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可在高壓線不停電更換電動機構箱體過程中使用的抱箍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可在高壓線不停電更換電動機構箱箱體過程中使用的工具。
目前,國內的電力系統中使用的用于控制11萬伏或22萬伏高壓線路的GW4型隔離開關的電動機構,如CJ5及CJ2電動機構,它們安裝在戶外,長期運行后,電動機構的箱體油漆層嚴重剝落,銹蝕嚴重,甚至爛穿,陰雨天氣易造成漏水,則會影響箱內交流操作回路和二次直流系統的絕緣水平,從而危及變電所設備的安全運行。為解決這種情況,往往采用連箱體及電動機構等一同更換的方法,這樣做因為需重新進行線路連接及調試而費時費力,一般每天只能更換2只電動機構箱,而且還需在相應高壓線停電下進行更換,不利于電網的正常運行。對于是否需將傳動連桿固定無特殊要求。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在高壓線不停電情況下、在更換電動機構箱箱體過程中使傳動連桿不能活動的抱箍。
實現本實用新型目的的技術方案是(參見圖6),本抱箍(6)具有主箍(61)和副箍(62);主箍(61)具有主箍主件(61-1)和主箍副件(61-2);主箍主件(61-1)具有連為一體的半環體(61-1-1)和連接臂(61-1-2),連接臂(61-1-2)上開設有連接槽(61-1-3)或連接孔;主箍副件(61-2)是形狀與主箍主件半環體(61-1-1)相配的半環體;半環體(61-1-1)可通過緊固件(61-3)與主箍副件(61-2)相連接;副箍(62)具有副箍主件(62-1)和副箍副件(62-2);副箍主件(62-1)具有連為一體的半圓環體(62-1-1)和連接臂(62-1-2),連接臂(62-1-2)上開設有連接孔(62-1-3)或連接槽;副箍副件(62)是形狀與副箍主件半圓環體(62-1-1)相配的半圓環體;半圓環體(62-1-1)可通過緊固件(62-3)與副箍副件(62-2)相連接;主箍(61)可與副箍(62)固定連接,亦即緊固件(63)穿過主箍連接臂(61-1-2)上的連接槽(61-1-3)及副箍連接臂(62-1-2)上連接槽(62-1-3)而可將主箍(61)和副箍(62)固定連接。
上述主箍(61)的主件半環體(61-1-1)和主箍副件(61-2)的形狀是互相連接后形成圓形環體或方形環體的半環體。
本實用新型具有積極的效果。(1)使用本抱箍并配備專門的箱體組件、并采用相應的操作步驟可在高壓線不停電的情況下調換電動機構箱體、且安全可靠,打破了長期以來存在的更換舊箱體必經使相應高壓線停電的觀念。對我國眾多變電所急需更換舊箱體、而又不能常常停電的狀況確實解了燃眉之急。解決了長期以來人們想解決而未能解決的問題。(2)使用時主箍可與電桿固接,副箍可與傳動連桿固接,而使傳動連桿不能活動。為高壓線不停電更換電動機構箱體提供了保障。(3)本抱箍的主箍連接臂和副箍連接臂上設有相對應的孔槽,故相互間距離可調,故可適用于不同場合中電桿與傳動連桿之間的距離不相等的情況。
圖1為應用例中所用箱體組件的頂蓋的立體示意圖。
圖2為圖1仰視方向的立體示意圖。
圖3為應用例中所用箱體組件后板的立體示意圖。
圖4為應用例中所用箱體組件箱架和與其轉動連接的箱門及箱門上裝有門鎖的立體示意圖。
圖5為應用例中所用箱體組件下蓋板的立體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立體示意圖。
圖7為應用例中將抱箍夾位傳動連桿再去掉舊箱體的立體示意圖。
圖8為應用例中將安裝有關電動機構部件的背板松掉接頭螺栓、并從固定架上將背板松下、并去掉舊頂蓋后的立體示意圖。
圖9為應用例中將頂蓋及后板安裝在電動機構上的示意圖。
圖10為應用例中將的箱架與頂蓋及后板固定連接,并將下蓋板與箱架及后板連接的示意圖。
圖11為應用例中將箱體安裝完畢拆掉抱箍后的示意圖。這種狀態下即可進行日常的維護。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實施例1見圖6,用Q235A鋼板經沖壓、焊接制成如圖所示形狀的主箍主件(61-1)及副箍主件(62-1),用Q235A鋼板經沖壓制成如圖所示形狀的主箍副件(61-2)及副箍副件(62-2)。主箍主件(61-1)連接臂(61-1-2)上的連接槽(61-1-3)有2段,副箍主件(62-1)連接臂(62-1-2)上也有相應的多個連接孔(62-1-3)。本抱箍(6)還具有用于固定連接主箍連接臂(61-1-2)和副箍連接臂(62-1-2)的2對螺栓螺母(63)、使主箍主件(61-1)與主箍副件(61-2)相連的2對螺栓螺母(61-3)以及使副箍主件(62-1)與副箍副件(62-2)相連的2對螺栓螺母(62-3)。
應用例1取實施例1所得的抱箍(6)、并配備圖1~圖5所示結構的箱體組件。在實際操作中可按以下步驟在高壓線不停電的情況下使用本抱箍并更換電動機構的箱體①見圖6及圖7,對于將電動機構(8)與隔離開關連接起來的傳動連桿(7)用專用抱箍(6)固定,使傳動連桿(7)不能轉動。具體方法是,將主箍主件(61-1)由其半圓環體(61-1-1)以及主箍副件(61-2)相互扣合在固定固定架(91)的圓形電桿(94)上,并用2對螺栓螺母(61-3)使主箍主件(61-1)、主箍副件(61-2)以及電桿(94)固定連接。將副箍主件(62-1)的半圓環體(62-1-1)扣在傳動連桿(7)上,并使副箍主件(62-1)的連接臂(62-1-2)與主箍主件(61-1)的連接臂(61-1-2)相貼合,使副箍主件連接臂(62-1-2)上的連接孔(62-1-3)對準主箍主件連接臂(61-1-2)上的連接槽(61-1-3),用2對螺栓螺母(63)使主箍主件(61-1)與副箍主件(62-1)固定連接。將副箍副件(62-2)扣合在傳動連桿(7)上,用2對螺栓螺母(62-3)將副箍副件(62-2)、副箍主件(62-1)以及傳動連桿(7)固定連接在一起。從而可使傳動連桿(7)被固定而不能活動。用耐高溫覆蓋物將箱體內的電器元件遮蓋嚴實。
②仍見圖7,用等離子切割機把舊箱分段切開,拆掉原箱體的除頂蓋及背板(82)的其余部分;③見圖8,拆下將傳動連桿(7)和電動機構(8)聯接部分(81)固定連接在一起的2只螺栓;保持電動機構(8)固定在背板(82)上不變,把將電動機構背板(82)與固定架(91)連接的緊固件(92)拆下,將電動機構(8)連同其背板(82)向下移動一段距離,使傳動連桿(7)的下端從舊頂蓋的連桿孔中移至舊頂蓋上方、取下舊頂蓋。
④見圖9,將新頂蓋(1)置于電動機構(8)上,在背板(82)后配上后板(3);連同頂蓋(1)及后板(3)抬升電動機構(8)、使傳動連桿(7)的下端伸入頂蓋(1)的連桿孔(11)中,繼續抬升電動機構(8)到原先的固定位置;用螺栓將傳動連桿(7)和電動機構(8)的聯接部分(81)固定連接,再用緊固件(92)將背板(82)與固定架(91)固定連接;⑤見圖10,把箱體組件的安裝有箱門(5)及門鎖(51)的箱架(4)由氬弧焊接法通過連接臂(41-1,43-1)與上方的頂蓋(1)固定連接,用氬弧焊接法使箱架(4)與后部的后板(3)固定連接;將下蓋板(2)沿其進線工藝縫(22)上下掰開,使電纜線(93)沿掰開的空擋伸入下蓋板(2)的電纜線孔(21)中;再由氬弧焊接法使下蓋板(2)與箱架(4)及后板(3)固定連接,并將下蓋板(2)上的進線工藝縫(22)用氬弧焊接法密封起來;用防火泥封堵下蓋板(2)與電纜線(93)之間的空隙;拆下專用抱箍(6)即完成箱體的更換(見圖11)。
在整個更換過程中,因為傳動連桿(7)在抱箍(6)的作用下被固定,故高壓電路的隔離開關或者是始終處于接通狀況,不間斷地對電網供電;或者是始終處于切斷狀況,不會對電網平衡形成意外。
實施例2參見圖6及圖7,其余同實施例1,不同之處在于本實施例抱箍(6)的主箍主件(6 1-1)及它箍副件(61-2)所形成的環形體是方形,在使用中用以夾住方形固定桿。因為,變電所中用以固定電動機構箱的固定架(91)也可固定在方形桿上。
權利要求1.一種可在高壓線不停電更換電動機構箱體過程中使用的抱箍,其特征在于,具有主箍(61)和副箍(62);主箍(61)具有主箍主件(61-1)和主箍副件(61-2);主箍主件(61-1)具有連為一體的半環體(61-1-1)和連接臂(61-1-2),連接臂(61-1-2)上開設有連接槽(61-1-3)或連接孔;主箍副件(61-2)是形狀與主箍主件半環體(61-1-1)相配的半環體;半環體(61-1-1)可通過緊固件(61-3)與主箍副件(61-2)相連接;副箍(62)具有副箍主件(62-1)和副箍副件(62-2);副箍主件(62-1)具有連為一體的半圓環體(62-1-1)和連接臂(62-1-2),連接臂(62-1-2)上開設有連接孔(62-1-3)或連接槽;副箍副件(62)是形狀與副箍主件半圓環體(62-1-1)相配的半圓環體;半圓環體(62-1-1)可通過緊固件(62-3)與副箍副件(62-2)相連接;主箍(61)可與副箍(62)固定連接,亦即緊固件(63)穿過主箍連接臂(61-1-2)上的連接槽(61-1-3)及副箍連接臂(62-1-2)上連接槽(62-1-3)而可將主箍(61)和副箍(62)固定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的所述的抱箍,其特征在于,主箍(61)的主件半環體(61-1-1)和主箍副件(61-2)的形狀是互相連接后形成圓形環體或方形環體的半環體。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可在更換電動機構箱箱體過程中使用的工具。本抱箍具有主箍(61)和副箍(62),主箍(61)和副箍(62)可通過緊固件(63)固定連接,且主箍連接臂(61-1-2)和副箍連接臂(62-1-2)上設有相對應的孔槽,故相互間距離可調。使用時,主箍(61)可與電桿(94)固接,副箍(62)可與傳動連桿(7)固接,而使傳動連桿(7)不能活動,為高壓線不停電更換電動機構箱箱體提供了保障。
文檔編號H01H3/00GK2312514SQ9723648
公開日1999年3月31日 申請日期1997年7月3日 優先權日1997年7月3日
發明者葉國榮 申請人:葉國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