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電連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涉及一種電連接器,特別是涉及一種連接兩種與外部供電裝置配合的端子組,且其絕緣殼體外只凸伸有一組不需焊接的電氣連接接觸臂,而可使整體體積較小的電連接器。
如
圖1、2所示,一般的移動式電話11通常具有兩種充電方式,且大部分都是在其底面111設有一可與充電器連接的電連接器12,該電連接器12具有兩種充電方式的端子組,一為配合一桌上型充電器13的第一端子組15,另一為配合旅行用充電器14的第二端子組16,再配合圖3所示,該電連接器12的每一端子在電連接器12的絕緣殼體17中分別具有一空間位置,且其端子的組裝是以相互并排的方式,使每一端子分別占據有固定寬度的空間,因此使得該絕緣殼體17的尺寸難以縮減,由圖中所示,該電連接器12具有一絕緣殼體17及第一、第二端子組15、16,該第一、第二端子組15、16中共包含五個端子,該第二端子組16中有一為感測端子161,其主要是用于當該第二端子組16接受外界的電源時,該感測端子161接收到電流的訊號,隨即使原本可能是經由內部電池或是蓄電池(圖未示)供電的情況改變為完全以外界電源供電,且另一方面又可以同時對內部電池充電。
另外,該絕緣殼體17的插接面171具有一槽孔173,該槽孔173的兩側分別具有一架設槽175,該第二端子組16是插置于絕緣殼體17內且均有部分露出于槽孔173內,而該第一端子組15則是由插接面171分別插接于對應的架設槽175上,使每一第一端子組15都具有一部份外露于插接面171,由圖中可知該第一、第二端子組15、16的每一端子都分別獨立互不相連,且每一端子插置定位后,每一端子細小的尾端再分別以焊接的方式讓其與移動式電話11電路板電氣連接,以往組裝架設方式與過程都較為麻煩不便,并且該電連接器12的兩種外部供電的端子組是各自獨立分開,不但所占用的空間大,也同樣必須增加焊接之處,因此無法使移動式電話小型化。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連接兩種與外部供電裝置配合的端子組,且其絕緣殼體外只凸伸有一組不需焊接的電氣連接接觸臂,而可使整體體積較小的電連接器。
本實用新型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該電連接器在不同導電路徑端子不接觸的條件下,借助第一、第二端子組空間上的部分重疊,以及其所連結的第一、第二導電路徑各分別由殼體只延伸一電氣連接的接觸臂,且這種接觸臂于組裝在一相對應電氣產品內部電路板的過程是以直接壓接的方式,不須再經過焊接加工,使得本實用新型可同時具有外型小、組裝方便的功效。
下面通過最佳實施例與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電連接器進行詳細說明圖1是現有移動式電話與其所對應的桌上型充電器的立體示意圖。
圖2是現有移動式電話與其所對應的旅行用充電器的立體示意圖。
圖3是圖1中充電連接器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內部端子組合的立體示意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立體組合示意圖。
圖7是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與一移動式電話連結后,移動式電話與其所對應的桌上型充電器的立體示意圖。
圖8是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與一移動式電話連結后,移動式電話與其所對應的旅行用充電器的立體示意圖。
如圖4、5所示,本實用新型的電連接器,包括一絕緣殼體2、一第一端子組4、一第二端子組6、一第一連接裝置637、一第二連接裝置65、一第一接觸臂613及一第二接觸臂632。
該絕緣殼體2具有一第一面20、一與該第一面20相對的插接面21,及一連接該第一面20與插接面21的安裝面22,該絕緣殼體2在第一面20與插接面21之間設有多個安裝通道23,在該安裝面22上設有一第一槽道221與一第二槽道222,該第一槽道221與第二槽道222都由靠近該插接面21處兩者相鄰且平行地延伸至第一面20,并在該第一面20處與其對應的安裝通道23相通,另外在該插接面21上設有一插接槽孔25及在該插接槽孔25的一側設有兩相互平行的架設槽27,該兩架設槽27的下緣分別貫穿有一穿孔271,該穿孔271是貫穿插接面21而與對應的該安裝通道23相互連通,該插接槽孔25也是與對應的安裝通道23相互連通。
該第一端子組4包括一第一端子41及一第二端子43,該第一、第二端子41、43一端分別具有第一、第二接觸本體411、431,且又分別在各第一、第二接觸本體411、431的底緣略成垂直的往其一側延伸出第一、第二接觸部412、432,在該第一、第二接觸部412、432分別形成第一、第二接觸端413、433,在該第一、第二接觸本體411、431的頂緣則分別略成垂直的往其同一側延伸出第一、第二卡制部415、435,而在本實施例中,該第一、第二接觸部412、432均較第一、第二卡制部415、435為長,使得該第一、第二端子41、43都略呈L型,把該第一端子組4由該絕緣殼體2插接面21上的架設槽27插置于該絕緣殼體2內部對應的安裝通道23,并使該第一、第二接觸本體411、431外露于插接面21上的架設槽27,而該第一、第二接觸部412、432則由該架設槽27下緣的穿孔271插入至對應的安裝空間23內,而該第一、第二卡制部415、435卡制于架設槽27的上緣。
該第二端子組6包括一第三端子61及一第四端子63,該第三端子61的一端為一圓柱形桿體611,而在該第三端子61的另一端延伸為第一接觸臂613,且經彎折后延伸至該桿體611的上方,并外露在該絕緣殼體2安裝面22的第一槽道221,在本實施例中,該桿體611與第一接觸臂613之間具有一長方形扁平板617,該扁平板617的兩側分別凸出于第一接觸臂613的兩側,而該桿體611在靠近第一接觸臂613處設有交錯且兩兩對稱的迫緊凸塊619(該迫緊凸塊619的作用請容后說明)。
該第四端子63在本實施例中是一直立平板狀的長方形本體630,該長方形本體630具有一上端部631及一下端部633,首先,在該第四端子63上端部631后方往長方形本體630另一側水平垂直延伸有一第一延長部636,由該第一延長部636的自由端朝著長方形本體630前方水平延伸設有一第二延長部638,該第二延長部638是與第一延長部636是互相垂直的,再由該第二延長部638自由端向上往回朝著第二延長部638與第一延長部636相接處彎曲成第二接觸臂632,也就是該第二接觸臂632是位于第二延長部638上方,且外露于該絕緣殼體2安裝面22的第二槽道222,而在該第四端子63長方形本體630前方朝著其另一側且向長方形本體630彎曲有一第一彈性臂634,再由該第四端子63下端部633后方往長方形本體630一側水平垂直延伸有一第三延長部635,再由該第三延長部635的自由端往上且朝著長方形本體630前方延伸彎曲形成第一連接裝置637(在本實施例中為第二彈性臂),并使該第一連接裝置637與第二端子43的第二接觸端433接觸,該第一彈性臂634與該第一連接裝置637分別位于長方形本體630不同側,但與該第二接觸臂632位于同一側。
該第二連接裝置65為一板狀本體650,且在本實施例中為一第五端子,該本體650包括一橫向平板655及一縱向平板657,該橫向平板655板長較該縱向平板657板寬為長,該橫向平板655朝向縱向平板657的兩側緣分別往上且順著縱向平板657的方向分別彎曲有第三彈性臂651及第四彈性臂653,該第三彈性臂651頂抵于第三端子61的扁平板617下方,而該第四彈性臂653與第一端子41的第一接觸端413接觸。
如圖4~6所示,本實施例把所有的端子組設在該絕緣殼體2中,其各自所對應的絕緣殼體2安裝通道23后,該第一端子組4中的第一、第二端子41、43均插置在該絕緣殼體2插接面21兩相互平行的架設槽27上,且該第一、第二端子41、43頂緣的第一、第二卡制部415、435是卡制在該架設槽27上緣,而該第一、第二接觸部412、432則分別由該架設槽27的穿孔271插入至對應的安裝通道23內,并使該第一、第二接觸本體411、431外露于插接面21的架設槽27,其作用請容后說明,該第三端子61在組裝時是借助凸出于第一接觸臂613兩側的扁平板617把其推置入該絕緣殼體2所對應的安裝通道23內,并使該桿體611位于插接槽孔25內,且該桿體611是利用其上的迫緊凸塊619與絕緣殼體2內安裝通道23的壁面(圖未示)產生干涉,使該第三端子61可容易插入安裝通道23而難以拔出,而本實施例在該插接槽孔25內也裝設有如同一般常見的感測端子(圖未示),其作用與以往所述相同,由于該第一端子41略呈L型,因此該第一彈性臂634利用第一端子41的厚部空間延伸至插接槽孔25的內側且略微凸出,但該第一彈性臂634不與桿體611相接觸,而該第一、第二接觸臂613、632分別由該安裝面22上的第一槽道221與第二槽道222凸伸出絕緣殼體2。
再如圖5所示,本實施例在組裝及各端子的連接情形如下所述首先,該第一端子組4的第一端子41與第二端子組6的第三端子61是利用第二端子組6中的第二連接裝置65來連接的,借助該第二連接裝置65的第三彈性臂651頂抵在第三端子61扁平板617下方,然后,該第二連接裝置65的第四彈性臂653再與第一端子41的第一接觸端413互相頂抵,使得該第一端子41、第三端子61及第二連接裝置65形成相同的第一導電路徑,該第一導電路徑順著這連結關系且借助該第三端子61上的第一接觸臂613而導出于該絕緣殼體2的安裝面22(如圖6所示),而該第二端子43的第二接觸端433則與第四端子63的第一連接裝置637相互接觸,使該第二端子43與第四端子63形成相同的第二導電路徑,該第二導電路徑也順著這連結關系并借助第四端子63上的第二接觸臂632而導出于該絕緣殼體2的安裝面22(如圖6所示),因此,綜合每一端子的巧妙連結不但使本實施例具有與第一供電裝置90(如圖7所示,也就是桌上型充電器)產生連接使用的該第一、第二接觸本體411、431及與第二供電裝置92(如圖8所示,也就是旅行用充電器)產生連接使用的第一彈性臂634及桿體611,而且兩種用途的該第一端子組4與第二端子組6共同延伸使用一組導電路徑的第一、第二接觸臂613、632,也就是,該第一導電路徑的第一接觸臂613及第二導電路徑的第二接觸臂632。
再配合圖5、7、8所示,本實施例組裝在一移動式電話8的電器產品上時則為一可插接充電裝置的電連接器,該電連接器還包含有一聲音輸出孔86及一麥克風88,且借助該移動式電話8內部的電路板81與電連接器上預先設置的凸塊83定位,而直接以壓接的方式讓該第一接觸臂613與第二接觸臂632與電路板81互相電氣連接,再以螺紋互鎖的方式讓絕緣殼體2與電路板81固定于移動式電話8內,并使該絕緣殼體2的插接面21外露于移動式電話8底部,這種螺紋互鎖固定方式與以往技術相同所以在此不再詳細敘述,圖中所示的移動式電話8具有配合第一供電裝置90(桌上型充電器,如圖7所示)及搭配一第二供電裝置93(旅行用充電器,如圖8所示)充電的功能,該第一供電裝置90充電的方式是利用第一端子41的第一接觸本體411及第二端子43的第一接觸本體431與該第一供電裝置90上對應的電源彈片911充電,也就是,該電源彈片911的正極與第一端子41的第一接觸本體411接觸,經由該第一端子41的第一接觸端413與該第二連接裝置65的第四彈性臂653的接觸而傳導至該第二連接裝置65,該第二連接裝置65再以其第三彈性臂651與第三端子61的扁平板617接觸,使該第三端子61也具有正極電性,最后由該第三端子61上方的第一接觸臂613與移動式電話8內部的電路板81電氣連接,而該電源彈片911的負極則與該第二端子43的第二接觸本體431接觸,經由該第二端子43的第二接觸端433與該第四端子63上的第一連接裝置637接觸而傳導至第四端子63,再由該第四端子63上方的第二接觸臂632與移動式電話8內部的電路板81電氣連接,形成整個第一供電裝置90的導電回路。
該第二供電裝置93的充電方式則是利用該第三端子61的桿體611及第四端子63的第一彈性臂634與該第二供電裝置93前端內部導電插槽933及外部金屬殼體931對應充電,該金屬殼體931與導電插槽933并無相互接觸,而該第二供電裝置93上的立體聲插頭935則對應地插置于該聲音輸出孔86,該第二供電裝置93的正極導電插槽933是與第三端子61接觸,再經由第三端子61上方的第一接觸臂613與移動式電話8內部的電路板81電氣連接,而該第二供電裝置93的外部負極金屬殼體931則是與第四端子63的第一彈性臂634接觸,經由該第四端子63上方的第二接觸臂632與移動式電話8內部的電路板81電氣連接。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電連接器可達到如后所述的目的與功效1.第一端子及第三端子共同連結成第一導電路徑,且共同利用第三端子所延伸的第一接觸臂來與所連結的電器產品內部電路板電氣連接,該第二端子與第四端子則共同利用第四端子所延伸的第二接觸臂來與電路板電氣連接,因此,本實用新型的電連接器是把兩種功能的端子組,運用相關端子的連結,使得兩導電路徑于絕緣殼體外只凸伸兩接觸臂來對于電路板電氣連接。
2.本實用新型電連接器所凸伸的第一接觸臂及第二接觸臂對于與對應的電路板的連結方式,是采取直接壓接,使得電器產品在組裝加工時省去焊接過程,節省了麻煩及時間成本。
3.本實用新型借助內部端子運用空間重疊的設計,且不同電性的端子不互相碰觸,可以省去更多的空間,相對地縮小了電器產品的體積。
權利要求1.一種電連接器,是組裝在一電器產品中的一電路板上,該電器產品具有一殼體,該殼體具有一開口,該電連接器的一面由該開口處外露,以容許該電連接器與兩種外部供電裝置連接,其特征在于該電連接器包括一絕緣殼體、一第一端子組、一第二端子組、一第一連接裝置、一第二連接裝置、一第一接觸臂及一第二接觸臂該絕緣殼體具有一插接面、一與該插接面相對的第一面,及一連接該第一面與該插接面之間的一安裝面,該電連接器以該安裝面組裝于該電路板上,該插接面由該電器產品殼體的開口處外露,該殼體的該第一面與該插接面之間內設有復數個安裝通道及至少一插接槽孔,該至少一插接槽孔的一端位于該插接面,各該安裝通道與安裝通道間,及該安裝通道與該至少一插接槽孔間可選擇地相連通,并可選擇地直通該安裝面;該第一端子組包括一第一端子及一第二端子,可分別位于一通道中,該第一、第二端子的一端外露于該插接面,另一端則位于各該通道中,該第一端子組可與一第一供電裝置連接;該第二端子組包括一第三端子及一第四端子,該第三端子具有一桿體位于該插接槽孔中,該第四端子位于一通道中,具有一向該第三端子所處的該插接槽孔中延伸且未與該第三端子接觸的第一彈性臂,且該第二端子組是與一第二供電裝置連接;該第一連接裝置位于一通道中,并連接該第二端子及該第四端子,使得該第二、四端子形成一第一導電路徑;該第二連接裝置位于一通道中,并連接該第三端子及該第一端子,使得該第一、三端子形成一第二導電路徑;該第一接觸臂與該第一導電路徑相連接,且具有一外露于該絕緣殼體的安裝面上的接觸端;該第二接觸臂與該第二導電路徑相連接,且具有一外露于該絕緣殼體的安裝面上的接觸端。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該第一連接裝置是由該第四端子延伸而出,形成一第二彈性臂并向該第二端子所處的通道中延伸并與該第二端子接觸。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該第二連接裝置具有一第三彈性臂向該第三端子所處的插接槽孔中延伸與該第三端子接觸,及一第四彈性臂向該第一端子所處的通道中延伸并與該第一端子接觸。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該第二連接裝置具有一第三彈性臂向該第三端子所處的插接槽孔中延伸與該第三端子接觸,及一第四彈性臂向該第一端子所處的通道中延伸并與該第一端子接觸。
5.如權利要求1、2、3、4中任一項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該第一接觸臂是由該第三端子相對于其桿體的另一端延伸而出。
6.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該第一接觸臂是由該第三端子相對于其桿體的另一端延伸而出。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該第一接觸臂與該桿體之間還設有一扁平板,該扁平板的兩側則凸伸出于該第一接觸臂的兩側。
8.如權利要求1、2、3、4、6、7中任一項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該桿體的表面上對應地設有迫緊凸塊。
9.如權利要求1、2、3、4、6、7中任一項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該插接面上設有兩架設槽,該兩架設槽分別供該第一、第二端子的外露端設置。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該兩架設槽是相互平行的位于該插接槽孔的同一側。
11.如權利要求1、2、3、4、6中任一項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該第四端子具有一直立長方形本體,該本體具有一上端部及一下端部,由其下端部后方往該第四端子的一側延伸形成該第二彈性臂,而在該上端部往該第四端子的另一側上方延伸形成該第二接觸臂,另在該本體前緣朝著該第四端子的另一側彎曲形成該第一彈性臂。
12.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該第四端子具有一直立長方形本體,該本體具有一上端部及一下端部,由其下端部后方往該第四端子的一側延伸形成該第二彈性臂,而在該上端部往該第四端子的另一側上方延伸形成該第二接觸臂,另在該本體前緣朝著該第四端子的另一側彎曲形成第一彈性臂。
專利摘要一種電連接器,是組裝在一電器產品上,電器產品借助電連接器而可與兩種外部供電裝置產生連接,電連接器是運用其內部端子連結及部分重疊彎曲,使電連接器體積可縮小,且電連接器內部兩種配合兩外部供電裝置的端子組共同凸伸一組不須焊接的接觸臂來與電器產品內部電路板電氣連接,使得組裝過程更簡單。
文檔編號H01R12/57GK2411599SQ99256239
公開日2000年12月20日 申請日期1999年12月17日 優先權日1999年12月17日
發明者P·懷特, D·漢農 申請人:莫列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