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互連封裝,具體涉及一種全銅互連的封裝集成裝置及制造方法。
背景技術:
1、隨著第三代半導體的發(fā)展,碳化硅(sic)功率器件正在逐漸取代硅(si)功率器件,在電網(wǎng)、新能源汽車、光伏等領域已有廣泛應用。目前sic功率器件的封裝形式有:1.沿用si功率器件的單面散熱型封裝,例如infineon的econo平板型封裝、34mm&62mm封裝等;2.單面直冷型封裝,例如infineon的hybridpack?drive、danfoss的dcm1000x、abb的roadpak等;3.雙面水冷型封裝,例如hitachi的card-like?module、delphi的viper等。
2、其中沿用的si功率器件封裝,具體可描述為:芯片通過軟釬焊焊接在基板上,基板軟釬焊焊接在銅底板上,芯片上表面源極通過鋁線連接基板,模塊通過把銅底板貼在散熱器上進行散熱,銅底板與散熱器之間涂導熱硅脂。由于sic功率器件高功率密度、高頻、高工作溫度等特性,沿用si功率器件的封裝形式不適用于sic,sic的優(yōu)勢不能很大限度地展現(xiàn)。
3、針對于sic功率器件,目前新能源汽車領域較為先進的封裝方案之一,具體描述為:芯片通過燒結銀燒結在基板上,基板與散熱器之間通過釬焊焊接,單面直接水冷散熱,芯片上表面源極也通過燒結銀連接一層銅箔,銅線打在銅箔上,連接源極與基板。這種封裝中目前存在的問題有:1.銅線鍵合引起的雜散電感較大,導致模塊開關速度放緩,使sic芯片不能充分發(fā)揮高速開關性能;2.基板與散熱器之間大面積釬焊焊接,焊層厚度大,連接質量差,界面熱阻大,影響模塊可靠性;3.芯片的雙面銀燒結層在大電流和高溫工作環(huán)境下,易發(fā)生電遷移,影響可靠性;4.基板和散熱器的大面積釬焊連接:大面積連接會產生較大翹曲,為彌補翹曲問題,焊料厚度超過100微米,過厚的焊料會使焊接層的連接強度降低,熱阻增加,影響散熱,現(xiàn)有用燒結銀代替釬焊焊料的解決方案,但此連接層需要至少100微米以上的厚度,使用燒結銀會使極大地增加成本。
4、雙面冷卻的封裝方案,用板/柱等結構替代傳統(tǒng)引線鍵合,能有效降低模塊的雜散電感,同時也為模塊增加一條散熱路徑,相比于單面散熱,可提升30%~50%的散熱能力。
5、基于這一技術背景,本發(fā)明研究了一種全銅互連的封裝集成裝置及制造方法。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1、針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本發(fā)明提出一種全銅互連的封裝集成裝置及制造方法,該裝置采用銅夾互連結構,降低了雜散電感,并且有利于散熱和均溫;將mos管上下表面的燒結銀層替換為燒結銅層,極大降低電遷移的可能性,提升了封裝可靠性,降低了原料成本;基板與散熱器采用了大面積銅燒結連接,能夠減小翹曲度、降低界面熱阻,提高連接質量、可靠性、降低原料成本,簡化了工藝。
2、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種全銅互連的封裝集成裝置,包括:
3、基板,包括依次接觸的上銅層、陶瓷層、下銅層,所述上銅層包括功率回路區(qū)域、控制回路區(qū)域、電極組裝區(qū)域,各個部分之間電絕緣,所述功率回路區(qū)域包括上橋功率回路區(qū)域、下橋功率回路區(qū)域,所述控制回路區(qū)域包括上橋控制回路區(qū)域、下橋控制回路區(qū)域,每個控制回路區(qū)域包括柵極電阻組裝區(qū)域與開爾文源極鍵合區(qū)域;
4、上橋功率mos管,漏極面與所述上橋功率回路區(qū)域的外表面通過燒結銅膏實現(xiàn)機械連接與電連接,源極面與第一銅夾通過燒結銅膏實現(xiàn)機械連接與電連接;
5、下橋功率mos管,漏極面與所述下橋功率回路區(qū)域的外表面通過燒結銅膏實現(xiàn)機械連接與電連接,且通過第一銅夾與所述上橋功率mos管的源極面實現(xiàn)電連接,源極面與第二銅夾通過燒結銅膏實現(xiàn)機械連接與電連接;
6、散熱器,設置于所述下銅層的外表面上;
7、所述上橋功率mos管和下橋功率mos管的漏極面、源極面位于相對面。
8、本發(fā)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種上述的裝置的制造方法,包括:
9、功率mos管與基板互連:將銅膏印刷在功率回路區(qū)域的表面上,將功率mos管的漏極面放置在銅膏上,依次進行預熱、燒結形成連接功率mos管和基板的燒結銅層;
10、基板與散熱器互連:將銅膏印刷在散熱器表面上,將基板的下銅層放置銅膏上,依次進行預熱、燒結形成連接基板與散熱器的大面積燒結銅層;
11、功率mos管與銅夾互連:將銅膏印刷在第一銅夾與第二銅夾的所有底面,將第一銅夾的長方形凸出端對準各個上橋功率mos管的源極面,另一側底面的外側邊沿對準下橋功率回路區(qū)域的底邊,將第二銅夾的長方形凸出端對準下橋功率mos管的源極面,依次進行預熱、燒結形成上下橋功率mos管互連的燒結銅層
12、本發(fā)明的技術效果包括:
13、(1)本發(fā)明提出的全銅互連的封裝集成裝置,采用銅夾互連結構,降低了雜散電感,并且有利于散熱和均溫;將mos管雙面銀燒結層替換為雙面銅燒結層,極大降低電遷移的可能性,提升了封裝可靠性,降低了原料成本;基板與散熱器采用了大面積銅燒結連接,能夠減小翹曲度、降低界面熱阻,提高連接質量、可靠性、降低原料成本,簡化了工藝。
14、(2)本發(fā)明提出的全銅互連的封裝集成裝置,利用銅夾技術替代銅線鍵合技術,解決了銅線鍵合技術方案中高雜散電感的問題,可有效降低換流回路雜散電感至3~4nh,有助于開關性能的提升,同時還能傳導熱量從功率mos管散出,為功率mos管增加一條散熱路徑,有效提升了模塊的散熱能力并且具有均溫效果,各功率mos管溫度均勻對功率mos管均流也產生一定的促進效果。
15、(3)本發(fā)明提出的全銅互連的封裝集成裝置,互連銅夾還可以與功率端子集成,減少了集成的部件,減少了部件數(shù)量與工藝步驟,降低了工藝成本。
16、(4)本發(fā)明提出的全銅互連的封裝集成裝置,雙面銅燒結替代雙面銀燒結技術方案,解決了雙面銀燒結技術方案中銀材料易發(fā)生電遷移,影響可靠性的問題,在大電流和高溫的工作條件下,銅材料更不易發(fā)生電遷移,提升了可靠性,同時成本較銀材料更低。
17、(5)本發(fā)明提出的全銅互連的封裝集成裝置,利用大面積銅燒結取代大面積釬焊焊接技術方案,解決了過厚的大面積釬焊焊層連接強度不強、熱阻大、可靠性差的問題,無壓燒結銅剪切強度能達到40mpa以上,有壓燒結銅剪切強度能達到100mpa以上的剪切強度,且熱阻更??;與燒結銀相比,性能類似或更優(yōu),原料成本更低,與雙面銅燒結技術相結合,還能降低工藝成本。
18、本發(fā)明的其它特征和優(yōu)點將在隨后具體實施方式部分予以詳細說明。
1.一種全銅互連的封裝集成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銅層呈長方形狀;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橋功率mos管包括兩組上橋mos管,每組上橋mos管包括四個上橋mos管,該四個上橋mos管呈一字型排布且平行于所述長方形的長邊;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銅夾的側端面呈凸字上半部分形狀;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第二銅夾;
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π/π字型的橫邊兩端對稱設置一對dc+端子;
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極組裝區(qū)域共設置有控制端子,控制端子包括熱敏電阻ntc控制端子、下橋mos管柵極控制端子、下橋mos管控制源極端子、上橋mos管控制源極端子、上橋mos管柵極控制端子以及上橋mos管漏極感應端子;
8.一種權利要求1-7中任意一項所述的裝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9.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
10.根據(jù)權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連接第一銅夾、第二銅夾所用的銅膏的厚度為10~100微米,其余步驟所用銅膏厚度為100~200微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