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接線盒的公接頭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汽車電氣配線的電氣接線盒,更具體地說,涉及接線盒公接頭部分的改進。
通常,電氣接線盒(也叫做接線盒、中繼盒、分線盒等)是通過裝配上盒和下盒內的匯流條基底制成的。匯流條基底由一系列彼此由絕緣基底絕緣的匯流條組成。一般說來,絕緣基底有多個絕緣肋條供分隔各匯流條并使各匯流條彼此絕緣之用。絕緣基底有多個公接片孔,匯流條的接片即通過這些孔延伸開,將各匯流條連接起來。匯流條也有接片從絕緣基底突出來,通過上盒或下盒的公接片孔延伸,形成公接插件。上盒和下盒中的公接插件形成接線端子,供與汽車的電氣配線連接用。
圖1示出了一般具有上盒102和下盒103的電氣接線盒101。公接插件110的接插件罩在上盒102上形成。接插件腔104內有多個公接片孔105。上盒102與下盒103之間裝有匯流條基底106。匯流條基底106由多個匯流條107和絕緣基底108組成。匯流條107形成一定的電路,絕緣基底則將各匯流條絕緣起來。各匯流條107的兩端有接片109。接片109的表面呈斜面109a(見圖2)以便于聯接。
在裝配接線盒101的過程中,接片109通過公接片孔105進入接插件腔104中。絕緣肋條111在絕緣基底108上形成,將各匯流條107彼此絕緣起來。接片109通過接片孔112進入基底108。
裝配接線盒101時,自動裝配機的夾具(圖中未示出)將匯流基底106夾緊,裝入下盒103中。接著,將上盒102附到下盒103上,接線盒101就裝配完畢。上盒102附到下盒103上時,接片109通過公接片孔105,形成公接插件110。
圖2示出了一般接線盒公接插件110的截面示意圖。絕緣肋條111的高度L1大于匯流條107的高度L2。上盒102內有冷凝液等形成時,由于絕緣肋條111的高度L1可避免水滴或露水通過各匯流條107之間,因而可以避免各匯流條107之間短路。
由于絕緣肋條111的高度L1大于匯流條107的高度L2,因而接片109通過公接片孔105時,匯流條107與上盒102的底部之間形成一個間隙。為將接片109在公接片孔105中穩住并將該間隙封閉住,公接片孔105周圍形成有封閉肋條113。封閉肋條113與上盒102的底部形成一個整體。封閉肋條113下壓在匯流條107上,將匯流條107牢牢固定在公接片孔105中。圖3a示出了上盒102的底視圖,基中封閉肋條113環繞著公接片孔105。
據發現,在接線盒的裝配過程中,公接片孔105與接片109往往不能對齊。圖3b示出了這種對不齊的情況,這種對不齊會使匯流條基底106或上盒102損壞或毀壞。本技術領域的行家們都知,上盒102的裝配和對不齊的情況在下盒103中也會發生,因為下盒103中也有公接插件110連同封閉肋條113。
本發明解決了上述問題,具體作法是在封閉肋條上配置了一個導向肋條,以便將對不齊的接片引入公接片孔中。導向肋條從封閉肋條的縱向邊向外延伸開。導向肋條最好垂直于封閉肋條的縱向邊配置,與公接片孔的中間部分對齊。此外,導向肋條的高度最好與封閉肋條的高度相同。
此外,本發明最好采用上表面呈斜面的封閉肋條,斜面斜向公接片孔的方向。這個斜面還起將對不齊的接片引入公接片孔的輔助作用。更理想的情況是,斜面從封閉肋條的內表面(即封閉肋條毗鄰公接片孔的表面)至導向肋條端部連續展開。斜面的作用是將對不齊且與導向肋條或封閉肋條的任何部分相交的接片引到公接片孔處。
公接插件最好不僅在上盒中而且也應在下盒中配置。
絕緣基底絕緣肋條的高度最好大于匯流條的高度。導向肋條和封閉肋條與匯流條接觸以便將匯流條在公接插件中穩住從而解決了現有技術的對不齊問題。
在屬于本說明書一部分的附圖中,相同的編號表示相同的部件,其中圖1示出了一般的接線盒;圖2示出了一般的公接插件;圖3a示出了一般采用封閉肋條的上盒的底部;圖3b是沿圖3a的bb線截面的橫截面,示出了接片在一般接線盒裝配的過程中對不齊的情況;
圖4示出了本發明;圖5a示出了采用本發明的上盒的底部;圖5b是沿圖5a的bb線截取的橫截面,示出了接片插入上盒的情況;圖6a示出了采用本發明一個最佳實施例的上盒的底部;圖6b示出了本發明在圖6a中所示沿bb線截取的最佳實施例,其中各接片已插入上盒中。
參看圖4。導向肋條2配置在封閉肋條113上。那些與已就圖1至圖3說明的各元件相同的各部分編以同樣的編號。從圖4中還可以看到封閉肋條113的斜面1。圖5a中也示出了封閉肋條113的斜面1。
如圖4和圖5a中所示,封閉肋條113的上表面上形成有斜面1。斜面1向公接片孔105的方向傾斜。導向肋條2在封閉肋條113的縱向邊上垂直于封閉肋條113配置。導向肋條2與封閉肋條113一般高。導向肋條2和封閉肋條113都比絕緣肋條111矮,這在圖4和圖5中都看不到。從圖4中可以看到,導向肋條2配置在公接片孔105的縱向邊(且實質上處在中心部分)上。
導向肋條2的寬度W最好為0.5至4毫米。若寬度W小于0.5,導向肋條2可能沒力量,而且模塑用的樹脂可能不會充分流動到模塑封閉肋條113。若W大于4.0,制品中可能會出現象多余的樹脂之類的反常情況。導向肋條2的長度L取0.5至3毫米為宜。如果肋條低于最小值,它很難起到導向作用。若取大于3.0毫米,則可能影響其它電路。
如圖5b中所示,接片109通過公接片孔105中時,其傾斜的端部109a與封閉肋條113的斜面1接觸,從而被引入公接片孔105中。由于導向肋條2的高度與封閉肋條113的高度相同,因而斜端109a順利地從導向肋條2移到封閉肋條113,從而使接片109可以到達斜面1處。導向肋條2、封閉肋條113和接片109三者之間的這種接觸使接片109可以順利地插入公接片孔105中。
本技術領域的行家們都不難理解,接片109即使與公接片孔105對不齊也可可靠地被引入公接片孔105中。這樣,通過導向肋條2與值得推薦的斜面1之間的相互作用,可以避免接片109原先經常遭受的變形和上盒102損壞。因此,用本發明的導向肋條2可以使接片109重新與公接片孔105對齊進入公接片孔105中,從而減少接線盒損壞的數目。此外,不難理解的是,導向肋條2起了增強封閉肋條113的作用,從而使封閉肋條113在接片109與公接片孔105對不齊時免于損壞或斷裂。
參看圖6a和圖6b。斜面1連續地從封閉肋條113的內表面配置到導向肋條2兩端。不難理解,封閉肋條113和導向肋條2有了連續的斜面,接片109就可以順利地進入公接片孔105中。
本技術領域的行家們不難理解,導向肋條2可以與封閉肋條113的縱向邊成任何角度配置,不一定非要彼此相互垂直不可。但要獲得最好的效果,據發現,導向肋條2應沿其縱向邊垂直于封閉肋條113。此外,從本說明書的附圖中應該指出的是,導向肋條2是配置在封閉肋條113的兩個縱向邊上。
雖然這里僅就本發明數量有限的一些具體實施例清楚地加以公開,但應該廣泛理解的是,本發明并不局限于這些實施例,但本說明書所附的權利要求書的特征例外。
權利要求
1.一種公接插件,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個接插件外殼,內部形成空腔,所述空腔有一個底板;一個公接片孔,通過所述底板延伸;一個封閉肋條,在所述底板的第一邊上環繞所述公接片孔的周邊配置;一個導向肋條,配置在所述封閉肋條上;和一個接片,通過所述公接片孔從所述底板第一面背面的第二面延伸開,所述導向肋條引導所述接片通過所述公接片孔且起增強所述封閉肋條的作用。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公接插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向肋條與所述封閉肋條的縱向邊垂直相交。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公接插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向肋條與所述封閉肋條一樣高。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公接插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閉肋條有一個朝所述公接片孔傾斜的斜面。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公接插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閉肋條有一個從其內部向所述公接片孔連續傾斜的斜面。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公接插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向肋條有一個朝所述公接片孔連續傾斜的斜面。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公接插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向肋條在平行于所述封閉肋條縱向邊的方向上的寬度為0.5至4.0毫米。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公接插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向肋條在垂直于所述封閉肋條縱向邊的方向的長度為0.5至3.0毫米。
9.一種接線盒,包括一個上盒;一個下盒;一個匯流條,匯流條上形成有一個接片;一個公接插件,在所述上盒或所述下盒上;所述公接插件包括一個接插件外殼,內部形成帶有一個底板的空腔;一個公接片孔,通過所述底板延伸開;一個封閉肋條,在所述底板的第一面上環繞所述公接片孔周邊配置;和一個導向肋條,配置在所述封閉肋條上;和一個接片,通過所述公接片孔從所述底板第一面背面的第二面延伸開,所述導向肋條引導所述接片通過所述公接片孔且起增強所述封閉肋條的作用。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接線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線盒有兩個匯流條;所述兩匯流條之間配置有一個絕緣肋條,起絕緣作用;且所述絕緣肋條上形成有一個匯流基底,從而使所述絕緣肋條比所述兩匯流條高。
11.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接線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絕緣肋條比所述封閉肋條或所述導向肋條高。
12.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接線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向肋條在平行于所述封閉肋條縱向邊的方向,其寬度為0.5至4毫米。
13.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接線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向肋條在垂直于所述封閉肋條縱向邊的方向的長度為0.5至3毫米。
全文摘要
電氣接線盒中使用的一種公接插件,采用了一種垂直于環繞公接片孔的封閉肋條縱向邊配置的導向肋條。導向肋條安置在封閉肋條的兩長邊上,起引導接片進入公接片孔從而避免接片與公接片孔對不齊時的損壞。為進一步協助接片與公接片孔重新對齊,將封閉肋條和導向肋條的表面制成向公接片孔傾斜的斜面,從而可以將接片在接線盒裝配的過程中引入公接片孔中。
文檔編號H01R13/631GK1193201SQ9810422
公開日1998年9月16日 申請日期1998年1月7日 優先權日1997年1月7日
發明者加藤信秀 申請人:住友電裝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