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車身穩定系統傳感器用線纜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信號線纜設計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車身穩定系統傳感器用線 纜。
【背景技術】
[0002] 車身穩定系統又稱車身電子穩定系統(ESP,Electronic Stability Program),是 對旨在提升車輛的操控表現的同時、有效地防止汽車達到其動態極限時失控的系統或程序 的通稱。ESP能提升車輛的安全性和操控性。
[0003] ESP系統由控制單元及轉向傳感器(監測方向盤的轉向角度)、車輪傳感器(監測各 個車輪的速度轉動)、側滑傳感器(監測車體繞垂直軸線轉動的狀態)、橫向加速度傳感器 (監測汽車轉彎時的離心力)等組成。所述傳感器包括轉向傳感器、車輪傳感器、側滑傳感 器、橫向加速度傳感器、方向盤油門剎車踏板傳感器等。這些傳感器負責采集車身狀態的數 據。ESP電腦是將傳感器采集到的數據進行計算,算出車身狀態然后跟存儲器里面預先設定 的數據進行比對。當電腦計算數據超出存儲器預存的數值,即車身臨近失控或者已經失控 的時候則命令執行器工作,以保證車身行駛狀態能夠盡量滿足駕駛員的意圖。執行裝置為 ESP的執行器是4個車輪的剎車系統,和沒有ESP的車不同的是,裝備有ESP的車其剎車系統 具有蓄壓功能。溝通裝置是儀表盤上的ESP燈。
[0004] 所述傳感器用線纜,需要將傳感器的各種數據準確無誤,無干擾的傳送給ESP電 腦,之后將指令傳送給執行裝置。
[0005] 信號電纜是一種信號傳輸工具,一般信號電纜傳輸的信號很小,為了避免信號受 到干擾,信號電纜外面有一層屏蔽層,包裹的導體的屏蔽層,一般為導電布,編織銅網或銅 泊(鋁),屏蔽層需要接地,外來的干擾信號可被該層導入大地,避免干擾信號進入內層導體 干擾同時降低傳輸信號的損耗。
[0006] 但是普通信號電纜用作車身穩定系統傳感器用線纜時耐化學腐蝕性能、彎曲性 能、機械強度和屏蔽效果的表現不進入任意。 【實用新型內容】
[0007]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種車身穩定系統傳感器 用線纜,包括銅纜,和設置于銅纜內部的由至少2個信號傳輸導線單元絞合而成的纜芯;所 述銅纜外由內到外依次設置隔熱層和護套;所述信號傳輸導線單元由至少2個信號傳輸導 線絞合而成,所述信號傳輸導線外包覆有屏蔽層;所述信號傳輸導線單元外由內到外依次 包覆裹覆層、氧化鎳涂層和絕緣層。
[0008] 本實用新型所述屏蔽層為輻照交聯聚乙烯。
[0009] 本實用新型所述屏蔽層為105°C輻照交聯聚乙烯。
[00?0]本實用新型所述裹覆層為聚氨酯,所述裹覆層厚度為10~15μηι,例如ΙΙμL?、12μηι、 13μηι、14μηι 等。
[0011] 本實用新型所述氧化鎳涂層厚度為1~3μηι,例如1.2μηι、1.5μηι、1.7μηι、2.2μηι、2.5μ m、等。
[0012] 優選地,所述絕緣層為聚氯烯烴或聚烯烴。
[0013] 優選地,所述絕緣層為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或聚丁烯。
[0014]優選地,所述信號傳輸導線單元個數為2、4或6。
[0015]優選地,所述至少1個信號傳輸導線單元中信號傳輸導線的個數為4~40,例如5、 6、7、8、13、15、19、22、24、25、26、30、32、35、37 等,優選 5 ~10。
[0016]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7] (1)通過合理設置電纜的內部結構,獲得了在抗干擾效果良好(表面轉移電阻在50 ~55 Ω之間,親合衰減小于3dB/km),傳播信號快速無誤的同時,提高了耐折耐彎的機械性 能;
[0018] (2)氧化鎳涂層起到了屏蔽外界磁干擾信號,增強信號傳輸導線內部信號強度的 作用;
[0019] (3)隔熱層起到了隔絕車體內部發動機導致的高溫對線纜的影響,進一步對信號 傳輸的影響,保證了信號傳輸的穩定快速。
【附圖說明】
[0020]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提供的車身穩定系統傳感器用線纜的結構示意圖;
[0021] 其中,1為信號傳輸導線,2為屏蔽層,3為裹覆層、4為氧化鎳涂層,5為銅纜,6為隔 熱層,7為護套,8為信號傳輸導線單元,9為絕緣層。
【具體實施方式】
[0022] 為便于理解本實用新型,本實用新型列舉實施例如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該明了, 所述實施例僅僅是幫助理解本實用新型,不應視為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限制。
[0023] 實施例1
[0024] -種車身穩定系統傳感器用線纜,包括銅纜5,和設置于銅纜5內部的由至少2個信 號傳輸導線單元8絞合而成的纜芯;所述銅纜5外由內到外依次設置隔熱層6和護套7;所述 信號傳輸導線單元8由至少2個信號傳輸導線1絞合而成,所述信號傳輸導線1外包覆有屏蔽 層2;所述信號傳輸導線單元8外由內到外依次包覆裹覆層3、氧化鎳涂層4和絕緣層9;
[0025]所述屏蔽層為輻照交聯聚乙烯;所述屏蔽層為105°C輻照交聯聚乙烯;所述裹覆層 為聚氨酯,所述裹覆層厚度為13μπι;所述氧化鎳涂層厚度為2μπι;所述絕緣層為聚氯烯烴或 聚烯烴;所述絕緣層為聚氯乙烯;所述信號傳輸導線單元個數為2;所述至少1個信號傳輸導 線單元中信號傳輸導線的個數為19。
[0026]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提供的車身穩定系統傳感器用線纜的結構示意圖。
[0027] 實施例2
[0028] -種車身穩定系統傳感器用線纜,包括銅纜5,和設置于銅纜5內部的由至少2個信 號傳輸導線單元8絞合而成的纜芯;所述銅纜5外由內到外依次設置隔熱層6和護套7;所述 信號傳輸導線單元8由至少2個信號傳輸導線1絞合而成,所述信號傳輸導線1外包覆有屏蔽 層2;所述信號傳輸導線單元8外由內到外依次包覆裹覆層4、氧化鎳涂層4和絕緣層9;
[0029] 所述屏蔽層為輻照交聯聚乙烯;所述屏蔽層為105°C輻照交聯聚乙烯;所述裹覆層 為聚氨酯,所述裹覆層厚度為l〇ym;所述氧化鎳涂層厚度為Ιμπ?;所述絕緣層為聚氯烯烴或 聚烯烴;所述絕緣層為聚乙烯;所述信號傳輸導線單元個數為4;所述至少1個信號傳輸導線 單元中信號傳輸導線的個數為5。
[0030] 實施例3
[0031] -種車身穩定系統傳感器用線纜,包括銅纜5,和設置于銅纜5內部的由至少2個信 號傳輸導線單元8絞合而成的纜芯;所述銅纜5外由內到外依次設置隔熱層6和護套7;所述 信號傳輸導線單元8由至少2個信號傳輸導線1絞合而成,所述信號傳輸導線1外包覆有屏蔽 層2;所述信號傳輸導線單元8外由內到外依次包覆裹覆層4、氧化鎳涂層4和絕緣層9;
[0032]所述屏蔽層為輻照交聯聚乙烯;所述屏蔽層為105°C輻照交聯聚乙烯;所述裹覆層 為聚氨酯,所述裹覆層厚度為15μπι;所述氧化鎳涂層厚度為3μπι;所述絕緣層為聚氯烯烴或 聚烯烴;所述絕緣層為聚丙烯;所述信號傳輸導線單元個數為6;所述至少1個信號傳輸導線 單元中信號傳輸導線的個數為40。
[0033] 對比例1
[0034] 與實施例1相比不設置氧化鎳涂層。
[0035] 對比例2
[0036]與實施例1相比不設置隔熱層。
[0037]性能測試:
[0038]實施例和對比例提供的車身穩定系統傳感器用線纜進行性能測試,按IEC61196-1 測定表面轉移電阻,按ΕΝ50289-1-14測定耦合衰減;測試結果如下:
LUUW」 將買施例和對比例提供的半身穩足糸統傳愁器用線纜對犰忡且重Μ???次,觀祭 線纜外側是否有裂紋折痕;實施例1~3和對比例1均無裂紋折痕,而對比例2存在裂紋折痕。
[0041]申請人聲明,本實用新型通過上述實施例來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具體部件和結構, 但本實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詳細具體部件和結構,即不意味著本實用新型必須依賴上述 具體部件和結構才能實施。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應該明了,對本實用新型的任何改進, 對本實用新型產品各部件和結構的等效替換均落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和公開范圍之 內。
【主權項】
1. 一種車身穩定系統傳感器用線纜,其特征在于,包括銅纜,和設置于銅纜內部的由至 少2個信號傳輸導線單元絞合而成的纜芯;所述銅纜外由內到外依次設置隔熱層和護套; 所述信號傳輸導線單元由至少2個信號傳輸導線絞合而成,所述信號傳輸導線外包覆 有屏蔽層; 所述信號傳輸導線單元外由內到外依次包覆裹覆層、氧化鎳涂層和絕緣層。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身穩定系統傳感器用線纜,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層為輻照交 聯聚乙烯。3.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車身穩定系統傳感器用線纜,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層為105°C 輻照交聯聚乙烯。4.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身穩定系統傳感器用線纜,其特征在于,所述裹覆層為聚氨 酯,所述裹覆層厚度為10~15μηι。5.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身穩定系統傳感器用線纜,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鎳涂層厚度 為1~3μηι〇6.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身穩定系統傳感器用線纜,其特征在于,所述絕緣層為聚氯烯 烴或聚烯烴。7. 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車身穩定系統傳感器用線纜,其特征在于,所述絕緣層為聚氯乙 烯、聚乙烯、聚丙烯或聚丁烯。8.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身穩定系統傳感器用線纜,其特征在于,所述信號傳輸導線單 元個數為2、4或6。9.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身穩定系統傳感器用線纜,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1個信號傳 輸導線單元中信號傳輸導線的個數為4~40。10.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身穩定系統傳感器用線纜,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1個信號傳 輸導線單元中信號傳輸導線的個數為5~10。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車身穩定系統傳感器用線纜,包括銅纜,和設置于銅纜內部的由至少2個信號傳輸導線單元絞合而成的纜芯;所述銅纜外由內到外依次設置隔熱層和護套;所述信號傳輸導線單元由至少2個信號傳輸導線絞合而成,所述信號傳輸導線外包覆有屏蔽層;本實用新型通過合理設置電纜的內部結構,獲得了在抗干擾效果良好(表面轉移電阻在50~55Ω之間,耦合衰減小于3dB/km),傳播信號快速無誤的同時,提高了耐折耐彎的機械性能。
【IPC分類】H01B7/18, H01B7/29, H01B11/06
【公開號】CN205194405
【申請號】CN201520781956
【發明人】段俊紅
【申請人】江蘇火鳳凰線纜系統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4月27日
【申請日】2015年10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