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避雷器脫離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與避雷器配套使用的避雷器脫離器,具體說是通過一種可熔材料設置于脫離器,當故障電流通過時可熔材料熔斷而使損壞的避雷器退出運行。
國內曾經試制過爆炸型避雷器脫離器,其缺點是炸壞脫離器時一切其它附近的零部件也會因此而損壞,影響正常送電,同時雷管有時效,會因受潮而失效,以致應斷開時不斷,給整個電網帶來很大危害。中國專利申請號88211402為熱熔形避雷器脫離器,克服了上述爆炸型脫離器的缺點,并且具有既無時效又不會爆炸,能使電網保持安全送電之特性。但存在兩個缺點,首先下熔接體金屬針套入上熔接體的中心孔內,四周用焊錫焊接,雖有一定的抗拉力和抗扭力,但在實際使用和外界的各種因素湊合在一起會使焊接斷裂,從而導致脫離器的脫開。同時脫離器的上半部和下半部的連接其四周圍,不密封,野外風雨影響會導致儲能彈簧氧化而失效。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抗拉力和扭力性能好,野外惡劣環境之下不影響其使用效果的一種避雷器脫離器。
為完成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術方案上熔接體的上端與上螺桿焊接,下端呈彎勾形與門形合金夾焊接。下熔接體下端與下螺桿焊接,上端呈框形并插入和焊接門形合金夾子,框形焊接后要比現有技術中的金屬針上的點焊增加了強度,即增強脫離器的抗拉力和扭力。同時在接線端子上端設置塑料墊圈與脫離器的陶瓷罩緊密配合,野外惡劣環境之下也不會影響其使用效果,增強防特殊環境功能。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結合附圖加以詳細描述。
圖1為避雷器脫離器結構圖;圖2為避雷器脫離器上半部結構圖;圖3為避雷器脫離器下半部結構圖;圖4為上熔接體結構圖;圖5為下熔接體結構圖;圖6為上、下熔接體結合圖。
本實用新型分為上、下兩半部組合為一個整體。根據圖1和圖2所示,上半部設Φ0.8~1.5mm合金絲為上熔接體7,上端與上螺桿19用高熔點焊錫焊接,下端設彎勾與合金夾20焊接如圖4所示,合金夾20的通孔可以任何幾何圖形,以方框形為佳,邊長以3~5mm為好,上螺桿19上端置有螺帽1,并分別套有墊圈2、方型墊片3、上接線端子4、緩沖紙墊5和陶瓷罩6,在瓷罩6的下端設有上支撐件18。接線端子4與上螺桿19為螺紋嚙合,而上接線端子4、緩沖紙墊5、陶瓷罩6和上支撐件18用粘合劑粘接,從而將上熔接體7、上接線端子4、緩沖紙墊5、陶瓷罩6、上支撐件18合為一體。
根據圖1和圖3所示,脫離器下半部設Φ0.8~1.5mm合金絲為下熔接體8,其直徑以1.25mm為佳,下熔接體8下端與下螺桿16焊接,上端可以彎成各種幾何圖形,以方框形為佳,如圖5所示,并插入相應方框形合金夾20中,以低熔點合金焊接,下螺桿16的下端分別套有螺帽15、墊圈14、方形墊片13、下接線端子12。下接線端子12與下螺桿16與螺紋嚙合,下接線端子12的上端用粘合劑粘接下支撐件17,并在下接線端子12上設置塑料墊圈11,墊圈11與陶瓷罩6緊密配合,不易因風雨使彈簧9而生銹失效。在瓷罩6和下接線端子12間設有儲能彈簧9,并套入上下支撐件18和10的外周,其彈簧9是幫助脫離器需要脫離時的助力。
根據圖6所示脫離器上、下熔接體7和8組合為一個整體后的結構,其抗拉力和扭力有了改善,經實施以方框形熔接體夾子和下熔接體端部相應方框形結構的配合在抗拉力和需裂強度為最佳。合金夾20選用黃銅板壓制成形。
權利要求1.一種與避雷器配套使用的避雷器脫離器,由陶瓷罩、上熔接體、下熔接體、儲能彈簧、支撐件組成,其特征在于a、上熔接體7上端與上螺桿19焊接,下端為彎勾與合金夾20焊接;b、下熔接體8下端與下螺桿16焊接,下熔接體8上端呈框形并插入焊接相應框形的合金夾20中;c、下接線端子12上端設置塑料墊圈11與陶瓷罩6配合。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避雷器脫離器,其特征在于上熔接體7和下熔接體8的合金絲直徑為0.8~1.5mm,以1.25mm為佳。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是與避雷器配套使用的避雷器脫離器,其特征在于上熔接體下端與合金夾相接,下熔接體上端為合金夾同樣幾何形狀的結構,并插入焊接合金夾中,加強了抗拉力。脫離器的上下半部密封性能加強。當故障電流通過將熔接體熔斷,脫離器上下脫開,避雷器退出運行,保持電網繼續安全送電。
文檔編號H01T4/08GK2043790SQ8821735
公開日1989年8月30日 申請日期1988年7月25日 優先權日1988年7月25日
發明者伍亨 申請人:伍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