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電火花的線路開關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的無電火花的線路開關包括電線結構、聯動結構,所述電線結構,包括銅塊、第一電線、第二電線,所述銅塊上下兩端處設有小磁塊,所述銅塊中部設有軸孔;所述銅塊以第一電線為軸轉動并能連接至第二電線處。所述聯動結構,包括磁鐵,所述磁鐵能夠轉動并與設在所述銅塊上方并與所述銅塊的位置相對應,所述磁鐵用于影響所述銅塊的轉動。所述第一電線與第二電線相配合形成框架。所述電線結構外圍包裹有乳膠套用于將所述電線結構密封,所述乳膠套內充滿氮氣。所述乳膠套外設有保護殼用于保護乳膠套及乳膠套內的電線結構。本實用新型安全性高,能有效防止開關使用時產生電火花。
【專利說明】
無電火花的線路開關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開關裝置,特別是一種無電火花的線路開關。
【背景技術】
[0002]普通線路開關一打開就有電火花,這是常識。在正常使用中也不會有什么問題。可是,燃氣意外泄漏,當室內彌漫或充滿燃氣時,再去打開線路開關,這時電火花、燃氣和空氣中的氧氣,三者并存,那就是一枚炸彈。燃氣泄漏量大,濃度愈高,那就是一枚重鎊炸彈。
【實用新型內容】
[0003]為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安全性高的、無電火花的線路開關。
[0004]本實用新型解決技術問題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0005]無電火花的線路開關,包括電線結構、聯動結構,所述電線結構,包括第一電線、第二電線、銅塊,所述銅塊上下兩端處設有小磁塊,所述銅塊中部設有軸孔;
[0006]所述第一電線包括第一電線普通段、第一電線彎折段、第一電線裸露段和第一電線裸露段彎曲部分,第一電線普通段末端連接有第一電線向上方彎折所形成的第一電線彎折段,第一電線彎折段末端向第二電線方向垂直的設置有第一電線裸露段,所述第一電線裸露段穿過所述銅塊上的軸孔用于所述銅塊能夠第一電線裸露段為軸旋轉,所述第一電線裸露段末端向第二電線方向彎曲形成第一電線裸露段彎曲部分用于限位銅塊,所述第一電線裸露段的長度等同于第一電線與第二電線的間距;
[0007]所述第二電線包括第二電線普通段、第二電線裸露段,所述第二電線普通段與所述第一電線普通段在同一平面內平行設置,所述第二電線尾端向第一電線普通段與第一電線彎折段的交接點處垂直的設置有第二電線裸露段,所述第二電線裸露段與所述第一電線裸露段平行,第二電線裸露段用于與所述銅塊相接觸;
[0008]所述聯動結構,包括磁鐵,所述磁鐵設在所述銅塊上方并與所述銅塊的位置相對應,所述磁鐵中部設有與第一電線裸露段平行的轉軸用于所述磁鐵的旋轉,所述磁鐵用于影響所述銅塊的轉動。
[0009]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特點還在于:
[0010]所述第一電線裸露段彎曲部分至所述第二電線普通段和第二電線裸露段交點處之間設有木棒,所述第一電線普通段,第一電線彎折段包裹有連貫的電線皮;所述第二電線普通段,木棒和第一電線裸露段彎曲部分包裹有連貫的電線皮。
[0011]所述電線結構外圍包裹有乳膠套用于將所述電線結構密封,所述乳膠套內充滿氮
Ho
[0012]所述乳膠套外設有保護殼用于保護乳膠套及乳膠套內的電線結構。
[0013]與已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體現在:
[0014]1.本實用新型有效防止電火花的產生。所述電線結構外圍包裹有乳膠套用于將所述電線結構密封,所述乳膠套內充滿氮氣。本實用新型通過聯動結構控制所述銅塊,有效隔絕了所述銅塊與第二電線裸露段相接觸時可能產生的電火花。
[0015]2.本實用新型電線結構安全性高。所述第一電線普通段,第一電線彎折段包裹有連貫的電線皮;所述第二電線普通段,木棒和第一電線裸露段彎曲部分包裹有連貫的電線皮。兩段連貫的電線皮配合第一電線裸露段形成框架,提高了電線結構的穩定性,提高了本實用新型的安全性。
【附圖說明】
[0016]圖1本實用新型中電線結構示意圖
[0017]圖2本實用新型中帶電線皮的電線結構示意圖
[0018]圖3本實用新型中電線結構帶銅塊俯視圖
[0019]圖4本實用新型中電線結構帶銅塊測視圖
[0020]圖5本實用新型使用狀態圖一
[0021]圖6本實用新型使用狀態圖二
[0022]圖中附圖標記對照表:電線結構1、第一電線11、第一電線普通段111、第一電線彎折段112、第一電線裸露段113第一電線裸露段彎曲部分114、第二電線12、第二電線普通段121、第二電線裸露段122、銅塊13、小磁塊131、軸孔132、聯動結構2、磁鐵21、轉軸22、木棒3、電線皮4、乳膠套5、保護殼6。
[0023]以下通過【具體實施方式】,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具體實施方式】
[0024]無電火花的線路開關,包括電線結構1、聯動結構2,所述電線結構,包括第一電線U、第二電線12、銅塊13,所述銅塊上下兩端處設有小磁塊131,所述銅塊中部設有軸孔132。所述小磁塊嵌入銅塊中。
[0025]如圖1-4所示,所述第一電線包括第一電線普通段111、第一電線彎折段112、第一電線裸露段113和第一電線裸露段彎曲部分114,第一電線普通段末端連接有第一電線向上方彎折所形成的第一電線彎折段,第一電線彎折段末端向第二電線方向垂直的設置有第一電線裸露段,所述第一電線裸露段穿過所述銅塊上的軸孔用于所述銅塊能夠第一電線裸露段為軸旋轉,所述第一電線裸露段末端向第二電線方向彎曲形成第一電線裸露段彎曲部分用于限位銅塊,所述第一電線裸露段的長度等同于第一電線與第二電線的間距。
[0026]所述第二電線12包括第二電線普通段121、第二電線裸露段122,所述第二電線普通段與所述第一電線普通段在同一平面內平行設置,所述第二電線尾端向第一電線普通段與第一電線彎折段的交接點處垂直的設置有第二電線裸露段,所述第二電線裸露段與所述第一電線裸露段平行,第二電線裸露段用于與所述銅塊相接觸。
[0027]如圖5所示,所述聯動結構2,包括磁鐵21,所述磁鐵設在所述銅塊上方并與所述銅塊的位置相對應,所述磁鐵中部設有與第一電線裸露段平行的轉軸22用于所述磁鐵的旋轉,所述磁鐵用于影響所述銅塊的轉動。開啟時,利用磁鐵的旋轉使銅塊旋轉至與第二電線裸露段相接觸。
[0028]如圖2所示,所述第一電線裸露段彎曲部分至所述第二電線普通段和第二電線裸露段交點處之間設有木棒3,所述第一電線普通段,第一電線彎折段包裹有連貫的電線皮4;所述第二電線普通段,木棒和第一電線裸露段彎曲部分包裹有連貫的電線皮。兩段連貫的電線皮配合第一電線裸露段形成框架,提高了電線結構的穩定性,提高了本實用新型的安全性。
[0029]所述電線結構外圍包裹有乳膠套5用于將所述電線結構密封,所述乳膠套內充滿氮氣。所述電線結構至于充滿氮氣的乳膠套內并與外界保持隔絕,保證了本實用新型的開關是無電火花的。
[0030]所述乳膠套外設有保護殼6用于保護乳膠套及乳膠套內的電線結構。
[0031]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實用新型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無電火花的線路開關,包括電線結構(I)、聯動結構(2),其特征在于: 所述電線結構(I),包括第一電線(11)、第二電線(12)、銅塊(13),所述銅塊(13)上下兩端處設有小磁塊(131),所述銅塊(13)中部設有軸孔(132); 所述第一電線(11)包括第一電線普通段(111)、第一電線彎折段(112)、第一電線裸露段(113)和第一電線裸露段彎曲部分(114),第一電線普通段(111)末端連接有第一電線(11)向上方彎折所形成的第一電線彎折段(112),第一電線彎折段(I12)末端向第二電線(12)方向垂直的設置有第一電線裸露段(113),所述第一電線裸露段(113)穿過所述銅塊(13)上的軸孔(132)用于所述銅塊(13)能夠第一電線裸露段(113)為軸旋轉,所述第一電線裸露段(113)末端向第二電線(12)方向彎曲形成第一電線裸露段彎曲部分(114)用于限位銅塊(13),所述第一電線裸露段(113)的長度等同于第一電線(11)與第二電線(12)的間距; 所述第二電線(12)包括第二電線普通段(121)、第二電線裸露段(122),所述第二電線普通段(121)與所述第一電線普通段(111)在同一平面內平行設置,所述第二電線(12)尾端向第一電線普通段(111)與第一電線彎折段(112)的交接點處垂直的設置有第二電線裸露段(122),所述第二電線裸露段(122)與所述第一電線裸露段(113)平行,第二電線裸露段(122)用于與所述銅塊(13)相接觸; 所述聯動結構(2),包括磁鐵(21),所述磁鐵(21)設在所述銅塊(13)上方并與所述銅塊(13)的位置相對應,所述磁鐵(21)中部設有與第一電線裸露段(113)平行的轉軸(22)用于所述磁鐵(21)的旋轉,所述磁鐵(21)用于影響所述銅塊(13)的轉動。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電火花的線路開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電線裸露段彎曲部分(114)至所述第二電線普通段(121)和第二電線裸露段(122)交點處之間設有木棒(3),所述第一電線普通段(111),第一電線彎折段(112)包裹有連貫的電線皮;所述第二電線普通段(121),木棒(3)和第一電線裸露段彎曲部分(114)包裹有連貫的電線皮(4)。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電火花的線路開關,其特征在于:所述電線結構(I)外圍包裹有乳膠套(5)用于將所述電線結構(I)密封,所述乳膠套(5)內充滿氮氣。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無電火花的線路開關,其特征在于:所述乳膠套(5)外設有保護殼(6)用于保護乳膠套(5)及乳膠套(5)內的電線結構(I)。
【文檔編號】H01H9/30GK205645596SQ201620297915
【公開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請日】2016年4月8日
【發明人】程芳茂, 杜忠民, 汪志平
【申請人】程芳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