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熱保護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熱保護器,它包括接線端子、雙金屬片及其所帶動的動觸點、定觸點、電熱絲(帶)、支板和絕緣塊,它屬于電器的熱作用開關技術領域。
在CN2106411U中公開了一種熱保護器,其目的是提供一種集過流保護、過熱保護和自動斷流三種功能為一體的適用于目前市售的的各種微型、小型電機和直接啟動的中型電機的且不用為其預留安裝位置的熱保護器。它的構成是接線端子、定觸點和調節螺母均固定在同一絕緣骨架上,雙金屬片的凹面上固定有與之絕緣的動觸點,它的凸面中心處連有一個可與之相對轉動的調節螺釘,調整螺釘通過調節螺母與絕緣骨架相連,動觸點通過一軟線直接或間接與一接線端子相接,直接或間接連于接線端子間的電熱絲置于碟片的凹面下,絕緣骨架外有一密封殼體。它的不足之處是在用于單相電機保護時,似乎顯得有點勉強,如結構尺寸顯得過大,結構顯得復雜,既浪費原材料又使得成本過高。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中的不足之處而提供一種體積小、結構簡單、成本低的單相電機熱保護器。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由如下措施實現的一種熱保護器,它以原“雙金屬碟片”的工作原理為基礎。它包括芯體和殼體,芯體又包括接線端子、帶動觸點的雙金屬碟片、定觸點、電熱絲(帶)、支板和絕緣塊,其要點在于所說的芯體的接線端子、支板和定觸點分別固定在同一絕緣塊上,置于支板之下的雙金屬碟片的動觸點與定觸點相接觸,與動觸點相對的雙金屬碟片的另一端固定在支板的端部,支板的另一端為一接線端子,置于雙金屬碟片之下的電熱絲其一端與定觸點相接,另一端與接線端子相接,芯體置于密封殼體之中。
雙金屬碟片的起跳溫度可借助于掰動支板的梯狀端來實現,也可在支板的與雙金屬碟片中心所對應的部位設一調節螺釘,借助于調節螺釘控制碟片的起跳溫度。為防止線路中電流過大時對雙金屬碟片造民損壞,可在雙金屬碟片的動觸點和支板間連一軟導線。
下面將結合實施例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述
圖1是熱保護器主視圖。
圖2是圖1的俯視圖。
圖3是圖1的仰視圖。
圖4是原理圖。
圖5雙金屬碟片的動觸點與支板間連有軟導線的原理圖。
參見圖1、圖2和圖3,熱保護器的芯體5置于密封殼體1中,芯體5的接線端子7、支板4和定觸點8分別用鉚釘固定在同一絕緣塊6上,置于支板4之下的雙金屬碟片3的動觸點9與定觸點8相接觸,與動觸點9相對的雙金屬碟片3的另一端用鉚釘11鉚接在支板4的端部,支板4的另一端為一接線端子12,置于雙金屬碟片3之下的電熱絲10其一端點焊在定觸點8上,另一端點焊在接線端子7上。雙金屬碟片的起跳溫度可供助于掰動支板4的端部傾斜角度來實現,也可用調整調節螺釘2來實現。
參見圖4,接線端子7、12串接在單相電機的進線端,并將該保護器于電機殼的定子繞組端部的熱敏區。熱保護器的碟片3的起跳溫度是根據用戶需要在出廠前調整好的。在電機運行時,由于過流、過熱使電機溫升達到碟片3的起跳溫度時,碟片3便帶動動觸點9向上翻轉,使之與定觸點8斷開,從而達到切斷電流保護電機的目的。當電機溫度下降后,碟片3會自行復位,使電路接通,電機重新運行。
參見圖5,為防過大的電流損傷雙金屬碟片3,可在動觸點9和支板4間連一軟導線13進行分流。圖中所示,軟導線13是連于動觸點9和支板4端部之間的。
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熱保護器結構簡單,體積小,省料,成本低。不僅適用于單相電機的過熱過流保護,而且還適用于各種家用電器的溫度保護,還可作限流器使用。
權利要求1.一種熱保護器,它包括芯體和殼體,芯體又包接線端子、帶動觸點的雙金屬碟片、定觸點、電熱絲(帶)、支板和絕緣塊,其特征在于所說的芯體5的接線端子7、支板4和定觸點8分別固定在同一絕緣塊6上,置于支板4之下的雙金屬碟片3的動觸點9與定觸點8相接觸,與動觸點9相對的雙金屬碟片3的另一端固定在支板4的端部,支板4的另一端為一接線端子12,置于雙金屬碟片3之下的電熱絲10其一端與定觸點8相接,另一端與接線端子7相接,芯體5置于密封殼體1之中。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熱保護器,其特征在于所說的支板4的與雙金屬碟片3中心所對應的部位設有一調節折角和調節螺釘2。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熱保護器,其特征在于所說的雙金屬碟片3的動觸點9與支板4間連有一軟導線13。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單相電機熱保護器,它包括芯體和殼體,芯體的接線端子、支板和定觸點分別固定在同一絕緣塊上,置于支板之下的雙金屬碟片的動觸點與定觸點相接觸,與動觸點相對的碟片的另一端固定在支板端部,支板的另一端為一接線端子。置于碟片之下的電熱絲其一端與定觸點相連,另一端與接線端子相接。芯體置于密封殼體之中。該保護器體積小,結構簡單,省料,成本低,還適用于各種家用電器的溫度保護及用作限流器。
文檔編號H01H37/00GK2157595SQ93214638
公開日1994年2月23日 申請日期1993年5月31日 優先權日1993年5月31日
發明者劉玉考 申請人:劉玉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