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鋰離子電池負極活性材料、其制備方法及應用
【技術領域】
[0001] 本申請設及一種裡離子電池負極材料,屬于裡離子電池領域。
【背景技術】
[0002] 裡離子電池因具有較高的能量密度、循環壽命長、工作電壓高、無記憶效應和環境 友好等優點,在便攜式電子產品、儲能電源等領域得到廣泛的應用。
[0003] 作為裡離子電池負極活性材料,娃基材料相對于目前廣泛應用的石墨材料,因具 有較高的理論比容量(4200mAh/g)、較高低的脫裡電位(小于0.5V)W及更高安全性能,受 到廣泛關注。然而,娃自身的電導率較低,在電化學循環過程中,裡離子嵌入/脫出會引起 娃基材料的體積發生300%W上的膨脹/收縮,造成娃基材料的結構巧塌,從而導致電池的 能量密度和循環性能的大幅降低。
[0004] 為改善娃基負極材料因體積變化引起的結構不穩定性,目前常用方法為將碳材料 包覆在娃顆粒表面,來提高電池的循環性能,但是該工藝存在操作時間長、混合不均勻、后 處理溫度高和能耗高等缺點。此外,還有用聚合物對娃/錫顆粒表面進行包覆的方法,該方 法雖然能夠提高材料的電子導電性,但不能保證導裡離子性,因此在循環過程中存在較大 的極化問題,且該類材料的初性差,不能承受材料的體積變化,導致包覆層脫落。
【發明內容】
[0005] 根據本申請的一個方面,提供一種裡離子電池負極活性材料,通過采用有機化合 物對娃基材料/錫基材料進行包覆,有效抑制了娃基材料/錫基材料在裡離子脫出/嵌入 過程中的體積效應,用于裡離子電池,能夠降低電池的極化,從而大幅提高裡離子電池的能 量密度及循環性能。
[0006] 所述裡離子電池負極活性材料,其特征在于,包含核殼材料;
[0007] 所述核殼材料的核選自娃、娃的氧化物、錫、錫的氧化物中的至少一種;
[000引所述核殼材料的殼由有機化合物包覆于核表面形成,所述有機化合物選自含有磯 脂基、幾基、哲基和氨基的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種。
[0009] 作為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核殼材料的核為娃的氧化物SiO,(其中,0.5 <X《3. 0)。
[0010] 優選地,所述娃為經過濃硫酸和過氧化氨混合溶液處理,表面帶有哲基的娃;所述 錫為經過濃硫酸和過氧化氨混合溶液處理,表面帶有哲基的錫。
[0011] 所述磯脂基具有如式I所示的結構單元:
[0012]
【主權項】
1. 一種鋰離子電池負極活性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核殼材料; 所述核殼材料的核選自硅、硅的氧化物、錫、錫的氧化物中的至少一種; 所述核殼材料的殼由有機化合物包覆于核表面形成,所述有機化合物選自含有磷脂 基、羰基、羥基和氨基的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種。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鋰離子電池負極活性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有磷脂基、羰 基、羥基和氨基的化合物選自核苷酸、核苷酸的組合物、核苷酸衍生物、核苷酸衍生物的組 合物中的至少一種。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鋰離子電池負極活性材料,其特征在于,核苷酸的組合物選 自堿基對、單鏈DNA、雙鏈DNA、RNA中的至少一種。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鋰離子電池負極活性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核殼材料的殼 在核殼材料中百分含量為〇. 02~IOwt%。
5.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鋰離子電池負極活性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核殼材料的核 的中位粒徑為50nm~10ym〇
6. 制備權利要求1至5任一項所述鋰離子電池負極活性材料中核殼材料的方法,其特 征在于,至少包括以下步驟: (a) 將有機化合物溶解在水中,置于10~KKTC溫度下,得到含有有機化合物的溶液; (b) 將硅、硅的氧化物、錫、錫的氧化物中的至少一種置于步驟(a)所得溶液中,混合均 勻,干燥后即得所述核殼材料。
7. 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a)為將有機化合物溶解在水中,置 于10~KKTC溫度下超聲,得到含有有機化合物的溶液。
8. 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a)所述溫度為30~80°C。
9. 一種鋰離子負極片,包括集流體和涂覆在集流體上的負極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負 極膜片中含有權利要求1至5任一項所述鋰離子電池負極活性材料、根據權利要求6至8 任一項所述方法制備得到的鋰離子電池負極活性材料中的至少一種。
10. -種鋰離子電池,其特征在于,含有權利要求1至5任一項所述鋰離子電池負極活 性材料、根據權利要求6至8任一項所述方法制備得到的鋰離子電池負極活性材料中的至 少一種。
【專利摘要】本申請公開了一種鋰離子電池負極活性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核殼材料;所述核殼材料的核選自硅、硅的氧化物、錫、錫的氧化物中的至少一種;所述核殼材料的殼由有機化合物包覆于核表面形成,所述有機化合物選自含有磷脂基、羰基、羥基和氨基的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種。通過采用有機化合物對硅基材料/錫基材料進行包覆,有效抑制了硅基材料/錫基材料用作鋰離子電池負極活性材料的體積效應,降低了電池的極化,從而大幅提高鋰離子電池的能量密度及循環性能。
【IPC分類】H01M4-137, H01M4-60, H01M4-131, H01M4-36
【公開號】CN104701489
【申請號】CN201510133383
【發明人】趙新風
【申請人】寧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6月10日
【申請日】2015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