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漆包線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漆包線束。
【背景技術】
[0002]漆包線主要用于繞組線,一般由導體和絕緣漆兩部分組成。裸線經退火軟化后,再經過多次涂漆,烘焙制成漆包線。在一些利用電磁感應加熱的電器產品中,如:電磁爐,其電磁線圈采用多股漆包線并繞的方式加工而成,但多股漆包線在繞制過程中易發生纏繞及非同層相嵌現象,影響加工效率,甚至導致感應磁場不均勻,從而引起產品各部位加熱不均勻。
[0003]同時,線束之間存在空隙,在電機、變壓器等制造中槽滿率(即在磁鋼槽中加入漆包線的最大截面積)是很重要的指標,傳輸截面積與導電能力有直接影響,由于傳統的圓形截面漆包線形成的線束存在間隙,不利于傳輸功率的最大化和效能最大化。減少空間無效利用,提升電磁轉換效率,成為電機、變壓器提升能力的發展方向。
[0004]另外,導體外的絕緣漆層再涂覆時會出現涂覆不完全,即產生針孔的現象,這大大影響了漆包線的絕緣性能。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基于上述問題,提供一種漆包線束。
[0006]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漆包線束,包括若干根鉸合呈線束的漆包線,每根漆包線包括導體、涂覆在導體外表面的絕緣漆以及包裹在絕緣漆外表面的絕緣紙,漆包線的截面呈正六邊形。
[0007]進一步地,每根漆包線的直徑為0.1?0.5mm。
[0008]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將多根漆包線絞合在一起加工成漆包線束,再用漆包線束直接繞制相應的線圈,不會發生漆包線纏繞及同層相嵌的現象,提高了加工效率,將本產品用于采用電磁感應加熱的電器中,感應磁場均勻,同時也提高了加熱的均勻度;正六邊形截面漆包線組成的線束,線與線之間是平面與平面接觸,不產生間隙,所組成的線束的有效截面積增加,對線圈空間的減小和導電強度的增加創造條件,可以加大電流的傳輸效能,提升性能;有效傳輸面積增加,有利于導體的電流的提高,同時減少傳送過程中溫升和損耗,獲得更好的效率和性能;絕緣紙進一步增加絕緣性能,彌補涂漆時可能產生的針孔。
【附圖說明】
[0009]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0010]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1]其中:1.導體,2.絕緣漆,3.絕緣紙。
【具體實施方式】
[0012]現在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這些附圖均為簡化的示意圖僅以示意方式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基本結構,因此其僅顯示與本實用新型有關的構成。
[0013]如圖1所示的一種漆包線束,包括若干根鉸合呈線束的漆包線,每根漆包線包括導體1、涂覆在導體I外表面的絕緣漆2以及包裹在絕緣漆2外表面的絕緣紙3,漆包線的截面呈正六邊形。絞合后的線束中心為一根,第二層為6根,第三層為12根。
[0014]每根漆包線的直徑為0.1?0.5mm。
[0015]將多根漆包線絞合在一起加工成漆包線束,再用漆包線束直接繞制相應的線圈,不會發生漆包線纏繞及同層相嵌的現象,提高了加工效率,將本產品用于采用電磁感應加熱的電器中,感應磁場均勻,同時也提高了加熱的均勻度。
[0016]正六邊形截面漆包線組成的線束,線與線之間是平面與平面接觸,不產生間隙,所組成的線束的有效截面積增加,對線圈空間的減小和導電強度的增加創造條件,可以加大電流的傳輸效能,提升性能;有效傳輸面積增加,有利于導體的電流的提高,同時減少傳送過程中溫升和損耗,獲得更好的效率和性能。
[0017]絕緣紙進一步增加絕緣性能,彌補涂漆時可能產生的針孔。
[0018]以上述依據本實用新型的理想實施例為啟示,通過上述的說明內容,相關工作人員完全可以在不偏離本項實用新型技術思想的范圍內,進行多樣的變更以及修改。本項實用新型的技術性范圍并不局限于說明書上的內容,必須要根據權利要求范圍來確定其技術性范圍。
【主權項】
1.一種漆包線束,其特征是:包括若干根鉸合呈線束的漆包線,每根漆包線包括導體、涂覆在導體外表面的絕緣漆以及包裹在絕緣漆外表面的絕緣紙,漆包線的截面呈正六邊形。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漆包線束,其特征是:所述的每根漆包線的直徑為0.1?0.5mm ο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漆包線束,包括若干根鉸合呈線束的漆包線,每根漆包線包括導體、涂覆在導體外表面的絕緣漆以及包裹在絕緣漆外表面的絕緣紙,漆包線的截面呈正六邊形。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將多根漆包線絞合成漆包線束,提高了加工效率,感應磁場均勻,同時也提高了加熱的均勻度;正六邊形截面漆包線組成的線束,線束的有效截面積增加,可以加大電流的傳輸效能,提升性能;有效傳輸面積增加,有利于導體的電流的提高,減少傳送過程中溫升和損耗;絕緣紙進一步增加絕緣性能,彌補涂漆時可能產生的針孔。
【IPC分類】H01B7/04, H01B7/02, H01B7/00, H01B7/17
【公開號】CN205264361
【申請號】CN201521097268
【發明人】吳盛, 時宏華
【申請人】常州大洋線纜股份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5月25日
【申請日】2015年12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