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連接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電連接器。該電連接器包括第一端子組件、第二端子組件、接地組件及遮蔽殼體。第一端子組件中的第一端子具有第一固定部、自第一固定部一端向前延伸的第一接觸部和自第一固定部另一端延伸出第一本體的第一焊接部;第二端子組件中的第二端子具有第二固定部、自第二固定部一端向前延伸的第二接觸部和自第二固定部另一端延伸出第二本體的第二焊接部。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均包括接地端子,電連接器還包括與第一端子(或第二端子)的接地端子相連的鎖扣件,鎖扣件位于第一接觸部與第二接觸部旁側,以與對接連接器彈性抵持。
【專利說明】
電連接器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連接器,尤其涉及一種安裝在電路板上的電連接器。【背景技術】
[0002] 2014年,USB協會發布了Type C版本的USB標準,該種USB Type C連接器可進行正反插接,并且信號傳輸速率和屏蔽效果均作了相應改善。然而,該種USB Type C連接器與對接連接器對接時,兩側相互匹配的彈性抵持力通常由中央接地片的接地鎖扣臂提供,從而導致產品加工工藝復雜、實現難度較大。
[0003]有鑒于此,有必要對現有的USB Type C連接器予以改進,以解決上述問題。【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新型的電連接器,該電連接器與對接連接器兩側匹配的彈性抵持力由接地端子引伸實現,簡化了產品實現難度。
[0005]為實現上述實用新型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電連接器,其包括:
[0006]第一端子組件,具有若干第一端子和固定在所述第一端子周圍的第一本體,所述第一端子具有固定在第一本體內的第一固定部、自第一固定部一端向前延伸的第一接觸部和自第一固定部另一端延伸出第一本體的第一焊接部;
[0007]第二端子組件,具有若干第二端子和固定在所述第二端子周圍的第二本體,所述第二端子具有固定在第二本體內的第二固定部、自第二固定部一端向前延伸的第二接觸部和自第二固定部另一端延伸出第二本體的第二焊接部;[〇〇〇8]接地組件,安裝在所述第一端子組件和第二端子組件上;
[0009]遮蔽殼體,遮覆在所述第一端子組件和第二端子組件的外側;
[0010]所述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均包括接地端子,所述電連接器還包括與所述第一端子的接地端子或第二端子的接地端子相連的鎖扣件,所述鎖扣件位于第一接觸部與第二接觸部旁側,以與對接連接器彈性抵持。
[0011]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鎖扣件包括延伸至第一接觸部與第二接觸部旁側的鎖扣臂,所述鎖扣臂彈性懸伸,以與對接連接器彈性抵持,沿第一端子與第二端子排列方向視之,所述鎖扣臂位于第一端子與第二端子之間且位于第一端子與第二端子的外側。
[0012]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鎖扣件還包括連接所述鎖扣臂與所述接地端子的連接臂,所述連接臂呈L型設置,以使得所述鎖扣臂的延伸方向垂直于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的延伸方向。
[0013]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鎖扣件還包括與所述鎖扣臂相連且延伸至第一固定部與第二固定部旁側的抵接臂,所述抵接臂朝遠離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的方向彈性懸伸,以與所述遮蔽殼體電性連接。
[0014]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遮蔽殼體包括包覆在所述第一端子組件和第二端子組件外側的內鐵殼和疊置于內鐵殼外側的外鐵殼,所述抵接臂突伸出所述第一本體和第二本體并與所述內鐵殼彈性抵接。
[0015]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電連接器還包括用以限位所述鎖扣件的限位件,所述限位件與所述鎖扣件相對設置,所述限位件包括與所述鎖扣臂相貼合且設置在所述鎖扣臂外側的限位臂。
[0016]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限位件與第一端子的接地端子一體成型,所述鎖扣件與第二端子的接地端子一體成型。
[0017]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均具有位于兩側的兩個接地端子、相鄰兩個接地端子設置的兩個電源端子以及設于兩個電源端子之間的差分信號端子對和偵測端子。
[0018]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電連接器還包括固定在第一本體與第二本體之間的中央接地片,所述中央接地片遮覆所述第一固定部與第二固定部,所述中央接地片設有接觸臂,且所述接觸臂與所述接地端子相導通。
[0019]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接地組件包括絕緣座和接地片,所述絕緣座與所述接地片分體設置,且沿電連接器長度方向視之,所述接地片位于所述絕緣座與電連接器前端面之間。
[0020]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的電連接器通過設置有與接地端子相連的鎖扣件,且所述鎖扣件位于接地端子的第一接觸部與第二接觸部旁側,從而借由所述鎖扣件可實現與對接連接器的彈性抵持,以簡易的結構方式就能達到提供彈性抵持力、簡化產品實現難度的目的。【附圖說明】
[0021]圖1是本實用新型符合標準USB 2.0 Type C連接器的立體圖。
[0022]圖2是圖1所示電連接器的部分分解圖。[〇〇23]圖3是圖2所示電連接器的分解圖。
[0024]圖4是圖2中第一端子組件的立體分解圖。
[0025]圖5是圖2中第二端子組件的立體分解圖。
[0026]圖6是圖2中遮蔽殼體的分解圖。[〇〇27]圖7是本實用新型符合標準USB 3.1 Type C連接器的立體分解圖。[〇〇28]圖8是圖7所示第一端子與第二端子相互配合的立體圖。[〇〇29]圖9是圖7中中央接地片的立體圖。【具體實施方式】
[0030]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描述。
[0031]請參閱圖1至圖6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符合標準USB 2.0 Type C連接器(簡稱為電連接器100)的一較佳實施例。該電連接器100用以焊接至一電路板上,并與對接連接器對接配合。所述電連接器100包括端子組件1、環繞設置在端子組件1外圍的遮蔽殼體3及夾設在遮蔽殼體3與端子組件1之間的接地組件2。
[0032]所述端子組件1包括沿上下方向相互組裝的第一端子組件4、第二端子組件5以及固定連接第一端子組件4和第二端子組件5的絕緣塊6。當然,也可不設置所述絕緣塊6,僅借由在第一端子組件4和第二端子組件5之間設置相互扣持的其他扣持結構,例如卡勾和卡槽 (未圖示),也可將第一端子組件4和第二端子組件5固定在一起。
[0033]請參閱圖4與圖5并結合圖3所示,所述第一端子組件4具有若干第一端子41和固定在所述第一端子41周圍的第一本體42。所述第一端子41具有固定在第一本體42內的第一固定部410、自第一固定部410—端向前延伸的第一接觸部411和自第一固定部410另一端延伸出第一本體42的第一焊接部412。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端子41呈一排鑲埋固定在所述第一本體42中,所述第一焊接部412經第一固定部410后端向下彎折延伸后再沿水平方向向后延伸而成,以便于采用表面焊接方式焊接至電路板上。所述第一焊接部412沿橫向成一排設置。[〇〇34]所述第二端子組件5具有若干第二端子51和固定在所述第二端子51周圍的第二本體52。所述第二端子51具有固定在第二本體52內的第二固定部510、自第二固定部510—端向前延伸的第二接觸部511和自第二固定部510另一端延伸出第二本體52的第二焊接部 512。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二端子51也呈一排鑲埋固定在第二本體52中,所述第二焊接部512 沿垂直于第二固定部510方向自第二本體52后側下方延伸出,并位于第一焊接部412前側。 所述第二焊接部512在前后方向(即電連接器100長度方向)上排列有兩排,并且前后兩排第二焊接部512交錯設置。[〇〇35]所述第一端子41和第二端子51均具有設置于每排端子兩側的兩個接地端子43、相鄰兩個接地端子43設置的兩個電源端子44以及設于兩個電源端子44之間的差分信號端子對45和偵測端子46,以使得所述第一端子41和第二端子51的排布符合標準USB 2.0 Type C 連接器的端子排布。[〇〇36]所述第一本體42包括第一舌部421和與第一舌部421相連接的第一安裝部422。所述第一舌部421在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上均小于第一安裝部422。所述第一舌部421與第一安裝部422的連接處形成有上下貫穿、以供模具(未圖示)定位第一端子41的第一讓位槽 4211。所述第一舌部421定義有上外接面4212朝向所述遮蔽殼體3和下內接面4213朝向所述第二本體52,在下內接面4213上所述第一讓位槽4211的一側凹陷形成有收容孔4214、另一側突設有定位柱4215。所述第一安裝部422的朝向第二本體52—側的內壁面上凹設有兩個凹口 4221,且該兩個凹口 4221凹設在第一安裝部422與第一舌部421的連接處并分設于第一安裝部422的兩側。
[0037]所述第二本體52包括第二舌部521和與第二舌部521相連接的第二安裝部522。所述第二舌部521在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上均小于第二安裝部522。所述第一舌部421與第二舌部521前側形成有供收容所述第一接觸部411和第二接觸部511的對接空間20。所述第一舌部421與第二舌部521的前方兩側分別設有供第一舌部421與第二舌部521相互扣合定位的扣合塊5214和扣合槽5215。所述第二安裝部522的朝向第一本體42—側的內壁面上突設有兩個凸柱5221,且該兩個凸柱5221與所述兩個凹口 4221分別對應設置。[〇〇38]所述第二舌部521對應定義有下外接面5212朝向所述遮蔽殼體3和上內接面5213 朝向所述第一本體42,所述第二舌部521的上內接面5213—側也對應凹陷形成有第二讓位槽5211,且在所述第二讓位槽5211的一側對應突設有定位柱4215、另一側對應凹陷形成有收容孔4214,從而借由所述定位柱4215與收容孔4214、扣合塊5214與扣合槽5215、及所述凸柱5221與凹口 4221的相互配合,可將第一端子組件4和第二端子組件5固定連接在一起。 [〇〇39]所述定位柱4215的形狀不同,本實施例中,其中一個定位柱4215為圓型,另一個定位柱4215為矩型。所述絕緣塊6射出成型在第一本體42和第二本體52上,并鑲埋于第一讓位槽4211和第二讓位槽5211中,從而將第一本體42與第二本體52穩固固定在一起。
[0040]所述電連接器100還包括與所述第一端子41的接地端子43或第二端子51的接地端子43相連的鎖扣件7,所述鎖扣件7位于所述第一接觸部411與第二接觸部511旁側,以與對接連接器彈性抵持。本實施例中,所述鎖扣件7自第二端子51的接地端子43延伸出;當然,在其他實施例中,所述鎖扣件7亦可設計為自第一端子41的接地端子43延伸出。
[0041]所述鎖扣件7包括延伸至第一接觸部411與第二接觸部511旁側的鎖扣臂71、連接所述鎖扣臂71與所述接地端子43的連接臂72及與所述鎖扣臂71相連且延伸至第一固定部 410與第二固定部510旁側的抵接臂73。所述鎖扣臂71彈性懸伸,以與對接連接器彈性抵持; 沿第一端子41與第二端子51排列方向視之,所述鎖扣臂71位于第一端子41與第二端子51之間且位于第一端子41與第二端子51的外側。所述連接臂72呈L型設置,以使得所述鎖扣臂71 和抵接臂73的延伸方向垂直于第一端子41和第二端子51的延伸方向,所述連接臂72鑲埋成型于所述第二舌部521內。[〇〇42]所述抵接臂73朝遠離第一端子41和第二端子51的方向彈性懸伸,以與所述遮蔽殼體3電性連接。所述第一舌部421與第二舌部521的兩側邊均開設有供放置所述鎖扣臂71和抵接臂73的收容槽5216,且在所述第一舌部421與第二舌部521組裝完成后,所述鎖扣臂71 和抵接臂73曝露于所述收容槽5216。所述鎖扣臂71的前端自所述收容槽5216突伸入所述對接空間20,以與對接連接器彈性抵持;所述抵接臂73的后端自所述收容槽5216中突伸出,以與遮蔽殼體3電性連接。[〇〇43]所述第二端子51的接地端子43后端還設有沿第二端子51排列方向水平突伸的延長臂513,所述第一安裝部422與第二安裝部522的兩側邊均開設有開槽5222,所述延長臂 513末端自所述開槽5222突伸出所述第二安裝部522,以與所述遮蔽殼體3電性連接。具體地,沿第二端子51的對接方向(即電連接器100長度方向)視之,所述開槽5222位于所述凸柱 5221后側,且所述凸柱5221位于所述收容槽5216與開槽5222之間。
[0044]請參閱圖2與圖3并結合圖4與圖5所示,所述接地組件2沿電連接器100高度方向分別安裝至所述第一端子組件4和第二端子組件5,并夾設在所述遮蔽殼體3與第一、第二端子組件4、5之間,以使得所述接地組件2與所述遮蔽殼體3電性連接。所述接地組件2包括絕緣座21和接地片22,所述絕緣座21與所述接地片22分體設置,且沿電連接器100長度方向視之,所述接地片22位于所述絕緣座21與電連接器100前端面10之間。
[0045]所述絕緣座21上形成有若干間隔設置的條狀凸起211朝向第一端子41與第二端子 51,且若干條狀凸起211中兩兩之間形成長槽212,所述長槽212沿前后方向延伸,以供收容并限位所述第一接觸部411和第二接觸部511。本實施例中,所述絕緣座21的作用在于:當第一、第二端子41、51在與對接連接器匹配過程中旋轉時,絕緣座21可以起到隔離第一、第二端子41、51與遮蔽殼體3的作用,進而避免短路現象的發生。
[0046]所述接地片22包括安裝在第一本體42上的上接地片221和安裝在第二本體52上的下接地片222,且所述上接地片221與所述上外接面4212位于同一平面,所述下接地片222與所述下外接面5212位于同一平面。所述接地片22設有內抵接彈片23和外抵接彈片24,所述內抵接彈片23前端反向彎折后形成U狀頭部231,沿電連接器100長度方向視之,所述U狀頭部231位于所述第一接觸部411、第二接觸部511與電連接器100前端面10之間。所述外抵接彈片24沿電連接器100長度方向向后延伸,以與遮蔽殼體3相抵持繼而實現電性連接。[〇〇47]所述第一舌部421與第二舌部521的前端均開設有供所述U狀頭部231突伸入所述對接空間20的通孔4216及供收容所述絕緣座21的收容口 4217,所述收容口 4217位于所述通孔4216后側,且所述第一接觸部411和第二接觸部511暴露于所述收容口 4217,并限位收容在所述長槽212中。[〇〇48]所述接地片22的兩側分別設有向外延伸的固定腳25,沿電連接器100長度方向視之,所述固定腳25位于所述內抵接彈片23與外抵接彈片24之間。所述第一舌部421與第二舌部521的兩側邊對應開設有供收容所述固定腳25的固定槽4218,所述固定腳25的兩側邊設有倒刺251,以與所述固定槽4218干涉配合,從而借由所述固定腳25固定在固定槽4218內、 內抵接彈片23的U狀頭部231突伸入通孔4216內,可限制接地片22相較第一、第二本體42、52 移動。
[0049]請參閱圖6所示,所述遮蔽殼體3遮覆在所述第一端子組件4和第二端子組件5的外側,并包括包覆在所述第一端子組件4和第二端子組件5外側的內鐵殼31和疊置于所述內鐵殼31外側的外鐵殼32。所述內鐵殼31將所述第一端子組件4和第二端子組件5的前端完整包覆,所述外鐵殼32遮覆在所述第一端子組件4和第二端子組件5的后端。具體來說,所述內鐵殼31將所述第一舌部421、第二舌部521、接地組件2等完整包覆;所述外鐵殼32遮覆所述第一安裝部422和第二安裝部522。
[0050]所述抵接臂73的后端自所述收容槽5216突伸出所述第一本體42和第二本體52,并與所述內鐵殼31的內壁面彈性抵接。所述內鐵殼31具有橢圓形橫截面,且為一體成型。所述外鐵殼32套設在內鐵殼31的后端,并包括套設在內鐵殼31后端的套筒部321及遮蓋所述第一安裝部422與第二安裝部522頂部的遮蓋部322。
[0051]所述套筒部321的前端上下兩側均設有撕破成型的翻邊3211,以在與線材注塑成型時增加注塑強度,進而增加產品破壞力。所述遮蓋部322的兩側設有沿電連接器100高度方向延伸的焊腳3221,以焊接至電路板上。所述套筒部321呈橢圓形環狀設計,并與所述內鐵殼31后端點焊固定。[〇〇52]請參閱圖7至圖9并結合圖2與圖3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符合標準USB 3.1 Type C連接器(簡稱為電連接器100’)的一較佳實施例。在本實施方式中,電連接器100’的結構與前述電連接器100的結構大體相同,區別主要在于:1、第一端子41’和第二端子51’的排布方式不同;2、電連接器100’還具有中央接地片8; 3、電連接器100’還具有用以限位所述鎖扣件7 的限位件9。以下內容將主要針對區別結構作詳細說明,其他相同的結構不再贅述。[〇〇53]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端子41’和第二端子51’均具有設置于每排端子兩側的兩個接地端子43、相鄰兩個接地端子43設置的兩對高頻差分信號端子47、分別相鄰兩對高頻差分信號端子47內側設置的兩個電源端子44及位于該兩個電源端子44之間的四個低頻差分信號端子48,以使得所述第一端子41’和第二端子51’的排布符合標準USB 3.1 Type C連接器的端子排布。第一端子41’與第二端子51’中的高頻差分信號端子47類型相同且反向排布,以使得對接連接器正反插時均可與本實用新型電連接器100’電性導通,并可進行信號傳輸。
[0054]相較于所述電連接器100,電連接器100’還具有固定在第一端子組件4與第二端子組件5之間的中央接地片8,所述中央接地片8設置在第一本體42和第二本體52之間,且僅遮覆所述第一本體42與第二本體52的后半段,以屏蔽第一端子41’與第二端子51’之間的信號干擾。所述中央接地片8設有與所述定位柱4215相配合的一對定位孔81、位于一對定位孔81 后側的長條形孔洞82及位于所述定位孔81之間的方形孔洞83。所述第一讓位槽4211和第二讓位槽5211在方形孔洞83處上下連通,以借由絕緣塊6鑲埋成型于所述第一讓位槽4211、方形孔洞83及第二讓位槽5211中,使得所述第一端子組件4、中央接地片8及第二端子組件5穩固固定在一起。
[0055]所述中央接地片8遮覆所述第一固定部410’與第二固定部510’,且所述中央接地片8上設有與所述接地端子43相導通的接觸臂84。本實施方式中,所述接觸臂84撕裂成型于所述長條形孔洞82內并朝向所述第二端子51’突伸,以與第二端子51’的接地端子43形成接觸,繼而傳遞接地信號。當然,在其他實施方式中,所述接觸臂84也可設置在所述中央接地片8的兩側并位于兩個所述抵接臂73之間,當所述內鐵殼31自前向后組裝至端子組件1外側時,所述內鐵殼31的內壁面會與所述抵接臂73彈性抵接,并使得所述抵接臂73向所述第一端子41’、第二端子51’靠近,從而使得所述抵接臂73與所述接觸臂84形成接觸,繼而傳遞接地信號。[〇〇56]所述中央接地片8的后端設有向兩側延伸的延伸臂85,所述延伸臂85末端亦自所述開槽5222突伸出所述第二安裝部522’,以與所述遮蔽殼體3電性連接。所述第二安裝部 522’上開設有供限位收容所述延伸臂85的限位槽5223,且所述限位槽5223與所述開槽5222 相連通,以便所述延伸臂85自所述限位槽5223突伸入所述開槽5222。[〇〇57]相較于所述電連接器100,電連接器100’還具有用以限位所述鎖扣件7的限位件9。 本實施例中,所述鎖扣件7與第二端子51’的接地端子43—體成型,所述限位件9與第一端子 41’的接地端子43—體成型;當然,在其他實施例中,所述鎖扣件7亦可設計為與第一端子 41’的接地端子43—體成型,所述限位件9則相應設計為與第二端子51’的接地端子43—體成型。
[0058]所述限位件9與所述鎖扣件7相對設置,并包括與所述鎖扣臂71相貼合設置的限位臂91及連接所述限位臂91與接地端子43的連接部92,所述連接部92呈L型設置,以使得所述限位臂91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接地端子43的延伸方向。所述連接部92鑲埋成型于第一本體42 內,所述限位臂91設置在所述鎖扣臂71的外側并曝露于所述收容槽5216,從而在電連接器 100’與對接連接器對接時,所述限位臂91可用于防止鎖扣臂71在對接連接器的應力作用下向外移動,進一步增強與對接連接器之間的鎖扣力。[〇〇59]本實施例中,所述限位件9僅設置在第一接觸部411’一側,以限位所述鎖扣件7;當然,在第一固定部410’一側亦可設置有所述限位件9,且此時該限位件9與所述抵接臂73相貼合設置并設置在抵接臂73的內側,從而在所述抵接臂73與內鐵殼31彈性抵接時,所述限位件9抵頂所述抵接臂73,以防止抵接臂73受內鐵殼31擠壓變形,進一步保證抵接臂73與內鐵殼31對接良好。
[0060]本實用新型所描述的限位件9是設置在符合USB 3.1標準的USB Type C連接器(如圖7與圖8所示)上,當然,所述限位件9結構亦可應用于符合USB 2.0標準的USB Type C連接器(如圖2與圖3所示)。
[0061]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電連接器100、100’通過設置有與接地端子43相連的鎖扣件7,且所述鎖扣件7位于接地端子43的第一接觸部411、411’與第二接觸部511旁側,從而借由所述鎖扣件7即可實現與對接連接器的彈性抵持,中央接地片8僅位于產品后半段以實現屏蔽及提供阻抗匹配作用,以簡易的結構方式就能達到提供彈性抵持力、簡化產品實現難度的目的。
[0062]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
【主權項】
1.一種電連接器,包括:第一端子組件,具有若干第一端子和固定在所述第一端子周圍的第一本體,所述第一 端子具有固定在第一本體內的第一固定部、自第一固定部一端向前延伸的第一接觸部和自 第一固定部另一端延伸出第一本體的第一焊接部;第二端子組件,具有若干第二端子和固定在所述第二端子周圍的第二本體,所述第二 端子具有固定在第二本體內的第二固定部、自第二固定部一端向前延伸的第二接觸部和自 第二固定部另一端延伸出第二本體的第二焊接部;接地組件,安裝在所述第一端子組件和第二端子組件上;遮蔽殼體,遮覆在所述第一端子組件和第二端子組件的外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均包括接地端子,所述電連接器還包括與所述 第一端子的接地端子或第二端子的接地端子相連的鎖扣件,所述鎖扣件位于第一接觸部與 第二接觸部旁側,以與對接連接器彈性抵持。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鎖扣件包括延伸至第一接觸部與 第二接觸部旁側的鎖扣臂,所述鎖扣臂彈性懸伸,以與對接連接器彈性抵持,沿第一端子與 第二端子排列方向視之,所述鎖扣臂位于第一端子與第二端子之間且位于第一端子與第二 端子的外側。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鎖扣件還包括連接所述鎖扣臂與 所述接地端子的連接臂,所述連接臂呈L型設置,以使得所述鎖扣臂的延伸方向垂直于第一 端子和第二端子的延伸方向。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鎖扣件還包括與所述鎖扣臂相連 且延伸至第一固定部與第二固定部旁側的抵接臂,所述抵接臂朝遠離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 的方向彈性懸伸,以與所述遮蔽殼體電性連接。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殼體包括包覆在所述第一端 子組件和第二端子組件外側的內鐵殼和疊置于內鐵殼外側的外鐵殼,所述抵接臂突伸出所 述第一本體和第二本體并與所述內鐵殼彈性抵接。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電連接器還包括用以限位所述鎖 扣件的限位件,所述限位件與所述鎖扣件相對設置,所述限位件包括與所述鎖扣臂相貼合 且設置在所述鎖扣臂外側的限位臂。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與第一端子的接地端子一 體成型,所述鎖扣件與第二端子的接地端子一體成型。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均具有位于 兩側的兩個接地端子、相鄰兩個接地端子設置的兩個電源端子以及設于兩個電源端子之間 的差分信號端子對和偵測端子。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電連接器還包括固定在第一本體 與第二本體之間的中央接地片,所述中央接地片遮覆所述第一固定部與第二固定部,所述 中央接地片設有接觸臂,且所述接觸臂與所述接地端子相導通。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組件包括絕緣座和接地片, 所述絕緣座與所述接地片分體設置,且沿電連接器長度方向視之,所述接地片位于所述絕 緣座與電連接器前端面之間。
【文檔編號】H01R13/627GK205583264SQ201620318804
【公開日】2016年9月14日
【申請日】2016年4月18日
【發明人】茍亞娟, 容志強, 游萬益, 黃茂榮, 陳億昌
【申請人】凡甲電子(蘇州)有限公司, 凡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