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太陽能電池背面電極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太陽能電池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太陽能電池背面電極。
【背景技術】
[0002]太陽能電池的電極主要負責收集電流,利用電極將電流導出,提供負載使用。太陽能電池的電極分為正面電極和背面電極,正面電極由主柵線和副柵線組成,產業化的正面電極采用Ag材料,Cu正面電極也在開發中,有望成為Ag電極的取代材料。背面電極由背電極和背電場組成,產業化的背面電極由A1背電場和Ag背電極組成,Ag背電極一方面負責收集電流,另外可以和焊帶形成良好的焊接;A1背電場具有吸雜、反型和收集電流的作用,對電池的轉換效率具有很大的影響。因此,由于A1背場對太陽能電池電學性能影響很大,對于A1背場的研究越來越多,主要集中在在A1電極印刷漿料和A1電極的圖案上。A1背場的邊緣和硅片邊緣的間距為0.5mm以上,這樣主要是為了防止A1漿印刷時,由于A1漿的厚度大,流動性強,A1漿很容易延展到太陽能電池的橫截面上,使太陽能電池的正面和背面短路,電池的漏電機率大,影響太陽能電池的品質和轉換效率;此外,A1背場的邊緣和硅片邊緣的間距越大,電池的串聯電阻越大,會降低電池的轉換效率。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太陽能電池背面電極,可以防止太陽能電池的短路,降低漏電,提高轉換效率。
[0004]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太陽能電池背面電極,包括背電極和背電場,背電極鑲嵌在背電場中,所述背電場包括均勻厚度區和漸變厚度區,漸變厚度區包圍在均勻厚度區四周,漸變厚度區的厚度自與均勻厚度區連接處向電池邊緣逐漸變薄。
[0005]作為上述方案的改進,所述漸變厚度區和均勻厚度區連接處兩者的厚度完全相同。
[0006]作為上述方案的改進,所述漸變厚度區的厚度y與漸變厚度區到電池片邊緣的距離X之間的函數關系為:y = -2.5x+15o
[0007]作為上述方案的改進,所述漸變厚度區靠近太陽能電池邊緣處的厚度為3-10 μπι。
[0008]作為上述方案的改進,所述均勻厚度區的厚度為20-35 μπι。
[0009]作為上述方案的改進,所述太陽能電池的邊長為125-156mm,漸變厚度區寬度為2-6mm,漸變厚度區與太陽能電池邊緣間距為0.1-0.5mm。將漸變厚度區與太陽能電池邊緣間距下降到0.5mm以下,具有可以降低太陽能電池的串聯電阻,提高電池的轉換效率的優點。
[0010]作為上述方案的改進,所述背電極通過絲網印刷金屬漿料制備而成。
[0011]作為上述方案的改進,所述背電極為Ag材料。
[0012]作為上述方案的改進,所述背電場為A1材料。
[0013]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將背電場和太陽能電池將背電場劃分為漸變厚度區和均勻厚度區,漸變厚度區包圍在均勻厚度區四周,漸變厚度區的厚度自均勻厚度區向電池邊緣逐漸變薄,這樣可以保證絲網印刷A1漿時,由于邊緣部分厚度小,A1漿很難延展到太陽能電池的截面,具有成本低、工藝簡單、適合大批量生產,可以防止電池短路、降低漏電和提升轉換效率的優點。
【附圖說明】
[0014]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太陽能電池背面電極的結構示意圖。
[0015]圖2是圖1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6]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地詳細描述。
[0017]如圖1、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太陽能電池背面電極,包括背電極1和背電場2,背電極1鑲嵌在背電場2中,背電場2包括均勻厚度區21和漸變厚度區22,漸變厚度區22包圍在均勻厚度區21四周,漸變厚度區22的厚度自與均勻厚度區21連接處向電池邊緣逐漸變薄,漸變厚度區22和均勻厚度區21連接處兩者的厚度完全相同。漸變厚度區22的厚度y與漸變厚度區22到電池片邊緣的距離X之間的函數關系為:y = -2.5x+15。
[0018]均勻厚度區21的厚度為20-35 μπι,具體的均勻厚度區21的厚度為20 μm、23 μm、25 μ m、27 μ m、30 μ m、32 μ m、35 μ m,但不限于此。漸變厚度區22靠近太陽能電池邊緣處的厚度為3-10 μ m,具體的漸變厚度區22靠近太陽能電池邊緣處的厚度為3 μπι、5 μπι、7 μπκ10 μ m,但不限于此。
[0019]太陽能電池的邊長為125-156mm,具體的太陽能電池的邊長為125mm、131mm、136mm、140mm、145mm、149mm、153mm、156mm,但不限于此。漸變厚度區22的寬度為2_6mm,具體的太陽能電池的邊長為2mm、4mm、6mm,但不限于此。
[0020]漸變厚度區22與太陽能電池邊緣間距為0.1-0.5mm,具體的漸變厚度區22與太陽能電池邊緣間距為0.lmm、0.3mm、0.5mm,但不限于此。將漸變厚度區22與太陽能電池邊緣間距下降到0.5mm以下,具有可以降低太陽能電池的串聯電阻,提高電池的轉換效率的優點。
[0021]背電極1通過絲網印刷金屬漿料制備而成,優選地,背電極1為Ag材料。背電場2為A1材料。
[0022]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將背電場2劃分為漸變厚度區22和均勻厚度區21,漸變厚度區22包圍在均勻厚度區21四周,漸變厚度區22的厚度自均勻厚度區22向電池邊緣逐漸變薄,這樣可以保證絲網印刷A1漿時,由于邊緣部分厚度小,A1漿很難延展到太陽能電池的截面,具有成本低、工藝簡單、適合大批量生產,可以防止電池短路、降低漏電和提升轉換效率的優點。
[0023]以上所述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主權項】
1.一種太陽能電池背面電極,包括背電極和背電場,背電極鑲嵌在背電場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電場包括均勻厚度區和漸變厚度區,漸變厚度區包圍在均勻厚度區四周,漸變厚度區的厚度自與均勻厚度區連接處向電池邊緣逐漸變薄。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太陽能電池背面電極,其特征在于,所述漸變厚度區和均勻厚度區連接處兩者的厚度完全相同。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太陽能電池背面電極,其特征在于,所述漸變厚度區的厚度y與漸變厚度區到電池片邊緣的距離X之間的函數關系為= -2.5x+150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太陽能電池背面電極,其特征在于,所述漸變厚度區靠近太陽能電池邊緣處的厚度為3-10 μ m。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太陽能電池背面電極,其特征在于,所述均勻厚度區的厚度為 20-35 μπι。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太陽能電池背面電極,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陽能電池的邊長為125-156mm,漸變厚度區寬度為2-6mm,漸變厚度區與太陽能電池邊緣間距為0.1-0.5mmο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太陽能電池背面電極,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電極通過絲網印刷金屬漿料制備而成。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太陽能電池背面電極,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電極為Ag材料。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太陽能電池背面電極,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電場為A1材料。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太陽能電池背面電極,包括背電極和背電場,背電極鑲嵌在背電場中,所述背電場包括均勻厚度區和漸變厚度區,漸變厚度區包圍在均勻厚度區四周,漸變厚度區的厚度自與均勻厚度區連接處向電池邊緣逐漸變薄。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將背電場和太陽能電池將背電場劃分為漸變厚度區和均勻厚度區,漸變厚度區包圍在均勻厚度區四周,漸變厚度區的厚度自均勻厚度區向電池邊緣逐漸變薄,這樣可以保證絲網印刷Al漿時,由于邊緣部分厚度小,Al漿很難延展到太陽能電池的截面,具有成本低、工藝簡單、適合大批量生產,可以防止電池短路、降低漏電和提升轉換效率的優點。
【IPC分類】H01L31/0224
【公開號】CN204991727
【申請號】CN201520723585
【發明人】石強, 秦崇德, 方結彬, 黃玉平, 何達能, 陳剛
【申請人】廣東愛康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1月20日
【申請日】2015年9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