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發光二極管顯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一種微發光二極管顯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該微發光二極管顯示面板包括:基板(1)、設于所述基板(1)上的陣列排布的多個微發光二極管(2)、覆蓋所述多個微發光二極管(2)的透明的封裝層(3)、以及設于所述封裝層(3)上的量子點層(4),通過在封裝層(3)上增設量子點層(4),利用微發光二極管(2)的發出的短波長光激發量子點層(4)發光,從而使微發光二極管(2)和量子點層(4)共同組成微發光二極管顯示面板的基本顯示單元,能夠擴大微發光二極管顯示面板的色域,提升微發光二極管顯示面板的顯示品質。
【專利說明】
微發光二極管顯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顯示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微發光二極管顯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術】
[0002]平面顯示裝置因具有高畫質、省電、機身薄及應用范圍廣等優點,而被廣泛的應用于手機、電視、個人數字助理、數字相機、筆記本電腦、臺式計算機等各種消費性電子產品,成為顯示裝置中的主流。
[0003]微發光二極管(MicroLED)顯示器是一種以在一個基板上集成的高密度微小尺寸的LED陣列作為顯示像素來實現圖像顯示的顯示器,同大尺寸的戶外LED顯示屏一樣,每一個像素可定址、單獨驅動點亮,可以看成是戶外LED顯示屏的縮小版,將像素點距離從毫米級降低至微米級,Micro LED顯示器和有機發光二極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1de,0LED)顯示器一樣屬于自發光顯示器,但Micro LED顯示器相比OLED顯示器還具有材料穩定性更好、壽命更長、無影像烙印等優點,被認為是OLED顯示器的最大競爭對手。
[0004]由于晶格匹配的原因,微發光二極管器件必須先在藍寶石類的基板上通過分子束外延的方法生長出來,而做成顯示面板,還必須要把微發光二極管器件從藍寶石類的基板上轉移到用于形成顯示面板的接收基板上,微轉印(Micro Transfer Printing)就是一種將生長在藍寶石類基板上的微發光二極管器件轉移到接收基板上的技術,具體為,首先通過激光剝離技術(Laser lift-off,LL0)將微發光二極管裸芯片(bare chip)從藍寶石類基板上分離開,隨后使用一個圖案化的聚二甲基娃氧燒(Polydimethy I si loxane ,F1DMS)傳送頭將微發光二極管裸芯片從藍寶石類基板吸附起來,并將PDMS傳送頭與接收基板進行對位,隨后將TOMS傳送頭所吸附的微發光二極管裸芯片貼附到接收基板上預設的位置,再剝離PDMS傳送頭,即可完成微發光二極管裸芯片的轉移,形成微發光二極管陣列基板,進一步地,所述接收基板是已經預先制備完成電路圖案的硅基板,其可以為柔性也可以為剛性。
[0005]由于僅僅利用微發光二極管作為基本顯示單元的微發光二極管顯示器的色域很窄,顯示效果較差,因此,為了優化微發光二極管顯示器的顯示效果,需要對其色域進行拓寬。
【發明內容】
[0006]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微發光二極管顯示面板,能夠擴大微發光二極管顯示面板的色域,提升微發光二極管顯示面板的畫質。
[0007]本發明的目的還在于提供一種微發光二極管顯示面板的制作方法,能夠擴大微發光二極管顯示面板的色域,提升微發光二極管顯示面板的畫質。
[0008]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微發光二極管顯示面板,包括:基板、設于所述基板上的陣列排布的多個微發光二極管、覆蓋所述多個微發光二極管的透明的封裝層、以及設于所述封裝層上的量子點層。
[0009 ]所述基板為柔性基板、或剛性基板。
[0010]所述封裝層的材料為:聚對二甲苯、或有機樹脂。
[0011 ]所述多個微發光二極管包括:紅色微發光二極管、綠色微發光二極管、及藍色微發光二極管。
[0012]所述量子點層包括:設于各個紅色微發光二極管上方的紅色量子點區、設于各個綠色微發光二極管上方的綠色量子點區、及設于各個藍色微發光二極管上方的藍色量子點區。
[0013]本發明還提供一種微發光二極管顯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0014]步驟1、提供一基板,在所述基板上形成陣列排布的多個微發光二極管;
[0015]步驟2、在所述多個微發光二極管上覆蓋透明的封裝層,對所述多個微發光二極管進行封裝;
[0016]步驟3、在所述封裝層上形成量子點層。
[0017]所述步驟I具體包括:首先提供一原生基板,在所述原生基板上生成多個微發光二極管,再通過微轉印的方法將所述多個微發光二極管轉印到基板上;
[0018]所述原生基板為藍寶石類基板;
[0019]所述基板為柔性基板、或剛性基板。
[0020]所述步驟2中通過旋涂的方法在所述多個微發光二極管上覆蓋封裝層;
[0021]所述封裝層的材料為:聚對二甲苯、或有機樹脂。
[0022]所述多個微發光二極管包括:紅色微發光二極管、綠色微發光二極管、及藍色微發光二極管。
[0023]所述量子點層包括:設于各個紅色微發光二極管上方的紅色量子點區、設于各個綠色微發光二極管上方的綠色量子點區、及設于各個藍色微發光二極管上方的藍色量子點區。
[0024]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微發光二極管顯示面板,其包括:基板、設于所述基板上的陣列排布的多個微發光二極管、覆蓋所述多個微發光二極管的透明的封裝層、以及設于所述封裝層上的量子點層,通過在封裝層上增設量子點層,利用微發光二極管發出的短波長光激發量子點層發光,從而使微發光二極管和量子點層共同組成微發光二極管顯示面板的基本顯示單元,能夠擴大微發光二極管顯示面板的色域,提升微發光二極管顯示面板的顯示品質。本發明還提供一種微發光二極管顯示面板的制作方法,能夠擴大微發光二極管顯示面板的色域,提升微發光二極管顯示面板的顯示品質。
【附圖說明】
[0025]為了能更進一步了解本發明的特征以及技術內容,請參閱以下有關本發明的詳細說明與附圖,然而附圖僅提供參考與說明用,并非用來對本發明加以限制。
[0026]附圖中,
[0027]圖1為本發明的微發光二極管顯示面板的第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28]圖2為本發明的微發光二極管顯示面板的第二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29]圖3為本發明的微發光二極管顯示面板的制作方法的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0]為更進一步闡述本發明所采取的技術手段及其效果,以下結合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及其附圖進行詳細描述。
[0031]請參閱圖1或圖2,本發明首先提供一種微發光二極管顯示面板,包括:基板1、設于所述基板I上的陣列排布的多個微發光二極管2、覆蓋所述多個微發光二極管2的透明的封裝層3、以及設于所述封裝層3上的量子點層4。
[0032]具體地,所述基板I為柔性基板、或剛性基板,所述多個微發光二極管2通過微轉印的方法由藍寶石類的原生基板上轉印到基板I上,所述基板I在轉印前預先形成有電路圖案,以驅動所述多個微發光二極管2發光,所述微發光二極管2可選擇基于氮化鎵(GaN)的發光二極管,所述基板I為硅基板。
[0033]進一步地,所述封裝層3的作用為保護微發光二極管2,防止水汽侵入,并且需要具備良好耐熱性、絕緣性和成膜穩定性,可選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各類型聚對二甲苯、或有機樹脂。所述封裝層3的可通過旋涂工藝形成,厚度在50nm至0.5mm之間。可選地,如圖1所示,在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中,所述封裝層3在各個微發光二極管2的間隔處的厚度大于微發光二極管2上的厚度,使得封裝層3上表面為一平整表面,所述量子點層4的上表面也為一平整表面。如圖2所示,在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中,所述封裝層3在各個微發光二極管2的間隔處的厚度等于微發光二極管2上的厚度,使得所述封裝層3在各個微發光二極管2的間隔處形成凹槽,所述量子點層4順著所述封裝層3形成,其在各個微發光二極管2的間隔處也形成凹槽。
[0034]可選地,所述多個微發光二極管2包括:紅色微發光二極管、綠色微發光二極管、及藍色微發光二極管。所述量子點層4包括:設于各個紅色微發光二極管上方的紅色量子點區、設于各個綠色微發光二極管上方的綠色量子點區、及設于各個藍色微發光二極管上方的藍色量子點區。也即所述量子點層4中各個區域的發光顏色對應其下方的微發光二極管2的發光顏色形成。
[0035]值得一提的是,通過在封裝層3上增設量子點層4,利用微發光二極管2發出的短波長光激發量子點層4發光,從而使微發光二極管2和量子點層4共同組成微發光二極管顯不面板的基本顯示單元,相比于僅采用微發光二極管作為基本顯示單元的現有技術,能夠擴大微發光二極管顯示面板的色域,提升微發光二極管顯示面板的顯示品質。
[0036]具體地,所述量子點層4所使用的量子點材料的結構包括發光核(例如綠色量子點材料可包括磷化銦(InP)、及硫化砸化鎘(CchSSe)等,紅色量子點材料可包括砸化鎘(CdSe)、及砷化銦(InAs)等)、無機保護殼層(材料可選擇硫化鎘(CdS)、砸化鋅(ZnSe)、硫化鋅(ZnS)、及氧化鋅(ZnO)等材料中的一種或多種組合)、以及表面配體(材料可選擇R-C00H、R-NH2、或R-SH,其中R為12?20個碳原子的直鏈烷烴或烯烴分子)。
[0037]請參閱圖3,本發明還提供一種微發光二極管顯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0038]步驟1、提供一基板I,在所述基板I上形成陣列排布的多個微發光二極管2。
[0039]具體地,所述步驟I具體包括:首先提供一原生基板,在所述原生基板上生成多個微發光二極管2,再通過微轉印的方法將所述多個微發光二極管2轉印到基板I上;所述原生基板為藍寶石類基板;所述基板I為柔性基板、或剛性基板。所述基板I在轉印前預先形成有電路圖案,以驅動所述多個微發光二極管2發光,所述微發光二極管2可選擇基于氮化鎵的發光二極管,所述基板I為硅基板。
[0040]步驟2、在所述多個微發光二極管2上覆蓋透明的封裝層3,對所述多個微發光二極管2進行封裝。
[0041]具體地,所述封裝層3的作用為保護微發光二極管2,防止水汽侵入,并且需要具備良好耐熱性、絕緣性和成膜穩定性,可選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各類型聚對二甲苯、或有機樹脂。所述封裝層3的可通過旋涂工藝形成,厚度在50nm至0.5mm之間。
[0042]步驟3、在所述封裝層3上形成量子點層4。
[0043]可選地,如圖1所示,在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中,所述封裝層3在各個微發光二極管2的間隔處的厚度大于微發光二極管2上的厚度,使得封裝層3上表面為一平整表面,所述量子點層4的上表面也為一平整表面。如圖2所示,在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中,所述封裝層3在各個微發光二極管2的間隔處的厚度等于微發光二極管2上的厚度,使得所述封裝層3在各個微發光二極管2的間隔處形成凹槽,所述量子點層4順著所述封裝層3形成,其在各個微發光二極管2的間隔處也形成凹槽。
[0044]可選地,所述多個微發光二極管2包括:紅色微發光二極管、綠色微發光二極管、及藍色微發光二極管。所述量子點層4包括:設于各個紅色微發光二極管上方的紅色量子點區、設于各個綠色微發光二極管上方的綠色量子點區、及設于各個藍色微發光二極管上方的藍色量子點區。也即所述量子點層4中各個區域的發光顏色對應其下方的微發光二極管2的發光顏色形成。
[0045]值得一提的是,通過在封裝層3上增設量子點層4,利用微發光二極管2發出的短波長光激發量子點層4發光,從而使微發光二極管2和量子點層4共同組成微發光二極管顯不面板的基本顯示單元,相比于僅采用微發光二極管作為基本顯示單元的現有技術,能夠擴大微發光二極管顯示面板的色域,提升微發光二極管顯示面板的顯示品質。
[0046]綜上所述,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微發光二極管顯示面板,其包括:基板、設于所述基板上的陣列排布的多個微發光二極管、覆蓋所述多個微發光二極管的透明的封裝層、以及設于所述封裝層上的量子點層,通過在封裝層上增設量子點層,利用微發光二極管發出的短波長光激發量子點層發光,從而使微發光二極管和量子點層共同組成微發光二極管顯不面板的基本顯示單元,能夠擴大微發光二極管顯示面板的色域,提升微發光二極管顯示面板的顯示品質。本發明還提供一種微發光二極管顯示面板的制作方法,能夠擴大微發光二極管顯示面板的色域,提升微發光二極管顯示面板的顯示品質。
[0047]以上所述,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可以根據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和技術構思作出其他各種相應的改變和變形,而所有這些改變和變形都應屬于本發明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
【主權項】
1.一種微發光二極管顯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I)、設于所述基板(I)上的陣列排布的多個微發光二極管(2)、覆蓋所述多個微發光二極管(2)的透明的封裝層(3)、以及設于所述封裝層(3)上的量子點層(4)。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發光二極管顯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I)為柔性基板、或剛性基板。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發光二極管顯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裝層(3)的材料為:聚對二甲苯、或有機樹脂。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發光二極管顯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個微發光二極管(2)包括:紅色微發光二極管、綠色微發光二極管、及藍色微發光二極管。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微發光二極管顯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量子點層(4)包括:設于各個紅色微發光二極管上方的紅色量子點區、設于各個綠色微發光二極管上方的綠色量子點區、及設于各個藍色微發光二極管上方的藍色量子點區。6.—種微發光二極管顯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1、提供一基板(I),在所述基板(I)上形成陣列排布的多個微發光二極管(2); 步驟2、在所述多個微發光二極管(2)上覆蓋透明的封裝層(3),對所述多個微發光二極管(2)進行封裝; 步驟3、在所述封裝層(3)上形成量子點層(4)。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微發光二極管顯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I具體包括:首先提供一原生基板,在所述原生基板上生成多個微發光二極管(2),再通過微轉印的方法將所述多個微發光二極管(2)轉印到基板(I)上; 所述原生基板為藍寶石類基板; 所述基板(I)為柔性基板、或剛性基板。8.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微發光二極管顯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2中通過旋涂的方法在所述多個微發光二極管(2)上覆蓋封裝層(3); 所述封裝層(3)的材料為:聚對二甲苯、或有機樹脂。9.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微發光二極管顯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個微發光二極管(2)包括:紅色微發光二極管、綠色微發光二極管、及藍色微發光二極管。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微發光二極管顯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量子點層(4)包括:設于各個紅色微發光二極管上方的紅色量子點區、設于各個綠色微發光二極管上方的綠色量子點區、及設于各個藍色微發光二極管上方的藍色量子點區。
【文檔編號】H01L21/77GK106098697SQ201610422104
【公開日】2016年11月9日
【申請日】2016年6月15日 公開號201610422104.0, CN 106098697 A, CN 106098697A, CN 201610422104, CN-A-106098697, CN106098697 A, CN106098697A, CN201610422104, CN201610422104.0
【發明人】陳黎暄, 李泳銳
【申請人】深圳市華星光電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