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合并電纜芯絲的裝置及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合并電纜芯絲的裝置及方法,屬于電纜生產設備領域,其解決了現有電纜芯絲合并至芯絲盤時容易受外界張力變化影響而導致芯絲盤繞松緊不一致、甚至斷絲的問題。本發明裝置包括并絲單元,并絲單元包括平衡調節單元、平衡連桿和張緊單元,所述的平衡調節單元包括調節箱體、上壓輪和壓桿,張緊單元包括張緊輪,張緊輪上設置有張緊帶;所述的張緊帶一端固定于基座上,另一端與平衡連桿固定連接;上壓輪為偏心輪,通過銷軸設置在箱體上端上;所述的壓桿通過銷軸設置于調節箱體中端,壓桿的尾端與上壓輪接觸;所述的平衡連桿與壓桿的尾端鉸接。本發明能自動平衡芯絲傳動過程中的張力大小,確保芯絲盤繞松緊一致,更避免了芯絲斷裂的現象發生。
【專利說明】
一種合并電纜芯絲的裝置及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于電纜生產設備領域,具體地說,涉及一種合并電纜芯絲的裝置及方法。
【背景技術】
[0002]電纜包括電纜芯及包裹于電纜芯之外的絕緣覆蓋層。電纜芯的結構包括多種,有的是由幾根或幾組導線(每組至少兩根)絞合而成,每組導線之間相互絕緣,并常圍繞著一根中心扭成;有的則是由多根電纜芯絲直接絞合而成,其結構與繩索結構相似。后一種電纜芯在絞合前需要將各電纜芯絲并繞至同一個芯絲盤上,每一個芯絲盤上的電纜芯絲數量為六根或八根,為制作這樣的芯絲盤,需要采用專用的并絲裝置。
[0003]中國專利申請號200910212690.6,【公開日】2010年6月9日的專利文件,公開了一種復繞式并絲機,包括放絲裝置、上油裝置、收絲裝置;所述各裝置依次設置;在所述上油裝置與收絲裝置之間設置有一個整絲機;所述的復繞式并絲機的生產方法,包含以下步驟:1)放絲工序:把多根金屬絲、纖維絲同時放出;2)上油工序:使金屬絲、纖維絲復繞并絲過程中自動均勻上油;3)整絲工序:加裝整絲設備,可使金屬絲、纖維絲每根絲以同一圓面上繞過一圈以上,從而達到收絲長度一致,用分線輪裝置來解決在同一圓面上收絲和放絲時的夾絲與壓絲問題;4)收絲工序:將整絲設備上放出的多股絲收在各種型號的線盤上并長短一致;所述復繞式并絲機通過放絲裝置、上油裝置、收絲裝置工序中增加設置整絲設備,產品品質得到顯著提高。該申請公開的技術方案中芯絲傳動過程中不可避免會發生張力的變化,而一旦張力發生變化,纏繞至芯絲盤的芯絲松緊不一致,將影響后續芯絲絞合的質量,另外芯絲傳動過程中張力變化過大還可能引起斷絲現象,影響了生產,降低了效率。針對后一缺陷,現有技術給出了如下解決方案:
[0004]中國專利申請號201310360694.5,【公開日】2014年I月I日的專利申請文件,公開了一種具有斷線檢測功能的并絲機,它包括機架,機架上設有橫動導紗裝置以及滾筒卷繞機構,滾筒卷繞機構上設有電機,所述的機架上固定有過線架,過線架上固定有水平方向的導向桿和安裝支座,安裝支座上固定有斷線檢測裝置,所述斷線檢測裝置與并線機的控制電路相連,滾筒卷繞機構上的電機與并線機的控制電路相連。該發明利用絲線的張力作為檢測桿的阻力,絲線斷線失去張力而使觸發塊接近傳感器,傳感器將信號傳送為控制電路,從而控制電路控制有效的控制電機轉動,從而能精確地檢測斷線,并且能快速地停止運動,方便后續的復位操作。該技術方案通過設置張力檢測裝置對斷線進行監控,雖然能夠使工作人員及時發現故障,但仍不可避免影響正常生產,降低生產效率,因此,此技術方案未能從根本上解決上述斷絲問題。
【發明內容】
[0005]1、要解決的問題
[0006]針對現有電纜芯絲合并至芯絲盤時容易受外界張力變化影響而導致芯絲盤繞松緊不一致、甚至斷絲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合并電纜芯絲的裝置及方法,能自動平衡芯絲傳動過程中的張力大小,確保芯絲盤繞松緊一致,更避免了芯絲斷裂的現象發生。
[0007]2、技術方案
[0008]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采用如下的技術方案。
[0009]—種合并電纜芯絲的裝置,包括并絲單元,所述的并絲單元包括平衡調節單元、平衡連桿和張緊單元,所述的平衡調節單元包括調節箱體、上壓輪和壓桿,所述的張緊單元包括張緊輪,所述的張緊輪上設置有張緊帶;所述的張緊帶一端固定于基座上,另一端與平衡連桿固定連接;所述的上壓輪為偏心輪,通過銷軸設置在箱體上端上;所述的壓桿可旋轉連接設置于調節箱體上,壓桿的尾端與上壓輪接觸;所述的平衡連桿與壓桿的尾端鉸接。
[0010]優選地,還包括張緊單元座;所述的張緊單元座固定于基座上;所述的張緊帶一端固定于張緊單元座上,另一端穿過張緊單元座后與平衡連桿固定連接。
[0011]優選地,所述的張緊輪上設置有張緊輪槽;所述的張緊帶半纏繞在張緊輪槽內。
[0012]優選地,所述的張緊帶與張緊單元座固定的一端設置有螺桿;所述的螺桿穿過張緊單元座后通過螺母固定。
[0013]優選地,還包括微調彈簧;所述的壓桿上設置有彈簧固定桿;所述的微調彈簧一端固定于彈簧固定桿上,另一端固定于箱體下端底部。
[0014]優選地,所述的箱體下端底部設置有通孔;所述的微調彈簧固定于箱體下端底部的一端設置有微調桿;所述的微調桿上設置有外螺紋;所述的微調桿穿過所述的通孔一端設置有微調旋鈕;所述的微調旋鈕設置有與所述的外螺紋對應的內螺紋。
[0015]優選地,所述的壓桿的尾端通過銷軸設置有下壓輪;所述的下壓輪與上壓輪接觸。
[0016]一種合并電纜芯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0017]S1.在基座上并列設置多個并絲單元;
[0018]S2.將多個纏繞電纜芯絲的大芯絲盤分別固定于步驟SI中并列設置的多個并絲單元的放絲桿上;
[0019]S3.將步驟S2中多個大芯絲盤上各自的電纜芯絲的一端依次從對應的第三導輪上方、第二導輪的下方、第一導輪的上方繞過后連接至收絲裝置上同一個小芯絲盤;
[0020]S4.啟動收絲裝置,使小芯絲盤在收絲裝置帶動下勻速旋轉;
[0021]S5.步驟S4中小芯絲盤的旋轉通過電纜芯絲牽動多個大芯絲盤和放絲桿同步旋轉;
[0022]S6.當各并絲單元中某一個或多個的電纜芯絲傳動過程中張力變大時,進行步驟S7、S8或者S9,張力變小時,進行步驟S8或者S9,否則待小芯絲盤纏繞至滿載電纜芯絲后電纜芯絲合并完成;
[0023]S7.上壓輪旋轉,壓迫壓桿的尾端向下運動,平衡連桿向下運動使張緊帶與張緊輪之間的摩擦變小,放絲桿旋轉加快;
[0024]S8.手動調節微調旋鈕;
[0025]S9.手動調節設置在穿過張緊單元座的螺桿上的螺母。
[0026]優選地,所述的步驟SI中纏繞電纜芯絲的大芯絲盤通過鎖緊套固定于放絲桿上。
[0027]優選地,所述的步驟S5中當電纜芯絲傳動過程中張力變大時,還可以通過手動調節設置在穿過張緊單元座的螺桿上的螺母,使螺桿下降放松張緊帶,減小張緊帶與張緊輪之間的摩擦。
[0028]3、有益效果
[0029]相比于現有技術,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
[0030](I)本發明的一種合并電纜芯絲的裝置能夠在電纜芯絲傳動張力變化情況下自動實現電纜芯絲輸送阻力的調節,從而達到平衡張力的效果,提高了電纜芯絲傳輸穩定性,確保了小芯絲盤的制造質量,同時也能夠避免張力過大造成電纜芯絲斷裂的情況發生;
[0031](2)本發明裝置增設張緊單元座一方面方便張緊帶的安裝和拆卸,一方面也為手動調節張緊帶與張緊輪之間的摩擦力大小提供了基礎;
[0032](3)本發明裝置在張緊輪上設置張緊輪槽,能夠防止張緊帶跑偏和滑落,提高穩定性;
[0033](4)本發明裝置在張緊帶與張緊單元座固定的一端設置螺桿和螺母能夠實現張緊帶與張緊輪之間摩擦力大小的手動調節;
[0034](5)本發明裝置增設微調彈簧能夠提高張力平衡調節的穩定性,避免裝置受到電纜芯絲傳動張力的微小變化而發生較大動作,導致產生矯枉過正的負面影響;
[0035](6)本發明裝置設置的下壓輪能夠減小上壓輪與壓桿之間的接觸摩擦,減小不確定和不穩定因素產生的摩擦阻力(摩擦阻力可能時大時小,因而不穩定,不可控制),提高本發明裝置的動作靈活性;
[0036](7)本發明的方法能夠確保電纜芯絲快速、穩定地合并至小芯絲盤上,避免了因斷絲對生產效率的影響,加快了生產進度;
[0037](8)本發明的方法操作簡單,可以采取多種措施減少張力變化產生的故障,提高了小芯絲盤的制作效率和質量。
【附圖說明】
[0038]圖1為發明實施例1中整體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39]圖2為本發明裝置中并絲單元的結構示意圖;
[0040]圖3為本發明裝置中平衡調節單元的結構示意圖;
[0041]圖4為圖3中調節箱體內部結構示意圖;
[0042]圖5為本發明裝置中張緊單元的結構示意圖;
[0043]圖6為電纜芯絲傳動走向示意圖。
[0044]圖中:1、基座;2、并絲單元;3、導向支架;4、換向支架;5、平衡調節單元;6、平衡連桿;7、張緊單元;8、箱體下端;9、箱體固定座;10、箱體上端;11、第一導輪;12、上壓輪;13、調節箱體;14、第二導輪;15、第三導輪;16、壓桿;17、下壓輪;18、彈簧固定桿;19、微調彈簧;20、微調桿;21、微調旋鈕;22、鎖緊套;23、放絲桿;24、張緊輪;25、軸承箱;26、張緊帶;27、張緊單元座;28、張緊輪槽。
【具體實施方式】
[0045]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進行描述。
[0046]實施例1
[0047]如圖1所示,一種合并電纜芯絲的裝置,包括基座I和設置基座I上的十六個并絲單元2,其中八個并絲單元2設置在基座I的正面,另外八個并絲單元2設置在基座I的背面,由于與本實施例的裝置配合使用的收絲裝置設置在基座I的正面方向,所以為了將基座I背面的八個并絲單元2的電纜芯絲傳導至正面,在基座I的頂部還設置了導向支架3和換向支架4,導向支架3和換向支架4上分別設置了八個與基座I背面八個并絲單元2對應的導向輪和換向輪;
[0048]如圖2所示,每一個并絲單元2均包括平衡調節單元5、平衡連桿6和張緊單元7,
[0049]如圖3所示,平衡調節單元5包括調節箱體13、上壓輪12和壓桿16,調節箱體13包括箱體下端8、與箱體下端8成120°鈍角設置的箱體上端10,箱體下端8朝向箱體上端10的一面設置有箱體固定座9,平衡調節單元5通過箱體固定座9固定于基座I上;上壓輪12上設置的一根支桿頂端固定連接有第一導輪11,壓桿16前端間隔設置有第二導輪14、第三導輪15,上壓輪12為偏心輪,通過銷軸設置在箱體上端10上;壓桿16通過銷軸設置于調節箱體13上,該銷軸設置位置為調節箱體13的中端,壓桿16的尾端設置有凸起,該凸起與上壓輪12接觸;平衡連桿6與壓桿16的尾端鉸接;
[0050]如圖5所示,張緊單元7包括放絲桿23、張緊輪24、軸承箱25以及張緊單元座27,張緊輪24固定在放絲桿23上,放絲桿23伸入軸承箱25內的一端與軸承箱25之間通過軸承旋轉連接,軸承箱25固定于基座I上,張緊單元座27也固定在基座I上;張緊輪24上設置有張緊輪槽28;張緊帶26半纏繞在張緊輪槽28內,張緊帶26—端固定于固定于張緊單元座27上,另一端與平衡連桿6固定連接。
[0051]本實施例的裝置能夠起到自動平衡電纜芯絲傳動過程中的張力大小,確保芯絲盤繞松緊一致,更避免了芯絲斷裂的現象發生,其原理是:根據電纜規格需要,有的小芯絲盤需要同時纏繞四根電纜芯絲,有的需要八根,本實施例中以需要八根電纜芯絲的小芯絲盤制作過程為例,在本實施例中基座I正面八個并絲單元2的放絲桿23上各固定一個纏繞電纜芯絲的大芯絲盤,并通過鎖緊套22固定,從大芯絲盤上各引出電纜芯絲,依次從對應并絲單元2的第三導輪15上方、第二導輪14的下方、第一導輪11的上方繞過(如圖6所示)后連接至收絲裝置上同一個小芯絲盤,收絲裝置上設置有電機和減速機驅動小芯絲盤勻速旋轉,小芯絲盤的旋轉對八根電纜芯絲進行纏繞,并帶動放絲桿23繞軸承箱25旋轉,當八個并絲單元2某一個或多個傳動電纜芯絲張力變大或變小時,纏繞至同一個小芯絲盤的八組電纜芯絲松緊程度不一致,會對后續電纜的制造產生很大影響,本實施例中一種合并電纜芯絲的裝置能夠實現自動平衡電纜芯絲傳動過程中的張力,解決了上述問題,當某一個并絲單元2中電纜芯絲傳動張力變大時,第一導輪11受電纜芯絲張力下壓,使上壓輪12旋轉,由于上壓輪12是偏心輪,所以旋轉后的上壓輪12的旋轉中心距離上壓輪12與壓桿16尾端凸起接觸點變大,壓迫壓桿16尾端向下運動,與壓桿16尾端鉸接的平衡連桿6也向下運動,使得張緊輪24與張緊輪槽28之間摩擦減小,從而加快放絲桿23的旋轉速度,實現減小平衡電纜芯絲傳動張力的效果;當張力恢復時,本實施例裝置也復原,使電纜芯絲傳動張力大小始終保持一致,提尚了小芯絲盤的制造質量。
[0052 ] 一種合并電纜芯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0053]S1.在基座I上并列設置多個并絲單元2;
[0054]S2.將多個纏繞電纜芯絲的大芯絲盤分別通過鎖緊套22固定于步驟SI中并列設置的多個并絲單元2的放絲桿23上;
[0055]S3.將步驟S2中多個大芯絲盤上各自的電纜芯絲的一端依次從對應的第三導輪15上方、第二導輪14的下方、第一導輪11的上方繞過后連接至收絲裝置上同一個小芯絲盤;
[0056]S4.啟動收絲裝置,使小芯絲盤在收絲裝置帶動下勻速旋轉;
[0057]S5.步驟S4中小芯絲盤的旋轉通過電纜芯絲牽動多個大芯絲盤和放絲桿23同步旋轉;
[0058]S6.當各并絲單元2中某一個或多個的電纜芯絲傳動過程中張力變大時,進行步驟S7;
[0059]S7.上壓輪12旋轉,壓迫壓桿16的尾端向下運動,平衡連桿6向下運動使張緊帶26與張緊輪24之間的摩擦變小,放絲桿23旋轉加快;
[0060]S8.待小芯絲盤纏繞至滿載電纜芯絲(即電纜芯絲纏繞至與小芯絲盤兩端的圓盤平齊)后電纜芯絲合并完成。
[0061 ] 實施例2
[0062]—種合并電纜芯絲的裝置,與實施例1相同,所不同的是:如圖4所示,還包括微調彈簧19;壓桿16上與調節箱體13鉸接點的左側設置有彈簧固定桿18;微調彈簧19 一端固定于彈簧固定桿18上,另一端固定于箱體下端8底部;箱體下端8底部設置有通孔;微調彈簧19固定于箱體下端8底部的一端設置有微調桿20;微調桿20上設置有外螺紋;微調桿20穿過通孔一端設置有微調旋鈕21;微調旋鈕21設置有與外螺紋對應的內螺紋。
[0063]本實施例能夠在實現實施例1有益效果的基礎上進一步產生有益效果:實施例1的自動調節平衡功能還存在穩定性不高的問題,原因是:壓桿16上設置有第二導輪14的一端重量較輕,所以一方面在電纜芯絲受到很小的張力情況下上壓輪12就可以壓迫壓桿16尾端向下運動,動作過于靈敏,容易出現矯枉過正的負面效果,另一方面壓桿16尾端向下運動后復位困難,影響電纜芯絲的正常傳動;本實施例解決了該問題,微調彈簧19 一方面可以增加壓桿16上設置有第二導輪14 一端的重量,提高調節過程的穩定性,另一方面可以使壓桿16尾端向下運動后迅速復位,平衡電纜芯絲傳動張力的作用更加均衡和靈活;此外,本實施例中微調彈簧19還可以通過手動調節設置本裝置壓桿16尾端向下運動的張力閥值,通過旋轉微調旋鈕21可以使微調彈簧19拉長,從而增大上壓輪12壓迫壓桿16尾端向下運動所要克服的力,這樣電纜芯絲傳動過程中需要受到更大的張力時壓桿16尾端才會向下運動。
[0064]—種合并電纜芯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0065]S1.在基座I上并列設置多個并絲單元2;
[0066]S2.將多個纏繞電纜芯絲的大芯絲盤分別通過鎖緊套22固定于步驟SI中并列設置的多個并絲單元2的放絲桿23上;
[0067]S3.將步驟S2中多個大芯絲盤上各自的電纜芯絲的一端依次從對應的第三導輪15上方、第二導輪14的下方、第一導輪11的上方繞過后連接至收絲裝置上同一個小芯絲盤;
[0068]S4.啟動收絲裝置,使小芯絲盤在收絲裝置帶動下勻速旋轉;
[0069]S5.步驟S4中小芯絲盤的旋轉通過電纜芯絲牽動多個大芯絲盤和放絲桿23同步旋轉;
[0070]S6.當各并絲單元2中某一個或多個的電纜芯絲傳動過程中張力變小時,手動調節微調旋鈕21,使微調桿20向下拉動微調彈簧19伸長,壓桿16尾端向上運動,從而使平衡連桿6向上運動使張緊帶26與張緊輪24之間的摩擦變大,放絲桿23旋轉速度變慢;當各并絲單元2中某一個或多個的電纜芯絲傳動過程中張力變大時,手動調節微調旋鈕21,使微調彈簧19縮短,以減小上壓輪12壓迫壓桿16尾端向下運動所要克服的力,從而使平衡連桿6向下運動使張緊帶26與張緊輪24之間的摩擦變小,放絲桿19旋轉加快;
[0071 ] S7.待小芯絲盤纏繞至滿載電纜芯絲后電纜芯絲合并完成。
[0072]實施例3
[0073]—種合并電纜芯絲的裝置,與實施例2相同,所不同的是:如圖5所示,本實施例中為了實現張緊帶26與張緊輪槽28之間松緊手動調節,在張緊帶26與張緊單元座27固定的一端設置有螺桿;螺桿穿過張緊單元座27后通過螺母固定,這樣旋轉螺母時螺桿上升,拉緊張緊帶26,增大了張緊帶26與張緊輪槽28之間的摩擦。
[0074]—種合并電纜芯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0075]S1.在基座I上并列設置多個并絲單元2;
[0076]S2.將多個纏繞電纜芯絲的大芯絲盤分別通過鎖緊套22固定于步驟SI中并列設置的多個并絲單元2的放絲桿23上;
[0077]S3.將步驟S2中多個大芯絲盤上各自的電纜芯絲的一端依次從對應的第三導輪15上方、第二導輪14的下方、第一導輪11的上方繞過后連接至收絲裝置上同一個小芯絲盤;
[0078]S4.啟動收絲裝置,使小芯絲盤在收絲裝置帶動下勻速旋轉;
[0079]S5.步驟S4中小芯絲盤的旋轉通過電纜芯絲牽動多個大芯絲盤和放絲桿23同步旋轉;
[0080]S6.當各并絲單元2中某一個或多個的電纜芯絲傳動過程中張力變大時,當電纜芯絲傳動過程中張力變大時,手動調節設置在穿過張緊單元座27的螺桿上的螺母,使螺桿下降放松張緊帶26,減小張緊帶26與張緊輪24之間的摩擦,放絲桿23旋轉加快;當各并絲單元2中某一個或多個的電纜芯絲傳動過程中張力變小時,手動調節設置在穿過張緊單元座27的螺桿上的螺母,使螺桿上升拉緊張緊帶26,增大張緊帶26與張緊輪24之間的摩擦,放絲桿23旋轉速度減慢;
[0081 ] S7.待小芯絲盤纏繞至滿載電纜芯絲后電纜芯絲合并完成。
[0082]實施例4
[0083]—種合并電纜芯絲的裝置,與實施例3相同,所不同的是:如圖4所示,壓桿16的尾端設置的凸起為下壓輪17,該下壓輪17通過銷軸設置在壓桿16上,可以旋轉,下壓輪17與上壓輪12接觸。
[0084]本實施例所起到的有益效果是能夠減小上壓輪12旋轉過程與壓桿16之間的摩擦,滾動摩擦相比滑動摩擦阻力更小,使本裝置自動平衡張力的功能更加靈活。
【主權項】
1.一種合并電纜芯絲的裝置,包括并絲單元(2),所述的并絲單元(2)包括平衡調節單元(5)、平衡連桿(6)和張緊單元(7),所述的平衡調節單元(5)包括調節箱體(13)、上壓輪(12)和壓桿(16),所述的張緊單元(7)包括張緊輪(2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張緊輪(24)上設置有張緊帶(26);所述的張緊帶(26) —端固定于基座(I)上,另一端與平衡連桿(6)固定連接;所述的上壓輪(12)為偏心輪,通過銷軸設置在箱體上端(10)上;所述的壓桿(16)可旋轉連接設置于調節箱體(13)上,壓桿(16)的尾端與上壓輪(12)接觸;所述的平衡連桿(6)與壓桿(16)的尾端鉸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合并電纜芯絲的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張緊單元座(27);所述的張緊單元座(27)固定于基座(I)上;所述的張緊帶(26)—端固定于張緊單元座(27)上,另一端穿過張緊單元座(27)后與平衡連桿(6)固定連接。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合并電纜芯絲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張緊輪(24)上設置有張緊輪槽(28);所述的張緊帶(26)半纏繞在張緊輪槽(28)內。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合并電纜芯絲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張緊帶(26)與張緊單元座(27)固定的一端設置有螺桿;所述的螺桿穿過張緊單元座(27)后通過螺母固定。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合并電纜芯絲的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微調彈簧(19);所述的壓桿(16)上設置有彈簧固定桿(18);所述的微調彈簧(19) 一端固定于彈簧固定桿(18)上,另一端固定于箱體下端(8)底部。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合并電纜芯絲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箱體下端(8)底部設置有通孔;所述的微調彈簧(19)固定于箱體下端(8)底部的一端設置有微調桿(20);所述的微調桿(20)上設置有外螺紋;所述的微調桿(20)穿過所述的通孔一端設置有微調旋鈕(21);所述的微調旋鈕(21)設置有與所述的外螺紋對應的內螺紋。7.根據權利要求1、5或6所述的一種合并電纜芯絲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壓桿(16)的尾端通過銷軸設置有下壓輪(17);所述的下壓輪(17)與上壓輪(12)接觸。8.一種合并電纜芯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51.在基座(I)上并列設置多個并絲單元(2); 52.將多個纏繞電纜芯絲的大芯絲盤分別固定于步驟SI中并列設置的多個并絲單元(2)的放絲桿(23)上; 53.將步驟S2中多個大芯絲盤上各自的電纜芯絲的一端依次從對應的第三導輪(15)上方、第二導輪(14)的下方、第一導輪(11)的上方繞過后連接至收絲裝置上同一個小芯絲盤; 54.啟動收絲裝置,使小芯絲盤在收絲裝置帶動下勻速旋轉; 55.步驟S4中小芯絲盤的旋轉通過電纜芯絲牽動多個大芯絲盤和放絲桿(23)同步旋轉; 56.當各并絲單元(2)中某一個或多個的電纜芯絲傳動過程中張力變大時,進行步驟S7、S8或者S9,張力變小時,進行步驟S8或者S9,否則待小芯絲盤纏繞至滿載電纜芯絲后電纜芯絲合并完成; 57.上壓輪(12)旋轉,壓迫壓桿(16)的尾端向下運動,平衡連桿(6)向下運動使張緊帶(26)與張緊輪(24)之間的摩擦變小,放絲桿(23)旋轉加快; 58.手動調節微調旋鈕(21); S9.手動調節設置在穿過張緊單元座(27)的螺桿上的螺母。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一種合并電纜芯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驟SI中纏繞電纜芯絲的大芯絲盤通過鎖緊套(22)固定于放絲桿(23)上。10.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一種合并電纜芯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驟S6中當電纜芯絲傳動過程中張力變大時,通過手動調節設置在穿過張緊單元座(27)的螺桿上的螺母,使螺桿下降放松張緊帶(26),減小張緊帶(26)與張緊輪(24)之間的摩擦。
【文檔編號】H01B13/02GK105845284SQ201610363909
【公開日】2016年8月10日
【申請日】2016年5月23日
【發明人】徐彬
【申請人】邁特諾(馬鞍山)特種電纜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