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橋模塊及駐波監測系統的制作方法
【專利說明】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通信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電橋模塊及應用該電橋模塊的駐波監測系統。
【【背景技術】】
[0002]多系統接入平臺(P0intOf Interface,Ρ0Ι)作為一種有效的移動通信信號接入設備,廣泛用于地鐵、隧道、大型場館的信號覆蓋。隨著共建共享理念的不斷深入,POI也成為基站進行信號合路的手段之一。同時,POI作為移動通信鏈路中的關鍵設備,一旦發生故障,就會造成整個通信鏈路的中斷,造成極大的影響,因此,如何監控POI設備的運行狀態也成為用戶關注的焦點。POI本質上為無源合路設備,對此類設備狀態的監控,最通用、最有效的方式是對其端口,尤其是POI設備的主要部件一一電橋的端口的駐波比進行監控。
[0003]現有技術用于POI設備端口駐波監測的手段一般如圖1所示,在POI的合路端口處依次串聯電橋、定向耦合器,以實現射頻信號的合路及分集接收。定向耦合器的耦合端口分別接入檢波單元,將射頻信號轉換為直流信號后,送入監控單元,實現端口駐波比監測,監控單元通過本地連接、以太網及無線傳輸等方式與網管中心進行數據交互。
[0004]然而,由于現有的監測手段采用多個分立的部件,各部件之間通過多種電纜和接口連接,加劇了射頻鏈路的損耗,增加了系統的復雜性和布局難度,同時容易引起信號的相互串擾,影響端口監測的精度。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損耗小的電橋模塊,以用于合路端口的駐波檢測。
[0006]為實現該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0007]—種電橋模塊,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電連接的電橋、親合器單元和檢波單元,所述電橋的輸入端為該電橋模塊接入射頻信號,其輸出端同時用作耦合器單元的輸入端、直通輸出端和該電橋模塊的輸出端,所述檢波單元的輸入端與耦合器單元的耦合端連接。
[0008]優選的,所述電橋、耦合器單元和檢波單元一體化設置于電路板上。
[0009]優選的,所述耦合器單元包括第一耦合器電路和第二耦合器電路,所述檢波單元包括第一檢波電路和第二檢波電路,所述第一檢波電路與第一耦合電路的耦合端連接,所述第二檢波電路與第二耦合電路的耦合端連接。
[0010]進一步的,該電橋模塊還包括與檢波單元的輸出端電連接的數據處理單元及為數據處理單元供電的電源單元。
[0011]優選的,所述電源單元為用于為該電橋模塊接入供電電源的電源接口。
[0012]進一步的,該電橋模塊還包括與所述數據處理單元連接并用于與網管中心交互的信息傳輸接口,所述信息傳輸接口包括無線Modem、RS232接口和以太網口中的一種或多種。
[0013]本實用新型還涉及一種應用上述電橋模塊的駐波監測系統,包括多系統合路平臺和與多系統合路平臺輸出端口電連接的電橋模塊,所述電橋模塊為上述電橋模塊,所述電橋模塊的一個輸入端口與多系統合路平臺的一個合路端口連接,電橋的另一個輸入端口與多系統合路平臺的另一個合路端口連接。
[0014]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備如下優點:
[0015]由于電橋、耦合器單元和檢波單元一體化設置,不需要使用大量的電纜和接口(比如射頻連接器)進行信號傳輸,大大降低了射頻鏈路的損耗,降低系統的復雜度和布局難度,同時,減少了相互間的串擾,有利于提高駐波監測的精度。
【【附圖說明】】
[0016]圖1為現有技術的電橋模塊與POI設備連接的示意圖;
[0017]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電橋模塊與POI設備連接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8]下面結合附圖和示例性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地描述,其中附圖中相同的標號全部指的是相同的部件。此外,如果已知技術的詳細描述對于示出本實用新型的特征是不必要的,則將其省略。
[0019]圖2示出了本實用新型的用于駐波監測的電橋模塊100,其用于與多系統接入平臺(以下簡稱為POI)200的合路端口連接,以進行POI的信號合路和分集接收,并對端口進行駐波比監測。
[0020]所述電橋模塊100包括依次電性連接并一體化設置于電路板(圖未示)上的電橋1、親合器單元2、檢波單元3。
[0021]所述電橋I的兩個輸入端口 RF_IN1和RF_IN2用于與POI的合路端口連接,以便為該電橋模塊100接入射頻信號;電橋I的兩個輸出端1作為該電橋模塊100的輸出端而輸出經該電橋模塊100處理后的合路信號。
[0022]所述耦合器單元2包括結構相同的第一耦合器電路21和第二耦合器電路22。以第一耦合器電路21為例,所述每個耦合器電路均包括輸入端210、與輸入端210直連的直通輸出端213、及兩個相互連接的耦合端211、212。所述電橋I的兩個輸出端10還充當耦合器單元2的輸入端和直通輸出端,即電橋I的一個輸出端10作為第一親合器電路21的輸入端210和直通輸出端213,另一個輸出端10作為第二親合器電路22的輸入端(未標號)和直通輸出端(未標號)。每個耦合器電路的兩個耦合端口中,一個用于將射頻信號耦合發射到空間中,另一個則用于接收該射頻信號的反射回波。
[0023]所述檢波單元3包括設于一塊功率檢測板31上的第一檢波電路(未示出,下同)及設于另一塊功率檢測板32上的第二檢波電路(未示出,下同),所述第一檢波電路與第一耦合器電路21的兩個耦合端211、212連接,第二檢波電路則與第二耦合器電路22的兩個耦合端連接。
[0024]由此,射頻信號由電橋I的兩個輸入端(即圖2所示的RF_IN1和RF_IN2)輸入,經過電橋模塊100進行信號合路后,由電橋I的兩個輸出端口(即圖2所示的RF_0UT1和RF_0UT2)輸出兩路幅度相同、相位相差90°的信號。所述檢波單元3的第一檢波電路獲取一路信號的正向和反向取樣,第二檢波電路獲取另一路信號的正向和反向取樣,并進行檢波處理轉換成表征射頻信號功率的直流電流信號輸出到外部的數據處理單元4中,由數據處理單元4處理而實現駐波比監測。
[0025]由于電橋1、耦合器單元2和檢波單元3—體化設置,不需要使用大量的電纜和接口(比如射頻連接器)進行信號傳輸,大大降低了射頻鏈路的損耗,降低系統的復雜度和布局難度,同時,減少了相互間的串擾,有利于提高駐波監測的精度。
[0026]該電橋模塊100還包括接收并處理檢波單元3輸出的直流電流信號以實現駐波監測的數據處理單元和為該數據處理單元供電的電源單元(為圖示方便,數據處理單元和電源單元在圖2中合稱電源及數據處理單元4)。
[0027]所述數據處理單元上集成了無線Modem、RS232和以太網口等多種信號傳輸接口5中的一種或多種,以通過信號傳輸接口5實現數據處理單元與網管中心的數據交互。
[0028]本實用新型還涉及一種應用上述電橋模塊100進行端口駐波監測的駐波監測系統1000,包括POI 200及上述電橋模塊100,所述電橋I的一個輸入端口與該POI 200的一個合路端口連接,電橋I的另一個輸入端口與PO I 200的另一個合路端口連接。
[0029]由于采用了上述電橋模塊100進行端口駐波監測,該駐波監測系統1000具有易于布局、監測精度高的特點。
[0030]上述電橋模塊100還可以用于其他設備的端口駐波檢測中,以對端口進行駐波監測,同時保證損耗較低。
[0031]雖然上面已經示出了本實用新型的一些示例性實施例,但是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將理解,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或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示例性實施例做出改變,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主權項】
1.一種電橋模塊,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電連接的電橋、耦合器單元和檢波單元,所述電橋的輸入端為該電橋模塊接入射頻信號,其輸出端同時用作耦合器單元的輸入端、直通輸出端和該電橋模塊的輸出端,所述檢波單元的輸入端與耦合器單元的耦合端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橋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橋、耦合器單元和檢波單元一體化設置于電路板上。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橋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耦合器單元包括第一耦合器電路和第二耦合器電路,所述檢波單元包括第一檢波電路和第二檢波電路,所述第一檢波電路與第一耦合電路的耦合端連接,所述第二檢波電路與第二耦合電路的耦合端連接。4.根據權利要求1或3所述的電橋模塊,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與檢波單元的輸出端電連接的數據處理單元及為數據處理單元供電的電源單元。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電橋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源單元為用于為該電橋模塊接入供電電源的電源接口。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電橋模塊,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與所述數據處理單元連接并用于與網管中心交互的信息傳輸接口,所述信息傳輸接口包括無線Modem、RS232接口和以太網口中的一種或多種。7.一種駐波監測系統,包括多系統合路平臺和與多系統合路平臺輸出端口電連接的電橋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橋模塊為權利要求1-6任一項所述的電橋模塊,所述電橋模塊的一個輸入端口與多系統合路平臺的一個合路端口連接,電橋的另一個輸入端口與多系統合路平臺的另一個合路端口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電橋模塊及駐波監測系統,該電橋模塊,包括一體化設置并依次電連接的電橋、耦合器單元和檢波單元,所述電橋的輸入端為該電橋模塊接入射頻信號,其輸出端同時用作耦合器單元的輸入端、直通輸出端和該電橋模塊的輸出端,所述檢波單元的輸入端與耦合器單元的耦合端連接。由于電橋、耦合器單元及檢波單元一體化設置,減少了射頻電纜和接頭的使用,從而大大降低了射頻鏈路的損耗,優化了機械結構及電氣性能。此外,本實用新型還涉及一種駐波監測系統,用于對POI設備的合路端口進行駐波監測。
【IPC分類】H01P5/16
【公開號】CN205376722
【申請號】CN201521142781
【發明人】陶沁, 林顯添, 吳精強, 何昌偉
【申請人】京信通信系統(中國)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7月6日
【申請日】2015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