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管母線連接結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管母線連接結構。所述管母線連接結構包括伸縮裝配的第一管母線和第二管母線,所述第一管母線的一端位于第二管母線內,其中一個管母線內固設有沿管母線軸向延伸的觸頭,另一個管母線內固設有與所述觸頭匹配的觸指,所述第一管母線與第二管母線之間的環空設有用于防止兩個管母線發生徑向擺動的限位結構。第一管母線可插入第二管母線的內部并可作伸縮運動,在第一管母線和第二管母線內對應設置的可與管母線導通的觸頭和觸指能夠保證兩管母在作伸縮運動時始終導電,限位結構能夠防止第一管母線和第二管母線發生徑向擺動,進而防止觸指某處受到過大的壓力而導致破壞,觸頭和觸指均在管母線內進行安裝,不存在電暈影響。
【專利說明】
一種管母線連接結構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輸電設備,具體為一種管母線連接結構。
【背景技術】
[0002]為了避免地震、大風等特殊的惡劣環境對特高壓工程造成不必要的損害,對設備或管母線連接金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設備或管母線連接金具具有較大偏移調節量(不小于±400mm),而原有的單一軟導線連接方式已經滿足不了此類需要,因此需要設計新的結構來完成這一功能的要求。在設計新的結構時,直接將軟導線預留一定的長度能夠滿足兩管母線相對滑動時具有較大偏移調節量的要求,但是管母連接處的空間有限不能放置過多的軟導線,而且軟導線聚集折彎會出現電暈的現象,因此,預留一定長度的軟導線不能夠從根本上解決偏移調節量小的問題。
[0003]2009年7月8日公開的公開號為CN101478089A的發明專利公開了一種觸指式管形母線連接器,該觸指式管形母線連接器包括一個中間導體,導體前后兩端與兩個管母配合連接,管母或導體內嵌裝有彈性觸指,兩個管母和導體可以作相對滑行,滑行過程中,導體擠壓管母內的彈性觸指或管母擠壓導體內的彈性觸指,在作相對滑行的同時實現導電。實現了兩段管母可作相對運動,具有較大的偏移調節量。
[0004]該管形母線連接器在使用過程中兩母線之間的導電是通過彈性觸指來實現的,同時,母線與中間導體的導向接觸和支撐也是通過彈性觸指來實現的。使用時如果兩段管母線中的至少一個出現偏移現象,會對某一點的彈性觸指造成很大的壓力甚至會導致彈性觸指的破壞,此時管母線與中間導體之間出現間隙,不利于管母線內部的密閉;如果彈性觸指破壞,會使兩管母線處于不導通的狀態。為了有較大的偏移量,需要安裝過多的彈性觸指來滿足管母線與中間導體之間較大的偏移量的同時處于導電狀態,消耗過多的彈性觸指。
【發明內容】
[0005]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管母線連接結構。
[0006]為解決上述的技術問題,本發明管母線連接結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管母線連接結構,包括伸縮裝配的第一管母線和第二管母線,所述第一管母線的一端位于第二管母線內,其中一個管母線內固設有沿管母線軸向延伸的觸頭,另一個管母線內固設有與所述觸頭匹配的觸指,所述第一管母線與第二管母線之間的環空設有用于防止兩個管母線發生徑向擺動的限位結構。
[0007]所述限位結構為限位滑環組,所述限位滑環組包括多個軸向間隔設置的限位滑環,所述第一管母線外部和/或第二管母線內部固設有所述的限位滑環。
[0008]所述觸指固設在第一管母線內,所述觸指所在的第一管母線的外部固設有所述的限位滑環。
[0009]所述限位滑環為絕緣限位滑環。
[0010]所述限位滑環為耐磨滑環。
[0011]所述觸頭和觸指通過管母線內的徑向導電板固設在管母線內。
[0012]所述第二管母線靠近第一管母線的一端端部設有用于防止尖端放電的封端屏蔽。
[0013]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如下:第一管母線可插入第二管母線的內部并可作伸縮運動,在第一管母線和第二管母線內對應設置的可與管母線導通的觸頭和觸指能夠保證兩管母在作伸縮運動時始終導電,限位結構能夠防止第一管母線和第二管母線發生徑向擺動,進而防止觸指某處受到過大的壓力而導致破壞,觸頭和觸指均在管母線內進行安裝,不存在電暈影響。
[0014]第二管母線上的封端屏蔽能夠防止第二管母線的端部發生尖端放電,防止電暈的出現。
【附圖說明】
[0015]圖1為本發明管母線連接結構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管母線連接結構實施例2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6]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說明。
[0017]本發明的管母連接金具的具體實施例1,如圖1所示,其中,I為粗管母線,2為細管母線,3為觸頭,4為彈簧觸指,5為鋁端子板,6為觸座,7為限位耐磨滑環,8為封端屏蔽。
[0018]細管母線2插入粗管母線I內,細管母線2的一端位于粗管母線I內,兩者可作相對插拔伸縮運動。粗管母線I內部遠離細管母線2處設有鋁端子板5,鋁端子板5設置在粗管母線I的徑向處并與粗管母線I導通,觸頭3安裝在鋁端子板5上,觸頭3沿軸向延伸。在細管母線2內位于粗管母線I內的一端端面上徑向設置觸指鋁端子板(圖中未表示)并與細管母線2導通,在觸指鋁端子板上安裝觸座6,在觸座上安裝彈簧觸指4,觸頭3插入彈簧觸指4內并可擠壓彈簧觸指4實現導電,彈簧觸指4對觸頭產生壓緊力,保證了可靠的通流。細管母線2的外側安裝有限位耐磨滑環7,限位耐磨滑環7的內面與細管母線2的外徑緊貼,限位耐磨滑環7的外面與粗管母線I的內徑緊貼,限位耐磨滑環7在兩個管母線作相對運動的過程中起到支撐導向的作用,使其不會產生徑向上的偏移,而且限位耐磨滑環使用的圓環結構也降低了兩者相對運動的摩擦力,保證了運動的靈活性。在粗管母線I的端部設有封端屏蔽8,封端屏蔽8同時將粗管母線I和細管母線2之間的環空密封。
[0019]安裝時,先將鋁端子板5和觸指鋁端子板分別焊裝在粗管母線I和細管母線2內,將觸頭3固定在鋁端子板5上,將安裝有彈簧觸指4的觸座安裝在觸指鋁端子板上,之后將細管母線2插裝在粗管母線I內,在細管母線2外部安裝限位耐磨滑環7,本實施例中,限位耐磨滑環7的數量為兩個,其中一個安裝在細管母線2伸入粗管母線I的一端上,另一個安裝在彈簧觸指4所在的細管母線2的徑向外側,安裝在彈簧觸指4的外部能夠保證彈簧觸指處的細管母線不會傾斜。最后將封端屏蔽8安裝在粗管母線I的端部,封端屏蔽8能夠避免粗管母線I端部的尖角進行尖端放電,利用封端屏蔽防止電暈。所有的安裝結構都是在管母內部進行裝配,不存在電暈的影響。
[0020]細管母線2與粗管母線I作相對運動,作相對運動的同時通過觸頭3和彈簧觸指4實現導電,并在限位耐磨滑環7的限位作用下避免兩個管母線發生徑向的偏移。粗管母線I端部的封端屏蔽對可能產生的尖端放電進行屏蔽。
[0021]本實施例中,粗管母線I即為第一管母線,細管母線2即為第二管母線,限位耐磨滑環7即為限位環,限位環的材質為絕緣材質,可以由聚四氟乙烯材料制造而成,也可以在聚四氟乙烯材料內增加石墨以增強耐磨性。耐磨滑環7的個數為兩個,間隔設置在細管母線2的外部。多個耐磨滑環即構成了限位結構,防止兩個管母線發生徑向擺動。本實施例中,觸指為彈簧觸指。
[0022]本發明的管母連接金具的具體實施例2,如圖2所示,與實施例1的不同之處在于,本實施例中的限位結構為限位滑套9,限位滑套9在軸向上的長度較長,在實際使用時,只需一個限位滑套9即可完成限位。限位滑套9可以安裝在細管母線2外部,也可以安裝在粗管母線I內部。
[0023]在本發明管母線連接結構的其他實施例中,可以在粗管母線內安裝觸指,在細管母線內安裝觸頭,實現觸頭和觸指的插拔連接導電。
[0024]在本發明管母線連接結構的其他實施例中,可以將細管母線的鋁端子板安裝在細管母線內部。
[0025]在本發明管母線連接結構的其他實施例中,限位結構可以安裝在粗管母線的內部,如在粗管母線內部設置徑向的凸起作為限位結構。
[0026]在本發明管母線連接結構的其他實施例中,觸指可以為除彈簧觸指外的其他觸指結構,如瓣狀觸指。
[0027]在本發明管母線連接結構的其他實施例中,導電件可以不為鋁端子板,可以為其他材質和形狀的導電結構,安裝時保證管母線與觸頭或觸指通過導電結構進行導電。
[0028]在本發明管母線連接結構的其他實施例中,限位結構的材質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選擇。
[0029]在本發明管母線連接結構的其他實施例中,限位耐磨環的個數可以根據需要進行增加。
[0030]在本發明管母線連接結構的其他實施例中,觸頭和觸指安裝在管母線內的方式可以不通過鋁端子板,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如直接焊裝在管母線內,安裝時,保證觸頭和觸指與管母線的導電性能。
【主權項】
1.一種管母線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伸縮裝配的第一管母線和第二管母線,所述第一管母線的一端位于第二管母線內,其中一個管母線內固設有沿管母線軸向延伸的觸頭,另一個管母線內固設有與所述觸頭匹配的觸指,所述第一管母線與第二管母線之間的環空設有用于防止兩個管母線發生徑向擺動的限位結構。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管母線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結構為限位滑環組,所述限位滑環組包括多個軸向間隔設置的限位滑環,所述第一管母線外部和/或第二管母線內部固設有所述的限位滑環。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管母線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觸指固設在第一管母線內,所述觸指所在的第一管母線的外部固設有所述的限位滑環。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管母線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滑環為絕緣限位滑環。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管母線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滑環為耐磨滑環。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管母線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觸頭和觸指通過管母線內的徑向導電板固設在管母線內。7.根據權利要求1-6任一項所述的管母線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母線靠近第一管母線的一端端部設有用于防止尖端放電的封端屏蔽。
【文檔編號】H01R13/658GK106058494SQ201610563649
【公開日】2016年10月26日
【申請日】2016年7月18日
【發明人】徐健濤, 常林晶, 李俊輝, 楊國華, 宋鐵創, 朱詠璋, 王文豪
【申請人】平高集團有限公司, 國家電網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