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垂直極化八木天線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天線類,特別是一種作為移動通信用的垂直極化八木天線。
目前,國內不管是在VHF(甚高頻)頻段,還是在UHF頻段(特高頻)的移動通信中,廣泛采用八木天線作為垂直極化定向天線。在安裝固定這種天線時為了達到機械上的平衡,常將固定支撐天線的金屬桿在八木天線的有源振子與無源振子之間通過。由于金屬支撐桿與振子平行,不僅使得金屬支撐桿和同軸電纜對天線的電性能造成影響,而且也給安裝和架設帶來了不便。如在VHF或UHF頻段的5元垂直八木天線中,支撐桿若在有源振子和引向器之間通過時可使天線的增益下降2dB左右。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金屬支撐桿和電纜對天線電性能無影響,且安裝方便的垂直極化八木天線。
實現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把普通八木天線的有源振子用J型全向天線的結構來代替,即將金屬支撐桿與天線的有源振子組合在一起。其具體結構是把金屬支撐桿分為三段,第一段作為天線輻射體,第二段與平行金屬管、金屬短路片和同軸電纜作為天線的饋電網絡和去耦裝置,第三段作為天線的支撐桿。第一段的中部固定在橫梁上,與無源振子一起構成垂直極化八木天線。
以下參照附圖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結構。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實施例結構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實施例結構圖。
圖1中,(1)為八木天線的引向器,(2)為反向器,分別把它們固定在橫梁(9)的兩端,作為八木天線的無源振子。該橫梁為非金屬材料所制。八木天線的有源振子及其饋電是由金屬支撐桿(3)和與該金屬支撐桿平行的金屬管(4)及固定并短接該金屬支撐桿與平行金屬管的短路片(5)組成。其中金屬支撐桿(3)分為三段作為不同的用途,上段(3A)作為天線的輻射部分,并將(3A)段中部固定在橫梁的無源振子之間,作為八木天線的有源振子;中段(3B)與其平行的金屬管(4)、短接片(5)以及同軸電纜(6)組成八木天線的饋電網絡及去耦裝置,該平行金屬管的主要作用是平衡饋電,阻抗匹配,其上下端分別用絕緣材料和金屬材料與金屬支撐桿的(3B)段固定,以保證下端兩者短路,上端兩者開路;金屬支撐桿的(3D)段作為天線的支撐用,并實現天線直接接地,避免雷電干擾。同軸電纜(6)通過短路片(5)進入金屬支撐桿(3B)段與平行金屬管(4)的之間,其內導體連接到(3B)段的A點,外皮連接到平行金屬管(4)的B點,移動A、B兩點的位置,來達到調整天線電壓駐波比的目的。一旦A、B點的位置固定后,同軸電纜也可穿入平行金屬管(4),并在其已調好的B點位置,鉆一小洞,同軸電纜的外皮就接在該B點,而同軸饋線的內導體則可從B點的洞中穿出,然后接在金屬支撐桿(3B)段的A點。
圖2所示的是一個多元八木天線,其中橫梁(9)為一金屬管,引向器是由(1)、(10)、(11),反向器是由(12)、(13)、(14)構成的多元無源振子。反向器(12)、(14)和(13)呈三角形分別固定在金屬橫梁(9)和金屬橫梁(15)上。有源振子與圖1的有源振子結構相同,由于該實施例2的橫梁為金屬管,因此,為了使有源振子與金屬橫梁在電氣上絕緣,故要先把有源振子固定在一塊膠木板(8)上,然后將膠木板(8)固定在金屬橫梁(9)上。
上述兩種垂直極化定向八木天線的實施例中,只要把該天線的無源振子及橫梁取樣,即可作為全向天線使用,滿足特殊情況下的需要。
本實用新型由于采用J型全向天線作為八木天線的有源振子,即把金屬支撐桿作為天線的一部分,不僅消除了金屬支撐桿和同軸電纜對天線的電性能影響,而且由于其天線直接接地,因而兼有防雷的功能,勿需專門附加防雷針或防雷器,既節約了成本,又方便了安裝,同時又能全向、定向改換使用。
權利要求1.一種垂直極化八木天線,包括有無源振子、有源振子、固定該振子的橫梁、和金屬支撐桿,其特征在于有源振子采用J型全向天線的結構,將金屬支撐桿與天線的有源振子組合在一起,即把金屬支撐桿(3)分為三段,第一段3A作為天線輻射體,第二段3B與平行金屬管(4),金屬短路片(5)和同軸電纜(6)作為天線的饋電網絡與去耦裝置,3D段作為天線的支撐桿,3A段的中部固定在橫梁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天線,其特征在于同軸電纜(6)的內導體與外皮分別連接到平行金屬管(4)與天線支撐桿3D上,且接點位置可根據電壓駐波比的大小上下調節。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天線類,特別是一種用作移動通信中的垂直極化八木天線。
該天線是由無源振子、有源振子,固定該振子的橫梁和天線支撐桿,以及同軸電纜等組成。其特點是金屬支撐桿與天線的輻射體和饋電網絡結合在一起,即把金屬支撐桿作為天線的有源振子且同軸電纜就固定在支撐桿上。因而消除了金屬支撐桿及電纜對天線電性能的影響,降低了成本,并具有防雷、安裝方便、定向、全向兩用改換等優點。
文檔編號H01Q19/30GK2149022SQ92206889
公開日1993年12月8日 申請日期1992年4月13日 優先權日1992年4月13日
發明者俱新德, 肖良勇, 張建民, 徐良 申請人:西安電子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