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纜組件及其電源連接器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線纜組件以及具有該線纜組件的電源連接器。
【背景技術】
[0002]現有技術中的一種電源連接器包括絕緣本體以及安裝于所述絕緣本體內的若干線纜組件。所述線纜組件包括導電端子以及連接于所述導電端子的線纜。其中,所述導電端子的接觸面常設計成Π形結構,其包括兩個大致平行的對接部。因端子材料展開及端子收料原因,其線纜接合部僅能設計在其中一個對接部上。當所述導電端子通電后,與所述線纜接合部直接相連的對接部能夠直接傳輸電流于線材,但是與所述線纜接合部不直接相連的那個對接部必須通過Π形的連接通道與另一側的對接部匯流之后才能傳輸電流于線材。如此設置,導致電流無法有效分流,尤其在大電流產品,其連接通道將是電阻最大及溫度最高的位置,可能將造成功率損耗,甚至燒損該電源連接器。
[0003]因此,有必要對現有技術進行改進以克服上述技術問題。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易于分流的線纜組件以及具有該線纜組件的電源連接器。
[0005]為解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線纜組件,其包括導電端子以及連接于所述導電端子的線纜,所述導電端子包括第一對接部、與所述第一對接部平行設置的第二對接部、連接所述第一、第二對接部的連接部、以及自所述第一對接部延伸出來的線纜接合部,所述導電端子還包括連接所述第二對接部與所述線纜接合部的搭接部。
[0006]作為本發明進一步改進的技術方案,所述線纜接合部包括自所述第一對接部一體延伸出來的接觸部以及自所述接觸部一體延伸出來的鉚扣部;所述線纜包括與所述接觸部配合的導電芯體以及與所述鉚扣部相固定的絕緣層。
[0007]作為本發明進一步改進的技術方案,所述接觸部設有第一側面、第二側面以及用以收容所述導電芯體的收容空間,所述第二側面為平面,所述搭接部的一端搭接在所述平面上。
[0008]作為本發明進一步改進的技術方案,所述第一側面為曲面,所述鉚扣部呈環狀。
[0009]作為本發明進一步改進的技術方案,所述連接部與所述線纜接合部沿所述導電端子的延伸方向前后排列。
[0010]作為本發明進一步改進的技術方案,所述連接部的前端設有一個定位凹口,所述導電端子還包括自所述連接部的后端向上傾斜延伸的彈性臂。
[0011]作為本發明進一步改進的技術方案,所述第一對接部與所述第二對接部均位于豎直平面內,所述第一、第二對接部的后緣均設有向上延伸的定位凸起,所述定位凸起向上延伸靠近所述彈性臂的末端。
[0012]作為本發明進一步改進的技術方案,所述搭接部與所述導電端子分開制作,然后焊接在一起。
[0013]作為本發明進一步改進的技術方案,所述搭接部與所述導電端子一體成型。
[0014]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電源連接器,其包括絕緣本體以及安裝于所述絕緣本體上的若干線纜組件,所述絕緣本體包括若干端子收容槽,所述線纜組件為上述的線纜組件,所述導電端子收容于所述端子收容槽內。
[0015]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通過設置連接所述第二對接部與所述線纜接合部的搭接部,使所述第一、第二對接部均能夠直接與所述線纜接合部進行導通,實現了分流的目的。
【附圖說明】
[0016]圖1是本發明線纜組件的立體示意圖。
[0017]圖2是圖1的立體分解圖。
[0018]圖3是本發明線纜組件另一角度的立體示意圖。
[0019]圖4是圖3的立體分解圖。
[0020]圖5是圖1的剖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1]請參圖1至圖5所示,本發明揭示了一種線纜組件100,其包括導電端子I以及連接于所述導電端子I的線纜2。所述導電端子I包括第一對接部11、與所述第一對接部11平行設置的第二對接部12、連接所述第一、第二對接部11、12的連接部13、自所述第一對接部11延伸出來的線纜接合部14、以及連接所述第二對接部12與所述線纜接合部14的搭接部15。
[0022]所述第一對接部11與所述第二對接部12均位于豎直平面內。所述第一、第二對接部11、12面對面設置。所述第一、第二對接部11、12的后緣均設有向上延伸的定位凸起111、121。
[0023]所述連接部13的前端設有一個定位凹口 131。所述導電端子I還包括自所述連接部13的后端向上傾斜延伸的彈性臂132。所述定位凸起111、121向上延伸靠近所述彈性臂132的末端。
[0024]所述連接部13與所述線纜接合部14沿所述導電端子I的延伸方向前后排列。所述線纜接合部14包括自所述第一對接部11 一體延伸出來的接觸部141以及自所述接觸部141 一體延伸出來的鉚扣部142。所述接觸部141設有第一側面1411、第二側面1412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第二側面1411、1412之間的收容空間1413,其中所述第一側面1411為曲面,所述第二側面1412為平面。
[0025]所述線纜2包括與所述接觸部141配合的導電芯體21以及與所述鉚扣部142相固定的絕緣層22。所述導電芯體21被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間1413內。通過將所述第一側面1411設計為曲面,能夠擴大所述收容空間1413,從而便于收容所述導電芯體21。
[0026]在本發明的一種實施方式中,所述搭接部15與所述導電端子I 一體成型,例如沖壓。在本發明另一種實施方式中,所述搭接部15與所述導電端子I分開制作,然后焊接在一起。如此設置,能夠降低加工難度。請參圖1所示,所述搭接部15的一端搭接在所述第二側面1412上,另一端與所述第二對接部12相連。通過將所述第二側面1412設計為平面,能夠便于將所述搭接部15固定于所述線纜接合部14上。當然,所述搭接部15可以直接是焊錫。
[0027]本發明還涉及一種電源連接器(未圖示),其包括絕緣本體(未圖示)以及安裝于所述絕緣本體上的若干線纜組件。所述絕緣本體包括若干端子收容槽,所述線纜組件為圖1至圖5所示的線纜組件100,所述導電端子I收容于所述端子收容槽內。
[0028]相較于現有技術,本發明Π形結構的導電端子1,其第二對接部12通過搭接部15與所述線纜接合部14直接連接,所述第二對接部12不須經過連接部13就可傳輸電流,尤其適用大電流的線纜連接器的并聯電路電流分流,降低電阻、降低功率損耗及降低因電阻所產生的熱能,提升了電流傳輸,有效地使用能源。
[0029]需要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發明而并非限制本發明所描述的技術方案,盡管本說明書參照上述的實施例對本發明已進行了詳細的說明,但是,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仍然可以對本發明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一切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范圍的技術方案及其改進,均應涵蓋在本發明的權利要求范圍內。
【主權項】
1.一種線纜組件,其包括導電端子以及連接于所述導電端子的線纜,所述導電端子包括第一對接部、與所述第一對接部平行設置的第二對接部、連接所述第一、第二對接部的連接部、以及自所述第一對接部延伸出來的線纜接合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導電端子還包括連接所述第二對接部與所述線纜接合部的搭接部。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線纜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線纜接合部包括自所述第一對接部一體延伸出來的接觸部以及自所述接觸部一體延伸出來的鉚扣部;所述線纜包括與所述接觸部配合的導電芯體以及與所述鉚扣部相固定的絕緣層。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線纜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觸部設有第一側面、第二側面以及用以收容所述導電芯體的收容空間,所述第二側面為平面,所述搭接部的一端搭接在所述平面上。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線纜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側面為曲面,所述鉚扣部呈環狀。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線纜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部與所述線纜接合部沿所述導電端子的延伸方向前后排列。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線纜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部的前端設有一個定位凹口,所述導電端子還包括自所述連接部的后端向上傾斜延伸的彈性臂。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線纜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對接部與所述第二對接部均位于豎直平面內,所述第一、第二對接部的后緣均設有向上延伸的定位凸起,所述定位凸起向上延伸靠近所述彈性臂的末端。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線纜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接部與所述導電端子分開制作,然后焊接在一起。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線纜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接部與所述導電端子一體成型。10.一種電源連接器,其包括絕緣本體以及安裝于所述絕緣本體上的若干線纜組件,所述絕緣本體包括若干端子收容槽,所述線纜組件為權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項所述的線纜組件,所述導電端子收容于所述端子收容槽內。
【專利摘要】一種電源連接器及其線纜組件,所述線纜組件包括導電端子以及連接于所述導電端子的線纜。所述導電端子包括第一對接部、與所述第一對接部平行設置的第二對接部、連接所述第一、第二對接部的連接部、以及自所述第一對接部延伸出來的線纜接合部。所述導電端子還包括連接所述第二對接部與所述線纜接合部的搭接部,使所述第一、第二對接部均能夠直接與所述線纜接合部進行導通,實現了分流的目的。
【IPC分類】H01R13/02, H01R24/00
【公開號】CN105161883
【申請號】CN201410258639
【發明人】鄭義宏, 劉闊正, 吳尚明
【申請人】凡甲電子(蘇州)有限公司, 凡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12月16日
【申請日】2014年6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