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接器以及附帶連接器的纜線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一種即使反復插拔連接器,也不在拉手部件產生裂紋、破裂而提高了耐久性的連接器以及附帶連接器的纜線。通過罩(9)的卡定片(91、92)來進行防脫的連接器(70)具備:形成有與卡定片卡合的凹部(30)的連接器殼體(3);通過滑動移動來解除卡定片與凹部的卡合的滑動部件(5);以及具有在使滑動部件移動時被操作的操作部(61)的由樹脂構成的拉片(6),在拉片形成有在其短邊方向上延伸的突部(62),滑動部件5的連結一對臂部(51)的連結部(52)與拉片的突部的側面(62a)對置,在拉片被拉引操作時,突部的側面與連結部抵接,滑動部件在連結部從突部接受向脫離方向的移動力而移動。
【專利說明】
連接器以及附帶連接器的纜線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通過設置于嵌合對象部件的卡定片來進行防脫的連接器以及具備該連接器的附帶連接器的纜線。
【背景技術】
[0002]以往,例如在嵌合于具備屏蔽功能的屏蔽罩的連接器中,存在通過設置于該屏蔽罩的卡定片來進行防脫的情況。在上述連接器設置有用于解除基于卡定片的防脫的部件(例如,參照專利文獻I)。
[0003]專利文獻I所記載的連接器構成為具備能夠沿著長方體狀的連接器殼體的長邊方向滑動的滑動部件,通過該滑動部件的滑動移動來解除基于卡定片的防脫。在該滑動部件結合有拉手部件(pull unit),在進行從屏蔽罩拔出連接器的作業時,該操作人員抓住拉手部件向連接器的脫離方向進行拉引操作。由此,滑動部件移動,而解除連接器的基于卡定片的防脫。
[0004]而且,若進一步拉引拉手部件而使滑動部件移動至移動端,則拉引拉手部件的力作用于連接器殼體,而使連接器從屏蔽罩脫離。
[0005]現有技術文獻
[0006]專利文獻
[0007]專利文獻1:美國專利公報第8388366號公報
【發明內容】
[0008]專利文獻I所記載的拉手部件通過一對銷(locating-pins)以及/或者一對鉤(hooks)結合于滑動部件。但是,若反復拉引操作拉手部件,則在這些銷、鉤施加負擔而產生裂紋,進一步存在破裂的擔憂。另外,當在供這些銷、鉤插入的滑動部件側的孔產生了毛刺等的情況下,容易進一步產生裂紋、破裂。因此,期望即使反復拔插連接器,也不在拉手部件的與滑動部件結合的結合部產生裂紋、破裂的耐久性較高的連接器。
[0009]本發明是鑒于上述情況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即使反復插拔連接器也不在拉手部件產生裂紋、破裂的提高了耐久性的連接器以及附帶連接器的纜線。
[0010]本發明以解決上述課題為目的,提供如下連接器,其借助與對象部件的嵌合而通過設置于上述對象部件的卡定片來進行防脫,具備:連接器殼體,其形成有與上述卡定片卡合的凹部;由金屬構成的滑動部件,其以能夠沿著相對于上述對象部件的裝卸方向滑動移動的方式支承于上述連接器殼體,并通過向從上述對象部件脫離的脫離方向的移動而解除上述卡定片與上述凹部的卡合;以及由樹脂構成的長板狀的拉手部件,其連結于上述滑動部件,并具有在使上述滑動部件向上述脫離方向移動時被操作的操作部,在上述拉手部件形成有在其厚度方向上突出并在正交于沿著上述脫離方向的長邊方向的短邊方向上延伸的突部,上述滑動部件具有被上述連接器殼體引導的一對臂部以及對上述一對臂部進行連結的連結部,上述連結部與上述拉手部件的上述突部的上述操作部側的側面對置,在上述拉手部件的上述操作部在上述脫離方向上被拉引操作時,上述突部的上述側面與上述連結部抵接,上述滑動部件在上述連結部從上述突部受到向上述脫離方向的移動力而移動。
[0011 ]另外,本發明以解決上述課題為目的,提供一種具有上述連接器以及端部容納于上述連接器并具有線狀的信號傳送介質的纜線部。
[0012]本發明的效果如下。
[0013]根據本發明的連接器以及附帶連接器的纜線,能夠抑制在拉手部件產生裂紋、破裂,從而提尚耐久性。
【附圖說明】
[0014]圖1是表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附帶連接器的纜線以及連接器的立體圖。
[0015]圖2是附帶連接器的纜線的分解立體圖。
[0016]圖3表示滑動部件,圖3(a)是俯視圖,圖3(b)是側視圖,圖3(C)是主視圖,圖3(d)是仰視圖。
[0017]圖4表不拉片,圖4(a)是俯視圖,圖4(b)是側視圖,圖4(c)是主視圖,圖4(d)是仰視圖。
[0018]圖5(a)是表不第二殼體部件的仰視圖,圖5(b)是表不第一殼體部件的俯視圖。
[0019]圖6(a)是表示與連接器嵌合的罩的主視圖,圖6(b)是從斜方向表示圖6(a)的A-A線剖面的罩的立體剖視圖。
[0020]圖7(a)以及圖7(b)是表示連接器殼體的凹部的滑動部件的解除部的立體圖,圖7(a)表示滑動部件相對于連接器殼體最位于與脫離方向相反的一側的狀態,圖7(b)表示滑動部件相對于連接器殼體最位于脫離方向側的狀態。
[0021]圖8(a)表示上側卡定片以及下側卡定片與連接器殼體的凹部卡合的狀態,圖8(b)表示解除了上側卡定片以及下側卡定片與連接器殼體的凹部的卡合的狀態。
[0022]圖9是表示拉片的突部以及滑動部件的連結部的俯視圖。
[0023]圖中:3—連接器殼體,30—凹部,31—引導槽,4一連接部件,5—滑動部件,51—臂部,52—連結部,52a—開口,52b—端面,53—突片,53a—端面,6—拉片(拉手部件),600—貫通孔,600a—內表面,61—操作部,611—肋,62—突部,62a—側面,7—附帶連接器的纜線,70—連接器,8—纜線部,80—纜線部,9一罩(對象部件),91一上側卡定片,92—下側卡定片。
【具體實施方式】
[0024][實施方式]
[0025]圖1是表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附帶連接器的纜線以及連接器的立體圖。圖2是該附帶連接器的纜線的分解立體圖。此外,在以下的記載中,為了便于說明,存在將圖1的上側設為“上”,將圖1的下側設為“下”來進行說明的情況,但該“上”以及“下”不限定附帶連接器的纜線的使用狀態的鉛垂方向的上下。
[0026]附帶連接器的纜線7具有連接器70以及一個端部容納于連接器70的纜線部80。該連接器70為被規格化的QSFP(Quad Small Formfactor Pluggable)插拔連接器。在本實施方式中,附帶連接器的纜線7為通過纜線部80傳送電信號的附帶電連接器的纜線,連接器70為具有多個連接端子41的電連接器。
[0027]纜線部80具有線狀的作為信號傳送介質的八條電線81、一并覆蓋這八條電線81的護套82、配置于護套82的端部的銅環83以及外嵌于護套82的由筒狀的橡膠構成的護罩84。各個電線81為一對信號線811、812被由樹脂構成的絕緣體810包覆,通過一對信號線811、812傳送差動信號的差動信號線。
[0028]連接器70能夠相對于后述的作為對象部件的罩9(參照圖6)裝卸,憑借與該罩9的嵌合并通過設置于罩9的卡定片91、92來進行防脫。
[0029]另外,連接器70具備由第一殼體部件I以及第二殼體部件2構成的連接器殼體3、保持于連接器殼體3的連接部件4、以能夠沿著相對于罩9的裝卸方向滑動移動的方式支承于連接器殼體3的滑動部件5以及連結于滑動部件5的作為拉手部件的拉片6。
[0030]連接器殼體3呈以與罩9的裝卸方向成為長邊方向的方式形成的大致長方體狀,并通過兩根螺栓71對第一殼體部件I與第二殼體部件2進行結合而構成。第一殼體部件I以及第二殼體部件2對鋅合金進行鑄造而形成。
[0031]以下,如圖1所示,將連接器殼體3的長邊方向設為X方向,將第一殼體部件I與第二殼體部件2的對接方向設為Y方向,將與X方向以及Y方向正交的方向設為Z方向。另外,將沿著X方向的相對于罩9的裝卸方向中的連接器殼體3從罩9脫離時的移動方向設為“脫離方向”。與X方向正交的剖面的連接器殼體3的Z方向的寬度比該剖面的Y方向的寬度長。
[0032]在連接器殼體3形成有供罩9的卡定片91、92卡合的凹部30以及對滑動部件5沿連接器殼體3的長邊方向進行引導的引導槽31。凹部30以及引導槽31形成于Z方向的連接器殼體3的兩側面,但在圖1中,僅圖示了一個側面的凹部30以及引導槽31。
[0033]連接部件4在由玻璃環氧樹脂等絕緣體構成的基板40設置多個連接端子41以及多個電極42而成,該基板40保持于連接器殼體3。多個連接端子41呈列狀設置于從連接器殼體3露出的基板40的一個端部。多個電極42設置于與設置有多個連接端子41的一側相反的一側的基板40的端部,并連接有各電線81的一對信號線811、812。多個連接端子41以及多個電極42設置于基板40的兩面。多個連接端子41的每一個由形成于基板40的表面的金屬箔構成,并通過省略圖示的布線圖案與電極42連接。設置有多個連接端子41的基板40的端部構成邊緣連接器。
[0034]圖3表示滑動部件5,圖3(a)是俯視圖,圖3(b)是側視圖,圖3(c)是主視圖,圖3(d)是仰視圖。
[0035]滑動部件5—體地具有被連接器殼體3引導的一對臂部51、連結一對臂部51的連結部52以及切起連結部52的一部分而形成的一對突片53。該滑動部件5通過沖壓對例如由不銹鋼等金屬構成的板狀的材料進行沖裁并屈曲而形成。一對臂部51沿連接器殼體3的長邊方向延伸,被連接器殼體3的引導槽31 —邊支承一邊引導。連結部52對一對臂部51的一個端部彼此進行連結。
[0036]各個臂部51具有容納于連接器殼體3的引導槽31并沿X方向延伸的平板狀的延伸部510,在與連結部52相反的一側的端部設置有連續地設置于延伸部510,并用于解除卡定片91、92與連接器殼體3的凹部30的卡合的解除部51 a。
[0037]解除部51a包括相對于延伸部510傾斜的傾斜部511、與延伸部510平行且具有規定滑動部件5的X方向的移動范圍的第一突片512a以及第二突片512b的平板部512以及在從Y方向觀察的情況下呈半圓狀彎曲的彎曲部513。平板部512介于傾斜部511與彎曲部513之間,一對臂部51的平板部512彼此的Z方向的間隔比延伸部510彼此的同方向的間隔窄。另夕卜,彎曲部513的Y方向的寬度形成為比延伸部510的同方向的寬度窄。平板部512的第一突片512a以及第二突片512b比延伸部510的Y方向的兩端部更向上下方向突出。
[0038]在臂部51還形成有與形成于第一殼體部件I的第一引導孔16(后述)卡合的第一舌片部514以及與形成于第二殼體部件2的第二引導孔26(后述)卡合的第二舌片部515。即,滑動部件5的延伸部510容納于引導槽31,并且第一舌片部514與第一殼體部件I的第一引導孔16卡合,并且第二舌片部515與第二殼體部件2的第一引導孔26卡合,而沿X方向滑動移動。而且,滑動部件5相對于連接器殼體3向脫離方向滑動移動,從而解除卡定片91、92與連接器殼體3的凹部30的卡合。對該動作的詳細后述。
[0039]連結部52呈Z方向成為長邊方向且X方向成為短邊方向的長方形的板狀。另外,在連結部52形成有兩個開口 52a。該開口 52a是為了通過切起來形成突片53而設置的,并沿連結部52的厚度方向(Y方向)貫通連結部52。連結部52對分別形成于一對臂部51的肩部516彼此進行連結。該肩部516設置于臂部51的與解除部51a相反的一側的端部,并從延伸部510向Y方向突出。
[0040]圖4表不拉片6,圖4(a)是俯視圖,圖4(b)是側視圖,圖4(C)是主視圖,圖4(d)是仰視圖。
[0041]拉片6例如為由尼龍系樹脂構成的長板狀的部件,并具有撓性。另外,拉片6的長邊方向與連接器殼體3的長邊方向(X方向)平行,并在長邊方向的一端部具有在使滑動部件5相對于連接器殼體3向脫離方向滑動移動時被操作的操作部61。在操作部61的拉片6的背面(與纜線部8對置的面)設置有多個肋611,多個肋611用于使進行使連接器70從罩9脫離的作業的作業人員可靠地把持操作部61。
[0042]在拉片6的長邊方向的與操作部61相反的一側的端部形成有向拉片6的厚度方向(Y方向)突出,并在與拉片6的長邊方向(脫離方向)正交的短邊方向(Z方向)延伸的突部62。在操作部61與突部62之間設置有具有與操作部61的寬度相同的寬度的延伸部60。
[0043]在延伸部60的突部62側的端部形成有兩個貫通孔600。兩個貫通孔600形成于比拉片6的長邊方向的突部62更靠操作部61側,并沿Z方向排列。各個貫通孔600為拉片6的長邊方向的寬度比短邊方向的寬度長的長孔。如圖4所示,貫通孔600的拉片6的長邊方向的寬度Wi例如為2.0mm以上3.0mm以下,貫通孔600的拉片6的短邊方向的寬度W2例如為0.5mm以上
2.0mm以下。另外,長邊方向的拉片6的整體的長度L例如為93mm。
[0044]在各個貫通孔600插通有滑動部件5的突片53。突片53通過沿與拉片6的長邊方向以及短邊方向正交的方向切起連結部52的一部分而形成。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如圖3(b)所示,在滑動部件5的側面觀察時,突片53呈U字狀彎曲。由此,能夠防止突片53從貫通孔600脫出,從而能夠將拉片6連結于滑動部件5。
[0045]拉片6的厚度方向的突部62從延伸部60突出的突出高度H(參照圖4(c))比滑動部件5的連結部52的厚度to(參照圖3(b))厚。突部62的突出高度H例如為1.0mm以上2.5mm以下,連結部52的厚度to例如為0.3mm以上1.0mm以下。另外,延伸部60的厚度ti(參照圖4(c))例如為0.3mm以上1.0mm以下。此外,操作部61的未設置有肋611的部分的厚度與延伸部60的厚度ti相同。
[0046]滑動部件5的連結部52與拉片6的突部62的操作部61側的側面62a對置。而且,在將拉片6的操作部61向脫離方向拉引操作時,突部62的側面62a與滑動部件5的連結部52抵接,使滑動部件5在連結部52從突部62受到向脫離方向的移動力而移動。
[0047]圖5(a)為表不第二殼體部件2的仰視圖,圖5(b)為表不第一殼體部件I的俯視圖。
[0048]連接器殼體3的凹部30由第一殼體部件I的第一凹部10以及第二殼體部件2的第二凹部20形成。另外,連接器殼體3的引導槽31由第一殼體部件I的第一引導槽11以及第二殼體部件2的第二引導槽21形成。
[0049]連接部件4的基板40保持于第一殼體部件I的基板保持部12與第二殼體部件2的基板保持部22之間,纜線部8夾持于第一殼體部件I的纜線保持部13與第二殼體部件2的纜線保持部23之間。
[0050]在第一殼體部件I形成有相對于連接器殼體3的長邊方向傾斜的一對切口15(參照圖2),在第二殼體部件2形成有與該一對切口 15分別卡合的一對卡合突起25(參照圖2)。另夕卜,在第一殼體部件I形成有供兩根螺栓71插通的兩個螺栓插通孔14,在第二殼體部件2形成有與兩個螺栓分別螺紋結合的兩個螺紋孔24。第一殼體部件I與第二殼體部件2通過使卡合突起25與切口 15卡合,并且使插通于螺栓插通孔14的螺栓71與螺紋孔24螺紋結合而被結入口 ο
[0051]另外,在第一殼體部件I以沿連接器殼體3的長邊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有與滑動部件5的第一舌片部514卡合的第一引導孔16。在第二殼體部件2以沿連接器殼體3的長邊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有與滑動部件5的第二舌片部515卡合的第二引導孔26。
[0052]再者,在第一殼體部件I的第一凹部10形成有與滑動部件5的解除部51a的平板部512的第一突片512a卡合的凹槽101,在第二殼體部件2的第二凹部20形成有與滑動部件5的解除部51a的平板部512的第二突片512b卡合的凹槽201。凹槽101、201的X方向的長度比第一突片512a以及第二突片512b的雙方向的長度長。滑動部件5能夠在第一突片512a以及第二突片512b能夠在凹槽101、201內移動的范圍內,相對于連接器殼體3滑動移動。
[0053]圖6(a)是表示與連接器70嵌合的罩9的主視圖,圖6(b)是從斜方向表示圖6(a)的A-A線剖面的罩9的立體剖視圖。罩9由導電性的金屬構成,并具有遮蔽電磁波的屏蔽功能。
[0054]該罩9為能夠供三個連接器70嵌合的三連罩,并具有第一至第三嵌合部9a、9b、9c。在罩9設置有與第一至第三嵌合部9a、9b、9c的每一個對應的卡定片91、92。另外,罩9搭載于省略圖示的印刷電路基板,并具有用于與形成于該印刷電路基板的接地導體電連接以及固定的多個端子93。在以下的說明中,將卡定片91、92中的印刷電路基板側的卡定片92設為“下側卡定片92”,將遠離印刷電路基板的一側的卡定片91設為“上側卡定片91”。即,在罩9設置有三個上側卡定片91與三個下側卡定片92。
[0055]罩9具有沿著連接器70的裝卸方向延伸的第一壁部901至第四壁部904,在第一壁部901切起形成有一個上側卡定片91。另外,在第二壁部902以及第三壁部903分別切起形成有一個上側卡定片91以及一個下側卡定片92。再者,在第四壁部904形成有一個下側卡定片92。第二壁部902對第一嵌合部9a與第二嵌合部9b進行劃分,第三壁部903對第二嵌合部9b與第三嵌合部9c進行劃分。
[0056]在罩9的正面設置有長方形的框體90,連接器70從該框體90側插入第一至第三嵌合部9a、9b、9c。在第一至第三嵌合部9a、9b、9c的每一個的內側(與框體90相反的一側)形成有用于將搭載于印刷電路基板的省略圖示的對象側連接器導入第一至第三嵌合部9a、9b、9c內的開口 900 ο連接器70的連接部件4嵌合于該對象側連接器。
[0057]接下來,參照圖7以及圖8對解除上側卡定片91以及下側卡定片92與連接器殼體3的凹部30的卡合時的動作進行說明。
[0058]圖7(a)以及圖7(b)為表示連接器殼體3的凹部30的滑動部件5的解除部51a的立體圖,圖7(a)表示滑動部件5相對于連接器殼體3最位于與脫離方向相反的一側的狀態,圖7(b)表示滑動部件5相對于連接器殼體3最位于脫離方向側的狀態。另外,圖8(a)表示上側卡定片91以及下側卡定片92與連接器殼體3的凹部30卡合的狀態,圖8(b)表示解除上側卡定片91以及下側卡定片92與連接器殼體3的凹部30的卡合的狀態。此外,在圖8(a)以及圖8(b)中,以與X方向以及Y方向平行的剖面剖切的剖面圖示滑動部件5以及第一殼體部件I。
[0059]若連接器70嵌合于罩9的第一至第三嵌合部9a、9b、9c中的任一個,則如圖8(a)所示,上側卡定片91以及下側卡定片92與連接器殼體3的一對凹部30分別卡合。在該狀態下,若對連接器殼體3施加脫離方向的力,則下側卡定片92的前端部與第一殼體部件I的第一凹部10的抵接面1a抵接,上側卡定片91的前端部與第二殼體部件2的第二凹部20的抵接面20a抵接。由此,進行連接器殼體3的防脫。
[0060]另一方面,在使連接器70從罩9脫離時,該操作人員把持拉片6的操作部61,而對拉片6進行拉引操作。由此,連結于拉片6的滑動部件5相對于連接器殼體3沿著長邊方向滑動移動。通過該滑動移動,上側卡定片91以及下側卡定片92與解除部51a的彎曲部513的外表面513a抵接,而受到從凹部30脫出的方向的力,如圖8(b)所示,能夠解除上側卡定片91以及下側卡定片92與連接器殼體3的凹部30的卡合狀態。然后,若進一步對拉片6進行拉引操作,則連接器殼體3從滑動部件5的平板部512的第一突片512a以及第二突片512b受到脫離方向的力,從而從罩9脫離。
[0061]如上,在使連接器70從罩9脫離時,操作人員對拉片6的操作部61進行拉引操作,從而能夠解除基于上側卡定片91以及下側卡定片92的連接器殼體3的防脫,進一步對操作部61進行拉引操作,從而連接器殼體3從罩9脫離。對拉片6的操作部61進行拉引操作的力如上所述,通過拉片6的突部62與滑動部件5的連結部52抵接,而傳遞至滑動部件5。因此,對拉片6要求有即使將連接器70反復裝卸于罩9,也不產生裂紋、破裂的耐久性。
[0062]圖9是表示拉片6的突部62以及滑動部件5的連結部52的俯視圖。在該圖9中,圖示了突部62的側面62a與連結部52的X方向的端面52b抵接的狀態。
[0063]拉片6的突部62的、拉片6的短邊方向(Z方向)的兩端部從延伸部60突出。另外,拉片6的短邊方向的突部62的長度L1為同方向的滑動部件5的連結部52的長度L2以上。由此,連結部52在整個拉片6的短邊方向上與突部62的側面62a抵接。
[0064]拉片6的長邊方向的貫通孔600的寬度1比同方向的突片53的寬度W3大,在拉片6的突部62的側面62a與滑動部件5的連結部52抵接時,滑動部件5的突片53不與貫通孔600的內表面600a接觸。
[0065]更具體而言,如圖9所示,突部62在拉片6的長邊方向上與連結部52抵接,在突部62的側面62a與同該側面62a對置的連結部52的X方向的端面52b之間的間隙尺寸go為零時,在突片53的突部62側的端面53a與貫通孔600的內表面600a之間形成有間隙尺寸gl(>0)的間隙。此外,拉片6的兩個貫通孔600以及滑動部件5的兩個突片53為分別對稱的形狀以及大小,因此在圖9中,針對一方的貫通孔600以及突片53圖示了各尺寸。
[0066](實施方式的作用以及效果)
[0067]根據以上說明的實施方式,能夠獲得以下的作用以及效果。
[0068](I)在從罩9拔出嵌合于罩9的連接器70時,若從脫離方向對拉片6的操作部61進行拉引操作,則拉片6的突部62的操作部61側的側面62a與滑動部件5的連結部52抵接。然后,滑動部件5在連結部52從拉片6的突部62受到向脫離方向的移動力而移動。由此,能夠增大拉片6與滑動部件5的接觸區域,對拉片6進行拉引操作時的力在該接觸區域內均勻地分散而從拉片6傳遞至滑動部件5,從而能夠抑制在拉片6產生裂紋、破裂。由此,能夠提高連接器70以及附帶連接器的纜線7的耐久性。
[0069](2)滑動部件5的突片53插通拉片6的貫通孔600,因此能夠沿著連接器殼體3的長邊方向保持拉片6。由此,提高了從罩9拔出連接器70時的作業性。
[0070](3)貫通孔600為拉片6的長邊方向的寬度比短邊方向的寬度長的長孔,因此能夠抑制因設置貫通孔600而引起的拉片6的長邊方向的拉伸強度的下降。另外,突片53沿與拉片6的長邊方向以及短邊方向正交的方向切起連結部52的一部分而形成,因此能夠抑制滑動部件5的大型化,并且容易地形成突片53。
[0071](4)在拉片6的突部62的側面62a與滑動部件5的連結部52的端面52b抵接時,拉片6的長邊方向的滑動部件5的突片53的端面53a不與貫通孔600的內表面600a接觸。由此,對拉片6進行拉引操作時的力不會在突片53的端面53a與貫通孔600的內表面600a之間被傳遞,從而能夠抑制裂紋、破裂的產生。換句話說,假設在通過突片53對拉片6進行拉引操作的力從拉片6傳遞至滑動部件5的情況下,其接觸區域非常窄,因此在拉片6容易產生裂紋、破裂帶來的損傷,但在本實施方式中,在拉片6的突部62與滑動部件5的連結部52之間傳遞對拉片6進行拉引操作的力,因此能夠防止這樣的損傷。再者,當在突片53形成有毛刺的情況下,也能夠抑制該毛刺帶來的拉片6的損傷。
[0072](5)拉片6的短邊方向的突部62的長度L2為同方向的滑動部件5的連結部52的長度L1以上,因此連結部52能夠在整個拉片6的短邊方向上與突部62的側面62a抵接。由此,能夠充分地發揮分散對拉片6進行拉引操作時的力的效果,從而能夠更加可靠地抑制在拉片6產生裂紋、破裂。
[0073](實施方式的總結)
[0074]接下來,引用實施方式的附圖標記等對根據以上說明的實施方式而掌握的技術思想進行記載。但是,以下記載的各附圖標記不限定于在實施方式中具體地表示權利要求書的構成要素的部件等。
[0075][I]—種連接器(70),其借助與對象部件(罩9)的嵌合而通過設置于上述對象部件
(9)的卡定片(91、92)來進行防脫,具備:連接器殼體(3),其形成有與上述卡定片(91、92)卡合的凹部(30);由金屬構成的滑動部件(5),其以能夠沿著相對于上述對象部件(9)的裝卸方向滑動移動的方式支承于上述連接器殼體(3),并通過向從上述對象部件(9)脫離的脫離方向的移動而解除上述卡定片(91、92)與上述凹部(30)的卡合;以及由樹脂構成的長板狀的拉手部件(拉片6),其連結于上述滑動部件(5),并具有在使上述滑動部件(5)向上述脫離方向移動時被操作的操作部(61),在上述拉手部件(6)形成有在其厚度方向上突出并在與沿著上述脫離方向的長邊方向正交的短邊方向延伸的突部(62),上述滑動部件(5)具有被上述連接器殼體(3)引導的一對臂部(51)以及對上述一對臂部(51)進行連結的連結部
(52),上述連結部(52)與上述拉手部件(6)的上述突部(62)的上述操作部(61)側的側面(62a)對置,在上述拉手部件(6)的上述操作部(61)在上述脫離方向被拉引操作時,上述突部(62)的上述側面(62a)與上述連結部(52)抵接,上述滑動部件(5)在上述連結部(52)從上述突部(62)受到向上述脫離方向的移動力而移動。
[0076][2]根據上述[I]所記載的連接器,在上述拉手部件(6),在上述長邊方向上的比上述突部(62)更靠上述操作部(61)側的位置形成有貫通孔(600),在上述滑動部件(5)設置有插通于上述貫通孔(600)的突片(53)。
[0077][3]根據上述[2]所記載的連接器(70),上述貫通孔(600)為上述長邊方向的寬度(W1)比上述短邊方向的寬度(W2)長的長孔,上述突片(53)通過在與上述長邊方向以及上述短邊方向正交的方向切起上述連結部(52)的一部分而形成。
[0078][4]根據上述[2]或[3]所記載的連接器(70),在上述拉手部件(6)的上述突部(62)的上述側面(62a)與上述滑動部件(5)的上述連結部(52)抵接時,上述突片(53)的上述長邊方向的端面(53a)不與上述貫通孔(600)的內表面(600a)接觸。
[0079][5]根據上述[I]?[4]中任一項所記載的連接器(70),上述短邊方向的上述突部
(62)的長度為同方向的上述連結部(52)的長度以上,上述連結部(52)在整個上述短邊方向上與上述突部(62)的上述側面(62a)抵接。
[0080][6] —種附帶連接器的纜線(7),具有:上述[I]?[5]中任一項所記載的連接器
(70)以及端部容納于上述連接器(70)并具有線狀的信號傳送介質(電線81)的纜線部(8)。
[0081]以上,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進行了說明,但上述所記載的實施方式不限定權利要求書的發明。另外,應該注意不限定在實施方式中說明的特征的組合的全部在用于解決發明的課題的手段中是必須的這點。
[0082]另外,本發明能夠適當地變形而實施。例如,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對纜線部80的信號傳送介質為電線81的情況進行了說明,但不限定于此,纜線部80的信號傳送介質也可以為光纖。此時,連接器部70代替連接部件4而具有光適配器。另外,纜線部80的信號傳送介質也可以由電線81以及光纖構成。
【主權項】
1.一種連接器,其借助與對象部件的嵌合而通過設置于上述對象部件的卡定片來進行防脫, 上述連接器的特征在于,具備: 連接器殼體,其形成有與上述卡定片卡合的凹部; 由金屬構成的滑動部件,其以能夠沿著相對于上述對象部件的裝卸方向滑動移動的方式支承于上述連接器殼體,并通過向從上述對象部件脫離的脫離方向的移動而解除上述卡定片與上述凹部的卡合;以及 由樹脂構成的長板狀的拉手部件,其連結于上述滑動部件,并具有在使上述滑動部件向上述脫離方向移動時被操作的操作部, 在上述拉手部件形成有在其厚度方向上突出并在正交于沿著上述脫離方向的長邊方向的短邊方向上延伸的突部, 上述滑動部件具有被上述連接器殼體引導的一對臂部以及對上述一對臂部進行連結的連結部,上述連結部與上述拉手部件的上述突部的上述操作部側的側面對置, 在上述拉手部件的上述操作部在上述脫離方向上被拉引操作時,上述突部的上述側面與上述連結部抵接,上述滑動部件在上述連結部從上述突部受到向上述脫離方向的移動力而移動。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連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拉手部件,在上述長邊方向上的比上述突部更靠上述操作部側的位置形成有貫通孔, 在上述滑動部件設置有插通于上述貫通孔的突片。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連接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貫通孔為上述長邊方向的寬度比上述短邊方向的寬度長的長孔, 上述突片通過在與上述長邊方向以及上述短邊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切起上述連結部的一部分而形成。4.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連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拉手部件的上述突部的上述側面與上述滑動部件的上述連結部抵接時,上述突片的上述長邊方向的端面不與上述貫通孔的內表面接觸。5.根據權利要求1?4中任一項所述的連接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短邊方向的上述突部的長度為同方向的上述連結部的長度以上, 上述連結部在整個上述短邊方向上與上述突部的上述側面抵接。6.一種附帶連接器的纜線,其特征在于,具有: 權利要求1?5中任一項所述的連接器、以及 端部容納于上述連接器并具有線狀的信號傳送介質的纜線部。
【文檔編號】H01R13/629GK105870716SQ201610045471
【公開日】2016年8月17日
【申請日】2016年1月22日
【發明人】南畝秀樹, 石神良明
【申請人】日立金屬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