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座連接器及插頭連接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插座連接器及插頭連接器,該插座連接器包含一第一絕緣本體、若干端子及一第一金屬殼體。該第一絕緣本體具有一對接腔與一插頭連接器連接,且該對接腔由一上本體壁、一下本體壁及兩本體側壁共同形成。各該端子分別被固定于該第一絕緣本體,且電性連接該第一電路板。該第一金屬殼體環繞于該第一絕緣本體外。其中,各該本體側壁分別設有至少一第一凸設部朝向該對接腔內,而該第一金屬殼體前端具有與該至少一第一凸設部相互干涉的至少一第一凹設部。上述產品結構設計,可提升整體結構強度以延長使用壽命。
【專利說明】
插座連接器及插頭連接器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連接器,尤其涉及一種插座連接器及一種插頭連接器。
【背景技術】
[0002]在電子裝置在體積極小化的趨勢下,電子訊號容易因此而造成交互干擾(crosstalk),使原本傳遞的電子訊號產生噪聲(noise)。因此,在不同電子裝置間相互傳遞的電子訊號頻率持續增加的情況下,連接器也必須考慮電子訊號通過連接器時對電子訊號的不利影響,并對不利電子訊號傳輸的原因加以控制或采取適當對應措施以降低其實質上的影響,使電子訊號能完整地在多數電子裝置間傳遞。
[0003]—般電子連接器是以金屬外殼阻隔電子連接器內、外之間的電磁波交互影響,再以導電端子將該電子連接器內部的噪聲傳導至接地電路,藉此降低噪聲對電子訊號傳遞的不利影響。如美國專利公告第7086880號專利,系揭露由絕緣材料制成之一插座外殼A及金屬材料制成之一薄殼B,該薄殼B系用于阻隔該電子連接器內、外之間的電磁波交互影響。
[0004]在前述先前技術公開中,該薄殼8延伸有邊框則、82及接觸邊83、84、85、86,而該插座外殼A具有縱框Al、A2、上面壁A3及下面壁A4,當該薄殼B組裝于該插座外殼A,各該邊框B1、B2系各自嵌合該插座外殼A之縱框Al及A2,且各該接觸邊B3、B6系扣止該插座外殼A之該上面壁A3,而各該接觸邊B4、B5系扣止該插座外殼A之該下面壁A4。
[0005]該薄殼B與該插座外殼A的組合方式,在連接器經過多次插拔后,多會造成該薄殼B的變形而松動,且該薄殼B—但變形后即無法與該插座外殼A穩固接合,造成屏蔽效果不佳,嚴重者甚至有可能導致該薄殼B之各該接觸邊B3、B4、B5、B6破斷。是以,如何改善習知結構之缺陷,實為當前欲解決問題之所在。
【實用新型內容】
[0006]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具有改善結構強度的插座連接器及插頭連接器。
[0007]為實現前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插座連接器,用以焊接于一第一電路板,其包含:一第一絕緣本體,具有一對接腔及若干端子槽,該對接腔由一上本體壁、一下本體壁及兩本體側壁共同形成,而各該端子槽位于該對接腔內;若干端子,分別被固定于該第一絕緣本體且分別具有一焊接段及一接觸段,且各該接觸段分別排列于各該端子槽,而各該焊接段分別延伸出該第一絕緣本體外焊接于該第一電路板;以及一第一金屬殼體,環繞于該第一絕緣本體外;各該本體側壁分別設有至少一第一凸設部朝向該對接腔內,而該第一金屬殼體前端具有向后彎折延伸入該對接腔之一側壁彎折部,該側壁彎折部具有與該至少一第一凸設部相互干涉的至少一第一凹設部。
[0008]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該第一金屬殼體由一上殼體壁、一下殼體壁及二殼體側壁共同形成一收容空間,而該第一絕緣本體收容于該收容空間內,且該側壁彎折部設于各該殼體側壁。
[0009]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各該本體側壁分別具有一穿孔位于該第一凸設部前方,而該第一金屬殼體之各該側壁彎折部內具有一彈臂活動于該穿孔與該第一凹設部。
[0010]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該第一金屬殼體由一上殼體壁、一下殼體壁及二殼體側壁共同形成一收容空間,而該第一絕緣本體收容于該收容空間內,且該上殼體壁及該下殼體壁之前端分別具有一殼體壁彎折部朝該對接腔內延伸,而各該殼體壁彎折部之末端分別延伸有位于該對接腔之至少一接觸臂。
[0011]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該第一金屬殼體之側端延伸至少一焊接臂,各該焊接臂具有自該上殼體壁、該下殼體壁向外側延伸之若干第一連接片、連接于各該第一連接片末端的一第二連接片及自該第二連接片后端彎折延伸出的二焊接片,各該第一連接片及各該焊接片分別趨于平行于該第一電路板,而該第二連接片趨于垂直于第一電路板,各該第一連接片左右間隔開,而該二焊接片位于第二連接片的左右端。
[0012]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插頭連接器,其包含:一第二電路板,具有相對應之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且該第一表面或該第二表面分別排列有若干接觸片及若干接地片;一第二絕緣本體,形成于該第二電路板之該第一表面及該第二表面,且位于各該接觸片后方;一第二金屬殼體,環繞于該第二絕緣本體外;以及一絕緣殼體,環繞于該第二金屬殼體外,且該第二電路板與第二金屬殼體向前凸伸出該絕緣殼體;該第二金屬殼體左右兩側具有向前凸伸之二對接臂,該第二電路板被夾持于該兩對接臂之間,各該接觸片外露于該第二金屬殼體且介于各對接臂之間。
[0013]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該第二電路板與各該對接臂的前端趨于平齊。
[0014]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該二對接臂凸出于第二電路板之該第一表面及該第二表面。
[0015]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該第二金屬殼體具有一頂壁、一底壁及連接該頂壁及該底壁之二側壁,且該頂壁及該底壁分別具有一第一定位槽收容該第二絕緣本體,而各該側壁之內側分別凹有一第二定位槽,各該第二定位槽分別向前延伸入各對接臂,且各對接臂自該二側壁向前凸伸且超出該頂壁與該底壁。
[0016]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該第二金屬殼體具有一頂壁、一底壁及連接該頂壁及該底壁之二側壁,且各該側壁之外側面分別具有用以與插座連接器扣持之一第三凹設部。
[0017]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該第二金屬殼體具有一頂壁、一底壁及連接該頂壁及該底壁之二側壁,且各該側壁之外側面分別具有用以與插座連接器扣持之一第三凹設部。
[0018]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該第二電路板上、下表面設有若干接地片,各該接地片位于各該接觸片后方及該第二電路板左右兩側,該第二金屬殼體之該頂壁及該底壁之相對二端分別延伸一支臂,各該支臂與各該接地片接觸。
[0019]綜上所述,本創作插座電連接器之該第一金屬殼體具有至少二第一凹設部,系分別與各該本體側壁之該第一凸設部相互干涉,使該第一金屬殼體與該第一絕緣本體能夠穩固接合提升結構強度。并且,本創作插頭連接器之該第二絕緣本體形成于該第二電路板之該第一表面及該第二表面,且位于該第一表面及該第二表面之各該接觸片及各該接地片之間,使該第二金屬殼體區隔各該接觸片及各該接地片,避免因該第二金屬殼接觸各該接觸片或各該接地片而引起短路。此外,本創作插頭連接器系透過插座連接器之對接腔與該插座連接器接合,使插頭連接器與該插座連接器達到電性連接。
【附圖說明】
[0020]圖1為先前技術美國專利公告第7086880號之分解圖。
[0021 ]圖2為本實用新型插座連接器及插頭連接器之外觀示意圖。
[0022]圖3為本實用新型插座連接器之分解圖。
[0023]圖4為本實用新型插座連接器之部分結構圖。
[0024]圖5為本實用新型插座連接器之部分結構圖。
[0025]圖6為本實用新型插座連接器之部分結構圖。
[0026]圖7為本實用新型插座連接器之剖面圖。
[0027]圖8為本實用新型插頭連接器之部分結構圖。
[0028]圖9為本實用新型插頭連接器之部分結構圖。
[0029]圖10為本實用新型插頭連接器之剖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0]請參圖2至圖7所示,系本實用新型之插座連接器I,該插座連接器I用以安裝于一第一電路板40,其包含一第一絕緣本體10、若干端子20及一第一金屬殼體30。
[0031 ] 該絕緣本體I具有一對接腔11及若干端子槽12,該對接腔11由一上本體壁110、一下本體壁111及左右兩本體側壁112共同圍成,而各該端子槽12位于該對接腔11內。本實施例中,各該端子槽12成兩排排列分別位于該上本體壁110及該下本體壁111,而該對接腔11用以提供一插頭連接器5插接。
[0032]各該端子20分別被固定于該第一絕緣本體10且分別具有一焊接段21及一接觸段22,且各該接觸段22分別排列于各該端子槽12,而各該焊接段21分別延伸出該第一絕緣本體10外,用以焊接于該第一電路板40。本實施例中,各該端子20之該接觸段22是分別安裝于各該端子槽12中,當該插頭連接器5經由該對接腔11與該插座連接器I插接時,該插頭連接器5與各該接觸段22接觸并電性連接。而各該端子20之該焊接段21于本實施例中是采取直角式(Right Angle)焊接于該第一電路板40表面,此僅本實施例例舉,實際操作亦可將各該端子20之該焊接段21采用插入式(Dip)設計,使其與該第一電路板40電性連接。
[0033]在本實施例揭露中,該第一絕緣本體10之該上本體壁110及該下本體壁111外表面分別具有二第二凸設部114,而各該本體側壁112外表面分別具有一第二凸設部114及一第一凸設部113。請同參圖4所示,意旨各該本體側壁112同時具有位于該對接腔11內的各該第一凸設部113,及位于該對接腔11外的各該第二凸設部114,且各該本體側壁112還分別具有鄰近該第二部凸設114的一穿孔115。各該第一凸設部113及各該第二凸設部114在本實施例中設定為凸塊,然實際使用亦可采用其他類似之結構并不以此為限。
[0034]在本實施例揭露中,該第一金屬殼體30由一上殼體壁301、一下殼體壁302及二殼體側壁303共同形成一收容空間304,且該第一金屬殼體30是安裝于而該第一絕緣本體10夕卜,使該第一絕緣本體10收容于該收容空間304內。該第一金屬殼體30之該上殼體壁301及該下殼體壁302分別具有二第二凹設部32,而各該殼體側壁303分別具有一第二凹設部32。該上殼體壁301及該下殼體壁302之各該第二凹設部32,系各自對應該第一絕緣本體10之該上本體壁110及該下本體壁111之各該第二凸設部114,而各該殼體側壁303亦分別具有該第二凹設部32,且各該第二凹設部32系各自對應該第一絕緣本體10之各該本體側壁112之該第二凸設部114。
[0035]該第一金屬殼體30之該上殼體壁301及該下殼體壁302前緣分別朝向收容空間304方向,彎折延伸有一殼體壁彎折部307,且各該殼體壁彎折部307末端分別延伸位于收容空間304且有左右間隔開的若干接觸臂308。各該殼體側壁303前緣分別向后彎折延伸有位于收容空間304的一側壁彎折部305,且各該側壁彎折部305分別具有一彈臂306及一第一凹設部31,該第一凹設部31與彈臂306左右對齊,使彈臂306能夠活動于第一凹設部31。各該第一凹設部31及各該第二凹設部32在本實施例中系設定為通孔,然實際使用亦可采用其他類似之結構并不以此為限。
[0036]當該第一金屬殼體30安裝于該第一絕緣本體10時,該第一金屬殼體30之該上殼體壁301及該下殼體壁302之各該第二凹設部32,分別與該第一絕緣本體10之該上本體壁110及該下本體壁111之各該第二凸設部114相互卡扣。而各該殼體側壁303之該第二凹設部32,系分別與該第一絕緣本體10之各該本體側壁112之該第二凸設部114相互卡扣。
[0037]各該殼體側壁303之該側壁彎折部305分別沿所對應之各該本體側壁112彎折并朝該對接腔11內延伸,使位于該側壁彎折部305之第一凹設部31與該第一絕緣本體10之各該本體側壁112之該第一凸設113相互干涉,且該彈臂306能夠對應該第一絕緣本體10之各該本體側壁112之該穿孔115位置,使該彈臂306能夠活動于該穿孔115。
[0038]該上殼體壁301及該下殼體壁302之該殼體壁彎折部307,系分別沿所對應之該第一絕緣本體10之該上本體壁110及該下本體壁111彎折,并朝該對接腔內11延伸,且各該殼體壁彎折部307末端分別延伸該接觸臂308,系用以接觸該插頭連接器5之一第二金屬殼體70,請同參圖2所示。
[0039]該上殼體壁301及該下殼體壁302靠近該第一電路板40之一側端,系分別延伸有左右間隔開之二焊接臂33,且各該焊接臂33分別具有自該上殼體壁301及該下殼體壁302向外側延伸之若干第一連接片331、連接于該若干第一連接片331末端的一第二連接片332及自第二連接片332后端彎折延伸出的二焊接片333。各該第一連接片331及各該焊接片333分別趨于平行該第一電路板40,而各該第二連接片332趨于垂直第一電路板40。各該第一連接片331左右間隔開,而各該焊接片333位于第二連接片332的左右端,用以焊接至第一電路板40表面。本處所指該上殼體壁301及該下殼體壁302靠近該第一電路板40之一側端,意旨相對于該殼體壁彎折部307而位于該上殼體壁301及該下殼體壁302之另一側。
[0040]請參圖2及圖8-10所示,系本創作之插頭連接器5,該插頭連接器5可配合插接于上述之該插座連接器I,且該插頭連接器5包含依序形成之一水平放置之第二電路板50、一第二絕緣本體60、一第二金屬殼體70及一絕緣殼體80。該第二電路板50具有相對應之一第一表面501及一第二表面502,且該第一表面501及該第二表面502分別排列有若干接觸片503及若干接地片504,各該接地片504位于各該接觸片503后方及該第二電路板50左右兩側。于本實施例中,各該接觸片503系設定為金手指(Edge Connector),使該插頭連接器5插接于該插座連接器時,該第二電路板50之該第一表面及501及該第二表面502之各該接觸片503,分別與該插座連接器I之各該端子槽12中之該端子20之該接觸段22接觸達到電性連接。而位于該第一表面及501及第二表面502之各該接地片504系設定為接地電接點,系與該第二金屬殼體70接觸形成一接地電路。
[0041]該第二絕緣本體60形成于該第二電路板50之該第一表面501及該第二表面502,且位于該第一表面501及該第二表面502之各該接觸片503及各該接地片504之間。于本實施例中,該第二絕緣本體60系以射出成型制程成型于該第二電路板50之該第一表面501及該第二表面502,并位于接觸片503后方。上述成型方式僅為本實施例所例舉,實際操作時,亦可采用其它成型方式形成,或是將該第二絕緣本體60與該第二電路板50透過組裝方式相互匹配。
[0042]該第二金屬殼體70具有一頂壁701、一底壁702及連接該頂壁701及該底壁702之二側壁703。該頂壁701及該底壁702內側分別凹設有一第一定位槽704,而各該側壁703內側分別凹設有一第二定位槽705,且各該側壁703前端分別具有向前凸出的一對接臂707,而各該第二定位槽705分別進一步向前延伸至各該對接臂707內,該二對接臂707還凸出于第二電路板50之該第一表面501及該第二表面502。
[0043]當該第二金屬殼體70安裝于該第二絕緣本體10時,該第二電路板50左右側邊系向前嵌合于該第二金屬殼體70之各該側壁703之該第二定位槽705,以限制該第二電路板50向前移動,且該第二電路板50與各該對接臂707的前端趨于平齊,而各該接觸片503外露于該第二金屬殼體70并介于各該對接臂707之間;該第二金屬殼體70之該頂壁701及該底壁702之各該第一定位槽704,系分別收容成型于該第二電路板50之該第一表面501及該第二表面502之該第二絕緣本體60,使該第二金屬殼體70間隔該第二電路板50之各該接觸片503—既定距離,避免該第二金屬殼體70接觸到該第二電路板50之各該接觸片503而造成短路。
[0044]該第二金屬殼體70之各該側壁703外表面分別具有一第三凹設部706,該第三凹設部706在本實施例中設定為凹槽,且用以與該插座連接器I之該第一金屬殼體30之各該彈臂306相互干涉。該第二金屬殼體70之該頂壁701及該底壁702之相對二端分別延伸一支臂708朝背離各該第三凹設部706方向,且各該支臂708分別與該第二電路板50之各該接地片504接觸形成接地電路。
[0045]綜上,該插座連接器I透過該第一金屬殼體30之該側壁彎折部305及該殼體壁彎折部307四周翻邊之設計,可提升該插頭連接器5插接時的導向順暢,從而提高該插座連接器I接口處的耐破損強度;該第一金屬殼體30之各該焊接臂33之各該第二連接片332之設計,能夠降低各組焊接臂33之焊接腳變形;各該第一凸設部113與各該第一凹設部31及各該第二凸設部114與各該第二凹設部32的相互配合,使該第一金屬殼體30能夠與該第一絕緣本體10穩固接合;此外,該第一絕緣本體10之各該本體側壁112分別設有該穿孔115,使該第一金屬殼體30之各該側壁彎折部305之該彈臂306,在與該插頭連接器5插接或拔除時所產生之位移能夠在該穿孔115中活動。
[0046]而該插頭連接器5透過該第二電路板50之該第一表面501及該第二表面502分別鍍覆可導電金手指之設計結構,以保證信號正常傳輸;該第二電路板50之該第一表面501及該第二表面502分別成型該第二絕緣本體60,使該插頭連接器5組裝完成后,避免金手指與該第二金屬殼體70接觸而引起短路;透過該第二金屬殼體70之各該第二定位槽705與各第一定位槽704之設計,并利用各該支臂708焊接于該第二電路板50,使該插頭連接器5在組裝完成后,該第二金屬殼體70能夠確實穩固;該第二金屬殼體70之各該第三凹設部706之設計,使該插座連接器I之該第一金屬殼體30之各該彈臂306,能夠分別與各該第三凹設部706相互干涉,確保插頭連接器5與該插座連接器I匹配后不易松脫。
[0047]盡管為示例目的,已經公開了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但是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將意識到,在不脫離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公開的本實用新型的范圍和精神的情況下,各種改進、增加以及取代是可能的。
【主權項】
1.一種插座連接器,用以焊接于一第一電路板,其包含: 一第一絕緣本體,具有一對接腔及若干端子槽,該對接腔由一上本體壁、一下本體壁及兩本體側壁共同形成,而各該端子槽位于該對接腔內; 若干端子,分別被固定于該第一絕緣本體且分別具有一焊接段及一接觸段,且各該接觸段分別排列于各該端子槽,而各該焊接段分別延伸出該第一絕緣本體外焊接于該第一電路板;以及 一第一金屬殼體,環繞于該第一絕緣本體外; 其特征在于,各該本體側壁分別設有至少一第一凸設部朝向該對接腔內,而該第一金屬殼體前端具有向后彎折延伸入該對接腔之一側壁彎折部,該側壁彎折部具有與該至少一第一凸設部相互干涉的至少一第一凹設部。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連接器,其特征在于:該第一金屬殼體由一上殼體壁、一下殼體壁及二殼體側壁共同形成一收容空間,而該第一絕緣本體收容于該收容空間內,且該側壁彎折部設于各該殼體側壁。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連接器,其特征在于:各該本體側壁分別具有一穿孔位于該第一凸設部前方,而該第一金屬殼體之各該側壁彎折部內具有一彈臂活動于該穿孔與該第一凹設部。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連接器,其特征在于:該第一金屬殼體由一上殼體壁、一下殼體壁及二殼體側壁共同形成一收容空間,而該第一絕緣本體收容于該收容空間內,且該上殼體壁及該下殼體壁之前端分別具有一殼體壁彎折部朝該對接腔內延伸,而各該殼體壁彎折部之末端分別延伸有位于該對接腔之至少一接觸臂。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連接器,其特征在于:該第一金屬殼體之側端延伸至少一焊接臂,各該焊接臂具有自該上殼體壁、該下殼體壁向外側延伸之若干第一連接片、連接于各該第一連接片末端的一第二連接片及自該第二連接片后端彎折延伸出的二焊接片,各該第一連接片及各該焊接片分別趨于平行于該第一電路板,而該第二連接片趨于垂直于第一電路板,各該第一連接片左右間隔開,而該二焊接片位于第二連接片的左右端。6.一種插頭連接器,用以與插座連接器對接,其包含: 一第二電路板,具有相對應之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且該第一表面或該第二表面分別排列有若干接觸片及若干接地片; 一第二絕緣本體,形成于該第二電路板之該第一表面及該第二表面,且位于各該接觸片后方; 一第二金屬殼體,環繞于該第二絕緣本體外;以及 一絕緣殼體,環繞于該第二金屬殼體外,且該第二電路板與第二金屬殼體向前凸伸出該絕緣殼體; 其特征在于,該第二金屬殼體左右兩側具有向前凸伸之二對接臂,該第二電路板被夾持于該兩對接臂之間,各該接觸片外露于該第二金屬殼體且介于各對接臂之間。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插頭連接器,其特征在于:該第二電路板與各該對接臂的前端趨于平齊。8.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插頭連接器,其特征在于;該二對接臂凸出于第二電路板之該第一表面及該第二表面。9.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插頭連接器,其特征在于:該第二金屬殼體具有一頂壁、一底壁及連接該頂壁及該底壁之二側壁,且該頂壁及該底壁分別具有一第一定位槽收容該第二絕緣本體,而各該側壁之內側分別凹有一第二定位槽,各該第二定位槽分別向前延伸入各該對接臂,且各該對接臂自該二側壁向前凸伸且超出該頂壁與該底壁。10.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插頭連接器,其特征在于:該第二金屬殼體具有一頂壁、一底壁及連接該頂壁及該底壁之二側壁,且各該側壁之外側面分別具有用以與插座連接器扣持之一第三凹設部。11.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插頭連接器,其特征在于:該第二金屬殼體具有一頂壁、一底壁及連接該頂壁及該底壁之二側壁,且各該側壁之外側面分別具有用以與插座連接器扣持之一第三凹設部。12.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插頭連接器,其特征在于:該第二電路板上、下表面設有若干接地片,各該接地片位于各該接觸片后方及該第二電路板左右兩側,該第二金屬殼體之該頂壁及該底壁之相對二端分別延伸一支臂,各該支臂與各該接地片接觸。
【文檔編號】H01R24/00GK205488894SQ201620104739
【公開日】2016年8月17日
【申請日】2016年2月2日
【發明人】馮云, 賴中元
【申請人】立訊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