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熱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散熱裝置。該散熱裝置包括導熱墊、多個第一扁形熱管、多個第二扁形熱管以及第一散熱鰭片組。該導熱墊的第一底面貼合芯片,第一頂面具有多個第一凹陷部與多個第一突出部。該第一扁形熱管具有第一平整部與第一導圓角部。該第二扁形熱管具有第二平整部與第二導圓角部。該第一散熱鰭片組于面對第二扁形熱管處形成有一凹槽,該凹槽具有多個第二凹陷部與多個第二突出部。第一扁形熱管夾設于第二扁形熱管與導熱墊之間,第二扁形熱管夾設于第一散熱鰭片組與第一扁形熱管之間。本實用新型藉由將雙層熱管扁平化,并且在導熱墊以及散熱鰭片組上形成有與扁形熱管外形互補的突出部與凹陷部,使得散熱裝置的散熱效率得以提升。
【專利說明】
散熱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關于一種散熱裝置,特別是關于一種具有堆疊式熱管的散熱裝置。
【背景技術】
[0002]熱管是一種常見的散熱裝置,其利用毛細結構來進行蒸發以及冷凝,并且在循環的過程中達到降溫的作用。而隨著中央處理器在速度以及效能上不斷提升,在單排式的熱管已無法負荷的情況下,堆疊式的熱管設計就被提出,希望能夠在最小體積內發揮最大的散熱效率。在現有的堆疊式熱管設計中,例如中國實用新型專利公告號CN203217462U所公開的雙層式熱管,仍是采用圓形的熱管來堆疊,而且還夾設于兩塊導熱墊之間,因而發生熱源無法直接由第一層熱管傳遞至第二層熱管,以及第二層熱管也無法將熱直接傳遞至散熱鰭片的缺失,因此,現有的堆疊式熱管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間。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種能夠于兩層熱管以及散熱鰭片之間進行快速熱傳導以提高散熱效率的散熱裝置。
[0004]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散熱裝置,用以貼合一芯片,該散熱裝置包括導熱墊、多個第一扁形熱管、多個第二扁形熱管以及第一散熱鰭片組,該導熱墊具有相對的一第一底面與一第一頂面,該第一底面貼合該芯片,該第一頂面具有多個第一凹陷部與多個第一突出部;該第一扁形熱管具有第一平整部與第一導圓角部;該第二扁形熱管具有第二平整部與第二導圓角部;該第一散熱鰭片組于面對該第二扁形熱管處形成有一凹槽,該凹槽具有多個第二凹陷部與多個第二突出部;其中,該第一扁形熱管是夾設于該第二扁形熱管與該導熱墊之間,該第一平整部分別上下貼合該第二平整部與第一凹陷部,而該第一導圓角部則貼合于該第一突出部,該第二扁形熱管是夾設于該第一散熱鰭片組與該第一扁形熱管之間,該第二平整部分別上下貼合該第二凹陷部與該第一平整部,而該第二導圓角部則貼合于該第二突出部。
[0005]較佳地,該第二扁形熱管為U形管,設置于第一散熱鰭片組內。
[0006]較佳地,該第一扁形熱管的截面積大于或等于該第二扁形熱管的截面積。
[0007]較佳地,該第一扁形熱管的數量大于或等于該第二扁形熱管的數量。
[0008]較佳地,該第一扁形熱管的高度大于或等于該第二扁形熱管的高度。
[0009]較佳地,該散熱裝置還包括風扇,該風扇設置于該第一散熱鰭片組的外側。
[0010]較佳地,該散熱裝置還包括第二散熱鰭片組,該第一扁形熱管是從該第一散熱鰭片組延伸至該第二散熱鰭片組。
[0011 ]較佳地,該散熱裝置還包括風扇,該風扇設置于第二散熱鰭片組的外側。
[0012]本實用新型散熱裝置采用一種改良式的熱管堆疊設計,藉由將雙層熱管扁平化,并且將一導熱墊予以省略直接讓第二層熱管與散熱鰭片接觸,簡化了散熱器的組成外還增加了熱管間的接觸面積,因而提升散熱的效率。此外,由于扁形熱管在中間部位是平整的,但在兩端仍然會因為塑型的緣故而形成有導圓角,針對此點,本實用新型所提出的設計也將散熱鰭片的外形予以改良,在散熱鰭片面對熱管處形成有凹槽,并且在凹槽上形成有可與導圓角外形互補的突出部。如此一來,與芯片直接接觸的導熱墊,可藉由熱管的平整度設計而快速將熱傳導到第一層熱管、第二層熱管以及散熱鰭片,發揮最大的散熱效率。
【附圖說明】
[0013]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一散熱裝置的立體圖。
[0014]圖2A是沿圖1中2A-2A剖面線所示的散熱裝置的剖面圖。
[0015]圖2B是本實用新型的一散熱裝置中,導熱墊、第一扁形熱管、第二扁形熱管以及第一散熱鰭片的相對結構的示意圖。
[0016]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散熱裝置于另一視角的立體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7]請同時參照圖1、圖2A以及圖2B,依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所提供的散熱裝置2,可應用在顯示卡I及其它適配卡上。散熱裝置2可藉由螺絲3或其它固定手段與顯示卡I結合后,讓導熱墊27貼合芯片11,用以將芯片11運轉時所產生的熱傳遞至散熱裝置2內部來進行散熱的動作。散熱裝置2包括一導熱墊27、多個第一扁形熱管25、多個第二扁形熱管26、一第一散熱鰭片組22、一第二散熱鰭片組23以及風扇28。其中,多個第一扁形熱管25以及多個第二扁形熱管26,在第一散熱鰭片組22與導熱墊27兩者的中間交會并形成一雙層的堆疊結構,而風扇28則設置在第一散熱鰭片組22與第二散熱鰭片組23外側,并由一外殼體(圖中未示)包覆。以下則詳細說明散熱裝置2各組成的細部結構。
[0018]導熱墊27,具有相對的一第一底面與一第一頂面,其中,第一底面可貼合于芯片11,而第一頂面則具有多個第一凹陷部27a與多個第一突出部27b。多個第一扁形熱管25,設置于導熱墊27上,具有第一平整部25a與第一導圓角部25b,第一平整部25a位于第一扁形熱管25的中央區域,其是藉由壓合或其它塑型方式而形成;第一導圓角部25b則位于第一扁形熱管25的兩側區域,具有一弧面。多個第二扁形熱管26,堆疊于第一扁形熱管25上,具有第二平整部26a以及第二導圓角部26b,其中,第二平整部26a位于第二扁形熱管26的中央區域,同樣可藉由壓合或其它塑型方式而形成;第二導圓角部26b則位于第二扁形熱管26的兩側區域,具有一弧面。第一散熱鰭片組22,則在面對第二扁形熱管26處形成有一凹槽,該凹槽具有多個第二凹陷部22a與多個第二突出部22b。
[0019]請同時參照圖2A與圖2B,當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散熱裝置2組裝時,堆疊設置的第一扁形熱管25與第二扁形熱管26,夾設于導熱墊27與第一散熱鰭片組22之間,其中,第一扁形熱管25夾設于第二扁形熱管26與導熱墊27之間,使得第一扁形熱管25的第一平整部25a分別上下貼合于第二扁形熱管26的第二平整部26a以及導熱墊27的第一凹陷部27a,同時第一扁形熱管25的第一導圓角部25a則貼合于該導熱墊27的第一突出部27b。此外,第二扁形熱管26則夾設于第一散熱鰭片組22與第一扁形熱管25之間,使得第二扁形熱管26的第二平整部26a分別上下貼合于第一散熱鰭片組22的第二凹陷部22a以及第一扁形熱管25的第一平整部25a,同時第二扁形熱管26的第二導圓角部26b則貼合于第一散熱鰭片組22的第二突出部22b。
[0020]藉由上述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實施例所提出關于導熱墊27、第一扁形熱管25、第二扁形熱管26以及第一散熱鰭片組22在結構上的相互對應以及貼合設計,可讓芯片產生的熱,由導熱墊27的第一凹陷部27a,迅速且直接地依序傳遞至第一扁形熱管25的第一平整部25a、第二扁形熱管26的第二平整部26a、并到達第一散熱鰭片組22的第二凹陷部22a,提升了散熱的效率并簡化了元件的組成。此外,藉由導熱墊27的第一突出部27b與第一扁形熱管25的第一導圓角部25b,以及第一散熱鰭片組22的第二突出部22a與第二扁形熱管26的第二導圓角部26b在外形上的互補設計,可增加兩者間的接觸面積,讓散熱裝置2發揮最大的散熱效率。
[0021]請參照圖3,其是從另一個視角顯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所提供的散熱裝置2,由此立體圖可以了解,與導熱墊27接觸的多個第一扁形熱管25,是直接與導熱墊27接觸的第一層熱管,因此肩負最大的散熱任務,因此本實施例在設計上,會盡量讓多個第一扁形熱管25減少管路的彎折,以減少塑型時破壞內部的毛細結構,并且使其從第一散熱鰭片組22延伸至第二散熱鰭片組23來進行散熱的工作。而多個第二扁形熱管26,則會在散熱裝置2整體體積的限制考慮下,采用U形管而讓管路的彎折程度比第一扁形熱管26大。
[0022]延續上述的設計概念,由于多個第一扁形熱管25肩負較重的散熱任務,因此在第一扁形熱管25的數量上可選擇大于或等于第二扁形熱管26的數量,在第一扁形熱管25的截面積上可選擇大于或等于第二扁形熱管26的截面積,以及在第一扁形熱管25的高度上可選擇大于或等于第二扁形熱管26的高度。
[0023]此外,本實用新型所提出的第一扁形熱管25與第二扁形熱管26,其扁形的定義是指熱管的寬度大于熱管的高度,并且只要在導熱墊27與第一散熱鰭片組22所夾設的中間區域,也就是第一扁形熱管25與第二扁形熱管26堆疊處呈現扁形即可,第一扁形熱管25與第二扁形熱管26可在堆疊處以外的其它區域呈現熱管原本的形狀,例如圓形或橢圓形等,本實用新型并不限定要熱管的全區段都是扁形。
[0024]此外,本實用新型所提出的第一散熱鰭片組22與第二散熱鰭片組23,兩者之間并非指完全獨立毫無相連的關系,而是因為會與不同的風扇28搭配而予以區隔,第一散熱鰭片組22與第二散熱鰭片組23也可藉由其它鰭片或組件而連結成一體。
[0025]再者,第一扁形熱管與第二扁形熱管之間,也可于間隙處填充有導熱介質(圖中未示)來幫助熱的傳遞。
【主權項】
1.一種散熱裝置,用以貼合一芯片,其特征在于,該散熱裝置包括: 導熱墊,具有相對的一第一底面與一第一頂面,該第一底面貼合該芯片,該第一頂面具有多個第一凹陷部與多個第一突出部; 多個第一扁形熱管,該第一扁形熱管具有第一平整部與第一導圓角部; 多個第二扁形熱管,該第二扁形熱管具有第二平整部與第二導圓角部;以及 第一散熱鰭片組,該第一散熱鰭片組于面對該第二扁形熱管處形成有一凹槽,該凹槽具有多個第二凹陷部與多個第二突出部; 其中,該第一扁形熱管是夾設于該第二扁形熱管與該導熱墊之間,該第一平整部分別上下貼合該第二平整部與第一凹陷部,而該第一導圓角部則貼合于該第一突出部,該第二扁形熱管是夾設于該第一散熱鰭片組與該第一扁形熱管之間,該第二平整部分別上下貼合該第二凹陷部與該第一平整部,而該第二導圓角部則貼合于該第二突出部。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散熱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第二扁形熱管為U形管,設置于第一散熱鰭片組內。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散熱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第一扁形熱管的截面積大于或等于該第二扁形熱管的截面積。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散熱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第一扁形熱管的數量大于或等于該第二扁形熱管的數量。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散熱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第一扁形熱管的高度大于或等于該第二扁形熱管的高度。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散熱裝置,其特征在于,該散熱裝置還包括風扇,該風扇設置于該第一散熱鰭片組的外側。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散熱裝置,其特征在于,該散熱裝置還包括第二散熱鰭片組,該第一扁形熱管是從該第一散熱鰭片組延伸至該第二散熱鰭片組。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散熱裝置,其特征在于,該散熱裝置還包括風扇,該風扇設置于第二散熱鰭片組的外側。
【文檔編號】H01L23/427GK205680676SQ201620557138
【公開日】2016年11月9日
【申請日】2016年6月8日 公開號201620557138.6, CN 201620557138, CN 205680676 U, CN 205680676U, CN-U-205680676, CN201620557138, CN201620557138.6, CN205680676 U, CN205680676U
【發明人】吳安智, 張哲嘉
【申請人】雙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