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電機的電磁制動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旋轉軸的制動裝置,特別是一種電機的電磁制動裝置。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電機的電磁制動裝置,它包括與電機后端蓋外部通過連接栓桿固定連接的電磁鐵,電機后端蓋與電磁鐵之間留有空隙,電機后端蓋與電磁鐵之間的電機轉軸上連接有摩擦盤,電磁鐵與摩擦盤之間設有銜鐵,銜鐵滑動套在連接栓桿上,在銜鐵與電磁鐵之間還設有彈簧,摩擦盤通過內花鍵與固定在軸上的帶外花鍵的軸套相連,摩擦盤可在軸套上軸向滑動。當電磁鐵通電后,吸合銜鐵摩擦盤與電機轉軸一起轉動;當電磁鐵斷電時,銜鐵在彈簧的作用下壓向摩擦盤,摩擦盤軸向滑動與電機后端蓋壓緊,此時在彈簧的作用下,銜鐵、摩擦盤、電機后端蓋三者壓緊,產生摩擦力矩,則制動電機轉動。其不足之處在于當電磁鐵通電吸合銜鐵時,摩擦盤在此瞬間會與電機后端蓋或銜鐵產生摩擦,再加上花鍵之間的配合間隙,由此會產生較大的噪聲,另外,摩擦盤都采用雙面的摩擦材料,用以擴大有效的摩擦面積,但摩擦材料所承受的比壓只能按單面面積來計算,對于大型的電機的制動來說,其制動力矩受到限制,也會對摩擦盤的使用壽命產生影響。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出了一種徹底消除噪聲,同時大大提高相同摩擦材料在相同制動力矩所能承受的比壓值的電磁制動裝置。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一種電機的電磁制動裝置,它包括與電機后端蓋外部通過連接栓桿固定連接的電磁鐵,電機后端蓋與電磁鐵之間留有空隙,電機后端蓋與電磁鐵之間的電機轉軸上連接有摩擦盤,電磁鐵與摩擦盤之間設有銜鐵,銜鐵滑動套在連接栓桿上,在銜鐵與電磁鐵之間還設有彈簧,其特點是摩擦盤直接與電機的轉軸固定連接,摩擦盤與銜鐵之間的摩擦面為互為配合的錐面,摩擦盤錐面的大徑與小徑之比為1.2~2.0。當制動時,銜鐵的錐面與摩擦盤的錐面壓緊,產生制動力矩,在相同的制動力作用下,錐面所受的比壓大大減少,延長了摩擦盤的使用壽命;對于相同的摩擦材料,錐形的摩擦面能大大提高其所承受比壓的能力。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由于摩擦盤與電機轉軸固定連接,與轉軸無傳動間隙,在不制動時,摩擦盤隨軸一起轉動,不與非旋轉件接觸,徹底消除了機械結構產生的噪聲;另外摩擦盤與銜鐵之間采用錐面配合,在相同的制動力作用下,錐面所受的比壓大大減少,延長了摩擦盤的使用壽命;對于相同的摩擦材料,錐形的摩擦面能大大提高其所承受比壓的能力,對于大型的電機的制動來說,能減輕重量,降低其成本。
附圖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一,一種電機的電磁制動裝置,它包括與電機后端蓋1外部通過連接栓桿3固定連接的電磁鐵5,電機后端蓋1與電磁鐵5之間留有空隙,電機后端蓋1與電磁鐵5之間的電機轉軸7上連接有摩擦盤2,電磁鐵5與摩擦盤2之間設有銜鐵4,銜鐵4滑動套在連接栓桿3上,在銜鐵4與電磁鐵5之間還設有彈簧6,摩擦盤2直接與電機的轉軸7固定連接,摩擦盤2與銜鐵4之間的摩擦面為互為配合的錐面,摩擦盤2錐面的大徑與小徑之比為1.6。如圖所示,電磁鐵通過栓桿與電機的后端蓋連接,銜鐵套裝在栓桿上,栓桿對銜鐵起導向的作用,摩擦盤通過平鍵和軸肩、擋圈與軸固定連接,并向左壓緊在軸的軸肩或擋圈上。
實施例二,上述的實施例中,摩擦盤錐面的大徑與小徑之比為1.2。
實施例三,上述的實施例一中,摩擦盤錐面的大徑與小徑之比為2.0。
權利要求1.一種電機的電磁制動裝置,它包括與電機后端蓋(1)外部通過連接栓桿(3)固定連接的電磁鐵(5),電機后端蓋(1)與電磁鐵(5)之間留有空隙,電機后端蓋(1)與電磁鐵(5)之間的電機轉軸(7)上連接有摩擦盤(2),電磁鐵(5)與摩擦盤(2)之間設有銜鐵(4),銜鐵(4)滑動套在連接栓桿(3)上,在銜鐵(4)與電磁鐵(5)之間還設有彈簧(6),其特點是摩擦盤(2)直接與轉軸(7)固定連接,摩擦盤(2)與銜鐵(4)之間的摩擦面為互為配合的錐面,摩擦盤(2)錐面的大徑與小徑之比為1.2~2.0。
專利摘要一種電機的電磁制動裝置,它包括與電機后端蓋外部通過連接栓桿固定連接的電磁鐵,電機后端蓋與電磁鐵之間留有空隙,電機后端蓋與電磁鐵之間的電機轉軸上連接有摩擦盤,電磁鐵與摩擦盤之間設有銜鐵,銜鐵滑動套在連接栓桿上,在銜鐵與電磁鐵之間還設有彈簧,摩擦盤直接與電機的轉軸固定連接,摩擦盤與銜鐵之間的摩擦面為互為配合的錐面,摩擦盤錐面的大徑與小徑之比為1.2~2.0。本實用新型徹底消除了機械結構產生的噪聲;另外在相同的制動力作用下,錐面所受的比壓大大減少,延長了摩擦盤的使用壽命;對于相同的摩擦材料,錐形的摩擦面能大大提高其所承受比壓的能力,對于大型的電機的制動來說,能減輕重量,降低其成本。
文檔編號H02P3/18GK2521822SQ0127263
公開日2002年11月20日 申請日期2001年12月1日 優先權日2001年12月1日
發明者李仁 , 李云逸 申請人:李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