轉時,由于滾柱26處于自由狀態,故從動旋轉體25可與驅動旋轉體23一起,相對離合器外殼22旋轉。上述滾柱26在壓靠于圓弧壁31上同時,繞驅動旋轉體23的軸心旋轉,保持在自由狀態。
如圖8(a)所示,當從動旋轉體25本身沿逆時針方向旋轉時,按照上述滾柱26夾持于限位面35c與離合器外殼22的內周面之間的方式,從動嵌合體35的限位面35c相對滾柱26移動。如圖8(b)所示,同樣在從動旋轉體25本身沿順時針方向旋轉時,按照上述滾柱26夾持于限位面35c與離合器外殼22的內周面之間的方式,從動接合體35的限位面35c相對上述滾柱26移動。在下文,滾柱26夾持于限位面35c與離合器外殼22的內周面之間的狀態稱為“滾柱26處于鎖定狀態”。在上述滾柱26處于鎖定狀態的場合,阻止從動旋轉體25相對離合器外殼22的旋轉。上述滾柱26用作鎖定部件。
如果從圖8(a)所示的滾柱26的鎖定狀態,驅動旋轉體23象圖9(a)所示的那樣,沿順時針方向旋轉,則首先,驅動嵌合體31a的第一側面32a與從動嵌合體35的第一側面35a接觸,使從動旋轉體25沿順時針方向旋轉。隨之,將滾柱26從鎖定狀態解除。接著,圓弧壁31的第一側面34a與滾柱26接觸,如通過圖7(a)已描述的那樣,滾柱26保持在自由狀態。
如果從該圖8(a)所示的滾柱26的鎖定狀態,驅動旋轉體23象圖10(a)所示的那樣,沿逆時針方向旋轉,則首先,圓弧壁31的第二側面34b按壓滾柱26,將滾柱26從鎖定狀態解除。接著,驅動嵌合體31a的第二側面32b與從動嵌合體35的第二側面35b接觸,使從動旋轉體25沿逆時針方向旋轉。同時,象通過圖7(b)已描述的那樣,滾柱26保持在自由狀態。
如果從上述圖8(b)所示的滾柱26的鎖定狀態,驅動旋轉體23象圖9(b)所示的那樣,沿逆時針方向旋轉,則首先,驅動嵌合體31a的第二側面32b與從動嵌合體35的第二側面35b接觸,使從動旋轉體25沿逆時針方向旋轉。隨之,將滾柱26從鎖定狀態解除。接著,圓弧壁31的第二側面34b與滾柱26接觸,象通過圖7(b)已描述的那樣,滾柱26保持在自由狀態。
如果從上述圖8(b)所示的滾柱26的鎖定狀態,驅動旋轉體23象圖10(b)所示的那樣,沿順時針方向旋轉,則首先,圓弧壁31的第一側面34a按壓滾柱26,將滾柱26從鎖定狀態解除。接著,驅動嵌合體31a的第一側面32a與從動嵌合體35的第一側面35a接觸,使從動旋轉體25沿順時針方向旋轉。同時,如通過圖7(a))已描述的那樣,滾柱26保持在自由狀態。
當上述的滾柱26從鎖定狀態,轉換到自由狀態時,圓弧壁31碰到滾柱26的時刻與驅動嵌合體31a碰到從動嵌合體35的時刻不同。這樣,與圓弧壁31碰到滾柱26的時刻與驅動嵌合體31a碰到從動嵌合體35的時刻保持一致的場合相比較,使伴隨碰撞而產生的噪音降低。
如圖4和圖6所示,上述支承環27由樹脂材料形成,其外周呈多邊形狀,具體來說,呈十八邊形狀。支承環27從離合器外殼22的開口,壓入離合器外殼22內部而固定。通過該支承環27,將驅動旋轉體23,從動旋轉體25,球24和滾柱26均保持在離合器外殼22內部。特別是,通過離合器外殼22的底板22b和支承環27,限制滾柱26沿軸線方向的移動。由于支承環27由樹脂材料形成,因此在馬達5旋轉時,上述的滾柱26與支承環27之間所產生的滑動聲音受到抑制。
下面對上述輸出機構6進行描述。如圖1和圖2所示,該輸出機構6包括機構外殼41,蝸桿56,蝸輪43,斜齒輪42,緩沖部件44,端板45,蓋46和輸出軸7。該蝸桿56,蝸輪43和斜齒輪42構成用作減速機構和轉矩放大機構的蝸輪傳動機構。
如圖1,圖2和圖11所示,上述機構外殼41包括與上述馬達外殼11的開口端嵌合的扁平筒狀的嵌合筒51。通過將該嵌合筒51插入馬達外殼11的開口端,輸出機構6便固定于馬達5上。嵌合筒51的外周面具有與馬達5的伸出部16a接合的槽51a。當輸出機構6固定于馬達5上時,上述離合器21便設置于嵌合筒51的內部。
如圖1和圖2所示,具有螺旋齒56a的蝸桿56按照設置于基本上與安裝在輸出機構6上的馬達5的旋轉軸13同軸的軸上的方式,可旋轉地支承于機構外殼41上。機構外殼41包括支承蝸桿56的前端(為圖2中的左側的端部)的帶蓋的支承筒52,以及支承蝸桿56的基端的安裝筒57。該支承筒52和安裝筒57設置于同一軸線上。支承筒52和安裝筒57分別通過滑動軸承56c,56b,支承蝸桿56支承。設置于支承筒52內部的滑動支承97承受作用于蝸桿56上的軸向力。如圖11所示,安裝筒57設置于上述嵌合筒51的內部。
如圖6和圖11所示,在蝸桿56的基端面上,形成其截面基本上呈四邊形的嵌合孔56d。在該嵌合孔56d中,嵌合有離合器21中的從動旋轉體25的嵌合軸25c。于是,蝸桿56與從動旋轉體25一起旋轉。另外,嵌合軸25c與嵌合孔56d的截面形狀不限于四邊形狀,其也可為基本上呈D字形狀等的,蝸桿56與從動旋轉體25之間沒有相對旋轉的任意形狀。
作為支承蝸桿56的基端的支承部的安裝筒57的作用是安裝離合器外殼22。即,如圖11所示,安裝筒57的外徑與離合器外殼22的內徑相對應。在安裝筒57的外周面,形成與離合器外殼22的花鍵22d(如圖4所示)接合的多個花鍵57a。通過兩個花鍵22e,57a相互接合,離合器外殼22便以不能旋轉的方式安裝于安裝筒57上。兩個花鍵22d,57a構成接合機構。
如圖1~圖3所示,機構外殼41包括第一接納部54,其用于接納上述蝸輪43;第二接納部53,其用于接納上述斜齒輪42。兩個接納部54,53基本呈帶蓋圓筒狀,它們按照夾持蝸桿56的方式,設置于相反側。兩個接納部54,53的內部空間相互連通。斜齒輪42的直徑大于蝸輪43。對應于該直徑的不同,第二接納部53的直徑大于第一接納部54。
支承筒54a立設于第一接納部54的內底上。支承筒54a包括用于安裝蓋46的安裝孔54b。上述蝸輪43由樹脂材料形成,在其軸向的中間部,劃分為第一齒輪58和第二齒輪59。兩個齒輪58,59為斜齒輪,它們成整體形成。第一齒輪58的直徑比第二齒輪59大一定程度。蝸輪43包括軸孔43a。通過將支承筒54a嵌合于該軸孔43a,蝸輪43便在第一接納部54內部,以可旋轉的方式支承于支承筒54a上。此時,第一齒輪58與蝸桿56的螺旋齒56a嚙合。
支承筒53a立設于第二接納部53的內底上。該支承筒53a包括用于以可旋轉的方式支承輸出軸7的軸孔53b。上述斜齒輪42由樹脂材料形成,其包括齒輪61和圓筒體62,該齒輪61包括圓筒體和環狀的底板,該圓筒體62從齒輪61的底板延伸。通過將支承筒53a嵌合于該圓筒體62中的軸孔62a中,斜齒輪42在第二接納部53內部,以可旋轉的方式支承于支承筒53a上。此時,形成于齒輪61的外周上的齒63與蝸輪43中的第二齒輪59嚙合。在齒輪61的內側,按照等角間距(120°)形成沿徑向延伸的三個扣合突條42b。
上述緩沖部件44由橡膠形成,其設置于齒輪61的內部。該緩沖部件44包括六個扇形橡膠節段66,它們按照等角間距(60°)設置;細的連接橡膠部67,其將相鄰接的兩個橡膠節段66之間連接,該緩沖部件的整體呈環狀。在相鄰接的兩個橡膠節段66之間,形成沿徑向延伸的縫隙44a。在緩沖部件44的中間,形成軸孔44b。通過使按照120°的角間距設置的三個縫隙44a與三個扣合突條42b接合,緩沖部件44以可一起旋轉的方式,相對斜齒輪42安裝。
上述端板45基本上呈圓盤狀,其由樹脂材料形成,該端板按照夾持緩沖部件44的方式,安裝于斜齒輪42上。在端板45的底面,按照等角間距(120°),形成沿徑向延伸的三個扣合突條45a。當將端板45安裝于斜齒輪42上時,這些扣合突條45a與不和斜齒輪42的扣合突條42b接合的剩余縫隙44a接合。這樣一來,斜齒輪42的旋轉就通過緩沖部件44,傳遞給端板45,端板45與斜齒輪42一起旋轉。
連接筒45b從端板45的中心部,朝向下方延伸。該連接筒45b插入緩沖部件44的軸孔44b中,并且其前端嵌合于斜齒輪42的軸孔62a中。連接筒45b包括截面呈十字形的嵌合孔45c。
輸出軸7從機構外殼41的下方,插入第二接納部53的支承筒53a中,其頂端從支承筒53a,朝向上方突出。輸出軸7的頂端的截面形狀與上述嵌合孔45c的截面形狀相對應,該頂端嵌入到嵌合孔45c中。于是,輸出軸7與端板45一起旋轉。在輸出軸7的頂端面,形成有用于安裝上述蓋46的安裝孔7b。在從機構外殼41朝向外部突出的輸出軸7的部分,按照上述方式,設置齒輪7a。該齒輪7a與升降機構8的傘形齒輪8a嚙合(如圖12所示)。
上述蓋46由金屬板形成,其按照覆蓋第一接納部54和第二接納部53的開口的方式,安裝于機構外殼41上。該蓋46包括兩個凸起部46a,46b。這些凸起部46a,46b分別嵌合于輸出軸7的安裝孔7b與支承筒54a的安裝孔54b中,將蓋46相對機構外殼41定位。通過將該蓋46安裝于機構外殼41上,便限制了機構外殼41內的部件沿軸向的移動。
下面對按照上述方式構成的自動開閉式車窗裝置的動作進行描述。
如果啟動馬達5,則旋轉軸13使離合器21中的驅動旋轉體23一起旋轉。該驅動旋轉體23使從動旋轉體25隨同旋轉。此時,如通過圖7(a)和圖7(b)已描述的那樣,由于上述滾柱26保持在自由狀態,故允許從動旋轉體25相對離合器外殼22旋轉。
從動旋轉體25使蝸桿56一起旋轉。該蝸桿56的旋轉通過蝸輪43,斜齒輪42,緩沖部件44和端板45,傳遞給輸出軸7。構成蝸輪傳動機構的蝸桿56,蝸輪43和斜齒輪42將旋轉軸13的旋轉減速,之后,將其傳遞給輸出軸7。換言之,蝸輪傳動機構在將旋轉軸13的轉矩放大之后,將其傳遞給輸出軸7。通過該輸出軸7的旋轉,驅動升降機構8,將車窗玻璃9打開或關閉。
如果在馬達5停止的狀態,對車窗玻璃9施加外力,則該外力通過升降機構8傳遞給輸出軸7,使該輸出軸7旋轉。該輸出軸7的旋轉通過端板45,緩沖部件44,斜齒輪42,蝸輪43和蝸桿56,傳遞給從動旋轉體25。此時,如通過圖8(a)和圖8(b)已描述的那樣,上述滾柱26處于夾持于從動嵌合體35的限位面35c與離合器外殼22的內周面之間的狀態。如果該滾柱26處于鎖定狀態,則阻止從動旋轉體25相對離合器外殼22旋轉。離合器外殼22以不可旋轉的方式,相對上述輸出機構6的機構外殼41的安裝。由此,從動旋轉體25以相對機構外殼41不可旋轉的方式,處于鎖定狀態。其結果是,阻止蝸桿56,蝸輪43,斜齒輪42,緩沖部件44,端板45,輸出軸7,升降機構8和車窗玻璃9的運動。于是,不可能因外力而造成車窗玻璃9的打開和鎖閉。當然,驅動旋轉體23和與其連接的馬達5的旋轉軸13也不旋轉。
按照上述方式,離合器21允許從馬達5朝向輸出機構6的旋轉的傳遞,但是,應阻止從輸出機構6朝向馬達5的旋轉的傳遞,阻止基于作用于升降機構8(被動設備)上的力的輸出機構6的運動。
本實施例具有下述的優點。
在馬達5的旋轉軸13與蝸桿56之間,設置有離合器21。該旋轉軸13和通過離合器21與其連接的蝸桿56所產生的轉矩,顯著地小于蝸輪43和斜齒輪42所產生的轉矩。于是,作用于旋轉軸13和蝸桿56之間的離合器21上的負載較小。由此,對離合器21,不必要求那么高的強度,可減小離合器21所必需的強度,使離合器21的整體體積減小。其結果是,可使驅動裝置1的整個體積減小,削減成本。
旋轉軸13與蝸桿56通過離合器21連接,在驅動裝置1的制造階段,它們是分開的。因此,在裝配驅動裝置1時,可容易地裝配分別管理的三個組件,即具有旋轉軸13的馬達5,具有蝸桿56的輸出機構6,以及離合器21。另外,也容易管理這三個組件5,6,21。
當裝配驅動裝置1時,首先,將離合器21安裝于輸出機構6的安裝筒57上,并且將從動旋轉體25嵌合于蝸桿56上。接著,將馬達5安裝于輸出機構6的嵌合筒51上,并且將旋轉軸13嵌合于驅動旋轉體23上。當馬達5與輸出機構6連接時,本來旋轉軸13與蝸桿56應該設置于相同的軸上,然而在旋轉軸13與蝸桿56之間,會產生一定的偏心。
但是,在本實施例中,在離合器外殼22的內周面與驅動旋轉體23的外周面之間,具有一定間隙。該間隙允許驅動旋轉體23相對離合器外殼22,沿徑向移動。因此,旋轉軸13與蝸桿56之間的偏心通過驅動旋轉體23相對離合器外殼22的徑向移動而補償。即,離合器21還用作為補償旋轉軸13與蝸桿56之間的偏心的機構。于是,不必單獨設置用于補償這樣的偏心的專門的結構,可減少驅動裝置1的成本。
旋轉軸13與蝸桿56之間的偏心是因為兩根桿13,56為單獨的部件而產生的。但是,通過允許兩根桿13,56之間的偏心,并且借助離合器21補償該偏心,則可防止在兩根桿13,56上作用過大的力。這樣,就可使兩根桿13,56順利地旋轉。
在旋轉軸13與蝸桿56由一根共用的軸形成的場合,當馬達5與輸出機構6連接時,具有對該共用軸作用彎曲力的可能性。這樣一來,不僅不可能使共用軸順利旋轉,而且對接納共用軸的軸承造成負擔。由此,必須采用復雜的軸承結構。與此相對,在由單獨的部件形成旋轉軸13與蝸桿56的本實施例中,不會產生這樣的問題。
支承蝸桿56的一端的安裝筒57同時用作為將離合器21固定于輸出機構6上的部件。因此,不必專門設置用于將離合器21固定于輸出機構6上的部件,有希望減小驅動裝置1的成本。
由于離合器21安裝于支承蝸桿56的安裝筒57上,故具體來說,離合器21可容易地將從動旋轉體25設置于與蝸桿56相同的軸上,可防止從動旋轉體25與蝸桿56之間的偏心。其結果是,防止伴隨從動旋轉體25與蝸桿56之間的偏心而產生的異常噪音或振動。
上述離合器外殼22和安裝筒57分別具有花鍵22e,57a。通過兩個花鍵22e,57a的相互接合,確實防止安裝筒57,即離合器外殼21相對于機構外殼41的旋轉。
在斜齒輪42與端板45之間,設置由橡膠制成的緩沖部件44。由于該彈性部件44的彈性,允許斜齒輪42與端板45之間的相對運動。這樣便防止了下述情況發生,該情況系指當在比如,車窗玻璃9上作用有負載時,該負載沖擊性地傳遞給構成輸出機構6的各部件或馬達5。特別是,防止沖擊作用于構成蝸輪傳動機構的各部件42,43,56中的齒,確保這些部件的順利運動。
三個驅動嵌合體31a與分別與它們相對應的三個從動嵌合體35接觸,由此,進行從驅動旋轉體23朝向從動旋轉體25的動力傳遞。由于各驅動嵌合體31a與和其相對應的從動嵌合體35在較寬的面積上接觸,故作用于兩個嵌合體31a,35上的單位面積上的力較小。這樣一來,就使驅動旋轉體23和從動旋轉體25的耐久性提高。換言之,可以減小驅動旋轉體23和從動旋轉體25所必需的強度,特別是可以使驅動旋轉體23的重量較輕,成本較低,并且還可以由容易制造的合成樹脂形成。
僅僅在從升降機構8朝向輸出機構6傳遞力時,離合器21中的滾柱26處于鎖定狀態。當從馬達5朝向輸出機構6傳遞動力時,滾柱26處于自由狀態。在采用即使在從馬達5朝向輸出機構6傳遞動力的情況下,滾柱26仍處于鎖定狀態的結構的離合器的場合,容易對滾柱26和鎖定該滾柱26的部件施加負擔。在此方面,僅僅在從升降機構8朝向輸出機構6傳遞力時,滾柱26處于鎖定狀態的本實施例的離合器21具有優良的耐久性。
呈圓柱狀的滾柱26在其鎖定狀態,與離合器外殼22的內周面和從動嵌合體35的限位面35c保持線接觸。因此,與比如,采用球來代替圓柱狀的滾柱26的場合相比較,可更加確實保持鎖定狀態。
上述滾柱26的兩端呈錐狀,該滾柱26的兩端面的面積較小。由此,滾柱26與支承環27與離合器外殼22的底板22b的接觸面積較小。這樣一來,使相對支承環27和底板22b的滾柱26的滑動阻力減小,可使離合器21順利地運動,使噪音減小。
與上述滾柱26接觸的支承環27由樹脂材料形成。這樣,與支承環27由比如,金屬形成的場合相比較,使其與上述滾柱26之間產生的滑動聲音減小。
第二實施例下面通過圖13~圖15,對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的驅動裝置1進行描述。本實施例為圖1~圖12的實施例的變換實例。即,在圖1~圖12的實施例中,通過兩個花鍵22d,57a相互接合,離合器外殼22以不可旋轉的方式,安裝于機構外殼41的安裝筒57上。與此相對,在本實施例中,如圖13~圖15所示,在離合器外殼22的開口端,形成基本呈四邊形狀的嵌合框111。機構外殼41包括嵌合凸部112,該嵌合凸部112具有與嵌合框111相對應的形狀。通過將嵌合框111與嵌合凸部112嵌合,離合器外殼22以不可旋轉的方式安裝于機構外殼41上。該嵌合框111和嵌合凸部112構成接合機構。另外,嵌合框111和與其相對應的嵌合凸部112也可呈四邊形以外的多邊形狀。
第三實施例下面通過圖16對本發明的第三實施例的驅動裝置1進行描述。本實施例為圖1~圖12的實施例的變換實例。即,如圖16所示,在離合器外殼22的開口端附近的周壁處,形成多個扣合孔116。在機構外殼41的安裝筒57的外周面上,形成分別與扣合孔116相對應的多個扣合爪117。通過將扣合爪117扣合于扣合孔116中,離合器外殼22便確實安裝于機構外殼41上,防止因不小心,離合器外殼22與機構外殼41脫開。另外,確實阻止相對機構外殼41的離合器外殼22的旋轉。扣合孔116和扣合爪117構成接合機構。另外,與圖16相反,也可以在安裝筒57的周壁上,設置扣合孔,而在離合器外殼22的內周面上,設置扣合爪。
第四實施例下面通過圖17,對本發明的第四實施例的驅動裝置1進行描述。本實施例為圖1~圖12的實施例的變換實例。即,如圖17所示,在本實施例中,與圖1~圖12的實施例相反,離合器外殼22嵌入安裝筒57中。
第五實施例下面通過圖18~圖20,以與圖1~圖12的實施例的不同點為中心,對本發明的第五實施例的驅動裝置1進行描述。與圖1~圖12的實施例相同的部件采用相同的標號。
在圖1~圖12的實施例中,離合器21固定于輸出機構6上。與此相對,在本實施例中,離合器71固定于馬達5上。具體來說,如圖19所示,離合器71包括其一端具有軸孔72a的圓筒狀的離合器外殼72。通過該軸孔72a,從動旋轉體25的嵌合軸25c與蝸桿56嵌合(如圖18所示)。另外,圖19所示的離合器71不包括下述部件,該部件相當于圖4所示的離合器21的支承環27。
如圖20所示,在馬達5的握刷器16上,設置有位于與旋轉軸13同心設置的軸上的安裝筒73。該安裝筒73的外徑比離合器外殼72的內徑大一定程度。通過將安裝筒73壓入離合器外殼72,則離合器外殼72以不可旋轉的方式固定于馬達5上。安裝筒73的前端面73a為環狀的平直面。當將安裝筒73壓入離合器外殼72中時,前端面73a與滾柱26的一端接觸(如圖18所示)。這樣一來,滾柱26的軸向移動則由前端面73a限制。同時,旋轉軸13與驅動旋轉體23嵌合。
本實施例具有與圖1~圖12的實施例基本相同的作用效果。特別是,在本實施例中,滾柱26的軸向移動由安裝筒73的前端面73a限制,該安裝筒73用于安裝離合器71。于是,不必單獨設置用于限制滾柱26的軸向移動的部件,可簡化驅動裝置1的結構。顯然,也可在本實施例的驅動裝置1中,添加用于限制滾柱26的軸向移動的專用部件,這樣做不脫離本發明的主要內容。
在本實施例中,與圖1~圖12的實施例相同,在安裝筒73的外周面上,形成花鍵,并且在離合器外殼72的內周面上,形成花鍵,通過兩個花鍵的相互接合,也可將離合器外殼72以不可旋轉的方式相對馬達5固定。另外,在圖1~圖12的實施例中,與本實施例相同,也可不在安裝筒57和離合器外殼22上,設置花鍵,而是將安裝筒57壓入離合器外殼22中。
第六實施例下面通過圖21,對本發明的第六實施例的驅動裝置1進行描述。本實施例為圖18~圖20的實施例的變換實例。即,如圖21所示,在本實施例中,如通過圖16的實施例已描述的那樣,在離合器外殼72的開口端附近的周壁,形成多個扣合孔121。在安裝筒73的外周面,形成分別與扣合孔121相對應的多個扣合爪122。通過將扣合爪122扣合于扣合孔121中,便確實將離合器外殼72安裝于馬達5上,防止離合器外殼72因不小心而與馬達5脫開。另外,確實阻止離合器外殼72相對安裝筒73的旋轉。扣合孔121和扣合爪122構成接合機構。另外,與圖21相反,也可在安裝筒73的周壁上,設置扣合孔,而在離合器外殼72的內周面上,設置扣合爪。
還有,就離合器71固定于馬達5上的圖18~圖20的實施例來說,不僅適用于采用圖16的實施例的結構,而且還可采用圖13~圖15的實施例的結構,或圖17的實施例的結構。
第七實施例下面通過圖22~圖24,以與圖1~圖12的實施例的不同點為中心,對本發明的第七實施例的驅動裝置1進行描述。與圖1~圖12的實施例相同的部件采用相同的標號。
如圖23所示,本實施例的馬達5實質上與圖2所示的馬達5相同,但是,其還包括下述推力軸承96,該軸承設置于旋轉軸13的基端與馬達外殼11之間。該推力軸承96承受作用于旋轉軸13上的軸向力。
如圖24所示,本實施例的離合器81包括具有圓筒體82a和底板82b的離合器外殼82。在該底板82b的中間,形成軸孔82c。驅動旋轉體23中的較小直徑部23a穿過該軸孔82c。圓筒體82a的開口端具有扇形的嵌合部82d。
離合器81具有相當于圖4所示的離合器21的支承環27的環狀的支承墊圈83。該支承墊圈83由比如,金屬材料形成,其具有呈冠狀,并且為扇形的嵌合部83a。支承墊圈83從離合器外殼82的開口,插入離合器外殼82的內部。此時,嵌合部83a彈性地推壓離合器外殼82的內周面,由此,支承墊圈83固定于離合器外殼82內部(如圖23所示)。通過該支承墊圈83,將驅動旋轉體23,從動旋轉體25,球24和滾柱26保持在離合器外殼82內部。特別是,通過離合器外殼82的底板82b和支承墊圈83,使滾柱86沿軸線方向的移動受到限制。
如圖22和圖23所示,輸出機構80包括機構外殼91,蝸桿56,蝸輪92,緩沖部件93,傳遞板101,彈性環形件102,輸出板103和輸出軸7。該蝸桿56和蝸輪92構成用作減速機構和轉矩放大機構的蝸輪傳動機構。上述機構外殼91包括用于安裝馬達外殼11的凸緣91e。該凸緣91e通過螺釘或螺栓固定于馬達外殼11上。
上述機構外殼91包括接納蝸桿56的帶蓋圓筒狀的蝸桿接納部91a。如圖23所示,蝸桿56通過一對滑動軸承56b,56c,以可旋轉的方式支承于蝸桿接納部91a的內部。支承蝸桿接納部91a的一端,即蝸桿56的一端的支承部形成下述安裝筒106,該安裝筒106用于安裝離合器外殼82。該離合器外殼82的嵌合部82d以不可旋轉的方式外嵌于該安裝筒106上。
如圖22和圖23所示,上述機構外殼91包括用于接納蝸輪92的蝸輪接納部91b。該蝸輪接納部91b基本呈帶底筒狀。在其內底上,立設有支承筒91c。支承筒91c包括軸孔91d,該軸孔91d用于以可旋轉的方式支承輸出軸7。
上述蝸輪92由樹脂材料形成,其包括具有圓筒體和環狀底板的齒輪92a,以及從齒輪92a的底板延伸的中間的圓筒體92b。通過將圓筒體92b的軸孔92c嵌合于支承筒91c中,蝸輪92在蝸輪接納部91b的內部,以可旋轉的方式支承于支承筒91c上。此時,齒輪92a與蝸桿56的螺旋齒56a嚙合。
按照等角間距(120°)設置的三個保持壁92d從齒輪92a的內周面,朝向圓筒體92b,沿徑向延伸。在相鄰接的兩個保持壁92d之間,形成有保持腔X。此外,在各保持壁92d與圓筒體92b的外周面之間,形成將相鄰接的兩個保持腔X連通的連通槽Y。
上述緩沖部件93由橡膠形成,其設置于蝸輪92的內部。該緩沖部件93包括三個扇形橡膠節段93a,它們按照等角間距(120°)設置;細的連接橡膠部93b,其將相鄰接的兩個橡膠節段93a之間連接,該緩沖部件的整體呈環狀。橡膠節段93a分別設置于保持腔X內,連接橡膠部93b分別設置連通槽Y內。因此,緩沖部件93以可成一起旋轉的方式,相對蝸輪92安裝。各橡膠節段93a在圓周方向的中間部,具有沿徑向延伸的縫隙93c。
上述傳遞板101由基本呈圓盤狀的金屬板形成,其按照夾持緩沖部件93的方式,安裝于蝸輪92上。傳遞板101包括按照沿軸向延伸而彎曲形成的三個扣合片101a。當傳遞板101安裝于蝸輪92上時,這些扣合片101a分別與緩沖部件93的縫隙93c接合。因此,蝸輪92的旋轉通過緩沖部件93,傳遞給傳遞板101,該傳遞板101與蝸輪92一起旋轉。
傳遞板101在其中間部,包括允許輸出軸7穿過的軸孔101b。傳遞板101還包括從該板101的外周緣,沿徑向延伸的第一傳遞片101c。
上述彈性環形件102呈切取環狀的彈性件的一部分而形成形狀。該彈性環形件102的兩端包括按照朝向徑向外側延伸的方式彎曲的第一扣合片102a和第二扣合片102b。該彈性環形件102按照第一扣合片102a與傳遞板101的第一傳遞片101c接觸的方式,圍繞傳遞板101設置(如圖23所示)。
上述輸出板103由其直徑大于傳遞板101的直徑的,基本呈圓盤狀的金屬板形成。輸出板103的外周緣包括按照沿軸向延伸的方式而彎曲的第二傳遞片103a和限位片103b。該第二傳遞片103a和限位片103b按照規定角間距設置。輸出板103按照第二傳遞片103a位于傳遞板101的第一傳遞片101c與彈性環形件102的第二扣合片102b之間的方式,設置于傳遞板101上(如圖23所示)。此時,輸出板103中的限位片103b設置于彈性環形件102的外周面的外側。
在蝸輪92,緩沖部件93,傳遞板101,彈性環形件102和輸出板103接納于蝸輪接納部91b的內部的狀態,蝸輪接納部91b的開口通過圖中未示出的蓋體覆蓋。
輸出板103的中心部具有截面呈十字形狀的嵌合孔103c。輸出軸7從機構外殼91的下方,插入蝸輪接納部91b的支承筒91c中,其頂端從支承筒91c朝向上方突出。輸出軸7的頂端還穿過傳遞板101的軸孔101b,嵌入嵌合孔103c。于是,輸出軸7與輸出板103一起旋轉。
馬達5的旋轉軸13的旋轉通過離合器81,蝸桿56,蝸輪92和緩沖部件93,傳遞給傳遞板101。如果該傳遞板101沿圖23的順時針方向旋轉,第一傳遞片101c按壓輸出板103的第二傳遞片103a,使輸出板103沿順時針方向旋轉。與輸出板103一起,沿順時針方向旋轉的輸出軸7驅動升降機構8,使車窗玻璃9朝向打開方向(圖12的向下方向)移動。
如果傳遞板101沿圖23中的逆時針方向旋轉,第一傳遞片101c按壓彈性環形件102的第一扣合片102a,使該彈性環形件102沿逆時針方向旋轉。該彈性環形件102中的第二扣合片102b按壓輸出板103的第二傳遞片103a,使輸出板103沿逆時針方向旋轉。與輸出板103一起,沿逆時針方向旋轉的輸出軸7驅動升降機構8,使車窗玻璃9沿關閉方向(圖12的向上方向)移動。
在車窗玻璃9沿關閉方向移動的狀態,如果比如,在車窗玻璃9與門2的窗框之間夾持有異物,則阻止車窗玻璃9的移動,隨之,使輸出軸7和輸出板103的旋轉停止。于是,阻止與輸出板103的第二傳遞片103a接觸的彈性環形件102的第二扣合片102b的移動。由于還在使馬達5驅動,故傳遞板101的第一傳遞片101c按壓彈性環形件102的第一扣合片102a,按照張開的方式使彈性環形件102彎曲。按照此方式,彈性環形件102的彎曲允許在阻止車窗玻璃9沿關閉方向的移動的狀態下的馬達5的旋轉。換言之,當在車窗玻璃9上作用有阻止其沿關閉方向的移動的力時,彈性環形件102按照一邊允許馬達5的旋轉,一邊停止車窗玻璃9沿關閉方向的進一步移動的方式作用。
由彈性環形件102的彎曲而產生的彈性力造成馬達5的旋轉負載,使該馬達的旋轉速度減慢。如果通過圖中未示出的檢測器,檢測該旋轉速度變化,則圖中未示出的控制器使馬達5停止。
按照上述方式,本實施例的驅動裝置1按照當在車窗玻璃9上作用有阻止其關閉方向的移動的力時,馬上停止車窗玻璃9的移動,并且此后,停止馬達5的方式作用。這樣的機構稱為“夾入防止機構”。此外,本實施例的驅動裝置1具有與圖1~圖12的實施例基本相同的作用效果。
第八實施例下面通過圖25~圖28,對本發明的第八實施例的驅動裝置1進行描述。本實施例為圖22~圖24的實施例的變換實例。即,如圖27和圖28所示,本實施例的離合器81包括相當于圖24的離合器81的支承墊圈83的彈性墊圈127。該彈性墊圈127由金屬材料,最好是黃銅形成。該彈性墊圈127包括圓筒體127a,一對環狀肋127b,127c,該對環狀肋從圓筒體127a的兩周緣部,朝向圓筒體127a的中心延伸。彈性墊圈127從離合器外殼82的開口,朝向離合器外殼82內部壓入而實現固定。通過該彈性墊圈127的環狀肋127b和離合器外殼82的底板82b,限制滾柱26沿軸線方向的移動。
如圖26~圖28所示,從動旋轉體25成整體形成于蝸桿56的端部。在將離合器81裝配于輸出機構80上時,首先,采用除了從動旋轉體25以外的部件,裝配離合器81。接著,將設置于蝸桿56的端部的從動旋轉體25穿過彈性墊圈127,裝配于離合器外殼82內部的驅動旋轉體23上。在此狀態,將蝸桿56插入機構外殼91的蝸桿接納部91a中。同時,將離合器外殼82外嵌于機構外殼91的安裝筒106上。這樣的方法使蝸桿56和離合器81相對輸出機構80的裝配順利,并且容易。
如圖28所示,當將離合器外殼82外嵌于安裝筒106上時,安裝筒106的端面按壓彈性墊圈127的環狀肋127c。由此,彈性墊圈127通過環狀肋127b,將滾柱26朝向離合器外殼82的底板82b偏置。其結果是,滾柱26的姿勢和運動保持穩定,滾柱26從自由狀態轉換到鎖定狀態,或進行相反的狀態轉換。
如圖25和圖26所示,本實施例的輸出機構80不包括圖2所示的輸出機構80中的彈性環形件102和輸出板103。另外,圖25所示的傳遞板101不包括圖22所示的傳遞板101中的第一傳遞片101c。作為其替換方式,在圖25所示的傳遞板101的中間部,具有嵌合有輸出軸7的端部的,截面呈十字形狀的嵌合孔101d。因此,傳遞板101的旋轉直接傳遞給輸出軸7。
輸出機構80包括覆蓋于蝸輪接納部91b的開口的圓盤狀的蓋板104。該蓋板104的外周緣具有四個鉚接片104a。在將蓋板104放置于蝸輪接納部91b上的狀態,通過將該鉚接片104a鉚接于蝸輪接納部91b的外周面上,則該蓋板104便固定于蝸輪接納部91b上。蓋板104限制蝸輪接納部91b的內部的部件的軸向移動。
除了夾入防止機構以外,按照上述方式構成的驅動裝置1具有與圖22~圖24的實施例的驅動裝置1基本相同的作用和效果。特別是,在本實施例中,在離合器81的從動旋轉體25與蝸桿56成整體形成。這樣,與從動旋轉體25和蝸桿56分別作為單獨的部件形成的場合相比較,有助于部件數量的減少,制造步驟的簡化,以及制造成本的削減。
在將由單獨的部件形成的從動旋轉體25與蝸桿56相互連接的場合,具有在兩個部件25,56之間產生偏心的可能性。但是,在成整體形成的從動旋轉體25與蝸桿56之間,不產生偏心,這樣一來,就避免了偏心造成的異常噪音或振動的發生。
如果從動旋轉體25與蝸桿56為單獨的部件,則在將離合器外殼82安裝于機構外殼91上的同時,必須使從動旋轉體25的位置,相對預先裝配于機構外殼91內部的蝸桿56對齊,將前者與后者連接,這樣做是非常麻煩的。另外,在將離合器外殼82安裝于機構外殼91上之前,還具有蝸桿56從機構外殼91上抽落的可能性。與此相對,在從動旋轉體25與蝸桿56為整體部件的本實施例中,在將離合器外殼82安裝于機構外殼91上時,不必將蝸桿56與從動旋轉體25之間的位置對齊。此外,由于在將蝸桿56安裝于機構外殼91上的同時,離合器外殼82安裝于機構外殼91上,故蝸桿56也不會抽落。因此,容易進行裝配作業。
第九實施例下面通過圖29~圖32,對本發明的第九實施例進行描述。本實施例為離合器的又一變換實例。適合采用本實施例的離合器的驅動裝置也可為上述的圖1~圖28的實施例所示的驅動裝置的任何一個。于是,對于離合器以外的部件,引用在圖1~圖28的實施例中所采用的部件標號。
如圖29和圖30所示,本實施例的離合器200具有基本上與圖4所示的離合器21相同的結構。即,離合器200包括離合器外殼201,驅動旋轉體202,球203,從動旋轉體204,多個(在本實施例中,為三個)的圓柱狀滾柱205,以及支承部件206。驅動旋轉體202,球203,從動旋轉體204,滾柱205和支承部件206以不可拆下的方式裝配于離合器外殼201的內部。另外,采用預先裝配成一個組件的離合器200,進行驅動裝置的裝配。
如圖30所示,離合器200按照將馬達5的旋轉軸13與蝸桿56連接的方式,不可旋轉地嵌入機構外殼41或91中。但是,如通過圖18~圖20的實施例已描述的那樣,也可將離合器200相對馬達5,最好是相對握刷器16安裝。但是,與圖18~圖20的實施例不同,必須按照將離合器200嵌入握刷器16的方式,形成握刷器16。
如圖29和圖30所示,離合器外殼201由金屬材料形成,其包括圓筒體201a,設置于圓筒體201a的兩端開口處的環狀的蓋板201b,201c。上述蓋板201b,201c通過將比如,圓筒體201a的兩端朝向內側彎曲而形成,其限制離合器外殼201內部的部件的軸向移動。
驅動旋轉體202由樹脂材料形成,其包括嵌合筒210,該嵌合筒210從離合器外殼201中的蓋板201b朝向外部突出。該嵌合筒210包括嵌入有旋轉軸13的嵌合部13a的嵌合孔210a。因此,驅動旋轉體202以可一起旋轉的方式與旋轉軸13連接。該驅動旋轉體202還包括按照等角間距設置的多個(在本實施例中,為三個)的驅動嵌合體211。每個驅動嵌合體211基本上呈扇形,在其圓周方向的兩側,包括第一側面211a和第二側面211b。在驅動嵌合體211的外周面與離合器外殼201的內周面之間,形成一定的間隙。
各驅動嵌合體211在與離合器外殼201的兩個蓋板201b,201c相對的兩個表面,具有分別沿圓周方向延伸的第一突條212和第二突條213。各驅動嵌合體211還在其外周面上,包括沿圓周方向延伸的第三突條214。各驅動嵌合體211僅僅在第一突條212的部分,與蓋板201b接觸,僅僅在第三突條214的部分,與離合器外殼201的內周面接觸。因此,驅動旋轉體202與離合器外殼201之間的滑動阻力較小。另外,第一和第三突條212,214也可不必與離合器外殼201接觸。
上述球203由金屬制成,其保持在開設于驅動旋轉體202中的保持孔202a中。
從動旋轉體204由金屬材料形成,其按照可相對驅動旋轉體202旋轉的方式,重疊于驅動旋轉體202上。從動旋轉體204包括按照等角間距設置的,基本呈扇形的多個(在本實施例中,為三個)的從動嵌合體220。各從動嵌合體220設置于相鄰接的兩個驅動嵌合體211之間。從動旋轉體204與上述球203接觸。上述球203可使從動旋轉體204與驅動旋轉體202之間順利地進行相對旋轉。從動旋轉體204還包括從離合器外殼201中的蓋板201c朝向外部突出的嵌合軸221。該嵌合軸221按照蝸桿56與從動旋轉體204一起旋轉的方式,嵌合于蝸桿56的嵌合孔56d中。還有,象通過圖25~圖28的實施例已描述的那樣,從動旋轉體204也可成整體形成于蝸桿56上。
各從動嵌合體220包括第一側面220a,其與驅動嵌合體211的第一側面211a相對;第二側面220b,其與驅動嵌合體211的第二側面211b相對。各從動嵌合體220還包括與離合器外殼201的內周面相對的平面狀的限位面220c。
作為滾動體的上述滾柱205由金屬材料形成,其設置在相鄰接的兩個驅動嵌合體211之間的,限位面220c與離合器外殼201的內周面之間。該滾柱205沿與驅動旋轉體202的軸線保持平行的方向延伸。上述滾柱205用作鎖定部件。
支承部件206由樹脂材料形成,其包括環形板225,其設置于離合器外殼201中的蓋板201c與驅動嵌合體211之間;三個滾柱支承件226,它們應可旋轉地保持上述滾柱205,相對環狀板225,沿軸向延伸。上述滾柱支承件226按照等角間距設置于環狀板225上。
上述驅動嵌合體211僅僅在第二突條213的部分,與環狀板225接觸。于是,驅動旋轉體202與環狀板225之間的滑動阻力較小。該環狀板225在與離合器外殼201的蓋板201c相對的面上,包括環狀的突條225a。該環狀板225僅僅在突條225a的部分與蓋板201c接觸。因此,環狀板225與離合器外殼201之間的滑動阻力較小。再有,這些突條213,225a也可以不必與相對的部件225,201c接觸。
如圖29和圖31所示,各滾柱支承件226包括一對保持板227,其相對環狀板225,沿軸向延伸,并且沿圓周方向按照規定間距設置;連接體228,其將兩塊保持板227的端部之間連接。兩塊保持板227的設置間距比滾柱205的直徑大一定程度,滾柱205按照可旋轉的方式保持在兩塊保持板227之間。該滾柱205的兩端包括較小直徑部205a。另外,較小直徑部205也可象圖26所示的滾柱26的兩端那樣,呈錐狀。環狀板225包括按照可旋轉的方式保持其中一個較小直徑部205a的保持部225b,連接體228包括按照可旋轉的方式保持另一個較小直徑部205a的保持部228a。兩個保持部225b,228a之間的距離比滾柱205的軸向長度稍大。上述滾柱205可在兩個保持部225b,228a之間,稍稍沿軸向移動。
連接體228還在與離合器外殼201的蓋板201b相對的面上,包括沿周向延伸的突條228b。如圖30所示,該連接體228僅僅是在突條228b的部分與蓋板201b接觸。因此,連接體228與離合器外殼201之間的滑動阻力較小。此外,突條228b也可不必與蓋板201b接觸。
支承部件206在按等角間距保持三個滾柱205的狀態,可相對離合器外殼201旋轉。再有,滾柱205可至少限制支承部件206沿圓周方向的移動,還可允許支承部件206沿徑向的移動。
如圖32(a)所示,如果驅動旋轉體202沿順時針方向旋轉,則驅動嵌合體211中的第一側面211a與從動嵌合體220的第一側面220a和滾柱支承件226接觸。特別是,雖然在圖中未示出,但是,如果驅動旋轉體202沿逆時針方向旋轉,則驅動嵌合體211的第二側面211b,與從動嵌合體220的第二側面220b和滾柱支承件226接觸。此時,如同樣通過圖7(a)和圖7(b)已描述的那樣,上述滾柱205處于不夾持于離合器外殼201的內周面與從動嵌合體220的限位面220c之間的狀態,即自由狀態。由此,從動旋轉體204在壓靠于驅動旋轉體202上的同時,可相對離合器外殼201旋轉。支承部件206也在壓靠于驅動嵌合體211上的同時,相對離合器外殼201旋轉。保持于支承部件206上的三個滾柱205在保持相對位置關系的狀態,繞驅動旋轉體202的軸心旋轉。
如圖32(b)所示,當從動旋轉體204本身沿順時針方向旋轉時,按照滾柱205夾持于限位面220c與離合器外殼201的內周面之間的方式,限位面220c相對于上述滾柱205移動,特別是,雖然在圖中未示出,但是,在從動旋轉體204本身沿逆時針方向旋轉時,其情況也是相同的。按照上述方式,當從動旋轉體204本身旋轉時,如同樣通過圖8(a)和圖8(b)已描述的那樣,上述滾柱205處于鎖定狀態。從而,阻止從動旋轉體204相對于離合器外殼201,即機構外殼41或91的旋轉。
由于就上述滾柱205從鎖定狀態轉換到自由狀態時的動作來說,其基本上與基于圖9(a),圖9(b),圖10(a)和圖10(b)所描述的動作相同,故省略對其的描述。
如上面具體描述的那樣,在本實施例中,離合器200預先裝配成一個組件,采用作為組件的離合器200,進行驅動裝置的裝配。由此,可容易地進行驅動裝置的裝配,另外,還可容易地對離合器200進行管理。
離合器200所產生的振動可通過包圍該離合器200的機構外殼41或91抑制。另外,如果在離合器200與機構外殼41或91之間,設置橡膠等的緩沖部件,則可更加有效地抑制離合器200的振動。
上述離合器200包括支承部件206,其用于保持多個滾柱205的相對位置關系。由此,上述滾柱205在包含自由狀態的全部狀態,其相互的位置關系保持一定,不會在離合器201內部晃動。這樣,滾柱205便確實從自由狀態轉換到鎖定狀態,或進行相反的狀態轉換,并且防止伴隨晃動而產生的異常噪音或振動。
突條212,213,214使驅動旋轉體202與離合器外殼201和支承部件206的接觸面積極小。另外,突條225a,228b使支承部件206與離合器外殼201的接觸面積極小。由此,驅動旋轉體202和支承部件206可分別相對于相對的部件,以較小的滑動阻力,進行順利地運動。
第十實施例下面通過圖33,對本發明的第十實施例進行描述。本實施例為圖29~圖32的實施例的離合器200的變換實例。即,如圖33所示,在本實施例中,離合器外殼201包括朝向馬達5延伸的支承圓筒230。在該支承圓筒230上,安裝有以可旋轉的方式支承馬達5的旋轉軸13的軸承231。該軸承231為由滑動軸承,或滾動軸承形成的徑向滾珠軸承**(radial bearing)。如果按照上述方式構成,則可省略設置于馬達2的握刷器16上的軸承18(如圖2所示)。
第十一實施例下面通過圖34,對本發明的第十一實施例進行描述。本實施例為圖29~圖32的實施例的離合器200的變換實例。即,如圖34所示,在本實施例中,離合器外殼201包括支承圓筒232,其用于安裝支承蝸桿56的一端的滑動軸承56b。該支承圓筒232壓入設置于機構外殼41或91上的插入孔內,以便插入蝸桿56。
上述滑動軸承56b與蝸桿56之間的間隙非常小。由此,在滑動軸承56b安裝于機構外殼41或91上的場合,難于進行將蝸桿56插入滑動軸承56b中而安裝于機構外殼41或91上的作業。但是,如果將滑動軸承56b安裝于離合器外殼201上,則可容易將蝸桿56插入機構外殼41或91的插入孔內。另外,由于滑動軸承56b作為離合器200的構成部件而預先裝配,這樣,與將滑動軸承56b單獨地安裝于機構外殼41或91上的場合相比較,驅動裝置的裝配作業簡單。
第十二實施例下面通過圖35,對本發明的第十二實施例進行描述。本實施例將圖33的實施例與圖34的實施例相組合。即,如圖35所示,本實施例的離合器外殼201包括支承軸承231的支承圓筒230,以及支承軸承56b的支承圓筒232。
第十三實施例下面通過圖36,對本發明的第十三實施例進行描述。本實施例為圖33的實施例的變換實例。即,如圖36所示,在本實施例中,支承旋轉軸13的軸承231與支承部件206成整體形成。支承部件206包括連接筒233,該連接筒233按照包圍驅動旋轉體202的嵌合筒210的方式,從滾柱支承件226的端部延伸。軸承231與該連接筒233連接。按照上述方式,可減少部件數量,可降低成本。
第十四實施例下面通過圖37,對本發明的第十四實施例進行描述。本實施例為圖34的實施例的變換實例。即,如圖37所示,在本實施例中,支承蝸桿56的軸承56b與支承部件206成整體形成。軸承56b相對支承部件206的環狀板225延伸。按照此方式,可減少部件數量,可降低成本。
第十五實施例下面通過圖38~圖40,對本發明的第十五實施例進行描述。本實施例表示離合器的再一變換實例。適合采用本實施例的離合器的驅動裝置也可為上述的圖1~圖28的實施例中所示的驅動裝置的任何一種。于是,對于離合器以外的部件,引用圖1~圖28的實施例中所采用的部件標號。
如圖38和圖39所示,本實施例的離合器300包括離合器外殼301,驅動旋轉體302,從動旋轉體303和多個(在本實施例中,為三個)球304。其驅動旋轉體302,從動旋轉體303和球304均按照不可拆下的方式,裝配于離合器外殼301的內部。另外,可采用預先裝配成一個組件的離合器300,進行驅動裝置的裝配。
如圖39所示,離合器300按照將馬達5的旋轉軸13與蝸桿56連接的方式,不可旋轉地固定于機構外殼41或91上。但是,如通過圖18~圖20的實施例已描述的那樣,也可將離合器300安裝于馬達5上,最好安裝于握刷器16上。
如圖38和圖39所示,上述離合器外殼301由金屬材料形成,其包括圓筒體301a,設置于圓筒體301a的兩端開口處的環狀的蓋板301b,301c,從蓋板301c延伸的安裝筒301d。該蓋板301b,301c通過將比如,圓筒體301a的兩端朝向內側彎曲而形成,從而限制離合器外殼301內部的部件的軸向移動。安裝筒301d嵌入機構外殼41或91中。
驅動旋轉體302由樹脂材料形成,其基本呈圓盤狀,其包括從離合器外殼301的蓋板301b,朝向外部突出的嵌合軸310。該嵌合軸310嵌入形成于旋轉軸13的前端的孔13b中。于是,驅動旋轉體302以可一起旋轉的方式與旋轉軸13連接。該驅動旋轉體302還包括按照等角間距設置的多個(在本實施例中,為三個)的驅動嵌合體311。各驅動嵌合體311基本呈扇形,在其圓周方向的兩側,包括第一側面311a和第二側面311b。在該驅動嵌合體311的外周面與離合器外殼301的內周面之間,形成一定的間隙。
各驅動嵌合體311在其圓周方向的中間部,具有接納孔312。作為滾動體的上述球304設置于該接納孔312的內部。該球304用作鎖定部件。
從動旋轉體303由金屬材料形成,其基本呈圓盤狀,其按照可相對驅動旋轉體302旋轉的方式,與驅動旋轉體302重疊。在從動旋轉體303的中間,形成半球狀的凸部303a,該凸部303a與驅動旋轉體302接觸。該凸部303a可使從動旋轉體303與驅動旋轉體302之間進行順利的相對旋轉。
從動旋轉體303包括嵌合軸322,該嵌合軸322從離合器外殼301的安裝筒301d,朝向外部突出。該嵌合軸322按照蝸桿56與從動旋轉體303一起旋轉的方式,嵌合于蝸桿56的嵌合孔56d中。另外,如通過圖25~圖28的實施例已描述的方式,從動旋轉體303也可與蝸桿56成整體形成。
從動旋轉體303包括按照等角間距設置的多個(在本實施例中,為三個)的從動嵌合體320。各從動嵌合體320設置于相鄰接的兩個驅動嵌合體311之間。各從動嵌合體320包括第一側面320a,其與驅動嵌合體311的第一側面311a相對;第二側面320b,其與驅動嵌合體311的第二側面311b相對。該從動旋轉體303還在相鄰接的兩個從動嵌合體320之間,具有構成V字形槽的V字形的限位面321。設置于驅動嵌合體311中的接納孔312的內部的球304設置于限位面321與離合器外殼301的蓋板301b之間。
圖40(a)和圖40(b)為以剖開的方式表示將離合器300的局部(相當于沿圖38中的40-40線的部分)的剖視圖。如果圖38的驅動旋轉體302沿順時針方向旋轉,如圖40(a)所示,驅動嵌合體311的第一側面311a與從動嵌合體320的第一側面320a接觸,并且接納孔312的內側面與球304接觸。特別是,雖然在圖中未示出,但是如果圖38的驅動旋轉體302沿逆時針方向旋轉,則驅動嵌合體311的第二側面311b與從動嵌合體320的第二側面320b接觸,并且接納孔312的內側面與球304接觸。此時,如同樣通過圖7(a)和圖7(b)已描述的那樣,球304處于不夾持于離合器外殼301的蓋板301b與限位面321之間的狀態,即自由的狀態。由此,從動旋轉體303在壓靠于驅動旋轉體302上的同時,可相對離合器外殼301旋轉。同樣,球304也在壓靠于驅動旋轉體302上的同時,繞驅動旋轉體302的軸心旋轉。
當圖38所示的從動旋轉體303本身沿順時針方向旋轉時,如圖40(b)所示,按照球304夾持于限位面321與離合器外殼301的蓋板301b之間的方式,限位面321相對球304移動。特別是,雖然在圖中未示出,但是,當圖38所示的從動旋轉體303本身沿逆時針方向旋轉時,其情況也是相同的。按照上述方式,當從動旋轉體303本身旋轉時,如通過圖8(a)和圖8(b)已描述的那樣,球304處于鎖定狀態。于是,阻止從動旋轉體303相對離合器外殼301,即離合器外殼41或91的旋轉。
同樣,在上面描述的本實施例的離合器300中,獲得與上述的各實施例的離合器基本相同的作用效果。另外,在本實施例中,滾動體采用球304,但是也可采用圓錐臺狀的滾柱,以代替球304。
此外,本發明的實施例不限于上述實施例,其也可按照下述方式變換。
離合器外殼也可相對輸出機構或馬達,采用螺栓或螺釘等的固定件固定。
支承蝸桿56的滑動軸承的數量不限于二個,其也可為1,還可為三個以上。另外,不限于滑動軸承,也可采用滾動軸承等的其它類型的軸承。
馬達5的旋轉軸13與蝸桿56也可設置于同心軸上。
上述的圖1~圖40的各實施例中的離合器的結構僅僅給出一個實例,如果其設置于馬達5的旋轉軸13與蝸桿56之間,離合器也可采用各種結構形式。
本發明的驅動裝置不限于自動開閉式車窗裝置,其也適合用于驅動各種被動設備的驅動裝置。
權利要求
1.一種驅動從動設備用的驅動裝置,其包括一個帶有旋轉軸的馬達;與馬達連接的輸出裝置,其中該輸出裝置包括一個減速機構,在減速之后,將旋轉軸的旋轉傳遞給從動設備,并且其中該減速機構是一個渦輪裝置,它包括與旋轉軸分開的渦輪軸和與渦輪軸嚙合的渦輪;離合器,其設置于旋轉軸與渦輪軸之間,其中該離合器允許旋轉從旋轉軸傳到渦輪軸,并且阻止旋轉從渦輪軸傳到旋轉軸;以及補償機構,其設置于旋轉軸與渦輪軸之間,用于補償旋轉軸與渦輪軸之間的安裝誤差。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該離合器包括補償機構。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該離合器根據作用于從動設備上的力來阻止減速機構的運動。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輸出裝置包括輸出裝置外殼,接納渦輪裝置,其中離合器包括與旋轉軸連接的驅動旋轉體,隨旋轉軸整體旋轉;與渦輪軸連接的從動旋轉體,隨渦輪軸整體旋轉,該從動旋轉體與驅動旋轉體工作連接;鎖定部件,可選擇地允許和阻止從動旋轉體旋轉;以及離合器外殼,用來至少接納從動旋轉體和鎖定部件,其中該離合器外殼被固定在輸出裝置外殼上,使得該離合器外殼不會相對于輸出裝置外殼轉動。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補償機構可使驅動旋轉體相對于離合器外殼作徑向運動,以補償旋轉軸與渦輪軸之間的安裝誤差。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輸出裝置包括輸出裝置外殼,用來接納渦輪裝置,其中馬達包括馬達外殼,用來支撐旋轉軸;轉換器,固定在旋轉軸上;電刷座,位于馬達外殼與輸出裝置外殼之間;以及電刷,設置于電刷座上,使電刷與轉換器接觸,其中該電刷座設置于離合器與電刷之間,將離合器與電刷分開。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馬達外殼有開口端,電刷座便設置在該開口端內。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該離合器包括驅動旋轉體,與旋轉軸連接,隨旋轉軸整體旋轉;從動旋轉體,與渦輪軸連接,隨渦輪軸整體旋轉,該從動旋轉體與驅動旋轉體工作連接;鎖定部件,可選擇地允許和阻止從動旋轉體旋轉;以及離合器外殼,用來接納驅動旋轉體、從動旋轉體和鎖定部件,其中離合器外殼被固定在電刷座上,使得離合器外殼不會相對于電刷座轉動。
9.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鎖定部件設置于從動旋轉體和離合器外殼之間,可選擇地在從動旋轉體和離合器外殼之間鎖定和松開,其中,當鎖定部件在從動旋轉體和離合器外殼之間被鎖定時,該鎖定部件阻止從動旋轉體相對于離合器外殼轉動,并且其中,當鎖定部件在從動旋轉體和離合器外殼之間被松開時,鎖定部件便允許從動旋轉體相對于離合器外殼轉動。
10.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鎖定部件設置于從動旋轉體和離合器外殼之間,可選擇地在從動旋轉體和離合器外殼之間鎖定和松開,其中,當鎖定部件在從動旋轉體和離合器外殼之間被鎖定時,離合器便阻止旋轉從渦輪軸傳到旋轉軸,并且其中,當鎖定部件在從動旋轉體和離合器外殼之間被松開時,離合器便允許旋轉從旋轉軸傳到渦輪軸。
11.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從動旋轉體與渦輪軸成整體形成。
12.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在離合器外殼上裝有支撐旋轉軸的軸承。
13.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鎖定部件有多個滾動體,隨著驅動旋轉體的旋轉,繞驅動旋轉體的軸心旋轉。
14.根據權利要求13所述的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離合器有支撐件,用來支撐滾動體,使它們具有相應的位置關系。
15.根據權利要求14所述的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支撐旋轉軸的軸承被安裝成與支撐件成一整體。
16.根據權利要求14所述的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支撐渦輪軸的軸承被安裝成與支撐件成一整體。
17.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離合器外殼不可活動地接納驅動旋轉體、從動旋轉體和鎖定部件,其中離合器被組裝成一個單一體。
18.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驅動旋轉體是用樹脂材料制做的,從動旋轉體是用金屬材料制造的。
19.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在從動旋轉體與驅動旋轉體之間設置有球形體,以阻止從動旋轉體沿其軸向被壓在驅動旋轉體上。
20.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從動旋轉體通過一個球沿從動旋轉體的軸向與旋轉軸的一個端面接觸,并且從動旋轉體在其旋轉方向上可直接與驅動旋轉體接觸。
21.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從動旋轉體有一個半球狀突起,從動旋轉體通過該半球狀突起沿著從動旋轉體的軸向與旋轉軸的一個端面接觸,并且從動旋轉體沿自身的旋轉方向可以與驅動旋轉體直接接觸。
22.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一個球被裝在驅動旋轉體上,并且從動旋轉體沿自身的軸向與該球接觸。
2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旋轉軸的一個端面與離合器之間裝有一個球。
2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從動設備是一個升降機構,用來升降窗玻璃。
25.一種驅動從動設備用的驅動裝置,其包括一個馬達,其中該馬達包括旋轉軸;馬達外殼,用來支撐旋轉軸;轉換器,固定在旋轉軸上;電刷座;以及電刷,裝在電刷座上,使得電刷與轉換器接觸;與馬達連接的輸出裝置,面對電刷座,其中該輸出裝置包括減速機構和接納減速機構的輸出裝置外殼,其中該減速機構在減速之后將旋轉軸的旋轉傳遞給從動設備,并且其中該減速機構是一個渦輪裝置,它包括與旋轉軸分開的渦輪軸和與渦輪軸嚙合的渦輪;以及離合器,其設置于旋轉軸與渦輪軸之間,其中該離合器允許旋轉從旋轉軸傳到渦輪軸,并阻止旋轉從渦輪軸傳到旋轉軸,并且其中電刷座被安裝在離合器與電刷之間,將離合器與電刷分開。
26.根據權利要求25所述的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馬達外殼有開口端,電刷座便設置在該開口端內。
27.根據權利要求25所述的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該離合器根據作用于從動設備上的力來阻止減速機構的運動。
28.根據權利要求25所述的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該離合器包括驅動旋轉體,與旋轉軸連接,隨旋轉軸整體旋轉;從動旋轉體,與渦輪軸連接,隨渦輪軸整體旋轉,該從動旋轉體與驅動旋轉體工作連接;鎖定部件,可選擇地允許和阻止從動旋轉體旋轉;以及離合器外殼,用來至少接納從動旋轉體和鎖定部件。
29.根據權利要求28所述的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該離合器外殼被固定在輸出裝置外殼上,使得該離合器外殼不會相對于輸出裝置外殼轉動。
30.根據權利要求28所述的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離合器外殼被固定在電刷座上,使得離合器外殼不會相對于電刷座轉動。
31.根據權利要求28所述的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鎖定部件設置于從動旋轉體和離合器外殼之間,可選擇地在從動旋轉體和離合器外殼之間鎖定和松開,其中,當鎖定部件在從動旋轉體和離合器外殼之間被鎖定時,該鎖定部件阻止從動旋轉體相對于離合器外殼轉動,并且其中,當鎖定部件在從動旋轉體和離合器外殼之間被松開時,鎖定部件便允許從動旋轉體相對于離合器外殼轉動,
32.根據權利要求28所述的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鎖定部件設置于從動旋轉體和離合器外殼之間,可選擇地在從動旋轉體和離合器外殼之間鎖定和松開,其中,當鎖定部件在從動旋轉體和離合器外殼之間被鎖定時,離合器便阻止旋轉從渦輪軸傳到旋轉軸,并且其中,當鎖定部件在從動旋轉體和離合器外殼之間被松開時,離合器便允許旋轉從旋轉軸傳到渦輪軸。
33.根據權利要求28所述的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從動旋轉體與渦輪軸成整體形成。
34.根據權利要求28所述的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在離合器外殼上裝有支撐旋轉軸的軸承。
35.根據權利要求28所述的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鎖定部件有多個滾動體,隨著驅動旋轉體的旋轉,繞驅動旋轉體的軸心旋轉。
36.根據權利要求35所述的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離合器有支撐件,用來支撐滾動體,使它們具有相應的位置關系。
37.根據權利要求36所述的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支撐旋轉軸的軸承被安裝成與支撐件成一整體。
38.根據權利要求36所述的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支撐渦輪軸的軸承被安裝成與支撐件成一整體。
39.根據權利要求28所述的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離合器外殼不可活動地接納驅動旋轉體、從動旋轉體和鎖定部件,其中離合器被組裝成一個單一體。
40.根據權利要求28所述的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驅動旋轉體是用樹脂材料制做的,從動旋轉體是用金屬材料制造的。
41.根據權利要求28所述的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從動旋轉體通過一個球沿從動旋轉體的軸向與旋轉軸的一個端面接觸,并且從動旋轉體在其旋轉方向上可直接與驅動旋轉體接觸。
42.根據權利要求28所述的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從動旋轉體有一個半球狀突起,從動旋轉體通過該半球狀突起沿著從動旋轉體的軸向與旋轉軸的一個端面接觸,并且從動旋轉體沿自身的旋轉方向可以與驅動旋轉體直接接觸。
43.根據權利要求28所述的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一個球被裝在驅動旋轉體上,并且從動旋轉體沿自身的軸向與該球接觸。
44.根據權利要求25所述的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旋轉軸的一個端面與離合器之間裝有一個球。
45.根據權利要求25所述的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從動設備是一個升降機構,用來升降窗玻璃。
46.一種驅動從動設備用的驅動裝置,其包括一個帶有旋轉軸的馬達;與馬達連接的輸出裝置,其中該輸出裝置包括一個減速機構,在減速之后,將旋轉軸的旋轉傳遞給從動設備,并且其中該減速機構是一個渦輪裝置,它包括與旋轉軸分開的渦輪軸和與渦輪軸嚙合的渦輪;以及離合器,其設置于旋轉軸與渦輪軸之間,其中該離合器包括與旋轉軸連接的驅動旋轉體,隨旋轉軸整體旋轉;與渦輪軸連接的從動旋轉體,隨渦輪軸整體旋轉,其中,當驅動旋轉體旋轉時,驅動旋轉體沿自身的的旋轉方向與從動旋轉體直接接觸;鎖定部件,可選擇地允許和阻止從動旋轉體旋轉;以及離合器外殼,用來至少接納從動旋轉體和鎖定部件,其中鎖定部件設置于從動旋轉體和離合器外殼之間,可選擇地在從動旋轉體和離合器外殼之間鎖定和松開,其中,當鎖定部件在從動旋轉體和離合器外殼之間被鎖定時,離合器便阻止旋轉從渦輪軸傳到旋轉軸,并且其中,當鎖定部件在從動旋轉體和離合器外殼之間被松開時,離合器便允許旋轉從旋轉軸傳到渦輪軸。
47.根據權利要求46所述的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鎖定部件有多個滾動體,隨著驅動旋轉體的旋轉,繞驅動旋轉體的軸心旋轉,以及其中離合器有支撐件,裝在離合器外殼內,其中支撐件支撐滾動體,使它們具有相應的位置關系。
48.一種驅動從動設備用的驅動裝置,其包括一個帶有旋轉軸的馬達;與馬達連接的輸出裝置,其中該輸出裝置包括一個減速機構,在減速之后,將旋轉軸的旋轉傳遞給從動設備;離合器,其設置于旋轉軸與減速機構之間,其中該離合器允許旋轉從旋轉軸傳到減速機構,并阻止旋轉從減速機構傳到旋轉軸;以及一個球,裝在旋轉軸的一個端面與離合器之間。
49.根據權利要求48所述的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輸出裝置包括輸出裝置外殼,用來接納減速機構,其中離合器有一個離合器外殼,固定在輸出裝置外殼上,并且其中在輸出裝置外殼與離合器外殼之間裝有一個嚙合機構,阻止離合器外殼相對于輸出裝置外殼轉動。
50.根據權利要求48所述的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馬達有一個馬達外殼,用來支撐旋轉軸,其中離合器有一個離合器外殼,固定在馬達外殼上,并且其中在馬達外殼與離合器外殼之間裝有嚙合機構,用來阻止離合器外殼相對于馬達外殼轉動。
51.根據權利要求48所述的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該減速機構是一個渦輪裝置,它包括與離合器相連的渦輪軸和與渦輪軸嚙合的渦輪。
52.根據權利要求51所述的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離合器包括驅動旋轉體,與旋轉軸連接,隨旋轉軸整體旋轉;從動旋轉體,與渦輪軸連接,隨渦輪軸整體旋轉,該從動旋轉體與驅動旋轉體工作連接;以及鎖定部件,可選擇地允許和阻止從動旋轉體旋轉,其中從動旋轉體通過一個球沿從動旋轉體的軸向與旋轉軸的一個端面接觸。
53.根據權利要求52所述的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從動旋轉體在自身的旋轉方向上可直接與驅動旋轉體接觸。
54.一種驅動從動設備用的驅動裝置,其包括一個帶有旋轉軸的馬達;與馬達連接的輸出裝置,其中該輸出裝置包括一個減速機構,在減速之后,將旋轉軸的旋轉傳遞給從動設備,并且其中該減速機構是一個渦輪裝置,它包括與旋轉軸分開的渦輪軸和與渦輪軸嚙合的渦輪;以及離合器,其設置于旋轉軸與渦輪軸之間,其中該離合器允許旋轉從旋轉軸傳到渦輪軸,并阻止旋轉從渦輪軸傳到旋轉軸,其中該離合器包括與旋轉軸連接的驅動旋轉體,隨旋轉軸整體旋轉;與渦輪軸連接的從動旋轉體,隨渦輪軸整體旋轉,其中該從動旋轉體與驅動旋轉體工作連接;鎖定部件,可選擇地允許和阻止從動旋轉體旋轉,其中鎖定部件有多個滾動體,隨著驅動旋轉體的旋轉,繞驅動旋轉體的軸心旋轉;以及支撐件,用來支撐滾動體,使它們具有相應的位置關系。
55.根據權利要求54所述的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離合器有離合器外殼,用來接納驅動旋轉體、從動旋轉體、鎖定部件和支撐件,其中當旋轉軸轉動驅動旋轉體時,該鎖定部件允許驅動旋轉體使從動旋轉體相對于離合器外殼旋轉,并且其中當渦輪軸轉動從動旋轉體時,在從動旋轉體與離合器外殼之間鎖定的鎖定部件便阻止從動旋轉體相對于離合器外殼旋轉。
56.根據權利要求54所述的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支撐旋轉軸的軸承被安裝成與支撐件成一整體。
57.根據權利要求54所述的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支撐渦輪軸的軸承被安裝成與支撐件成一整體。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一種驅動裝置,用于驅動使車窗玻璃(9)升降的升降機構(8)等的被動設備。驅動裝置包括具有旋轉軸(13)的馬達(5),以及與該馬達連接的輸出機構(6;80)。輸出機構包括將旋轉軸的旋轉減速的減速機構(42,43,56;56,92)。離合器(21;71;81;200;300)置于旋轉軸與減速機構之間,允許從旋轉軸向減速機構的旋轉傳遞,并阻止從減速機構向旋轉軸旋轉的傳遞。在置于旋轉軸與減速機構之間的離合器上未作用較大的負載。故減小離合器所需的強度,使離合器的整體體積減小。
文檔編號H02K7/116GK1515806SQ03105180
公開日2004年7月28日 申請日期1999年8月3日 優先權日1998年8月3日
發明者鳥居勝彥, 山本博昭, 昭, 岡伸二 申請人:阿斯莫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