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動力電池連接片及具有其的動力電池包和車輛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新能源車輛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動力電池連接片及具有其 的動力電池包和車輛。
【背景技術】
[0002] 電池系統中的動力電池連接片用于高壓回路中不同構件間的連接。在現有技術 中,銅鋁連接片是采用超聲波焊接技術將銅材和鋁材對接然后焊接成一個整體。鋁材用于 與電池模組的鋁材質端連接,銅材用于與電氣元件連接,從而將電池模組和電氣元件連接 在一起。
[0003]由于銅材和鋁材的材料不同,焊接可靠性較低,導致焊接的良品率稍差,且銅材的 成本較高。另外,由于焊接連接處的接觸面積小,從而接觸電阻較大。此外,由于銅、鋁的彈 性模量和熱膨脹系數相差很大(鋁的熱膨脹系數比銅的熱膨脹系數大36%左右),在運行 中經多次冷熱循環(通電與斷電)后,使銅材和鋁材的連接處容易松動并產生較大的間隙, 將進一步增大接觸電阻,從而引起運行中溫升增加,并降低電池系統的能量利用率。
[0004]因此,希望有一種技術方案來克服或至少減輕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陷中的至少一 個。 【實用新型內容】
[0005]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動力電池連接片來克服或至少減輕現有技術的 上述缺陷中的至少一個。
[0006]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動力電池連接片。所述動力電池連接片包 括:鋁基體;以及銅套,其包覆所述鋁基體的一部分。
[0007] 優選地,所述銅套為管狀套,位于所述鋁基體的一端處且包覆所述鋁基體的總長 度的一半。
[0008] 優選地,所述鋁基體的包覆有銅套的一端的總厚度與所述鋁基體的未包覆有銅套 的另一端的厚度相等。
[0009] 優選地,所述鋁基體的形狀為長方體,所述銅套為與所述長方體相匹配的矩形管。
[0010] 優選地,所述銅套和所述鋁基體通過冷乳法復合在一起。
[0011] 優選地,所述鋁基體的兩端各設置有一個固定孔,所述銅套上設置有一個與所述 固定孔對應的通孔。
[0012] 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動力電池包,所述動力電池包包括如上所述的動力電池連 接片,還包括:電氣元件,其與所述動力電池連接片的包覆有銅套的部位連接;以及電池模 組,其與所述動力電池連接片的未包覆有銅套的部位連接。
[0013] 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車輛,所述車輛包括如上所述的動力電池包,或如上所述 的動力電池連接片。
[0014] 在本實用新型的動力電池連接片中,銅套包覆鋁基體的一部分,使動力電池連接 片的鋁基體和銅套之間具有較低的接觸電阻,從而有利于提高電池系統的能量利用率,另 外,本實用新型的動力電池連接片與現有技術相比減少了銅材的使用,從而有效降低成本。
【附圖說明】
[0015] 圖1是根據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動力電池連接片的示意圖。
[0016] 附圖標記:
【具體實施方式】
[0018] 在附圖中,使用相同或類似的標號表示相同或類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類似功能 的元件。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
[0019]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術語"中心"、"縱向"、"橫向"、"前"、"后"、"左"、"右"、"豎 直"、"水平"、"頂"、"底""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 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 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 限制。
[0020] 動力電池連接片包括鋁基體1和銅套。其中,銅套2包覆鋁基體1的一部分,以增 大鋁基體1和銅套2的接觸面積,使動力電池連接片的鋁基體1和銅套2之間具有較低的 接觸電阻,從而有利于提高電池系統的能量利用率。另外,本實用新型的動力電池連接片的 結構簡單,與現有技術相比,減少了銅材的使用,從而使動力電池連接片還具有成本低等優 點。
[0021] 參見圖1,銅套2為管狀套,從而將錯基體1包裹在其中空內部。銅套2位于錯基 體1的一端(即圖1所示的鋁基體1的左端)處,且包覆鋁基體1的總長度(即在圖1所 示的左右方向上)的一半,使動力電池連接片具有較低的接觸電阻。可以理解的是,銅套2 在圖1所示的左右方向的長度和銅套2在圖1所示的上下方向上的單片的厚度可根據實際 需求進行定制加工。
[0022] 在圖1所示的實施例中,鋁基體1的包覆有銅套2的一端(即鋁基體1的左端) 的總厚度與鋁基體1的未包覆有銅套2的另一端(即鋁基體1的右端)的厚度相等,以使 動力電池連接片的表面平整,容易進行后續絕緣防護的處理。也就是說,鋁基體1的形狀為 階梯狀,鋁基體1的左端的厚度小于鋁基體1的右端的厚度。
[0023] 在另一實施例中,鋁基體1的形狀為長方體,銅套2為與此長方體相匹配的矩形 管,使制作簡單方便。有利的是,銅套2的截面形狀與鋁基體1的截面形狀相適配,即銅套2 能夠以過盈的方式套接在鋁基體1之外,以使銅套2和鋁基體1的接觸配合效果好。可以 理解的是,鋁基體1的形狀和銅套2的形狀,尤其是橫截面形狀,可以根據實際需要設置為 其它任意形狀,但需要保證銅套2的截面形狀與鋁基體1的截面形狀相適配。
[0024] 在一個優選的實施例中,銅套2和鋁基體1通過冷乳法復合在一起,從而使銅套2 和鋁基體1形成銅包鋁排。具體地,先把銅套2和鋁基體1在常溫下以大壓下量冷乳而復 合,然后進行常規冷乳,使復合而成的產品具有較高的質量。可以理解的是,銅套2和鋁基 體1也可以通過熔合法、雙澆法、熱乳法或爆炸法等工藝復合在一起。
[0025] 需要指出的是,銅包鋁排又被稱為銅包鋁母排、銅包鋁母線或銅鋁復合排等。銅包 鋁排是一種以鋁為基體(即鋁基體1),外層包覆銅(即銅套2),使它們之間形成永久性原 子間冶金結合的雙金屬(即精密合金的一種,由兩層或兩層以上具有不同線膨脹系數的合 金牢固結合的復合材料)。銅包鋁排的表面光亮、圓整且無缺陷,是一種質量穩定性能可靠 的高科技節能型導體材料,具備銅的導電性和鋁的密度小的特性。銅包鋁排將銅的高質量 穩定導電性能與鋁的低成本的優點,以較低的接觸電阻,結合為一體的新型導體材料,從而 使本實用新型的動力電池連接片擁有較低的接觸電阻,以提高電池系統的能量利用率,同 時保障回路中的連接可靠。
[0026] 參見圖1,鋁基體1的兩端各設置有一個固定孔3,固定孔3在上下方向上貫穿鋁 基體1。銅套2上設置有一個與固定孔3對應的通孔,固定孔3與通孔用于與高壓回路中的 電池模組或者是電氣元件連接或提供固定支撐。需要指出的是,固定孔3和通孔的設置位 置、大小和形狀等均可以根據實際需要設置。
[0027] 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動力電池包,所述動力電池包包括如上所述的動力電池連 接片,還包括電池模組和電氣元件。電氣元件與動力電池連接片的包覆有銅套2的部位(即 動力電池連接片的左端)連接,電池模組與動力電池連接片的未包覆有銅套的部位(即動 力電池連接片的右端)連接,從而使動力電池連接片將電池模組和電氣元件連接在一起。
[0028] 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車輛,所述車輛包括如上所述的動力電池包,或如上所述 的動力電池連接片。
[0029] 在本實用新型的動力電池連接片中,銅套包覆鋁基體的一部分,使動力電池連接 片的鋁基體和銅套之間具有較低的接觸電阻,從而有利于提高電池系統的能量利用率,另 外,本實用新型的動力電池連接片與現有技術相比減少了銅材的使用,從而有效降低成本。 [0030]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 制。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 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 離本實用新型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
【主權項】
1. 一種動力電池連接片,其特征在于,包括: 鋁基體(1);以及 銅套(2),其包覆所述鋁基體(1)的一部分。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動力電池連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銅套(2)為管狀套,位于所 述鋁基體(1)的一端處且包覆所述鋁基體(1)的總長度的一半。3.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動力電池連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鋁基體(1)的包覆有銅套 (2)的一端的總厚度與所述鋁基體(1)的未包覆有銅套(2)的另一端的厚度相等。4.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動力電池連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鋁基體(1)的形狀為長方 體,所述銅套(2)為與所述長方體相匹配的矩形管。5. 如權利要求1-4中任一項所述的動力電池連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銅套(2)和所述 鋁基體(1)通過冷乳法復合在一起。6. 如權利要求1-4中任一項所述的動力電池連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鋁基體(1)的兩 端各設置有一個固定孔(3),所述銅套(2)上設置有一個與所述固定孔(3)對應的通孔。7. -種動力電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權利要求1-6中任一項所述的動力電池連接 片,還包括: 電氣元件,其與所述動力電池連接片的包覆有銅套(2)的部位連接;以及 電池模組,其與所述動力電池連接片的未包覆有銅套(2)的部位連接。8. -種車輛,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動力電池包,或如權利要求1-6中 任一項所述的動力電池連接片。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動力電池連接片及具有其的動力電池包和車輛。所述動力電池連接片包括:鋁基體(1);以及銅套(2),其包覆所述鋁基體(1)的一部分。在本實用新型的動力電池連接片中,銅套包覆鋁基體的一部分,使動力電池連接片的鋁基體和銅套之間具有較低的接觸電阻,從而有利于提高電池系統的能量利用率,另外,本實用新型的動力電池連接片與現有技術相比減少了銅材的使用,從而有效降低成本。
【IPC分類】B60L11/18, H01M2/20, H01R4/58
【公開號】CN204966710
【申請號】CN201520752570
【發明人】鄭立奇
【申請人】北汽福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1月13日
【申請日】2015年9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