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搖桿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搖桿,包括固定板、搖桿軸、手柄、齒輪和齒輪電位器;搖桿軸貫穿固定板并可轉動地固定在固定板上,搖桿軸的一端與齒輪連接,齒輪電位器固定在固定板上,齒輪與齒輪電位器嚙合,手柄與搖桿軸連接。使用者控制手柄運動,手柄帶動搖桿軸轉動,搖桿軸帶動齒輪轉動,齒輪驅動齒輪電位器輸出運動信號。本搖桿采用齒輪傳動,齒輪傳動可靠性高,對使用環境的要求低,受粉塵影響小,提高了搖桿的工作可靠性。
【專利說明】
_種搖桿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控制裝置,尤其涉及一種方向控制裝置。
【背景技術】
[0002]搖桿(操作桿)具備一個手持部,在使用者帶動手持部運動時,搖桿將手持部的運動轉換為電信號并輸入至操作對象中,從而實現對操作對象運動方向的控制。
[0003]現有的搖桿的工作原理為:手持部的運動帶動導電膠觸及集成電路上的各個觸點,從而輸出不同的電信號。然而,在粉塵較多的環境中,常常因為粉塵導致集成電路短路,搖桿無法正常工作。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搖桿,以使上述問題得到改善。
[0005]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實現:
[0006]第一方面,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搖桿,包括固定板、搖桿軸、手柄、齒輪和齒輪電位器;
[0007]搖桿軸貫穿固定板并可轉動地固定在固定板上,搖桿軸的一端與齒輪連接,齒輪電位器固定在固定板上,齒輪與齒輪電位器嚙合,手柄與搖桿軸連接。
[0008]工作原理如下:
[0009]使用者控制手柄運動,手柄帶動搖桿軸轉動,搖桿軸帶動齒輪轉動,齒輪驅動齒輪電位器輸出運動信號。
[0010]本搖桿采用齒輪傳動,齒輪傳動可靠性高,對使用環境的要求低,受粉塵影響小,提高了搖桿的工作可靠性。
[0011]結合第一方面,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
[0012]齒輪為扇形齒輪。
[0013]搖桿軸的轉動角度小于180°,采用扇形齒輪,不但滿足了控制要求,而且降低了搖桿的整體重量、體積和成本。
[0014]結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種可能的實施方式:
[0015]齒輪上開設有減重孔。
[0016]在齒輪上開設減重孔,進一步降低了搖桿的整體重量。
[0017]結合第一方面,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三種可能的實施方式:
[0018]還包括與搖桿軸連接的彈性復位裝置。
[0019]在手柄不受外力時,彈性復位裝置使搖桿軸返回零位,實現了自動復位的功能。
[0020]結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種可能的實施方式,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四種可能的實施方式:
[0021 ]彈性復位裝置為扭簧,彈性復位裝置具備第一端和第二端,彈性復位裝置套設于搖桿軸上,彈性復位裝置的第一端固定在固定板上,彈性復位裝置的第二端與搖桿軸連接。
[0022]結合第一方面的第四種可能的實施方式,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五種可能的實施方式:
[0023]搖桿軸遠離齒輪的一端在搖桿軸的徑向方向上向外延伸構成外延段,彈性復位裝置的第二端在彈性復位裝置的徑向方向上向外延伸構成連接段,連接段與外延段連接。
[0024]在使用過程中,使用者使手柄運動時,需要克服扭簧的扭力。然而,大部分扭簧的扭力較大,導致使用時較為費力。為此,設置外延段和連接段。外延段和連接段相互連接構成力臂,從而使得使用過程中只需要在手柄上施加較小的力即可克服扭簧的扭力,提高了搖桿的易用性。
[0025]結合第一方面的第五種可能的實施方式,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六種可能的實施方式:
[0026]還包括一端固定在外延段上的平行段,平行段與搖桿軸平行,平行段的另一端靠近彈性復位裝置的第二端并與連接段連接,連接段通過平行段與外延段連接。
[0027]要使連接段和外延段連接,需要將連接段彎折一定角度。連接段彎折將使連接段的強度降低,導致連接段易折斷。為此,設置平行段,連接段通過平行段與外延段連接,從而無需彎折連接段,避免了連接段的強度降低,提高了搖桿的工作可靠性。
[0028]結合第一方面的第六種可能的實施方式,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七種可能的實施方式:
[0029]連接段包括主連接段以及從主連接段延伸出的副連接段,平行段被主連接段和副連接段夾持。
[0030]如果將連接段采用焊接、熱熔連接或螺栓連接等方式直接與平行段連接,其施工工藝復雜、組裝困難且制造效率低。為此,將連接段設置成包含主連接段和副連接段的形式,并使主連接段和副連接段夾持平行段。如此,在組裝時,只需要將平行段嵌入主連接段和副連接段之間即可,簡化了組裝流程,提高了制造效率。
[0031]結合第一方面的第七種可能的實施方式,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八種可能的實施方式:
[0032]平行段為圓柱狀。
[0033]在工作時,平行段會與主連接段、副連接段之間產生相對轉動。為了使平行段與主連接段、副連接段之間的相對轉動更加平滑,提升操作手感,將平行段設置成為圓柱狀。
[0034]結合第一方面,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九種可能的實施方式:
[0035]固定板上開設有扎帶孔。
[0036]齒輪電位器產生的信號需要通過線路輸出。在固定板上開設扎帶孔,使線路能夠被扎帶固定在固定板上,更便于搖桿的安裝。
[0037]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至少具有如下優點和有益效果:
[0038]1.本搖桿采用齒輪傳動,齒輪傳動可靠性高,對使用環境的要求低,受粉塵影響小,提高了搖桿的工作可靠性。
[0039]2.搖桿軸的轉動角度小于180°,采用扇形齒輪,不但滿足了控制要求,而且降低了搖桿的整體重量、體積和成本。
[0040]3.在齒輪上開設減重孔,進一步降低了搖桿的整體重量。[0041 ] 4.設置彈性復位裝置,在手柄不受外力時,彈性復位裝置使搖桿軸返回零位,實現了自動復位的功能。
[0042]5.設置外延段和連接段。外延段和連接段相互連接構成力臂,從而使得使用過程中只需要在手柄上施加較小的力即可克服扭簧的扭力,提高了搖桿的易用性。
[0043]6.設置平行段,連接段通過平行段與外延段連接,從而無需彎折連接段,避免了連接段的強度降低,提高了搖桿的工作可靠性。
[0044]7.將連接段設置成包含主連接段和副連接段的形式,并使主連接段和副連接段夾持平行段。如此,在組裝時,只需要將外延段嵌入主連接段和副連接段之間即可,簡化了組裝流程,提尚了制造效率。
[0045]8.將平行段設置成為圓柱狀,使平行段與主連接段、副連接段之間的相對轉動更加平滑,提升操作手感。
[0046]9.在固定板上開設扎帶孔,使與齒輪電位器連接的線路能夠被扎帶固定在固定板上,更便于搖桿的安裝。
【附圖說明】
[0047]為了更清楚的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下面對實施例中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介紹。應當理解,以下附圖僅示出了本實用新型的某些實施方式,不應被看作是對本實用新型范圍的限制。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情況下,能夠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附圖。
[0048]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搖桿的正視圖;
[0049]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搖桿的左視圖;
[0050]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搖桿的右視圖;
[0051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搖桿的后視圖;
[0052]圖5為圖2的A處放大圖;
[0053]其中,附圖標記對應的零部件名稱如下:
[0054]100-搖桿,110-固定板,111-扎帶孔,120-搖桿軸,121-外延段,122-平行段,130-齒輪,131-減重孔,140-齒輪電位器,150-手柄,160-彈性復位裝置,161-第一端,162-第二端,163-連接段,164-主連接段,165-副連接段。
【具體實施方式】
[0055]為使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的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
[0056]因此,以下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的詳細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的范圍,而是僅僅表示本實用新型的部分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0057]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
[0058]應注意到:相似的標號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圖中表示類似項,因此,一旦某一項在一個附圖中被定義,則在隨后的附圖中不需要對其進行進一步定義和解釋。
[0059]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第一”、“第二”等僅用于區分描述,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
[0060]實施例1:
[0061]搖桿(操作桿)具備一個手持部,在使用者帶動手持部運動時,搖桿將手持部的運動轉換為電信號并輸入至操作對象中,從而實現對操作對象運動方向的控制。
[0062]現有的搖桿的工作原理為:手持部的運動帶動導電膠觸及集成電路上的各個觸點,從而輸出不同的電信號。然而,在粉塵較多的環境中,常常因為粉塵導致集成電路短路,搖桿無法正常工作。
[0063]為此,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提供一種搖桿100。
[0064]搖桿100包括一個用于固定和支撐其它部件的固定板110。搖桿軸120貫穿固定板110,并可轉動地固定在固定板110上。搖桿軸120的一端與齒輪130連接,搖桿軸120轉動時帶動齒輪130轉動。齒輪電位器140固定在固定板110上。齒輪電位器140與齒輪130嚙合。手柄150與搖桿軸120連接,用于帶動搖桿軸120轉動。
[0065]使用者控制手柄150運動,手柄150帶動搖桿軸120轉動,搖桿軸120帶動齒輪130轉動,齒輪130驅動齒輪電位器140輸出運動信號。
[0066]搖桿100采用齒輪傳動,齒輪傳動可靠性高,對使用環境的要求低,受粉塵影響小,提高了搖桿100的工作可靠性。
[0067]搖桿100在使用過程中,搖桿軸120的轉動角度小于180°,因此齒輪130可以不必采用圓形齒輪。在本實施例中,齒輪130為扇形齒輪,不但滿足了控制要求,而且降低了搖桿的整體重量、體積和成本。
[0068]如圖1所示,為了進一步降低搖桿100的整體重量,還可以在齒輪130上開設減重孔131。
[0069]在手柄150不受外力時,我們希望搖桿軸120能夠自動返回零位,以便于使用者進行下一次操作。為此,如圖2和圖3所示,設置彈性復位裝置160。設置彈性復位裝置160與搖桿軸120連接,在手柄150受外力運動時,彈性復位裝置160被拉伸或壓縮。在手柄150不受外力時,彈性復位裝置160恢復到自然狀態,同時帶動搖桿軸120返回零位,實現了自動復位的功能。
[0070]彈性復位裝置160可以采用多種形式構成,例如柔性的橡膠墊、彈簧、彈簧片等。在本實施例中,如圖2和圖3所示,彈性復位裝置160為扭簧。需要說明的是,下文中提及的彈性復位裝置160均是指扭簧。彈性復位裝置160具備第一端161和第二端162。彈性復位裝置160套設于搖桿軸120上,彈性復位裝置160的第一端161固定在固定板110上,彈性復位裝置160的第二端162與搖桿軸120連接。
[0071]彈性復位裝置160的第二端162可以與搖桿軸120直接連接。但是直接連接存在如下問題:在使用過程中,使用者使手柄150運動時,需要克服扭簧的扭力。然而,大部分扭簧的扭力較大,導致使用時較為費力。為此,作出下面的改進:
[0072]如圖2和圖4所示,使搖桿軸120遠離齒輪130的一端在搖桿軸120的徑向方向上向外延伸構成外延段121,彈性復位裝置160的第二端162在彈性復位裝置160的徑向方向上向外延伸構成連接段163,連接段163與外延段121連接。
[0073]外延段121和連接段163相互連接構成力臂,從而使得使用過程中只需要在手柄150上施加較小的力即可克服扭簧的扭力,提高了搖桿100的易用性。
[0074]要使連接段163和外延段121連接,需要將連接段163彎折一定角度。連接段163彎折將使連接段163的強度降低,導致連接段163易折斷。為此,如圖2所示,增設平行段122。平行段122的一端固定在外延段121上,平行段122與搖桿軸120平行,平行段122的另一端靠近彈性復位裝置160的第二端162并與連接段163連接。如此,連接段163通過平行段122與外延段121連接,從而無需彎折連接段163,避免了連接段163的強度降低,提高了搖桿100的工作可靠性。
[0075]連接段163可以采用焊接、熱熔連接或螺栓連接等方式直接與平行段122連接。然而,上述連接方式施工工藝復雜、組裝困難且制造效率低。為此,如圖5所示,將連接段163設置成包括主連接段164以及從主連接段164延伸出的副連接段165的形式,平行段122被主連接段164和副連接段165夾持。如此,在組裝時,只需要將平行段122嵌入主連接段164和副連接段165之間即可,簡化了組裝流程,提高了制造效率。
[0076]平行段122可以是方形的、多邊形的、三角形的或橢圓形的。但是,在工作時,平行段122會與主連接段164、副連接段165之間產生相對轉動。上述形狀的平行段122會導致其與主連接段164、副連接段165之間的轉動不平滑,產生頓挫感,影響操作手感。為此,在本實施例中,將平行段122設置成圓柱狀,使平行段122與主連接段164、副連接段165之間的相對轉動更加平滑,提升操作手感。
[0077]齒輪電位器140產生的信號需要通過線路輸出。在本實施例中,如圖2和圖4所示,在固定板110上開設扎帶孔111,使線路能夠被扎帶固定在固定板110上,更便于搖桿100的安裝。
[0078]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部分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本實用新型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搖桿,其特征在于: 包括固定板、搖桿軸、手柄、齒輪和齒輪電位器; 所述搖桿軸貫穿所述固定板并可轉動地固定在所述固定板上,所述搖桿軸的一端與所述齒輪連接,所述齒輪電位器固定在所述固定板上,所述齒輪與所述齒輪電位器嚙合,所述手柄與所述搖桿軸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搖桿,其特征在于: 所述齒輪為扇形齒輪。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搖桿,其特征在于: 所述齒輪上開設有減重孔。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搖桿,其特征在于: 還包括與所述搖桿軸連接的彈性復位裝置。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搖桿,其特征在于: 所述彈性復位裝置為扭簧,所述彈性復位裝置具備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彈性復位裝置套設于所述搖桿軸上,所述彈性復位裝置的第一端固定在所述固定板上,所述彈性復位裝置的第二端與所述搖桿軸連接。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搖桿,其特征在于: 所述搖桿軸遠離所述齒輪的一端在所述搖桿軸的徑向方向上向外延伸構成外延段,所述彈性復位裝置的第二端在彈性復位裝置的徑向方向上向外延伸構成連接段,所述連接段與所述外延段連接。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搖桿,其特征在于: 還包括一端固定在所述外延段上的平行段,所述平行段與所述搖桿軸平行,所述平行段的另一端靠近所述彈性復位裝置的第二端并與所述連接段連接,所述連接段通過所述平行段與所述外延段連接。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搖桿,其特征在于: 所述連接段包括主連接段以及從所述主連接段延伸出的副連接段,所述平行段被所述主連接段和所述副連接段夾持。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一種搖桿,其特征在于: 所述平行段為圓柱狀。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搖桿,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板上開設有扎帶孔。
【文檔編號】H01C10/00GK205508544SQ201620134163
【公開日】2016年8月24日
【申請日】2016年2月22日
【發明人】楊興強, 寧東陽, 張俊, 胡代均, 趙陽, 周康軍
【申請人】歐姆(重慶)電子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