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地面操作的柱上油開關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柱上油開關,特別是一種適于地面操作的柱上油開關。
眾所周知,柱上油開關是電力部門配電線路分段、分岐切合的必備設備。目前采用的柱上油開關,通常有一個殼體,其內水平設置觸頭連板和扭動軸,扭動軸中間設有扭動臂且兩端分別設置標示牌和搬把,觸頭連板的上下分別設有聯動臂和絕緣連桿及其動觸頭,定向桿及其推下彈簧,扭動軸上的扭動臂與觸頭聯板上的聯動臂可通過銷軸連接,在殼體的上端設有高壓套管及其內設置的可延伸到殼體內的靜觸頭,由于此開關是作為線路的負荷開關,是在有載或事故狀態下進行操作,承載切合的負荷電流是很大的,為了提高切合時的消弧和絕緣的電氣距離,開關的動、靜觸頭是浸在變壓器油中完成切、合動作的,除在殼體內注入變壓器油外,殼體內側還設置一絕緣層。這種開關操作是需登桿來完成,即由操作人員登桿拉動由開關操作機構引下的操作繩來完成線路電源的切合工作。此種情況下,由于線路負荷較大和它的不穩定性及在線路故障狀態下操作,動、靜觸頭切、合時負荷電流的電弧是很大的,有時容易點燃變壓器油引起開關燃燒及爆炸,因此桿上的操作人員難以避開,直接造成對操作人員的人身傷害。目前我國這類事故時有發生,對此電力生產部門明令規定柱上油開關不準桿上操作,必須地面操作。由于目前使用的油開關的操作機構是為柱上操作而設計的,對地面操作來講帶來諸多不便,因此,這一情況已成為電力行業急需解決的重要問題。
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改進,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使用操作方便,安全適用,適于地面操作的柱上油開關。
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下列方式予以實現的一種柱上油開關,包括殼體34及其內水平設置的觸頭連板29和扭動軸24、扭動軸24上設置的扭動臂26、觸頭連板29上下分別設置的聯動臂27和絕緣連桿36及其動觸頭33、定向桿28及其推下彈簧30、殼體34上端均布設置的高壓套管25及其內可延伸到殼體34內的靜觸頭38,其中鈕動軸24上的扭動臂26與觸頭連板29上的聯動臂27可通過銷軸39連接,其特征在于在扭動軸24左、右端設有標示牌31和地面操作控制機構。
所說的地面操作控制機構,具有一個設置在扭動軸24左端部的垂直傘齒22及其右側與其配合的卡定柄23,與垂直傘齒22嚙合的有一水平傘齒18及其上、下分別設置的轉軸19及其上扭動復位簧20和傳動銷17及與其連接的傳動軸14,并通過轉軸19和傳動軸14及其軸套13、鍵安裝于側殼體21內,這里水平傘齒18與轉軸19可以采用焊接或鍵等固連,在傳動銷17外周有一與其配合的下復位卡16及其下扭動復位簧15,在延伸至側殼體21外的傳動軸14上設有開啟半盤11及與其固連的開啟壓下軸10,以及與開啟壓下軸10配合的斜面拉下半盤9,斜面拉下半盤9上端固連有與卡定柄23配合卡定的卡定銷12及其復位簧,另外,在傳動軸14下端通過萬向節8與連動桿6、傳動桿5連接,在傳動桿5部分設有帶開啟門3且可固連在電柱上的箱體51,其上設有開啟鉤1及與其固連的開啟銷2,在箱體51底部的傳動桿5上連接有可垂直收起放下且水平可左右轉動的搬把4,箱體51通常離地面距離在1.3或1.5米以上,人可站在地面直接用拉桿鉤住開啟鉤1即可打開開啟門3。
所說的地面操作控制機構中,在傳動銷17上去掉一個450°的大半環,其上部與其配合的水平傘齒18上制有180°的空位擋45,其下部相應的與其配合的下復位卡16上也制有180°的空位擋46,二空位擋45和46位置相對偏移65°,傳動銷17與水平傘齒18的空位擋45合閘動作后回位在水平方向以下留有65°的空位44(見圖7),此時傳動銷17與下復位卡16的空位擋46不動作,傳動銷17回位后在水平方向以上留有65°的空位47(見圖8),二空位44和47對稱于傳動銷17的軸心,分閘動作時則與上述情況相反。
所說的地面操作控制機構中,垂直傘齒22上去掉一個245°的大半環,為使合閘后自動回位時留有65°的空位49,相應的與其配合的卡定柄23上制有180°的空位擋50(見
圖11)。
所說的地面操作控制機構中與開啟半盤11固連的開啟壓下軸10,其與斜面拉下半盤9配合動作中的斜面角度為20~40°,通常可在0~50°的范圍選擇,最佳范圍為20~40°,本技術中可以選為30°,當然也可以選擇其它角度(見圖10)。
所說的設置在扭動軸24左端部的標示牌31為圓形的標示擋板41,相應的殼體左側表面上標有醒目的切、合的漢字標記42和40,切與合的漢字標記42與40夾角為65°(見圖3)。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過程及原理如下1、合閘首先操作人員站在地面用拉桿拉動(向相拉動)開啟鉤1,與開啟鉤1固連在開啟銷2下移,此時開啟門3在彈簧合頁52的作用下自動彈開,然后把搬把4向下搬至水平位置,并逆時針轉動65°,與搬把4連接的傳動桿5及連動桿6以及與連動桿6固連的傳動銷17也逆時針轉動65°,相應的與傳動銷17配合動作的水平傘齒18也逆時針轉動65°。與此同時,與水平傘齒嚙合的垂直傘齒則順時針旋轉65°,與垂直傘齒配合安裝固連的扭動軸24及卡定柄23也順時針旋轉65°,此時卡定柄23恰好卡(銷)在卡定銷12上,而與扭動軸24固連的扭動臂26及通過銷軸39與扭動臂26連接的聯動臂27向上提起觸頭連板29及其絕緣連桿36、以及絕緣連桿36下端的動觸頭33,向上提起高度通常在60~70毫米,使動觸頭33與靜觸頭38接合上,從而接通電源完成合閘動作過程,在扭動軸24旋轉65°的過程中,固連在其左端的標示牌31亦旋轉65°,使其標示擋板41擋住(即遮蓋住)切的漢字標記42,而露出合的漢字標記40,從而顯示合閘的工作狀態。在此之后,傳動銷17在上扭動復位簧20的作用用回位(即回到原來位置或者說又順時針轉動65°后回到原來位置),這時操作人員可垂直收起搬把4,此處為安全起見可在搬把下部加鎖,然后再關開啟門3。合閘操作過程完畢。
2、切閘(分閘)首先用拉桿拉動開啟鉤1,與開啟鉤1固連的開啟銷2下移,此時開啟門3在彈簧合頁52的作用下自動彈開,然后把搬把4向下搬至水平位置,此時與合閘相反將搬把順時針轉動(或旋轉)65°,與搬把4連接的傳動桿5及連動桿6以及與連動桿6固連的傳動銷17也順時針轉動65°,由于傳動銷17與水平傘齒18有一65°的空位44,故此時水平傘齒18不動作,而固連于傳動軸14下端的開啟半盤11及開啟壓下軸10也將順時針轉動65°,由于開啟壓下軸作用于斜面拉下半盤9的斜面滑道內,故使斜面拉下辦盤9垂直向下移動20毫米左右,在斜面拉下半盤上端固連的卡定銷也垂直向下移動20毫米左右,這樣將使卡定柄11釋放(見圖2C-C部分),且逆時針轉動65°,扭動軸24在推下彈簧30以及在聯動臂27和扭動臂26的作用下,扭動軸24將逆時針轉動65,觸頭連桿29向相移動60~70毫米,使動觸頭33脫離靜觸頭38,切斷電源,同時扭動軸24左端的標示牌31也轉動65°,蓋住合的漢字標記40,露出切的漢字標記42,從而顯示出切閘(分閘)的工作狀態,在此之后,傳動銷17在其下扭動復位簧15的作用用回位,即逆時針轉動65°回位為安全起見,也可在搬把4處加鎖最后關上開啟門3,整個切閘(分閘)工作過程完畢。
本實用新型和現有技術相比,具有結構簡單,使用操作方便,安全適用,特別是適于地面操作等特點。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總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A-A、C-C剖面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R向視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地面操作控制機構的局部放大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地面操作控制機構的傳動銷放大圖。
圖6是圖4的D-D剖面圖。
圖7是圖5的E-E剖面圖。
圖8是圖5的F-F剖面圖。
圖9是圖5的G-G剖面圖。
圖10是圖4的P-P剖面圖。
圖11是圖4的X-X剖面圖。
圖12是圖1的Q-Q剖面圖。
圖中1開啟鉤、2開啟銷、3開啟門、4搬把、5傳動桿、6連動桿、7固定點、8萬向節、9斜面拉下半盤、10開啟壓下軸、11開啟半盤、12卡定銷、13軸套、14傳動軸、15下扭動復位簧、161復位卡、17傳動銷、18水平傘齒、19轉軸、20上扭動復位簧、21側殼體、22垂直傘齒、23卡定柄、24扭動軸、25高壓套管、26扭動臂、27聯動臂、28定向桿、29觸頭聯板、30推下彈簧、31標示牌、32變壓器油、33動觸頭、34殼體、35絕緣層、36絕緣連桿、37觸頭簧、38靜觸頭、39銷軸、40合的漢字標記、41標示擋板、42切的漢字標記、43空位、44空位、45空位擋、46空位擋、47空位、48空位、49空位、50空位擋、51箱體、52彈簧合頁。
本實用新型的最佳實施例,如圖1-12所示,一種柱上油開關,包括殼體34及其內水平設置的觸頭連板29和扭動軸24、扭動軸24上設置的扭動臂26、觸頭連板29上下分別設置的聯動臂27和絕緣連桿36及其動觸頭33、定向桿28及其推下彈簧30、殼體34上端均布設置的高壓套管25及其內可延伸到殼體34內的靜觸頭38,其中鈕動軸24上的扭動臂26與觸頭連板29上的聯動臂27可通過銷軸39連接,其特征在于在扭動軸24左、右端設有標示牌31和地面操作控制機構。
所說的地面操作控制機構,具有一個設置在扭動軸24左端部的垂直傘齒22及其右側與其配合的卡定柄23,與垂直傘齒22嚙合的有一水平傘齒18及其上、下分別設置的轉軸19及其上扭動復位簧20和傳動銷17及與其連接的傳動軸14,并通過轉軸19和傳動軸14及其軸套13,鍵安裝于側殼體21內,這里水平傘齒18與轉軸19可以采用焊接或鍵等固連,在傳動銷17外周有一與其配合的下復位卡16及其下扭動復位簧15,在延伸至側殼體21外的傳動軸14上設有開啟半盤11及與其固連的開啟壓下軸10,以及與開啟壓下軸10配合的斜面拉下半盤9,斜面拉下半盤9上端固連有與卡定柄23配合卡定的卡定銷12及其復位簧,另外,在傳動軸14下端通過萬向節8與連動桿6、傳動桿5連接,在傳動桿5部分設有帶開啟門3且可固連在電柱上的箱體51,其上設有開啟鉤1及與其固連的開啟銷2,在箱體51底部的傳動桿5上連接有可垂直收起放下且水平可左右轉動的搬把4,箱體51通常離地面距離在1.3或1.5米以上,人可站在地面直接用拉桿鉤住開啟鉤1即可打開開啟門3。
所說的地面操作控制機構中,在傳動銷17上去掉一個450°的大半環,其上部與其配合的水平傘齒18上制有180°的空位擋45,其下部相應的與其配合的下復位卡16上也制有180°的空位擋46,二空位擋45和46位置相對偏移65°,傳動銷17與水平傘齒18的空位擋45合閘動作后回位在水平方向以下留有65°的空位44,此時傳動銷17與下復位卡16的空位擋46不動作,傳動銷17回位后在水平方向以上留有65°的空位47,二空位44和47對稱于傳動銷17的軸心,分閘動作時則與上述情況相反。
所說的地面操作控制機構中,垂直傘齒22上去掉一個245°的大半環,為使合閘后自動回位時留流65°的空位49,相應的與其配合的卡定柄23上制有180°的空位擋50。
所說的地面操作控制機構中與開啟半盤11固連的開啟壓下軸10,其與斜面拉下半盤9配合動作中的斜面角度為20~40°,通常可在0~50°的范圍選擇,最佳范圍為20~40°,本技術中可以選為30°,當然也可以選擇其它角度。
所說的設置在扭動軸24左端部的標示牌31為圓形的標示擋板41,相應的殼體左側表面上標有醒目的切、合的漢字標記42和40,切與合的漢字標記42與40夾角為65°。
權利要求1.一說種柱上油開關,包括殼體34及其內水平設置的觸頭連板29和扭動軸24、扭動軸24上設置的扭動臂26、觸頭連板29上下分別設置的聯動臂27和絕緣連桿36及其動觸頭33、定向桿28及其推下彈簧30、殼體34上端均布設置的高壓套管25及其內可延伸到殼體34內的靜觸頭38,其中鈕動軸24上的扭動臂26與觸頭連板29上的聯動臂27可通過銷軸39連接,其特征在于在扭動軸24左、右端設有標示牌31和地面操作控制機構。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柱上油開關,其特征在于所說的地面操作控制機構,具有一個設置在扭動軸24左端部的垂直傘齒22及其右側與其配合的卡定柄23,與垂直傘齒22嚙合的有一水平傘齒18及其上、下分別設置的轉軸19及其上扭動復位簧20和傳動銷17及與其連接的傳動軸14,并通過轉軸19和傳動軸14及其軸套13、鍵安裝于側殼體21內,在傳動銷17外周有一與其配合的下復位卡16及其下扭動復位簧15,在延伸至側殼體21外的傳動軸14上設有開啟半盤11及與其固連的開啟壓下軸10,以及與開啟壓下軸10配合的斜面拉下半盤9,斜面拉下半盤9上端固連有與卡定柄23配合卡定的卡定銷12及其復位簧,另外,在傳動軸14下端通過萬向節8與連動桿6、傳動桿5連接,在傳動桿5部分設有帶開啟門3且可固連在電柱上的箱體51,其上設有開啟鉤1及與其固連的開啟銷2,在箱體51底部的傳動桿5上連接有可垂直收起放下的搬把4。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柱上油開關,其特征在于所說的地面操作控制機構中,在傳動銷17上去掉一個245°的大半環,其上部相應的與其配合的水平傘齒18上制有180°的空位擋45,其下部相應的與其配合的下復位卡16上也制有180°的空位擋46,二空位擋45和46位置相對偏移65°,傳動銷17與水平傘齒18的空位擋45合閘動作后回位在水平方向以下留有65°的空位44,此時傳動銷17與下復位卡16的空位擋46不動作,傳動銷17回位后在水平方向以上留有65°的空位47,二空位44和47對稱于傳動銷17的軸心,分閘動作時則與上述情況相反。
4.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柱上油開關,其特征在于所說的地面操作控制機構中垂直傘齒22上去掉一個245°的大半環,為使合閘后自動回位時留有65°的空位49,相應的與其配合的卡定柄23上制有180°的空位擋50。
5.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柱上油開關,其特征在于所說的地面操作控制機構中與開啟半盤11固連的開啟壓下軸10,其與斜面拉下半盤9配合動作中的斜面角度為20~40°。
6.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柱上油開關,其特征在于所說的設置在扭動軸24左端部的標示牌31為圓形的標示擋板41,相應的殼體34左側表面上標有醒目的切、合的漢字標記42和40,切與合的漢字標記42與40夾角為65°。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適于地面操作的柱上油開關。它是在現有柱上油開關的基礎上設置地面操作控制機構,該機構主要采用由地面控制的扳把及與其連接的傳動桿、連動桿、以及最終可控制扭動軸轉動的垂直傘齒和水平傘齒等,該機構既適合地面操作,又安全可靠,克服了現有技術易造成對操作者的人身傷害,以及操作困難的不足,具有結構簡單,使用方便,便于推廣應用,是當前電力部門配電線路、分岐切合等廣泛應用的一種新產品。
文檔編號H01H33/02GK2177993SQ93243099
公開日1994年9月21日 申請日期1993年10月22日 優先權日1993年10月22日
發明者劉越 申請人:劉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