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剝線機的引線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腦剝線機,更具體的說,它涉及一種電腦剝線機的引線裝置。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在配電柜的加工生產中,需要對電線的兩端進行裁剪剝線,早期時,人們大多采用手工進行剝線,由于剝線過程比較繁瑣,因此容易導致工作效率十分底下,隨著電子行業的不斷發展,出現了一種電腦剝線機,可以自動對電線進行剝線以及裁剪,極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目前現有的電腦剝線機,主要包括機箱,在機箱內設有相應的控制電路以及傳動裝置,在機箱外壁上設有用于傳輸電線的前輥輪組以及后輥輪組,在前輪滾輪組與后輥輪組之間設有用于對電線進行剝線的切剝線裝置,目前為了使電腦在進線時更加穩定,通常在前輥輪組的上游安裝有引線裝置,引線裝置主要是將電線進行初步的排布拉伸,方便后續對電線進行裁剪剝線,現有的引線裝置,主要包括固定在機箱外部的固定板,固定板上沿電線的輸送方向設有若干導輪,導輪包括可以滑動的上導輪以及下導輪,電線夾設在上導輪與下導輪之間,通過上導輪與下導輪的配合,可以對電線進行加工前的預處理,將電線有序的排布在前輥輪組的上游,方便后續的加工,但是,目前現有的上導輪主要是通過蝶形螺栓固定安裝在固定板上,這樣在上導輪與下導輪之間的距離就是一定的,在發生磨損之后,電線就無法與上導輪或者下導輪接觸,這樣就會影響引線裝置的引線效果,而且,如果要調節上導輪與下導輪之間的距離,需要將蝶形螺栓擰松之后,才能進行調節,操作十分麻煩。
[0003]并且,現有的電腦剝線機,雖然是全自動剝線的,但是由于沒有斷線提示,當電線全部剝線完畢之后,機器仍然然會自動空轉,造成不必要的資源浪費,因此,在加工時仍然需要人工進行看護,自動化程度低。
【實用新型內容】
[0004]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電腦剝線機的引線裝置,可以保持上導輪與下導輪在工作時始終與電線抵接。
[0005]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電腦剝線機的引線裝置,包括固定設置在機箱上的固定板,固定板設置在前輥輪的上游,所述固定板上沿電線傳輸方向直線陣列設有若干下導輪,所述固定板上滑移連接有若干上導輪,電線穿設于上導輪與下導輪之間,所述上導輪與固定板之間設有驅動上導輪始終與電線抵接的驅動部件,所述下導輪以及上導輪外圓周上設有與電線相配合的凹陷部。
[0006]較佳的,所述驅動部件包括壓簧,所述壓簧一端與固定板固定連接另一端與上導輪固定連接。
[0007]較佳的,所述固定板上豎直設有滑槽,所述上導輪上設有轉軸,所述轉軸滑移設置于滑槽內,所述轉軸遠離上導輪的一端套設有第一彈簧座,所述固定板上設有與第一彈簧座配合的第二彈簧座,所述壓簧一端與第一彈簧座固定連接,另一端與第二彈簧座固定連接。
[0008]較佳的,所述第一彈簧座上固定設有動觸點所述固定板上固定設有與動觸點配合的靜觸點。
[0009]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下述優點:通過壓簧,驅動上導輪有向下運動的趨勢,這樣在將電線穿入上導輪與下導輪之間時,上導輪可以將電線夾在上導輪與下導輪之間,進而可以保持上導輪與下導輪在工作時始終與電線抵接,這樣可以更加穩定的實現電線的上料,即使上導輪或者下導輪發生磨損,在壓簧的拉動下,也能保證電線與上導輪以及下導輪始終接觸,而且,當需要調節上導輪與下導輪之間的距離時,只需要拉動上導輪即可,松開之后,上導輪在彈簧的作用下,會自動與電線抵接,對電線進行引線操作。
【附圖說明】
[0010]圖1為本實用新型電腦剝線機的引線裝置的安裝示意圖;
[0011]圖2為本實用新型電腦剝線機的引線裝置的裝配視圖;
[0012]圖3為本實用新型電腦剝線機的引線裝置的上導輪位于第一位置狀態圖;
[0013]圖4為本實用新型電腦剝線機的引線裝置的上導輪位于第二位置狀態圖。
[0014]圖中:1、機箱;11、前輥輪組;12、后輥輪組;13、切剝線裝置;2、固定板;21、滑槽;22、第二彈簧座;23、靜觸點;3、下導輪;4、彈簧;5、上導輪;51、轉軸;6、凹陷部;7、第一彈簧座;71、動觸點。
【具體實施方式】
[0015]參照圖1至圖4所示,對本實用新型電腦剝線機的引線裝置實施例做進一步說明。
[0016]—種電腦剝線機的引線裝置,包括機箱1,在機箱I外部設有用于傳輸電線的前輥輪組11以及后輥輪組12,在前輪滾輪組與后輥輪組12之間設有用于對電線進行剝線的切剝線裝置13,前輥輪組11包括兩個相切的前輥輪,電線夾設在兩個前輥輪之間,轉動前輥輪,進而可以帶動電線向前運動,將電線送至切剝線裝置13進行切剝,在機箱I內設有相應的控制電路以及驅動前輥輪組11后輥輪組12運動的傳動裝置,電腦剝線機的機箱I部分以及剝線方法為目前已知的技術,在這里不再贅述(例如,常州禾昌機械生產的HC-608粗線型電腦剝線機)。
[0017]在機箱I上固定設有固定板2,固定板2設置在前輥輪的上游,在固定板2的兩端設有供電線貫穿的貫穿孔,設置貫穿孔,可以防止電線從上導輪5與下導輪之間滑出,電線從固定板2上穿出之后,隨即進入前輥輪,固定板2上沿電線傳輸方向直線陣列設有若干個下導輪,下導輪轉動設置在固定板2上,本實施例中,下導輪為三個,上導輪5為兩個,互相間隔設置,工作時,電線穿設于上導輪5與下導輪之間,固定板2上豎直設有滑槽21,上導輪5的轉軸51滑移連接于滑槽21內,這樣即可將上導輪5滑移連接于固定板2上,上導輪5與固定板2之間設有驅動上導輪5始終與電線抵接的驅動部件,驅動部件包括彈簧4,上導輪5具有與下導輪相齊平的第一位置以及與下導輪外切的第二位置,上導輪5與固定板2之間固定設有驅動上導輪5向第一位置滑動的彈簧4,彈簧4 一端與固定板2固定連接,所述彈簧4與固定板2連接的另一端與上導輪5固定連接,所述彈簧4始終處于張緊狀態,當上導輪5處于第一位置時引線裝置處于不工作狀態,當需要進行引線操作時,將上導輪5沿滑槽21滑動到第二位置,當彈簧4處于第二位置時,電線可以從上導輪5與下導輪之間穿出,此時下彈簧4處理拉緊狀態,此時可以將電線從上導輪5以及下導輪之間穿出,由于彈簧4的拉力作用,可以保持電線始終夾在上導輪5與下導輪之間,下導輪以及上導輪5外圓周上設有與電線相配合的凹陷部6,上導輪5以及下導輪的外圓周上向內凹陷形成凹陷部6,凹陷部6的橫截面形狀優選為半圓形,這樣凹陷部6的可以與與電線更好的配合,防止電線在上導輪5以及下導輪之間發生側滑現象,上導輪5的轉軸51端部伸出固定板2,上導輪5伸出固定板2的端部套設有第一彈簧座7,固定板2上設有與第一彈簧座7配合的第二彈簧座22,彈簧4 一端與第一彈簧座7固定連接,另一端與第二彈簧座22固定連接,本實施例中彈簧4為兩個,互相平行設置,分別設置在第一彈簧座7以及第二彈簧座22的兩側,這樣可以使上導輪5在滑動時受力更加均勻,需要說明的是,雖然電線可以隨意折彎,但是電線本身仍然是具有一定的剛度,因此彈簧4的彈力需要適中,可以保證上導輪5與下導輪始終抵接但不會將電線壓彎。
[0018]在第一彈簧座7的底部固定設有動觸點71,固定板2上位于第二彈簧座22上方固定設有與動觸點71配合的靜觸點23,為了能夠避免工作人員在剝線時全程都要待在電腦剝線機旁邊,在電腦剝線機外部設置一個報警電路,將提示燈、蜂鳴器、電源串聯在一起之后,將動觸點71與靜觸點23串聯至報警電路內,當動觸點71與靜觸點23閉合時,報警電路接通,當上導輪5與下導輪之間沒有電線時,即電線加工完畢之后,在彈簧4的拉動下,上導輪5下滑,動觸點71與靜觸點23相接觸,報警電路接通,提示工作人員更換電線,通過設置動觸點71、靜觸點23以及報警電路,不需要工作人員看護,在將電線上料完畢之后,可以自動進行用料完畢提示,提高了工作效率,解放了勞動力。
[0019]以上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僅局限于上述實施例,凡屬于本實用新型思路下的技術方案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主權項】
1.一種電腦剝線機的引線裝置,包括固定設置在機箱上的固定板,固定板設置在前輥輪的上游,所述固定板上沿電線傳輸方向直線陣列設有若干下導輪,所述固定板上滑移連接有若干上導輪,電線穿設于上導輪與下導輪之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導輪與固定板之間設有驅動上導輪始終與電線抵接的驅動部件,所述下導輪以及上導輪外圓周上設有與電線相配合的凹陷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腦剝線機的引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部件包括壓簧,所述壓簧一端與固定板固定連接另一端與上導輪固定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腦剝線機的引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上豎直設有滑槽,所述上導輪上設有轉軸,所述轉軸滑移設置于滑槽內,所述轉軸遠離上導輪的一端套設有第一彈簧座,所述固定板上設有與第一彈簧座配合的第二彈簧座,所述壓簧一端與第一彈簧座固定連接另一端與第二彈簧座固定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電腦剝線機的引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彈簧座上固定設有動觸點,所述固定板上固定設有與動觸點配合的靜觸點。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電腦剝線機的引線裝置,其技術方案要點是:包括固定設置在機箱上游的固定板,固定板設置在前輥輪的上游,所述固定板上沿電線傳輸方向直線陣列設有多個下導輪,所述固定板上滑移連接有多個上導輪,所述上導輪具有與下導輪內切的第一位置以及與下導輪外切的第二位置,所述上導輪與固定板之間固定設有驅動上導輪向第一位置滑動的壓簧,所述下導輪以及上導輪外圓周上設有與電線相配合的凹陷部,通過壓簧,驅動上導輪有向下運動的趨勢,這樣即使上導輪或者下導輪發生磨損,在壓簧的拉動下,也能保證電線與上導輪以及下導輪始終接觸。
【IPC分類】H02G1-12, H01R43-28
【公開號】CN204558865
【申請號】CN201520149110
【發明人】吳國棟
【申請人】蘇州國宇碳纖維科技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8月12日
【申請日】2015年3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