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200級耐電暈復合云母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200級耐電暈復合云母帶。
目前國內異步牽引電動機的研制工作已開始走向實用階段,AC4000原形車的試制成功,則是新階段開始的標志;而在有關異步牽引電動機研制工作中所遇到的諸問題中,以耐電暈200級復合云母帶的研制最為關鍵。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探索解決我國異步牽引電動機200級耐電暈高強度絕緣結構的新體系,并從而研制出一種200級耐電暈復合云母帶,它能在化學、物理相容性方面與200級耐電暈電磁線配套,并能和國產銅、硅鋼片及有關化工材料配套,以組成完全適合我國國情的200級耐電暈的絕緣新體系。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200級耐電暈復合云母帶含耐電暈聚酰亞胺薄膜層1和云母紙層2,在聚酰亞胺薄膜層1和云母層2之間充填有200級粘結膠層A,其特征在所述云母紙層2之上還附加有玻璃絲布補強層3,且在云母紙層2和玻璃絲布補強層3之間有200級粘結膠層B。
對于總厚度0.12mm的復合云母帶而言,其聚酰亞胺薄層的厚度為0.025mm,密度39g/mm2,云母紙層2其厚度0.05mm,密度20g/mm2,且所述粘結膠層之密度為34g/mm2。
本實用新型的制作過程如下將CR薄膜1淋膠后置最底層,以淋膠的玻璃絲布3作最上層,云母紙2夾在中間,在60~80℃下烘焙3~4分鐘,隨后在90~110℃下烘焙6~7分鐘,經滾筒卷壓后收卷,滾卷速度為1~2m/min。
本實用新型所用的200級粘結膠為改性聚苯醚膠。
本實用新型的200級耐電暈云母帶,與國外同類帶相比,在結構上多一層補強材料玻璃絲布。其結果不僅提高了機械強度,同時對云母紙的性能要求也可明顯降低。現將本實用新型與國外產品之性能對比如下特性 測試方法單位 國外指標 本帶指標厚度 IEC371-2 mm0.13±0.02 0.11±0.02密度 IEC371-2g/mm2209±20180±15KAPTONCR薄膜 IEC371-2g/mm240 40厚度 IEC371-2 mm0.025 0.025云母紙 IEC371-2g/mm2160±1587±10厚度 mm0.09 0.05粘結膠 IEC-371-2 g/mm29±3 31±5玻璃絲布 IEC371-2g/mm220厚度 0.03抗拉強度 IEC371-2N/10m2≥38 ≥60擊穿電壓 IEC371-2kv ≥5≥7.1實踐表明,與國外同類產品相比,本實用新型不僅能達到耐高溫,耐電暈的同樣要求,更具有與KAPTON CR薄膜,國產云母紙及玻璃絲布之間優異的化學、物理相容性,且抗拉強度更高,成本又更為低廉,并能和國產銅、硅鋼片完滿匹配,從而組成200級耐電暈的絕緣新體系。含有該絕緣結構的國產異步牽引電動機,其特征和加速兩種工況下的單位重量下的電機功率與扭矩、耐電壓強度已進入國際先進行列。
附圖
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聚酰亞胺薄膜底層,2、云母紙層,3、玻璃絲布層,A、200級粘結膠層。B、200級粘結膠層。
其中,粘結膠層A與B基本成分相同,區別僅在于后者配膠時所含溶劑丙酮的量為前者之半。
實施例取0.025mm厚39g/mm2耐電暈100CR聚酰亞胺薄膜作底層,淋上按1份200級耐電暈聚二苯醚改性膠0.6份甲苯,1.2份丙酮配成的膠料后覆以0.05mm厚87g/mm2的501-1云母紙,再淋以按1份200級耐電暈聚二苯醚改性膠0.6份甲苯0.2份丙酮配成的膠料后覆以0.03mm厚密度20g/mm2)的玻璃絲布,在60~80℃下烘焙3~4分鐘,再在90~110℃下烘焙6~7分鐘,經滾筒卷壓的收卷,滾卷速度1~2m/min。
權利要求1.200級耐電暈復合云母帶含耐電暈聚酰亞胺薄膜層(1)和云母紙層(2),在聚酰亞胺薄膜層(1)和云母紙層(2)之間充填有200級粘結膠層(A),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云母紙層(2)之上還附加有玻璃絲布補強層(3),且在所述云母紙層(2)和玻璃絲布補強層(3)之間介設有200級粘結膠層(B)。
2.依權利要求1所述的200級耐電暈復合云母帶,其特征是所述的耐電暈聚酰亞胺薄膜層1其厚度0.025mm,密度39g/mm2,所述的云母紙層2其厚度0.05mm,密度87g/mm2,所述的玻璃絲布補強層3其厚度0.03mm,密度20g/mm2,且所述粘結膠層之密度為34g/mm2,而所述復合云母帶的總厚度為0.12mm。
專利摘要200級耐電暈復合云母帶由100CR聚亞胺薄膜,200級改性二苯醚粘結膠,501-1云母紙和玻璃絲布復合而成,它具有耐電暈,耐高溫及高強度的優點,且多項測試指標明顯優于國外同類產品,而生產成本又低廉,可以顯著提高國產異步牽引電動機耐電暈、耐高溫、高出力的性能,為趕超國際先進水平作出應有貢獻。
文檔編號H01B17/56GK2328081SQ9823020
公開日1999年7月7日 申請日期1998年2月26日 優先權日1998年2月26日
發明者蔡彬芬, 高培清, 龍世杰, 周志雄, 苻佳, 李利豐 申請人:鐵道部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