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頻連接器及其射頻接觸件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射頻連接器及其射頻接觸件,以解決現有技術中的射頻接觸件加工制造成本高的問題。本發明的射頻接觸件的外導體由板材折彎而成,不僅避免了材料的浪費,還有利于實際外導體的流水線批量化生產,大大節省了外導體及相應射頻接觸件及射頻連接器的加工制造成本。
【專利說明】
射頻連接器及其射頻接觸件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一種射頻連接器及其射頻接觸件。
【背景技術】
[0002]射頻連接器包括連接器殼體及置于連接器殼體中用于傳輸信號的射頻接觸件,現有射頻接觸件的結構均是包括空心柱狀的外導體及通過絕緣體固定設置于外層體的內部的內導體,信號于內導體和外導體之間的絕緣體及氣隙中以電磁振蕩的形式進行傳輸。現有技術中均是通過對棒材進行機加工制成外導體,不僅會浪費大量材料,單個零件的加工時間也較長而不利于實現外導體的批量化生產制造,這都會造成外導體的加工制造成本大。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射頻接觸件以解決現有技術中的射頻接觸件的加工制造成本高的問題;本發明的目的還在于提供使用上述射頻接觸件的射頻連接器件。
[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射頻接觸件的技術方案是:
射頻接觸件,包括內導體,內導體的外圍還設有通過對板材進行折彎制成的外導體。
[0005]所述外導體的截面形狀為矩形。
[0006]所述外導體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頂壁、底壁及連接頂壁與底壁的兩側壁,所述頂壁的寬度大于側壁的寬度,所述內導體為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帶線且通過絕緣體設置于外導體的中部。
[0007]所述外導體的前后兩端均具有開口而使得射頻接觸件的兩端均形成用于與相應連接器插接的連接部,射頻接觸件為用于實現相應的兩連接器電連接的轉接接觸件。
[0008]所述板材的接縫沿前后方向延伸。
[0009]所述板材的對接處設有相互卡合的卡合結構,卡合結構使得板材的接縫處形成有彎折段。
[0010]所述卡合結構包括相互適配的卡齒及卡槽,所述卡槽為燕尾槽。
[0011]外導體的兩側壁上還設有用于供連接器殼體上的相應卡爪卡入的凹槽。
[0012]外導體的兩側壁上還設有用于與連接器殼體上的擋臺限位擋止的凸臺。
[0013]本發明的射頻連接器的技術方案是:
射頻連接器,包括連接器殼體及置于連接器殼體中的射頻接觸件,射頻接觸件包括內導體,內導體的外圍還設有通過對板材進行折彎制成的外導體。
[0014]所述外導體的截面形狀為矩形。
[0015]所述外導體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頂壁、底壁及連接頂壁與底壁的兩側壁,所述頂壁的寬度大于側壁的寬度,所述內導體為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帶線且通過絕緣體設置于外導體的中部。
[0016]所述外導體的前后兩端均具有開口而使得射頻接觸件的兩端均形成用于與相應連接器插接的連接部,射頻接觸件為用于實現相應的兩連接器電連接的轉接接觸件。
[0017]所述板材的接縫沿前后方向延伸。
[0018]所述板材的對接處設有相互卡合的卡合結構,卡合結構使得板材的接縫處形成有彎折段。
[0019]所述卡合結構包括相互適配的卡齒及卡槽,所述卡槽為燕尾槽。
[0020]外導體的兩側壁上還設有用于供連接器殼體上的相應卡爪卡入的凹槽。
[0021]外導體的兩側壁上還設有用于與連接器殼體上的擋臺限位擋止的凸臺。
[0022]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的射頻接觸件的外導體由板材折彎而成,不僅避免了材料的浪費,還有利于實際外導體的流水線批量化生產,大大節省了外導體及相應射頻接觸件及射頻連接器的加工制造成本。
[0023]更進一步地,本發明的射頻接觸件的外導體的截面形狀為矩形,在內部面積相同的情況下,矩形的接觸件會比圓形接觸件的占地面積小,因而在相同的連接器殼體上可以安裝更多的射頻接觸件而有利于實現射頻接觸件及射頻連接器的小型化發展。
【附圖說明】
[0024]圖1為本發明的射頻連接器的一個實施例用于連接上插座與下插座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的射頻接觸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2的剖視圖;
圖4為圖1中射頻連接器的俯視圖;
圖5為圖4的后視圖;
圖6為圖5中的A向剖視圖;
圖7為圖1中各個插座接觸件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5]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說明。
[0026]本發明的射頻連接器的具體實施例:射頻連接器5的具體結構如圖1至圖7所示,包括連接器殼體51及置于連接器殼體51中的多個射頻接觸件52 ο在本實施例中射頻連接器5用于實現上插座3與下插座4的對應電連接而作為轉接桿5使用,相應地連接器殼體51即為轉接殼體51,射頻接觸件52即為安裝于轉接殼體中的轉接桿52。
[0027]具體說是,用于傳輸射頻信號的上插座3插接連接于上PCB板的下端面、用于傳輸射頻信號的下插座4插接在下PCB板的下端面,由多個轉接桿52組成的轉接部件5用于與相應插座插合以實現上、下插座的對應導通。上插座3包括上插座殼體31及相互間絕緣地間隔設置于上插座殼體31上的開口朝下的16個上插座接觸件32,下插座4包括下插座殼體41及相互間絕緣地間隔設置于下插座殼體41上的開口朝上的16個下插座接觸件42。轉接部件5包括長度沿左右方向延伸的轉接殼體51及在水平面內相互絕緣地間隔插裝于轉接殼體51中的兩端均伸出的轉接部件5以與相應的上插座接觸件32或下插座接觸件42連接的轉接桿52。本實施例中,以上插座3的長度方向為X方向(也即左右方向),以上插座3的寬度方向為Y方向(也即前后方向)。
[0028]轉接桿52包括由金屬薄板折彎制成的橫截面呈矩形的轉接桿外導體521,轉接桿外導體521沿上下方向延伸且其內腔中通過轉接桿絕緣體522固定設置有轉接桿內導體523,信號在轉接桿內導體523與轉接桿外導體521之間的絕緣體522及空氣中進行傳輸而形成帶線傳輸模式。
[0029]轉接桿外導體521的兩端開口而在兩端處形成用于與相應插座接觸件插接連接的連接部,轉接桿包括頂壁、底壁及用于連接頂壁與底壁的兩側壁,頂壁的寬度大于側壁的寬度而形成寬邊,相應地側壁形成窄邊。轉接桿絕緣體522呈矩形結構且貼設于外導體的底壁上,轉接桿內導體523為細長的帶線且貼設于轉接桿內導體523面向頂壁的表面上,為保證內部信號傳送均勻,轉接桿內導體523布置于轉接桿絕緣體522的中部。相對于現有技術中的通過對棒材進行機加工制成外導體的方式,使用板材折彎制造外導體不僅避免了材料的浪費,也有利于實現外導體的批量化生產制造并能降低外導體的加工制造時間,因而大大降低了外導體的生產周期及加工制造成本。為進一步地降低轉接桿52的加工制造成本,內導體523也可以采用沖壓工藝制成。同時,為不影響轉接桿52的信號傳輸性能,金屬薄板的折彎接縫527沿信號傳輸的方向延伸。為避免轉接桿外導體521于接縫527處開裂,金屬薄板的對接處沿上下方向間隔設有兩組卡合結構528,卡合結構528包括對應設置的卡齒與卡槽,且卡槽為燕尾槽。為利于折彎成型,轉接桿外導體521的四個棱邊處設有過渡圓角。
[0030]轉接殼體51中沿轉接殼體51的長度方向(即左右方向)開設有兩行八列間隔分布的轉接桿穿孔511,轉接桿穿孔511在上下方向上貫通轉接殼體51以供轉接桿52插接后,轉接桿52的兩端能由轉接殼體51的上下兩端露出。為使轉接桿52不能沿上下移動而是被限制在轉接殼體51中,轉接桿穿孔511的下段的四周處開設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劈槽512,劈槽512使得轉接桿穿孔511四周處靠近轉接桿52的部分下部側壁形成彈爪513。
[0031]轉接桿52的對應的兩窄邊處開設有限位凹槽526,限位凹槽526的上端面為平面、下端面向下傾斜而形成擴口結構,彈爪513的下端的彈爪頭與限位凹槽526的形狀相吻合并內伸入限位凹槽526中以將轉接桿52擎住而限制轉接桿52的向下運動。彈爪頭的下端面處與限位凹槽526形狀相適配的擴口結構在轉接桿52由下至上裝入轉接桿穿孔511時為轉接桿52導向而可作為導向斜面作用。為保證限位凹槽526的槽壁處的強度,限位凹槽526的槽底延伸至絕緣體中,故轉接桿絕緣體的相應部分也組成了限位凹槽的槽壁,增強了限位凹槽526的槽壁厚度而有利于提高限位限位凹槽526與彈爪頭的連接處的強度。轉接桿穿孔511的內壁面的上部尺寸小于下部尺寸而使得兩部分的過渡肩部形成了用于限制轉接桿52向上運動的擋臺,轉接桿52的側壁上開設有用于與擋臺擋止配合的凸臺525,為不阻礙轉接桿52在轉接殼體51內偏擺,凸臺525的徑向尺寸小于轉接桿穿孔511的孔徑。轉接桿穿孔511的具體結構及轉接桿52上的相應配合結構的設計使得轉接桿52只能在轉接桿穿孔511內沿前后左右方向運動而不能沿上下方向竄動,故多個轉接桿52分別裝入相應的轉接桿穿孔511后依然可以組成一個不會相互脫開的轉接部件5。在該實施例中,擋臺與轉接殼體51 —體成型,在其他實施例中,轉接桿穿孔511的內壁面還可以是任意位置處內徑均相同的圓柱面,由相應地凸出部固定設置于圓柱面的相應位置處而形成擋臺。
[0032]當轉接桿52由下至上裝入轉接桿穿孔511中后,轉接桿52的上、下方向的運動被限制而可隨轉接殼體51—起運動,當轉接桿52的上端或下端受到沿水平方向的作用力時,轉接桿52會以限位凹槽526與彈爪頭的結合處為支點進行偏擺以適應上、下插座之間的位置偏差,也即是說轉接桿52發生偏擺的支點不再是轉接桿52與下插座的相應連接處而提高到了上、下插座之間的限位凹槽與彈爪頭的結合處,此時轉接桿的上下兩端到支點的距離較為接近而使得轉接桿兩端所受的力相近。
[0033]轉接殼體51的左右兩側面的下端設有用于與下插座上的凸緣45卡裝的卡爪514,凸緣45的下端面為平面、上端面為由上向下向外擴展的斜面,卡爪514的下端內側而形成卡爪頭515。卡爪頭515的上端面為平面、下段向外擴展而使卡爪頭515的下端面的厚度小于上端面的厚度,卡爪頭515的下段向外擴展而使得卡爪頭515具有與凸緣45上的斜面形狀吻合適配的導向斜面。所以在將轉接部件5向下插入下插座4的過程中,卡爪頭515的導向斜面會沿凸緣45上的斜面向下運動而使卡爪514向外彈性變形,當卡爪頭515運動至凸緣45之下后,卡爪514在自身彈力的作用下回位而卡入凸緣45之下,此時卡爪515的上端面與凸緣45的下端面擋止配合而起到止脫的作用。
[0034]為了保證轉接部件5能順利插入上、下插座,轉接殼體51的前后兩側面上設有沿上下方向延伸以對插接過程進行導向的引導板53,引導板53的端部加工有導向斜角。為保證引導板53先于轉接桿52與相應插座接觸而可起到導向作用,引導板53的上端高于轉接桿52的上端、下端低于轉接桿52的下端,轉接殼體51的前側面上設有I個引導板53,轉接殼體51的后側面上間隔設有兩個引導板53,三個引導板在水平面內呈三角分布。轉接殼體51前后兩側面上設置的引導板53均包括設置于轉接殼體51上端的用于與上插座3中的上凹槽33配合的上引導板及設置于轉接殼體51下端的用于與下插座4中的下凹槽43配合的下引導板。上、下凹槽的寬度均大于相應引導板53的寬度以使得轉接部件5具有沿上、下插座在左右方向運動的間隙,轉接殼體51前后兩側面上的引導板之間的垂直距離大于相應插座的前后側面上的凹槽的槽底之間的垂直距離以使得轉接部件5具有沿上、下插座在前后方向運動的間隙。
[0035]上插座3的上端設有用于與上PCB板插接配合的上引腳34,上引腳34與上插座接觸件32對應設置有16個;下插座4的下端設有用于與下PCB板插接配合的下引腳45,下引腳45與下插座接觸件42也對應設置有16個。為利于轉接桿52順利插入上插座接觸件32或下插座接觸件42中,上插座殼體31的下端于上插座接觸件32的外圍及下插座殼體41的上端于下插座接觸件42的外圍處均設有導向用喇叭口。
[0036]上插座接觸件32與下插座接觸件42的結構相同,下面以上插座接觸件32為例對上插座接觸件32的具體結構進行說明。上插座包括導電材料制成的插座外導體321,插座外導體321的下端具有供轉接桿52的上端插入的開口,插座外導體321的下端設有用于與上PCB板插接電連接的上引腳34。插座外導體321的橫截面為矩形且其內腔中通過插座絕緣件322支撐連接有帶狀的插座內導體323。具體說,插座外導體321包括頂壁、底壁及用于連接頂壁與底壁的兩側壁,頂壁的寬度大于側壁的寬度。插座絕緣件322貼裝于底壁上。插座外導體321的內腔的尺寸大于轉接桿52的用于插裝于插座外導體321的內腔中的上端的尺寸以使得轉接桿52插入插座外導體321后能在插座外導體內沿X和Y方向運動,為保證插座外導體321及插座內導體323總是與轉接桿52接觸電連,插座外導體321的上端的四周面處設有自由狀態下向內側凸出的用于壓緊相應轉接桿外導體的彈爪324,插座內導體323的上端設有外凸的用于與轉接桿內導體導電連接的彈性段,彈爪324形成了用于保證轉接桿相對上插座接觸件32運動的過程中轉接桿外導體與上插座外導體可靠電連接的第一彈性接觸部與內導體323上的彈性段形成了用于保證轉接桿相對上插座接觸件32運動的過程中轉接桿內導體與上插座內導體可靠電連接的第二彈性接觸部。為使得轉接桿52的下端插入插座32之后能在水平面內移動,插座絕緣體322的尺寸小于轉接桿52中轉接桿外導體521與轉接桿絕緣體522之間的空腔的相應尺寸。
[0037]使用該轉接部件5實現上PCB板與下PCB板的導電連接的步驟如下:首先將上插座3插接固定于上插座I的下端面上,將下插座4插接固定于下PCB板的上端面上,此時由于上、下PCB板在X和Y方向存在偏差,上插座3與下插座4也會在X和Y方向存在偏差;再將轉接部件5的下端插接于下插座4中。將上插座3向下插合,上插座3向下插合的過程中,在轉接桿52還沒有與相應的上插座接觸件32接觸的過程中,依靠引導板53上所開設的倒角與上凹槽33的定位引導作用為上插座接觸件32與轉接部件5的插合提供粗定位,引導板53的倒角面被上凹槽33的相應部分頂推而沿水平方向朝向上插座殼體31所在側進行平移以使引導板53能順利插合入上凹槽33中,由于下插座接觸件42的外導體及內導體上設置有彈性接觸部,故轉接桿52會隨轉接殼體51朝向上插座3所在側平移,在此過程中轉接桿52在下插座接觸件42的接觸件中克服相應彈性接觸部的彈性而發生平移,此時轉接桿52的上端與相應上插座之間的X和Y方向的偏差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為降低轉接殼體51與下插座殼體上端面之間的摩擦力以使得轉接殼體51能在引導板53的作用下順利平移,在下插座殼體41的上端面的對稱的兩角處嵌裝有可在下插座殼體41中自如滾動的鋼珠44。當然,在其他實施例中,鋼珠也可以被其他足以支撐轉接殼體下端面的硬質或半硬質材料制成的、可在下插座殼體41中沿X和Y方向轉動的其他形式的滾子代替。當轉接桿52與上插座殼體32上的喇叭口接觸后,喇叭口的相應導向面會向轉接桿52施加朝向上插座接觸件32中心的力,轉接桿52在該力的作用下頂推轉接殼體51上的相應彈爪513而使轉接桿52的上端朝向上插座接觸件32的中心偏斜而完成與上插座3與轉接部件5的對插,由于在轉接桿已朝向上插座所在側整體平移了一定距離,所以此時轉接桿52只需要偏斜一個較小的角度即可補償上、下插座之間的位置偏差。
[0038]在其他實施例中:當轉接桿固定于轉接殼體上時,轉接桿上的凸臺及供轉接殼體上的彈爪頭卡入的凹槽均可省去;燕尾槽還可以被方形槽或斜齒槽代替,此時用于卡入燕尾槽中的適配的卡齒應為方形的凸起或是斜齒形的凸起;板材的接縫還可以是一條曲線而非直線;當轉接桿作為首、尾端連接器使用而不是作為中間的轉接連接器使用時,轉接桿只有一端需要用于連接相應插座接觸件而可將轉接桿外導體的一端做成封閉(即不帶有開口)的形式;當然,轉接桿外導體的截面形狀還可以是圓形、方形或其他的多邊形形狀或是其他的帶有弧線過渡段的形狀。
[0039]本發明的射頻接觸件的實施例:
本發明的射頻接觸件的具體結構與射頻連接器的實施例中射頻接觸件的具體結構相同,具體可參考圖1至圖7,在此不再詳述。
【主權項】
1.射頻接觸件,包括內導體,其特征在于:內導體的外圍還設有通過對板材進行折彎制成的外導體。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射頻接觸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導體的截面形狀為矩形。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射頻接觸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導體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頂壁、底壁及連接頂壁與底壁的兩側壁,所述頂壁的寬度大于側壁的寬度,所述內導體為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帶線且通過絕緣體設置于外導體的中部。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射頻接觸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導體的前后兩端均具有開口而使得射頻接觸件的兩端均形成用于與相應連接器插接的連接部,射頻接觸件為用于實現相應的兩連接器電連接的轉接接觸件。5.根據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射頻接觸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材的接縫沿前后方向延伸。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射頻接觸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材的對接處設有相互卡合的卡合結構,卡合結構使得板材的接縫處形成有彎折段。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射頻接觸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結構包括相互適配的卡齒及卡槽,所述卡槽為燕尾槽。8.根據權利要求1?4中任一項所述的射頻接觸件,其特征在于:外導體的兩側壁上還設有用于供連接器殼體上的相應卡爪卡入的凹槽。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射頻接觸件,其特征在于:外導體的兩側壁上還設有用于與連接器殼體上的擋臺限位擋止的凸臺。10.射頻連接器,包括連接器殼體,其特征在于:連接器殼體中連接有權利要求1?9中任一項所述的射頻接觸件。
【文檔編號】H01R13/02GK106025735SQ201610467665
【公開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請日】2016年6月24日
【發明人】周必海
【申請人】中航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