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電端子及電連接器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設及一種導電端子及電連接器,尤其是指一種用W傳輸大電流的導電 端子及電連接器。
【背景技術】
[0002] 申請號為200480032292.1的中國專利,掲示了一種電觸頭,包括一系列U型的弧形 元件,該弧形元件彼此形成為連續的,并且沿一中屯、線延伸,該弧形元件包括橋接部,橋接 部上具有接觸點與對接插頭接觸,該橋接部形成有從其相對兩側延伸的兩個支腿,該相鄰 的弧形元件的支腿通過一連接部彼此相連,該弧形元件和中屯、線圍繞中屯、點布置成圓形的 幾何形狀,該弧形元件的支腿和取向為向外螺旋,而橋接部限定了一個具有內徑的插針容 納開口,該弧形元件的各支腿與從中屯、點向外延伸出的半徑W銳角相交。該電觸頭成型較 困難。
[0003] 因此,有必要設計一種新的導電端子,W克服上述問題。
【發明內容】
[0004] 本實用新型的創作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成型簡單的導電端子及使用該導電端子的 電連接器。
[000引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0006] -種導電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導電端子由一根連續的金屬絲彎折形成,其包括 多個相同的導電單元,所述導電單元包括一第一水平段、自所述第一水平段向下彎折延伸 的一連接部、自所述連接部水平彎折延伸的一第二水平段W及自所述第二水平段向上彎折 延伸的一連接部,多個所述導電單元首尾相接并圍成一環形,所述連接部內側具有一接觸 部用W接觸其對接插頭;俯視時,所述第一水平段和所述第二水平段交替排列并共同圍成 一個圓,所述接觸部位于所述第一水平段與所述連接部之間的彎折處與所述圓的圓屯、的連 線上。
[0007] 進一步,一金屬筒套設于所述導電端子外,所述金屬筒底端向內凸設有一第二擋 止部位于所述第二水平段下方,所述第二水平段呈直線并擋止于所述第二擋止部。
[0008] 進一步,所述金屬筒頂端向內凸設有一第一擋止部位于所述第一水平段上方,所 述第一擋止部用于擋止所述第一水平段,所述第一水平段與所述第一擋止部之間具有間 隙。
[0009] 進一步,當所述對接插頭插入時,所述第一水平段接觸所述第一擋止部。
[0010] 進一步,所述第一水平段呈直線。
[0011] 進一步,所述連接部具有一豎直段接觸所述金屬筒內壁。
[0012] 進一步,所述連接部具有一自上而下朝遠離所述金屬筒的方向傾斜的直線段,所 述直線段連接所述豎直段和所述接觸部。
[001引進一步,所述連接部之間相互間隔。
[0014] 進一步,所述第一水平段與所述第二水平段的長度相等。
[0015] 進一步,一種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外套管,一個如權利要求1至9中任一 項所述導電端子收容于所述外套管。
[0016]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導電端子成型簡單,導電性能好。
[0017] 【【附圖說明】】
[0018] 圖1為本實用新型電連接器的立體分解圖;
[0019] 圖2為本實用新型電連接器的組合圖;
[0020] 圖3為本實用新型電連接器的俯視圖;
[0021 ]圖4為本實用新型電連接器的剖視圖;
[0022] 圖5為本實用新型電連接器當對接插頭插入時的剖視圖。
[0023] 【具體實施方式】的附圖標號說明:
[0025] 【【具體實施方式】】
[0026] 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實用新型的目的、結構、特征W及功效等,現結合附圖和具體 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0027] 如圖1和圖2,本實用新型的電連接器,用W與一對接插頭4對接并可W傳輸大電 流,其包括一導電端子1,一金屬筒2套設于所述導電端子1外,一外套管3套設于所述金屬筒 2外。
[0028] 如圖1和圖2,所述金屬筒2為中空的圓柱體,其頂端向內凸設有第一擋止部21,底 端向內凸設有第二擋止部22。
[0029] 如圖1和圖2,所述外套管3為金屬材質,其套設于所述金屬筒2外,所述外套管3的 底端向外凸設有一凸臺31。
[0030] 如圖1、圖2和圖3,所述導電端子1收容于所述金屬筒2中,其由一根連續的金屬絲 彎折形成一柱狀結構,并在其中央形成一對接腔10供所述對接插頭4對接,所述導電端子1 包括多個相同的導電單元,所述導電單元包括一第一水平段11、自所述第一水平段11向下 彎折延伸的一連接部13、自所述連接部13水平彎折延伸的一第二水平段12W及自所述第二 水平段12向上彎折延伸的一連接部13,多個所述導電單元首尾相接并圍成一環形。所述第 一水平段11呈直線并且位于所述第一擋止部21下方,在所述對接插頭4插入之前,所述第一 水平段11與所述第一擋止部21之間具有間隙,在所述對接插頭4插入之后,所述第一水平段 11接觸所述第一擋止部21并擋止于所述第一擋止部21;所述第二水平段12位于所述第二擋 止部22上方,所述第二水平段12呈直線并擋止于所述第二擋止部22,所述第一水平段11與 所述第二水平段12的長度相等;多個所述連接部13之間相互間隔,所述連接部13上端具有 一第一豎直段131,所述第一豎直段131接觸所述金屬筒2內壁,自所述第一豎直段131向下 延伸一第一直線段132,所述第一直線段132自上而下朝遠離所述金屬筒2的方向傾斜,所述 連接部13下端具有一第二豎直段133,所述第二豎直段133接觸所述金屬筒2內壁,自所述第 二豎直段133向上延伸一第二直線段134,所述第二直線段134自下而上朝遠離所述金屬筒2 的方向傾斜,一接觸部135連接所述第一直線段132與所述第二直線段134,所述接觸部135 用于接觸所述對接插頭4。俯視時,所述第一水平段11和所述第二水平段12交替排列并共同 圍成一個圓,所述接觸部135位于所述第一水平段11與所述連接部13之間的彎折處136與所 述圓的圓屯、的連線上并且相對所述彎折處136朝向所述圓屯、凸出。
[0031] 如圖4和圖5,本實用新型電連接器在使用時,將所述對接插頭4自上而下插入所述 對接腔10中,所述對接插頭4接觸所述接觸部135并向外抵推所述接觸部135,使得所述第一 直線段132與所述第二直線段134的傾斜程度變小,所述第一水平段11向上移動至接觸所述 第一擋止部21并擋止于所述第一擋止部21,在此過程中,所述連接部13與所述金屬筒2內壁 的接觸面積增大,導電能力增強。
[0032] 本實用新型具有W下有益效果:
[0033] 1.由于所述導電端子1由一根連續的金屬絲彎折形成,成型簡單,且通用性好,對 應不同規格的要求只需修改彎折工藝。
[0034] 2.由于所述第一水平段11與所述第二水平段12呈直線,使得所述第一水平段11擋 止于所述第一擋止部21W及所述第二水平段12擋止于所述第二擋止部22更穩定。
[0035] 3.由于所述連接部13具有一第一豎直段131與一第二豎直段133接觸所述金屬筒2 內壁,使得所述導電端子1與所述金屬筒2的接觸面積更大。
[0036] W上詳細說明僅為本實用新型之較佳實施例的說明,非因此局限本實用新型之專 利范圍,所W,凡運用本創作說明書及圖示內容所為之等效技術變化,均包含于本創作之專 利范圍內。
【主權項】
1. 一種導電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導電端子由一根連續的金屬絲彎折形成,其包括多 個相同的導電單元,所述導電單元包括一第一水平段、自所述第一水平段向下彎折延伸的 一連接部、自所述連接部水平彎折延伸的一第二水平段以及自所述第二水平段向上彎折延 伸的一連接部,多個所述導電單元首尾相接并圍成一環形,所述連接部內側具有一接觸部 用以接觸其對接插頭;俯視時,所述第一水平段和所述第二水平段交替排列并共同圍成一 個圓,所述接觸部位于所述第一水平段與所述連接部之間的彎折處與所述圓的圓心的連線 上。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導電端子,其特征在于:一金屬筒套設于所述導電端子外,所述 金屬筒底端向內凸設有一第二擋止部位于所述第二水平段下方,所述第二水平段呈直線并 擋止于所述第二擋止部。3.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導電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屬筒頂端向內凸設有一第一擋止 部位于所述第一水平段上方,所述第一擋止部用于擋止所述第一水平段,所述第一水平段 與所述第一擋止部之間具有間隙。4. 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導電端子,其特征在于:當所述對接插頭插入時,所述第一水平 段接觸所述第一擋止部。5. 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導電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平段呈直線。6.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導電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部具有一豎直段接觸所述金屬 筒內壁。7. 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導電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部具有一自上而下朝遠離所述 金屬筒的方向傾斜的直線段,所述直線段連接所述豎直段和所述接觸部。8.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導電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部之間相互間隔。9.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導電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平段與所述第二水平段的長 度相等。10. -種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外套管,一個如權利要求1至9中任一項所述導 電端子收容于所述外套管。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b>導電端子及電連接器</b>,所述導電端子由一根連續的金屬絲彎折形成,其包括多個相同的導電單元,導電單元包括一第一水平段、自第一水平段向下彎折延伸的一連接部、自連接部水平彎折延伸的一第二水平段以及自第二水平段向上彎折延伸的一連接部,多個導電單元首尾相接并圍成一環形,連接部內側具有一接觸部用以接觸其對接插頭;俯視時,第一水平段和第二水平段交替排列并共同圍成一個圓,接觸部位于第一水平段與連接部之間的彎折處與所述圓的圓心的連線上。本實用新型導電端子成型簡單,導電性能好。
【IPC分類】H01R13/10
【公開號】CN205212006
【申請號】CN201520986285
【發明人】黃常偉
【申請人】番禺得意精密電子工業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5月4日
【申請日】2015年12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