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蓄電池隔熱罩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蓄電池隔熱罩,其特征在于,包括由第一側板、第二側板、第三側板、第四側板圍合連接形成的立方體,以及立方體上方與第三側板連接的頂面板,所述頂面板前方邊緣向下延伸形成與第一側板活動連接的搭片,所述頂面板左右兩側開設第一線束安裝孔和第二線束安裝孔,所述頂面板上前后兩端分別開設第一壓板孔和第二壓板孔,所述第二側板、第四側板上均開設有通氣孔。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蓄電池罩能有效的起到隔絕熱空氣,降低蓄電池環境溫度的作用,保證蓄電池工作在60℃以下的安全環境中。
【專利說明】
一種蓄電池隔熱罩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電子電器技術領域,具體地指一種降低蓄電池使用環境溫度的蓄電池隔熱罩。
【背景技術】
[0002]由于國V排放標準要求提高車輛燃油經濟性能,微混合動力啟停技術成為越來越熱門的技術。啟停技術頻繁啟動發動機,要求提高蓄電池的循環充放電能力,現階段,德系、日系、美系啟停車型一般使用的EFB蓄電池,而國內自主品牌汽車啟停系統蓄電池以AGM電池為主。AGM電池獨特的內部結構要求其使用環境不超過60°C,如果長期處于高溫環境,蓄電池壽命將受嚴重影響,因此,降低蓄電池的使用環境溫度,對于保證蓄電池的工作安全、工作壽命,甚至是啟停技術的健康發展至關重要。
[0003]針對上面的問題,目前有兩種解決方案:其中一種是將AGM電池布置在行李箱,但這種方案對整車電氣設計技術的要求很高,并會導致車輛線束、車身和內飾件成本大大增加,這種方案一般被高端車型例如寶馬、奧迪車型采用;另一種是將AGM電池布置在發動機前艙,同時增加隔熱罩。因此需要開發出一種降低蓄電池使用環境溫度的蓄電池隔熱罩。
【發明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解決上述【背景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降低蓄電池使用環境溫度的蓄電池隔熱罩。
[0005]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為:一種蓄電池隔熱罩,其特征在于,包括由第一側板、第二側板、第三側板、第四側板圍合連接形成的立方體,以及立方體上方與第三側板連接的頂面板,所述頂面板前方邊緣向下延伸形成與第一側板活動連接的搭片,所述頂面板左右兩側開設第一線束安裝孔和第二線束安裝孔,所述頂面板上前后兩端分別開設第一壓板孔和第二壓板孔,所述第二側板、第四側板上均開設有通氣孔。
[0006]優選的,所述第一壓板孔從頂面板開至搭片上,所述第二壓板孔從頂面板開至第三側板上。
[0007]優選的,所述第一側板上緣與搭片下緣均設有蘑菇搭扣,所述第一側板與搭片通過蘑菇搭扣活動連接。
[0008]優選的,所述第一線束安裝孔和第二線束安裝孔位于頂面板前方左右角落處對稱設置,所述第四側板與第一線束安裝孔對應處向下凹陷,所述第二側板與第二線束安裝孔對應處向下凹陷,所述第一側板上端與第四側板、第二側板凹陷處平齊。
[0009]優選的,所述第一側板、第二側板、第三側板、第四側板、頂面板為一體彎折成型,所述第一側板與第四側板間、第四側板與第三側板間、第三側板與第二側板間、第三側板與頂面板間的連接處均設有方便彎折的折線。
[0010]進一步的,所述第一側板與第二側板間的連接方式為毛氈黏合式、膠水黏合式、紐扣式或插裝式。
[0011]進一步的,所述第一側板、第二側板、第三側板、第四側板、頂面板均為內層泡棉、外層無紡布的雙層結構,所述第一側板、第二側板、第三側板、第四側板、頂面板邊緣及折線處均為雙層結構熱壓成型。
[0012]更進一步的,所述第一側板、第二側板、第三側板、第四側板、頂面板雙層結構的熱壓處厚度小于未熱壓處。
[0013]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
[0014]1.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蓄電池罩能有效的起到隔絕熱空氣,降低蓄電池環境溫度的作用,保證蓄電池工作在60 °C以下的安全環境中。
[0015]2.蓄電池選用的隔熱材料泡棉為LDHJ(低密度聚氨酯)泡棉材料,不僅隔熱性能好,而且價格低廉。
[0016]3.蓄電池罩制造簡單,安裝方便,留有線束安裝孔和壓板孔,使蓄電池隔熱同時保持與前車的固定連接,而且蘑菇搭扣豎直方向有一定高度,具有普通搭扣連接無法達到的可調節功能。
【附圖說明】
[0017]圖1為本實用新型蓄電池罩結構示意圖
[0018]圖2為本實用新型蓄電池罩平面展開圖
[0019]其中:1.第一側板2.第二側板3.第三側板4.第四側板5.頂面板6.搭片7.第一線束安裝孔8.第二線束安裝孔9.第一壓板孔10.第二壓板孔11.通氣孔12.蘑菇搭扣13.折線14.第二側板下凹處15.第四側板下凹處。
【具體實施方式】
[0020]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0021]如圖1-2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電池隔熱罩,包括由第一側板1、第二側板2、第三側板3、第四側板4圍合連接形成的立方體(矩形盒體),以及立方體上方與第三側板3連接的頂面板5,頂面板5形狀與立方體上方開口相對應,頂面板5前方邊緣向下延伸形成與第一側板活動連接的搭片6,頂面板5左右兩側開設第一線束安裝孔7和第二線束安裝孔8,頂面板5上前后兩端分別開設第一壓板孔9和第二壓板孔10,第二側板2、第四側板4上均開設有通氣孔11。本實施例中立方體的前后左右方向為:以圖1中第一側板I為前、第三側板3為后、第四側板4為左、第二側板2為右。
[0022]第一壓板孔9從頂面板5開至搭片6上,第二壓板孔10從頂面板5開至第三側板3上。第一側板I上緣與搭片6下緣均設有蘑菇搭扣12,第一側板I與搭片6通過蘑菇搭扣12活動連接。
[0023]第一線束安裝孔7和第二線束安裝孔8位于頂面板5前方左右角落處對稱設置,第一線束安裝孔7右邊緣與第二線束安裝孔8左邊緣分別與搭片6兩側邊緣對應。第四側板4與第一線束安裝孔7對應處向下凹陷形成第四側板下凹處15,第二側板2與第二線束安裝孔8對應處向下凹陷形成第二側板下凹處14,第四側板下凹處15與第二側板下凹處14左右對稱且高度相同,第一側板I上端與第二側板下凹處14和第四側板下凹處15平齊。
[0024]如圖2所示,第一側板1、第二側板2、第三側板3、第四側板4、頂面板5為一體彎折成型,第一側板I與第四側板4間、第四側板4與第三側板3間、第三側板3與第二側板2間、第三側板3與頂面板5間的連接處均設有方便彎折的折線13。第一側板I與第二側板2間的連接方式為毛氈黏合式、膠水黏合式、紐扣式或插裝式。本實施例中第一側板I與第二側板2間采用插裝連接,即第二側板2邊緣設置豎直方向插片,第一側板I邊緣設置豎直方向的插槽。
[0025]第一側板1、第二側板2、第三側板3、第四側板4、頂面板5均為內層泡棉、外層無紡布的雙層結構,第一側板1、第二側板2、第三側板3、第四側板4、頂面板5邊緣及折線13處均為雙層結構熱壓成型,第一線束安裝孔7、第二線束安裝孔8、第一壓板孔9、第二壓板孔10、通氣孔11邊緣均熱壓成型處理。第一側板1、第二側板2、第三側板3、第四側板4、頂面板5雙層結構的熱壓處厚度小于未熱壓處。為實現更好隔熱效果,內層泡棉采用LDPU(低密度聚氨酯)泡棉。
[0026]安裝時將蓄電池罩套在蓄電池上,第一側板I與搭片6通過蘑菇搭扣12連接。蓄電池電纜穿過第一線束安裝孔7和第二線束安裝孔8,當蓄電池的壓板與蓄電池上表面尺寸相差較小時,將壓板置于在蓄電池罩內,從第一壓板孔9、第二壓板孔10中與拉桿固定連接,當壓板與蓄電池上表面尺寸相差較大時,將壓板置于在蓄電池罩外,通過第一壓板孔9、第二壓板孔10與蓄電池固定連接,再通過連桿與車身前部連接。
【主權項】
1.一種蓄電池隔熱罩,其特征在于,包括由第一側板(I)、第二側板(2)、第三側板(3)、第四側板(4)圍合連接形成的立方體,以及立方體上方與第三側板(3)連接的頂面板(5),所述頂面板(5)前方邊緣向下延伸形成與第一側板活動連接的搭片(6),所述頂面板(5)左右兩側分別開設第一線束安裝孔(7)和第二線束安裝孔(8),所述頂面板(5)上前后兩端分別開設第一壓板孔(9)和第二壓板孔(10),所述第二側板(2)、第四側板(4)上均開設有通氣孔(Il)0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蓄電池隔熱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壓板孔(9)從頂面板(5)開至搭片(6)上,所述第二壓板孔(1)從頂面板(5)開至第三側板(3)上。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蓄電池隔熱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側板(I)上緣與搭片(6)下緣均設有蘑菇搭扣(12),所述第一側板(I)與搭片(6)通過蘑菇搭扣(12)活動連接。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蓄電池隔熱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線束安裝孔(7)和第二線束安裝孔(8)位于頂面板(5)前方左右角落處對稱設置,所述第四側板(4)與第一線束安裝孔(7)對應處向下凹陷,所述第二側板(2)與第二線束安裝孔(8)對應處向下凹陷,所述第一側板(I)上端與第四側板(4)、第二側板(2)凹陷處平齊。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蓄電池隔熱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側板(1)、第二側板(2)、第三側板(3)、第四側板(4)、頂面板(5)為一體彎折成型,所述第一側板(I)與第四側板(4)間、第四側板(4)與第三側板(3)間、第三側板(3)與第二側板(2)間、第三側板(3)與頂面板(5)間連接處均設有方便彎折的折線(13)。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蓄電池隔熱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側板(I)與第二側板(2)間的連接方式為毛氈黏合式、膠水黏合式、紐扣式或插裝式。7.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蓄電池隔熱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側板(1)、第二側板(2)、第三側板(3)、第四側板(4)、頂面板(5)均為內層泡棉、外層無紡布的雙層結構,所述第一側板(I)、第二側板(2)、第三側板(3)、第四側板(4)、頂面板(5)邊緣及折線(13)處均為雙層結構熱壓成型。8.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蓄電池隔熱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側板(1)、第二側板(2)、第三側板(3)、第四側板(4)、頂面板(5)雙層結構的熱壓處厚度小于未熱壓處。
【文檔編號】H01M10/658GK205582999SQ201620321299
【公開日】2016年9月14日
【申請日】2016年4月18日
【發明人】李青, 潘香英, 張坤, 肖美臨, 俞煒
【申請人】東風汽車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