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屏蔽殼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屏蔽殼結構,尤其是涉及一種屏蔽殼結構。
【背景技術】
[0002]目前,隨著汽車的逐步開發,用于汽車上的連接器等電子部件大部分都會相互連接,而為了考慮連接的電子部件的屏蔽效果,通常都是將兩者的屏蔽結構接觸連接,較為常見的連接方式為將母端電子元件的屏蔽殼結構固定套設在公端電子元件的屏蔽層結構上。但是現有屏蔽殼結構通常都是通過插槽等方式與屏蔽層固定連接的,這樣固定起來比較麻煩,此外因為插槽等固定連接部位對連接的縫隙度有較大要求,也會隨之造成屏蔽殼結構與屏蔽層之間的接觸不充分,從而使得接觸性能較差。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種屏蔽殼結構。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0005]—種屏蔽殼結構,用于套設在汽車電子部件的屏蔽層上,包括上屏蔽殼和下屏蔽殼,在上屏蔽殼上還設有使上屏蔽殼與屏蔽層接觸連接的第一彈性固定件,所述的下屏蔽殼上設有與上屏蔽殼匹配接觸連接的圓弧形接觸面,所述的上屏蔽殼在與圓弧形接觸面接觸處設有第二彈性固定件。
[0006]所述的第一彈性固定件包括設置在上屏蔽殼的多個簡支梁和第一懸臂梁,所述的簡支梁與第一懸臂梁均向內彎曲并形成彈性凸起,所述的彈性凸起組合形成的彈性接觸面的內徑小于屏蔽層的外徑。當將屏蔽殼結構套設在屏蔽層外時,彈性接觸面即提供一個向內的壓力,使得屏蔽殼結構與屏蔽層之間接觸牢靠,不容易松動。
[0007]所述的簡支梁和第一懸臂梁呈交錯分布在上屏蔽殼的中部。因為簡支梁相對第一懸臂梁產生的約束力要強,將簡支梁與第一懸臂梁交錯設置在上屏蔽殼的中部,可以在保證屏蔽殼結構與屏蔽層足夠的接觸牢靠性的同時,能減小屏蔽層插入屏蔽殼結構所需的插入力。
[0008]所述的第二彈性固定件包括多個間隔設置在上屏蔽殼下部的第二懸臂梁,所述的第二懸臂梁形成與圓弧形接觸面接觸連接的第二彈性接觸面,該第二彈性接觸面的外徑大于所述圓弧形接觸面的內徑。將上屏蔽殼插入下屏蔽殼中時,第二彈性接觸面會產生一個向外擴張的接觸緊力,使得上屏蔽殼與下屏蔽殼之間接觸固定。
[0009]所述的第二懸臂梁的下部向內彎曲形成插入部。可以更為方便將上屏蔽殼插入下屏蔽殼中。
[0010]所述的第二懸臂梁在與圓弧形接觸面接觸的外端面上還設有向外突出的凸臺,以加強與圓弧形接觸面的接觸效果。
[0011 ]所述的凸臺的邊緣處設有向凸臺中心傾斜的光滑坡面。光滑坡面的設置可以更為方便的將上屏蔽殼與下屏蔽殼組裝或拆卸。
[0012]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點:
[0013](I)安裝方便:本實用新型通過設置第一彈性固定件和第二彈性固定件分別將屏蔽殼結構與屏蔽層,以及上屏蔽殼與下屏蔽殼之間連接固定,同時還設置插入部和光滑坡面等結構,組裝拆卸都極為方便。
[0014](2)接觸牢靠,接觸性能優異:本實用新型通過設置凸臺、簡支梁與第一懸臂梁組合等連接方式,使得上屏蔽殼與下屏蔽殼、以及屏蔽殼結構與屏蔽層之間的接觸連接在保證接觸連接牢靠性的前體下,還能有足夠的接觸性能,充分增強了整個屏蔽殼結構的抗震動性能。
【附圖說明】
[0015]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上屏蔽殼的結構不意圖;
[0016]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下屏蔽殼的結構不意圖;
[0017]圖中,1-上屏蔽殼,2-下屏蔽殼,11-第一懸臂梁,12-簡支梁,13-第二懸臂梁,14-凸臺,15-插入部,21-圓弧形接觸面。
【具體實施方式】
[0018]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
[0019]實施例1
[0020]—種屏蔽殼結構,其結構如圖1和圖2所示,用于與對配端電子元件上的屏蔽層連接,包括上屏蔽殼I和下屏蔽殼2,上屏蔽殼I套設在屏蔽層上,在上屏蔽殼I上還設有使上屏蔽殼I與屏蔽層接觸連接的第一彈性固定件,第一彈性固定件包括呈交錯分布在上屏蔽殼I的中部的簡支梁12和第一懸臂梁11,簡支梁12與第一懸臂梁11均向內彎曲并形成彈性凸起,彈性凸起組合形成的第一彈性接觸面的內徑小于屏蔽層的外徑,下屏蔽殼2上設有與上屏蔽殼I接觸連接的圓弧形接觸面21,上屏蔽殼I在與圓弧形接觸面21接觸處設有第二彈性固定件,第二彈性固定件包括八個間隔設置在上屏蔽殼I下部的第二懸臂梁13,第二懸臂梁13的形成與圓弧形接觸面21接觸連接的第二彈性接觸面,該第二彈性接觸面的外徑大于所述圓弧形接觸面21的內徑,第二懸臂梁13的下部向內彎曲形成插入部15,第二懸臂梁13在與圓弧形接觸面21接觸的外端面上還設有向外突出的凸臺14,凸臺14的邊緣處設有向凸臺14中心傾斜的光滑坡面。
[0021]上述的對實施例的描述是為便于該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能理解和使用實用新型。熟悉本領域技術的人員顯然可以容易地對這些實施例做出各種修改,并把在此說明的一般原理應用到其他實施例中而不必經過創造性的勞動。因此,本實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實施例,本領域技術人員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揭示,不脫離本實用新型范疇所做出的改進和修改都應該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屏蔽殼結構,用于套設在汽車電子部件的屏蔽層上,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屏蔽殼(I)和下屏蔽殼(2),在上屏蔽殼(I)上還設有使上屏蔽殼(I)與屏蔽層接觸連接的第一彈性固定件,所述的下屏蔽殼(2)上設有與上屏蔽殼(I)接觸連接的圓弧形接觸面(21),所述的上屏蔽殼(I)在與圓弧形接觸面(21)接觸處設有第二彈性固定件。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屏蔽殼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彈性固定件包括設置在上屏蔽殼(I)的多個簡支梁(12)和第一懸臂梁(11),所述的簡支梁(12)與第一懸臂梁(II)均向內彎曲并形成彈性凸起,所述的彈性凸起組合形成的第一彈性接觸面的內徑小于屏蔽層的外徑。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屏蔽殼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簡支梁(12)和第一懸臂梁(11)呈交錯分布在上屏蔽殼(I)的中部。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屏蔽殼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彈性固定件包括多個間隔設置在上屏蔽殼(I)下部的第二懸臂梁(13),所述的第二懸臂梁(13)形成與圓弧形接觸面(21)接觸連接的第二彈性接觸面,該第二彈性接觸面的外徑大于所述圓弧形接觸面(21)的內徑。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屏蔽殼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懸臂梁(13)的下部向內彎曲形成插入部(15)。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屏蔽殼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懸臂梁(13)在與圓弧形接觸面(21)接觸的外端面上還設有向外突出的用于加強接觸效果的凸臺(14)。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屏蔽殼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凸臺(14)的邊緣處設有向凸臺(14)中心傾斜的光滑坡面。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屏蔽殼結構,用于套設在汽車電子部件的屏蔽層上,包括上屏蔽殼(1)和下屏蔽殼(2),在上屏蔽殼(1)上還設有使上屏蔽殼(1)與屏蔽層之間接觸連接的第一彈性固定件,所述的下屏蔽殼(2)上設有與上屏蔽殼(1)接觸連接的圓弧形接觸面(21),所述的上屏蔽殼(1)在與圓弧形接觸面(21)接觸處設有第二彈性固定件。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安裝拆卸方便、接觸連接牢靠、接觸性能好等優點。
【IPC分類】H01R13/506, H01R13/648
【公開號】CN205248547
【申請號】CN201521079902
【發明人】保羅·哈爾巴赫, 任天, 馬兆飛, 于增亮
【申請人】德爾福中央電氣(上海)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5月18日
【申請日】2015年12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