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資料轉接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轉接裝置,特別是涉及一種用于電腦系統中,可在多個輸出入裝置之間構成連線,并控制其使用權的資料轉接裝置。
在電腦的實際使用上,資料轉接裝置的利用,是一種較為經濟實惠而方便,易于為人所接受的作法,因此各種使用方便、占用空間小且轉接能力更強的資料轉接裝置,也相繼推出。以往的資料轉接裝置種類甚多,請先參閱
圖1,是一種以往資料轉接裝置的上視圖,資料轉接裝置1主要包括一印刷電路板11、三個連接器12、13、14,及兩組按鍵式開關15、16;其中按鍵式開關15又包括三長條狀的子開關151、152、153,每一子開關與按鍵154之間,均間以一回彈輔助機構,分別為155、156及157,其可使得在壓下其中一組按鍵式開關時,另一組開關的按鍵將會自動彈出。
當使用者壓下開關15的按鍵154時,連接器12可借由印刷電路板11上的導線連接,以及開關15三個子開關的導通,而與連接器13對應相通,同理,當壓下開關16的按鍵時,即能造成連接器14與連接器13對應相通,即連接器13為一共同連接器,可利用按鍵控制將連接器12或連接器14的資料,在不同的時間,分別正確地傳送至連接器13上,或將連接器13的資料,分別控制傳送至連接器12或14。
上述是一較早期的資料轉接裝置,其雖可達成2-1或1-2的多工轉接,但其缺陷很多(1)其占用體積大。(2)電路復雜。(3)多工橋接的能力太小。
請再參閱圖2,是第二種以往資料轉接裝置的上視圖,資料轉接裝置2與前述的裝置2最大的不同,是在于其使用一種兩段式切換開關21,第一次壓下開關21的按鍵211時,連接器22與23相通,再次壓下按鍵211,則連接器24與23相通,其最大的改進,是在于開關的選用,而造成體積的縮減,但在多工橋接的能力以及電路的復雜程度上而言,均未見任何進展。
為了增加資料轉接裝置的多工橋接的能力,可運用更精密的電路板以及開關來達成,請參閱圖3,是第三種以往資料轉接裝置的分解圖,資料轉接裝置3主要包括一組四段式開關31、五個連接器32、33、34、35、36,以及對應的五組匯流排321、331、341、351、361,其中四段式開關31設于一印刷電路板311上,開關31更包括五個子開關312、313、314、315、316,每一子開關上方均附設一凸鈕,且每一凸鈕均穿過一開關平臺317上預留的孔洞,平臺的中央部分并附設一鋸齒部37,其可與一齒輪軸38相嵌合,齒輪軸38的一端,并可套設一旋鈕39,以便于進行資料轉接。
其動作原理與上述兩種資料轉接裝置相仿,其是利用旋鈕39的轉動,造成齒輪軸38旋轉,帶動與其嵌合的鋸齒部37,使得整個開關平臺317左右移動,牽動五個子開關上的凸鈕,借助五個子開關的通斷,配合印刷電路板311上的電路設計,及上述五組匯流排,即可適時將連接器32、33、34、36,在不同時間與共同連接器34相接,其雖然完成了1對4或4對1的多工橋接轉換,但在占用體積及電路的復雜性上,卻又無法兼顧。
另外也有一種1對4多工的資料轉接裝置,請參閱圖4,其是第四種以往資料轉接裝置的分解圖,其由許多的子導片40構成資料轉接的主體,其中相鄰的兩個子導片41及42分別接往共同連接器及其他連接器,接往共同連接器的子導片41,延伸出3個接點,而接往其他連接器的子導片42,則延伸出12個接點,兩個導片中設有一轉盤43,轉盤43中設有許多凹槽44,在相對應位置的三個凹槽中,設有彈片45,彈片45與上述子導片41及42上的導電環411及421相接觸,導電環411對應于延伸出的三接點而分隔為三區域,而導電環421分隔為12區,當使用者轉動旋鈕46,將帶動轉盤43,致使彈片45可分別構成兩子導片41及42間,3接點與12接點間的通路,3接點通往共同連接器,而12接點通往其他連接器,可再以焊接的方式,以導線連接至共同連接器及其他連接器,以一25針的連接器轉接而言,只須9組上述的子導片組合即可達成一個1對4多工橋接的資料轉接裝置。
上述的資料轉接構造仍有許多不足之處,其焊點相當的多,構造也十分復雜,每一個焊點都必須借助一導線與連接器相接,一大束的導線,所帶來的不僅是阻抗及發熱的問題,資料的漏失及組裝的繁復為其最大缺失。
尚有另一種資料轉接裝置,請繼續參閱圖5,是第五種以往資料轉接裝置的上視圖,其原理與圖4所示相仿,主要的改變是在于化繁復的導線為簡單的電路板線路。上述的第四種資料轉接裝置及第五種資料轉接裝置,其于轉接的多工能力上,均有了極大的改善,且可視所欲轉接至連接器的腳位數,而將每一子片的接點增加,或增多連接的子片數目,但,其電路均十分繁雜,制造不易,焊點多,問題隨之增加,兩連接在一起的連接器,之間的線路長,若發生故障,檢出也十分困難。
本發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資料轉接裝置,其并不需要任何額外的線路,占用空間小,多工能力強。
為達發明目的,本發明資料轉接裝置的主要特征,是其利用一可旋轉、絕緣材質、由許多導槽構成的導柱,配合設于每一導槽中的導電突點或突條的相關位置設計,使得當導柱位置旋轉至某一角度時,突點或突條會分別與某些連接器的插針相接觸,構成特定連接器間的導通,達到資料轉接的目的。
本發明的其它目的、優點及特征,可由以下配合圖示,而對較佳實施例所作的詳細說明獲得進一步的了解。
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詳細說明’;圖1是一種以往資料轉接裝置的立體圖。
圖2是第二種以往資料轉接裝置的立體圖。
圖3是第三種以往資料轉接裝置的分解圖。
圖4是第四種以往資料轉接裝置的分解圖。
圖5是第五種以往資料轉接裝置的立體圖。
圖6是本發明資料轉接裝置的分解圖。
圖7是本發明資料轉接裝置中插針組的插針的立體圖。
圖8是本發明資料轉接裝置第一實施例中導槽部分的示意圖。
圖9~12是本發明資料轉接裝置第一實施例配合插針的動作示意圖。
圖13是本發明資料轉接裝置第二實施例中導槽部分的示意圖。
圖14是本發明資料轉接裝置進一步功能擴充的導槽部分示意圖。
請先參閱圖6,資料轉接裝置6主要包括一外殼61、一旋鈕62、一轉軸63、一導柱64及五個連接器65、66、67、68、69,其中導柱64又包括導槽組641,每一導槽中更包括一導電片;且連接器65更包括一插針組651、一絕緣固定座652及一插座653。
上述的轉軸63穿越并借一鎖片631以螺鎖方式固定于上述的外殼61上,轉軸63的一端可套設上述的旋鈕62,以便于施力,使轉軸進行旋轉,而轉軸63的另一端則穿過上述導柱64中心的長方孔洞且孔洞的大小與轉軸63互相配合,使轉軸63旋轉時,能帶動導柱64同時作轉動,導柱64主要是以絕緣材質為主體,其間之間隙形成許多導槽641,每一導槽中均設有許多突點,以構成連接器間的連接通路,針對使用者的需要,突點位置的設計也有所不同,上述五連接器65、66、67、68、69絕緣固定座上的插針組,均伸入導槽中,利用導槽中導電片上的突點設計的不同,即可使特定的插針組間形成通路。
請配合參閱圖7,是本發明資料轉接裝置中插針組插針的立體圖,插針7更包括一接觸導片部71及一插孔部72,其中接觸導片部71是扁平片狀,以造成與上述導槽中導電片的更佳接觸,接觸導片部71的上方為插孔部72,其是中空孔狀,組裝于上述插座653的內部,以作為連接器的母接頭,接觸導片部71與插座部72的中段連接部分,更可包括一扭曲部73,其是將接觸導片部71的上方旋轉90度所形成,以增加接觸導片部71的彈力,而維持最佳的接點接觸。
請配合參閱圖8,是本發明資料轉接裝置第一實施例中導槽部分的示意圖,其中導電材質,均是固設于導柱8側面的絕緣材質81上,包括一突點82、一突條83及位于突點82及突條83間的一連接電路84,以構成突點82與突條83間的電通路。請同時參閱圖9~12,是本發明資料轉接裝置第一實施例配合插針的動作示意圖,其中插針85是代表共同連接器,而插針86、87、88、89則分別代表四連接器,圖9表共同連接器與第一連接器相接時,插針與突點82及突條83的相關位置,此時在每一導槽中,與插針86同一連接器的插針,均會與共同連接器的對應插針間,構成電通路,若要使第二連接器與共同連接器相連,只須藉上述的旋鈕62帶動轉軸63旋轉一角度同時帶動導柱8,其相對位置將變成如圖10所示,第二連接器便可藉由插針87與突點82的接觸,經由連接電路84及突條83,與共同連接器的插針85構成通路,同理,圖11及12分別為第三連接器及第四連接器與共同連接器相通的位置示意,只須再次將上述旋鈕62旋轉一角度即可達成,且在旋轉過程中,插針將永遠不會碰觸到連接電路84而造成錯誤的連接通路。
突條83的位置,即是預先選定的共同連接器旋轉時的活動范圍,假定為1對4的多工方式,當導柱8旋轉時,突條83將始終與共同連接器的插針相接,而突點82的位置改變,原先突點82可能是與第一連接器相接,此時將轉為與第二連接器相接,構成共同連接器與第一連接器由通路變為斷路,改而與第二連接器形成導通狀態,同理,再次利用旋鈕轉動導柱8,將導致共同連接器與第三連接器導通,其余以此類推。可改變突點的設計,輕易地達成某些可滿足需要的相互連接方式,且設計時可視連接器的插針數目,而增加導柱上導槽的數目。
接著請參閱圖13,是本發明資料轉接裝置第二實施例中導槽部分的示意圖,導電材質也可設于導柱9的導槽底部,利用類似上述突點及突條的設計方式,即可達成使用者所需要的連接方式,至于突點91及突條92間的電路連接,可設一凹槽93,內設導線94,利用每一連接器插針的長度相同,及上述突點及突條相關位置的概念,即可同樣造成某一連接器與共同連接器的電路連接。
也可將導電片分成若干區域,以分別進行資料的轉接,請參閱圖14,是本發明資料轉接裝置進一步功能擴充的導槽部分示意圖,其包括兩導電片的實施例,其可將外接連接器分為兩個工作轉接區域,其上突點或突條的設計,也可視使用者實際的需要而設計。
本發明資料轉接裝置,確可借所作的揭露,而具有以下諸優點1.共完全不需要任何輔助的線路,插針直接利用導電片構成連接通路,使阻抗值減至最小,同時發熱小,資料遺失的錯誤率也可降至最低。2.多工橋接能力的擴充容易。3.直接由多個連接器融合為一整體構成一資料轉接器,所以其占用的體積十分小。
綜上所述,本發明資料轉接裝置,其確可借所作的揭露,達到本發明的目的。
權利要求
1.一種資料轉接裝置,其特征是包括一外殼,其包括一前外殼部及一后外殼部,且有一壁座使前外殼部及一后外殼部相連接;一可旋轉的導柱,其置于所述外殼內,其包含有多數相互相連接的連結片,各連結片是一相當薄的柱狀絕緣件,每一連結片其一柱面于軸心具有管狀凸緣,凸緣延伸至鄰接的連接片,因此所述各鄰接的連結片之間形成有導槽;一多數的插針組,其抵接于所述外殼的壁座,各插針組具有多數插針,插針分別延伸入所述導柱的具連接關系的導槽;及一傳導體,其位于所述各連結片間的導槽,所述導柱自第一個角度位置旋轉至第二個角度位置,造成傳導體阻斷所述第一插針組與第二插針組之間的電連接,而導通第一插針組與第三插針組之間的電連接。
2.一種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資料轉接裝置,其特征是還包括有一轉軸,其第一端延伸穿過前外殼部,第二端延伸穿過所述外殼及導柱的預定軸心;及一旋鈕,其使所述轉軸的前端穩固且操控轉軸的旋轉,而造成導柱的相對旋轉。
3.一種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資料轉接裝置,其特征是各插針組包括一平板狀的接觸導片部,其延伸入所述相對的導槽,依據所述導柱角度的位置來導通或阻斷與相配合的所述傳導體的電連接;及一插孔部,其自所述平板狀的接觸導片部上端的延伸,而插針組低接于所述外殼的壁座;因此,所述各插針組形成一插座連接器。
4.一種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資料轉接裝置,其特征是各插針組還包括有一扭曲部,其連接所述插孔部及平板狀的接觸導片部,扭曲部用來增益所述接觸導片部的彈性,為了與相配合的傳導體建立電連接。
5.一種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資料轉接裝置,其特征是所述扭曲部分是所述平板狀的接觸導片部,以旋轉九十度扭曲成形。
6.一種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資料轉接裝置,其特征是所述傳導體是所述各連接片的一面所形成,其包括有一突點,其是所述各連接片的一柱面的一部分所成型;及一突條,其是所述各連接片的一柱面的一相對應部分所成型而與所述突點產生電連接;所述突條與配合的第一組所述插針組的插針作電連接接觸,且根據所述導柱的角度位置,所述突點與相配合的所述插針組的插針作電連接接觸。
7.一種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資料轉接裝置,其特征是所述傳導體還包括有一連接電路,其與所述突點和突條產生電連接。
8.一種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資料轉接裝置,其特征是各連接片的管狀凸緣具有一環繞周緣,所述傳導體成型于所述各連接片的管狀凸緣的環繞周緣,其包括有一突點,其是所述各連接片管狀凸緣的環繞周緣的一部分所成型;及一突條,其是所述各連接片管狀凸緣的環繞周緣的一相對應部位所成型,其與所述突點產生電連接;因此,所述突條持續與所述插針組的第一組插針作電連接接觸,且根據所述導柱的角度位置,所述突點保持與所述插針組的一組插針作電連接接觸。
9.一種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資料轉接裝置,其特征是所述各連接片的管狀凸緣的環繞周緣所形成的凹處,凹處是所述突點及突條所延展而成;傳導體更包含一電纜,其容納于所述凹處且與所述突點及突條電連接。
10.一種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資料轉接裝置,其特征是傳導體是所述各連接片的一面所形成,且其包含一對相對的突條。
全文摘要
一種資料轉接裝置,其是利用一可旋轉、絕緣材質、由許多導槽構成的導柱,配合設于每一導槽中的導電突點或突條的相關位置設計,使得當導柱位置旋轉至某一角度時,突點或突條會分別與某些連接器的插針相接觸,構成特定連接器間的導通,達成資料轉接的目的。其完全不需要任何輔助的線路,插針直接構成連接通路,使阻抗值減至最小,同時發熱小,資料遺失的錯誤率也可降至最低,橋接多工能力的擴充相當容易。
文檔編號H01H19/58GK1086324SQ9311848
公開日1994年5月4日 申請日期1993年10月14日 優先權日1992年10月16日
發明者黃衍章 申請人:黃衍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