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電子控制單元的散熱裝置及汽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電子控制單元的散熱裝置及汽車。
【背景技術】
[0002]汽車電子控制單元(ECU)模塊,又稱行車電腦,大多乘用車ECU均裝在發動機艙內,ECU長時間在高溫的發動機艙中工作,可能導致ECU運行緩慢,甚至燒毀。傳統的方法是:將ECU安裝在駕駛室內或其它低溫空間內,這樣的弊端是線路較長,ECU容易受到電磁干擾,ECU接受、發送信號出現錯誤,可能導致車輛控制出錯。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電子控制單元的散熱裝置及汽車,用以解決因將電子控制單元裝在溫度較高的發動機艙中,使得電子控制單元散熱不暢,造成電子控制單元運行緩慢,甚至燒毀的問題。
[0004]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0005]一種電子控制單元的散熱裝置,包括:
[0006]散熱風道,所述散熱風道中設置有氣流調節裝置;
[0007]與電子控制單元連接,接收所述電子控制單元中的溫度傳感器采集的溫度信號的控制裝置;
[0008]與所述控制裝置電連接的執行裝置;
[0009]其中,所述執行裝置設置在所述氣流調節裝置上,調節氣流調節裝置的開啟角度;
[0010]所述散熱風道的進口設置在車內汽車前格柵的后方,所述散熱風道的出口設置在所述電子控制單元的散熱片的一端。
[0011]進一步地,所述散熱風道的進口的法線方向與車身平行,所述散熱風道的出口的法線方向與所述散熱片平行。
[0012]進一步地,所述執行裝置為控制所述氣流調節裝置開啟大小的旋轉機構。
[0013]進一步地,所述控制裝置設置在電子控制單元中或固定在所述散熱風道上。
[0014]進一步地,所述氣流調節裝置為氣流調節閥。
[0015]一種汽車,包括:電子控制單元和所述電子控制單元的散熱片,還包括上述的電子控制單元的散熱裝置。
[0016]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7]上述方案,通過檢測溫度傳感器的溫度調節通風管道氣流的大小,有效的降低了ECU的工作環境溫度,與傳統的通過更換ECU安裝位置,拉長線路連接相比,同時本散熱裝置布置方案更加簡易、合理,易于安裝、維修。
【附圖說明】
[0018]圖1表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所述散熱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2表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的所述散熱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20]圖3表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所述氣流調節裝置的安裝示意圖;
[0021]圖4表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的所述氣流調節裝置的安裝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2]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描述。
[0023]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的因將電子控制單元裝在溫度較高的發動機艙中,使得電子控制單元散熱不暢,造成電子控制單元運行緩慢,甚至燒毀的問題,提供一種電子控制單元的散熱裝置及汽車。
[0024]如圖1所示,所述電子控制單元的散熱裝置,包括:
[0025]散熱風道10,所述散熱風道10中設置有氣流調節裝置11 ;
[0026]應當說明的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所述散熱風道10為圓筒形;
[0027]與所述電子控制單元(E⑶)40連接的,接收所述電子控制單元40中的溫度傳感器采集的溫度信號的控制裝置20 ;
[0028]與所述控制裝置20電連接的執行裝置30 ;
[0029]所述執行裝置30用于接收控制裝置20的控制信號,進而調節氣流調節裝置11的開啟角度,從而控制散熱風道中的空氣流量的大小,所述風向如圖1中的箭頭所示。
[0030]為了保證電子控制單元40的散熱及時性,所述散熱風道10的進口設置在車內汽車前格柵60的后方,且所述進口的法線方向與車身平行;所述散熱風道10的出口設置在所述電子控制單元40的散熱片50的一端,且所述出口的法線方向與所述散熱片50平行。
[0031]可選地,所述氣流調節裝置11為氣流調節閥,所述執行裝置30為設置在所述氣流調節閥上的旋轉機構,通過接收控制裝置的控制信號,進而調節所述氣流調節閥的開啟角度,當所述氣流調節閥全部開啟時,散熱風道中的空氣的進氣量為最大,當氣流調節閥關閉時,外部空氣無法通過散熱風道進入發動機艙。
[0032]可選地,所述控制裝置20可以集成在電子控制單元40中,也可以單獨的設置在所述散熱風道10上,所述控制裝置20可以通過邏輯門電路的方式實現。
[0033]當所述控制裝置20集成在電子控制單元40中,同時,執行裝置30設置在所述氣流調節裝置11上時,所述散熱裝置的走線分布如圖2所示,只需一條走線將電子控制單元40與散熱風道10上的氣流調節裝置11進行連接即可,此種結構設置,減少了發動機艙內的走線分布,同時,使得散熱裝置的維護更為簡便。
[0034]應當說明的是,所述設置在散熱風道10中的氣流調節閥可以為節氣門的方式(如圖3所示),當所述節氣門垂直于散熱風道10的軸向的方向時,所述節氣門處于關閉的狀態,此時外部氣流無法進入到發動機艙內部,當所述節氣門旋轉到平行于散熱風道10的軸向的方向時,此時節氣門處于全部開啟的狀態,外部空氣可以以最大流量進入發動機艙;如圖4所示,所述氣流調節閥還可以通過調節插入到散熱風道10的柱狀體的長度來控制外部空氣的進入流量,因圖3和圖4所示的氣流調節裝置11的設置形式為本領域技術人員所熟知的,在此不再進行詳細的說明。
[0035]以所述氣流調節裝置通過節氣門的方式實現為例,本實用新型的工作過程具體為:
[0036]本裝置在使用時,當控制裝置采集到溫度信號高于第一預設溫度(所述第一預設溫度為ECU允許使用的最高環境溫度)時,控制裝置便向執行裝置發送增大節氣門開啟角度的控制信號,控制裝置接收到此控制信號,便調節節氣門的開啟角度為全部開啟,使得前格柵處的高壓低溫氣流沖刷ECU的散熱片,從而降低ECU本身的溫度;當控制裝置采集到溫度信號低于第二預設溫度時,控制裝置便向執行裝置發送減小節氣門開啟角度的控制信號,控制裝置接收到此控制信號,便調節節氣門開啟角度減小(例如可以在原來的基礎上將開啟角度減小30度),從而保證E⑶的工作環境溫度不會過低;此種調節方式保證了 E⑶的溫度在設定的溫度區間內,降低了出現溫度過低或過高現象的頻率。
[0037]本實用新型上述方案,所述散熱風道由車輛前格柵的高壓區域通向ECU,同時借用ECU自帶的溫度傳感器,得到ECU的溫度信號,依據此溫度信號得出執行裝置調節氣流調節裝置的控制信號,根據控制信號調節散熱風道內的氣流調節裝置的開啟角度,最終調節吹向E⑶的風量,保證了 E⑶的良好散熱。
[0038]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還提供一種汽車,包括:電子控制單元和所述電子控制單元的散熱片,還包括上述的電子控制單元的散熱裝置。
[0039]應當說明的是,安裝有所述散熱裝置的汽車,降低了 ECU的工作環境溫度,與傳統的通過更換ECU安裝位置,拉長線路連接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布置方案更加簡易、合理,易于安裝、維修,合理的控制了車內的走線分布,同時延長了 ECU的使用壽命,提高了整車的市場競爭力。
[0040]以上所述的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原理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
【主權項】
1.一種電子控制單元的散熱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散熱風道,所述散熱風道中設置有氣流調節裝置; 與電子控制單元連接,接收所述電子控制單元中的溫度傳感器采集的溫度信號的控制裝置; 與所述控制裝置電連接的執行裝置; 其中,所述執行裝置設置在所述氣流調節裝置上,調節氣流調節裝置的開啟角度; 所述散熱風道的進口設置在車內汽車前格柵的后方,所述散熱風道的出口設置在所述電子控制單元的散熱片的一端。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散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熱風道的進口的法線方向與車身平行,所述散熱風道的出口的法線方向與所述散熱片平行。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散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執行裝置為控制所述氣流調節裝置開啟大小的旋轉機構。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散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裝置設置在電子控制單元中或固定在所述散熱風道上。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散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氣流調節裝置為氣流調節閥。
6.一種汽車,包括:電子控制單元和所述電子控制單元的散熱片,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如權利要求1至5任一項所述的電子控制單元的散熱裝置。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電子控制單元的散熱裝置及汽車。所述散熱裝置,包括:散熱風道,散熱風道中設置有氣流調節裝置;與電子控制單元連接,接收電子控制單元中的溫度傳感器采集的溫度信號的控制裝置;與控制裝置電連接的執行裝置;其中,所述執行裝置設置在所述氣流調節裝置上,調節氣流調節裝置的開啟角度;散熱風道的進口設置在車內汽車前格柵的后方,所述散熱風道的出口設置在電子控制單元的散熱片的下部。所述汽車包括上述的電子控制單元的散熱裝置。上述方案,通過在散熱片部位設置與外界連通的通風管道,并結合電子控制單元的溫度調節散熱風道中的氣流大小,根據電子控制單元的散熱情況,合理調節外部氣流大小,及時將產生的熱量散發出去,保證了電子控制單元工作的可靠性。
【IPC分類】H01M10-613, H01M10-625, H01M10-6561
【公開號】CN204375875
【申請號】CN201420846513
【發明人】張建華, 馬忠民, 辛業波, 李現今, 丁鵬宇, 謝超
【申請人】北京汽車研究總院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6月3日
【申請日】2014年12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