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移動終端設備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移動終端設備,包括機殼、按鍵開關、PCB板、主板、彈片,所述按鍵開關固定在所述PCB板上,所述PCB上設有金手指,所述彈片與所述金手指接觸,所述彈片將所述PCB板固定在所述機殼上,所述主板固定在所述機殼上,所述彈片與所述主板接觸。本發明實施例所提供的移動終端設備,用于解決現有的按鍵開關與主板導通實現方式組裝工序復雜,拆卸容易導致FPC的損壞并且成本較高的問題。
【專利說明】
一種移動終端設備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移動終端設備結構設計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移動終端設備。【背景技術】
[0002]在現有的移動終端設備中通常都具有按鍵,按壓按鍵的時候,按鍵觸發按鍵開關, 按鍵開關與主板導通,從而執行按鍵功能。
[0003]目前,對于按鍵開關部分及與主板導通部分的結構設計有兩種方式,其中一種方式如圖1所示,按鍵開關01貼在FPC02上,FPC02上設有補強鋼片03,補強鋼片03通過雙面膠粘在機殼04上。主板05固定在機殼04上,主板05上焊接有連接器06,FPC02插入到連接器06 中。在按壓按鍵時,按鍵觸發按鍵開關,按鍵開關與主板導通,主板上控制電路執行對應按鍵的功能。另一種按鍵開關部分與主板導通的設計方式如圖2所示,按鍵開關01貼在FPC02 上,FPC02上設有補強鋼片03,補強鋼片03通過雙面膠粘在機殼04上。主板05固定在機殼04 上,主板05上焊接有彈片51,FPC02和主板05上的彈片51接觸,FPC02通過結構件06壓緊。
[0004]然而,這兩種實現方式組裝工序都比較復雜,拆裝過程中也容易造成FPC的損壞, 并且成本較高。
【發明內容】
[0005]本發明的實施例提供一種移動終端設備,用于解決現有的按鍵開關與主板導通實現方式組裝工序復雜,拆卸容易導致FPC的損壞并且成本較高的問題。
[0006]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的實施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移動終端設備,其特征在于,包括機殼、按鍵開關、PCB板、主板、 彈片,所述按鍵開關固定在所述PCB板上,所述PCB上設有金手指,所述彈片與所述金手指接觸,所述彈片將所述PCB板固定在所述機殼上,所述主板固定在所述機殼上,所述彈片與所述主板接觸。
[0007]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移動終端設備,將按鍵開關固定在PCB板上,通過在PCB板上設置金手指,通過彈片實現金手指和主板的導通,進而實現PCB板和主板的導通,并且通過彈片將PCB板固定在機殼上,固定方式簡單,并且彈片兩端只需要分別和金手指、主板抵觸上即可實現導通,不需要像現有技術那樣,使用FPC加上補強鋼片,并且將FPC黏在機殼上, 還需要在主板上焊接連接器將FPC另一端插入到連接器中或者通過一個結構件壓緊另一端 FPC實現FPC與主板彈片的導通,組裝工序大大減少,并且PCB板成本相對于FPC加上補強鋼片要低很多,硬板的拆卸相比于FPC簡單并且不易損壞。另一方面,PCB板的占用空間較少, 只需要留出金手指的空間即可。【附圖說明】
[0008]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09]圖1為現有技術提供的移動終端設備的按鍵開關與主板導通結構示意圖;圖2為現有技術提供的移動終端設備的按鍵開關與主板導通另一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移動終端設備的按鍵開關與主板導通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移動終端設備的按鍵開關與主板導通另一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移動終端設備的按鍵開關與PCB板結構示意圖;圖6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移動終端設備的機殼結構示意圖;圖7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移動終端設備的機殼另一結構示意圖;圖8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移動終端設備的彈片結構示意圖;圖9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移動終端設備的彈片另一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
[0010]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0011]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移動終端設備,如圖3-圖9所示,包括機殼01、按鍵開關02、 PCB板03、主板04、彈片05,按鍵開關02固定在PCB板03上,PCB板03上設有金手指35,彈片05 與金手指35接觸,彈片05將PCB板03固定在機殼01上,主板04固定在機殼01上,彈片05與主板04接觸。
[0012]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移動終端設備,將按鍵開關固定在PCB板上,通過在PCB板上設置金手指,通過彈片實現金手指和主板的導通,進而實現PCB板和主板的導通,并且通過彈片將PCB板固定在機殼上,固定方式簡單,并且彈片兩端只需要分別和金手指、主板抵觸上即可實現導通,不需要像現有技術那樣,使用FPC加上補強鋼片,并且將FPC黏在機殼上, 還需要在主板上焊接連接器將FPC另一端插入到連接器中或者通過一個結構件壓緊另一端 FPC實現FPC與主板彈片的導通,組裝工序大大減少,并且PCB板成本相對于FPC加上補強鋼片要低很多,硬板的拆卸相比于FPC簡單并且不易損壞。另一方面,PCB板的占用空間較少, 只需要留出金手指的空間即可。[0〇13]具體地,按鍵開關通過SMT焊接固定在PCB板上,這種方式固定簡單,成本較低,并且固定也比較牢固。
[0014]具體地,主板通過螺釘固定在機殼上。[〇〇15]需要說明的是:按鍵開關也可以通過其他方式固定在PCB板上,主板也可以通過其他方式固定在機殼上,本發明對此并不做具體限定。
[0016]進一步的,彈片05上設有第一凸出部51,如圖7-圖9所示,機殼01上設有卡槽11, PCB板03上設有第一凹槽31,機殼01上對應第一凹槽31的位置設有第二凹槽12,彈片05壓在第一凹槽31上并跨過第二凹槽12,第一凸出部51卡在卡槽11中。通過在機殼上設置卡槽,在彈片上設第一凸出部,將第一凸出部卡在卡槽中,可以將彈片固定在機殼上。并且彈片壓在第一凹槽上并跨過機殼上的第二凹槽使第一凸出部固定在卡槽中,還可以將PCB板預固定在機殼上。
[0017]具體地,第一凸出部51為圓弧狀凸起,對應的,卡槽11為圓弧形凹槽,卡槽形狀與第一凸出部的形狀匹配,以便于兩者實現卡合。
[0018]如圖4所示,第一凹槽31為板邊槽。第一凹槽31底面為平面,這樣方便彈片05壓在第一凹槽31的底面上,與底面充分接觸,給予第一凹槽31的底面一壓力。
[0019]具體的,如圖6-圖7所示,第二凹槽12的底面為平面。
[0020]進一步的,第二凹槽12的高度低于第一凹槽31的高度,這是為了使彈片05始終與第一凹槽31接觸,從而實現與PCB板03的接觸,并且防止機殼01將彈片05頂起而造成PCB板 03上下竄動。[0021 ] 進一步的,彈片05上與第一凸出部51相對的面上設有第二凸出部52,第二凸出部 52與PCB板03接觸。在PCB板03上對應第二凸出部52的位置設置金手指35,第二凸出部52抵觸在金手指35上。通過設置第二凸出部來和PCB板上的金手指35接觸,更方便實現彈片和 PCB板的導通。
[0022]具體地,金手指由眾多金黃色的導電觸片組成,因其表面鍍金而且導電觸片排列如手指狀,所以稱為“金手指”。
[0023]金手指的區域面積根據實際需求而定,只要能起到和第二凸出部52接觸實現與彈片05導通的目的即可。[〇〇24] 進一步的,彈片05的一端設有第一彎折部53,第一彎折部53為V型折邊,V型折邊包括第一折邊531和第二折邊532,第一折邊531為平面,第一折邊531與第二凸出部52所在的面平行,第二折邊532與第一折邊531夾角呈鈍角。[〇〇25]具體地,第一彎折部53有兩個,兩個第一彎折部53對稱設置,分別位于彈片一端的兩側。
[0026]具體地,對彈片的一端的兩側進行對折彎折,在對折的一端兩側形成第一彎折部。 第一彎折部和與其相對的一端通過圓弧狀連接部過渡連接。[〇〇27]進一步的,彈片05的另一端設有第二彎折部54,第二彎折部54位于機殼01和主板 04之間,主板04壓在第二彎折部54上。這樣,主板會給予彈片的第二彎折部一個向下的壓力,該作用力會使彈片和機殼配合的更加緊固。[〇〇28]具體地,第二彎折部54為S型,弧形凸起的一端與主板04接觸,主板04壓在該端,給予彈片05—個向下的壓力,使彈片05和機殼01固定的更加緊固。[〇〇29] 進一步的,彈片05為U+V型,PCB板03上還設有第三凹槽32,機殼01上還設有第四凹槽13,第三凹槽32與第一凹槽31對稱設置,第四凹槽13與第二凹槽12對稱設置。第一凹槽31 和第三凹槽32分別位于PCB板03的兩端,第二凹槽12和第四凹槽13分別位于機殼01的兩端。
[0030]具體地,第三凹槽32也為板邊槽,第三凹槽32的底面為平面,方便彈片05與第三凹槽32充分接觸。[〇〇31]進一步的,第四凹槽13底面為平面,第四凹槽13的高度比第三凹槽32的高度矮,這是為了使彈片05始終與第三凹槽32接觸,從而實現與PCB板03的接觸,并且防止機殼01將彈片05頂起而造成PCB板03上下竄動。[〇〇32]進一步的,彈片05為兩個,機殼01上左右兩端對稱設置有兩個卡槽11,左邊彈片壓在第一凹槽31上并跨過機殼01上的第二凹槽12將第一凸出部51卡在機殼01上左邊卡槽11上。右邊彈片壓在第三凹槽32上并跨過第四凹槽13,使該彈片上的第一凸出部51卡在機殼上右邊卡槽11中。這樣,通過兩個彈片的配合使用,將PCB板03固定到機殼01上。[〇〇33]進一步的,PCB板03上還設有第五凹槽33,第五凹槽33位于第一凹槽31靠近按鍵開關02的位置。[〇〇34]具體地,第五凹槽33設置在第一凹槽31底面與第一凹槽31側壁之間,第五凹槽33 深度比第一凹槽31深。這是因為PCB板在加工過程中,內拐角部分由于工藝加工問題都會存在小的圓角,為了避免小圓角頂住彈片從而造成裝配不到位的情況,所以在PCB板上增加了第五凹槽,可以有效解決該問題。這樣當彈片壓在第一凹槽31上時,PCB板不會因為加工問題生成的小圓角頂起彈片。[〇〇35]具體地,第五凹槽33為圓弧形凹槽,第五凹槽33的底面為弧形。這樣更加方便將彈片按壓在第一凹槽上。[〇〇36] 具體地,PCB板03上第五凹槽33有兩個,兩個第五凹槽33對稱設置,對稱分布于PCB 板的兩端。即:在第三凹槽32的底面及第三凹槽32的側壁之間還設置有一第五凹槽33,方便另一個彈片按壓在第三凹槽32上。
[0037]需要說明的是:第五凹槽的形狀并不限于圓弧形,也可以為其他形狀,只要可以起到不妨礙兩個彈片分別按壓在第一凹槽和第三凹槽上即可。[〇〇38]進一步的,PCB板03上還設有第六凹槽34,第六凹槽34位于第一凹槽31相對的一端,位于按鍵開關02下方的位置。[〇〇39] 具體地,第六凹槽34位于PCB板下端的中心位置。通過設置第六凹槽,可以方便PCB 板的拆卸。
[0040]具體地,第六凹槽34底面為平面,側面為圓弧形,這樣方便用戶拆卸PCB板。
[0041]需要說明的是:第六凹槽的位置并不局限于中心位置,只要可以起到方便PCB板拆卸的目的即可。第六凹槽的形狀也并不局限于本發明實施例中的形狀,其他形狀也可以,只要可以起到方便拆卸的作用即可。[〇〇42]進一步的,機殼01上設有第七凹槽14,第七凹槽14位于第二凹槽12和第四凹槽14 之間。第七凹槽14和第六凹槽34配合使用,使得PCB板的拆卸更加方便。[〇〇43]進一步的,PCB板03上還設有第八凹槽36,第八凹槽36位于第一凹槽31下端對應的位置。
[0044]具體地,第八凹槽36的底面為平面,側面為平面,第八凹槽的底面與側面垂直。 [〇〇45]具體地,第八凹槽36為板邊槽。[〇〇46]具體地,第八凹槽36有兩個,兩個第八凹槽對稱設置,分別對稱分布在PCB板03的兩端。具體地,在將彈片05壓在第一凹槽31上并跨過第二凹槽12,使彈片05的第一凸出部51 卡在機殼01上的卡槽11中時,第二凸出部52與PCB板03上設置的金手指35接觸,實現彈片與 PCB板的導通。第一彎折部53抵觸在PCB板上,第一折邊與PCB板平行,第二折邊與第一折邊夾角呈鈍角,第二折邊向PCB板方向進行彎折,一部分伸入PCB板上的第八凹槽中,因此第二折邊給予PCB板03以向內的作用力,并且第一彎折部53第一折邊和第二折邊的夾角呈鈍角, 還使得彈片05給予PCB板03以向上方向的作用力,這樣,在PCB板03上端有彈片壓在第一凹槽上的壓力,下端有第一彎折部給予的向上的作用力,可以防止PCB板在上下方向的竄動。 并且,因為第二折邊還給予PCB板03以向內的作用力,使得PCB板03與機殼01貼合的更加緊密。左右兩側兩個第二彎折部,對于PCB板施加的作用力更加均勻,起到更好的保持PCB板穩定的效果。[〇〇47] 進一步的,如圖8所示,H1>H2>H3,其中,第二折邊532距離第二凸出部52所在的面的最大距離為H1,第二凸出部52的垂直高度為H2,所述第一折邊531距離第二凸出部52所在面的垂直距離為H3。[〇〇48]H1>H3,這樣,在拆卸過程中,第二凸出部52與PCB板03之間就會存在間隙,防止第二凸出部52半圓形的鋒利邊損壞PCB板。[〇〇49]H2>H3,這樣,在裝配完成后可以保證第二凸出部52與PCB板03充分接觸。[〇〇5〇]具體地,移動終端設備為手機。
[0051]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明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發明的保護范圍應以所述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為準。
【主權項】
1.一種移動終端設備,其特征在于,包括機殼、按鍵開關、PCB板、主板、彈片,所述按鍵 開關固定在所述PCB板上,所述PCB上設有金手指,所述彈片與所述金手指接觸,所述彈片將 所述PCB板固定在所述機殼上,所述主板固定在所述機殼上,所述彈片與所述主板接觸。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移動終端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彈片上設有第一凸出部,所 述機殼上設有卡槽,所述PCB板上設有第一凹槽,所述機殼上對應所述第一凹槽的位置設有 第二凹槽,所述彈片壓在所述第一凹槽上并跨過所述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凸出部卡在所述 卡槽中。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移動終端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彈片上與所述第一凸出部相 對的面上設有第二凸出部,所述第二凸出部與所述PCB板上的金手指接觸。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移動終端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彈片上的一端設有第一彎折 部,所述第一彎折部為V型折邊,V型折邊包括第一折邊和第二折邊,所述第一折邊為平面, 所述第一折邊與所述第二凸出部所在的面平行,所述第二折邊與所述第一折邊呈鈍角。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移動終端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彈片的另一端設有第二彎折 部,所述第二彎折部位于所述機殼和所述主板之間,所述主板壓在所述第二彎折部上。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移動終端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彈片為U+V型,所述彈片有兩 個,所述PCB板上還設有第三凹槽,所述機殼上還設有第四凹槽,所述第三凹槽與所述第一 凹槽對稱設置,所述第四凹槽與所述第二凹槽對稱設置。7.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移動終端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PCB板上還設有第五凹槽,所 述第五凹槽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底面與第一凹槽側壁之間。8.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移動終端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PCB板上還設有第六凹槽,所 述第六凹槽位于所述第一凹槽相對的一端,位于所述按鍵開關下方的位置。9.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移動終端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機殼上設有第七凹槽,所述 第七凹槽位于所述第二凹槽和所述第四凹槽之間。10.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移動終端設備,其特征在于,H1>H2>H3,其中,所述第二折邊 距離所述第二凸出部所在的面的最大距離為H1,所述第二凸出部的垂直高度為H2,所述第 一折邊距離所述第二凸出部所在面的垂直距離為H3。
【文檔編號】H01H13/36GK105957760SQ201610561781
【公開日】2016年9月21日
【申請日】2016年7月18日
【發明人】劉保華
【申請人】青島海信移動通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