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溫控器技術領域,具體指一種穩定型低阻溫控器。
背景技術:
隨著智能手機和新能源電動車產品的熱銷,電池過熱事故在世界各地多有發生且日趨頻繁,引起社會的關注和用戶安全體驗的下降。有鑒于此,在產品電池上安裝熱保護監測和安全控制裝置,可以有效地降低此類事件的發生,這在其他常規電器上的應用也驗證了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現有的過熱控制器一般以雙金屬片作為熱敏元件,同時雙金屬片還作為控制電路中的導電部件,如cn102157302b公開了一種家用電器電機用途熱保護溫控裝置。這種溫控裝置的雙金屬片和導電端子需要絕緣外殼進行封裝,雙金屬片的裝配遵循一定的動作傾角,注塑件內部結構需要較高的精度,且裝配精度會決定了產品的使用安全性,裝配和封裝較為困難、成品率難以提高。
而雙金屬片作為感溫動作機構之外需要搭通端子間的電路,在感溫面積和感溫響應值的要求下,增加了控制電路的額外阻值,使電池的溫升進一步的增加。特別是對于智能手機等微型產品而言,這額外的阻值對產品的工作溫度會產生相當大的影響。因此,現有技術還有待于改進和發展。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種結構合理、便于實現微型化的緊湊布局、感溫靈敏、分斷響應快穩定型低阻溫控器。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本發明所述的一種穩定型低阻溫控器,包括絕緣殼,所述絕緣殼內設有基座、第一端子、第二端子和動作簧片,基座兩端分別設有第一固件和第二固件;所述第一固件的內側端面上豎直開設有第一井槽,第一端子縱向穿設于第一固件和基座之間,動作簧片的固定端穿設于第一井槽內且與第一端子抵觸電連接;所述第二固件的內側端面上豎直開設有第二井槽,第二端子縱向穿設于第二固件和基座之間,動作簧片的活動端穿設于第二井槽內且與第二端子抵觸電連接;所述絕緣殼上設有感溫動作機構,第二井槽內設有分別與動作簧片和感溫動作機構連接的聯動栓。
根據以上方案,所述第一固件包括豎直設置的圍邊端板,第一固件與基座上下間隔設置且與圍邊端板一體連接,基座的里側邊上設有圍邊側板,圍邊側板的前端與圍邊端板里側端連接呈一體結構;所述第二固件包括豎直設置的隔斷板,第二固件與基座上下間隔設置且與隔斷板一體連接,基座的外側邊上設有承托架,承托架的后端與隔斷板外側端連接呈一體結構。
根據以上方案,所述第一端子的外側端上設有與其一體呈“l”形結構的第一導電條,承托架的外側面上設有第一卡槽,第一導電條穿設于第一卡槽內;所述第二端子的里側端上設有與其一體呈“l”形結構的第二導電條,第二端子穿設于圍邊側板的后端和隔斷板之間,隔斷板的里側端上開設有第二卡槽,第二導電條穿設于第二卡槽內。
根據以上方案,所述絕緣殼的后端設有封裝口,第一導電條和第二導電條的后端分別穿設于封裝口內,且封裝口內填充有絕緣膠。
根據以上方案,所述第二井槽的兩側內壁上均設有“7”字形的導向槽,聯動栓的兩側面上均設有與對應導向槽配合的滑動栓。
根據以上方案,所述感溫動作機構包括感溫雙金片和導熱蓋板,絕緣殼的上端面設有感溫窗口,導熱蓋板設于感溫窗口上且與絕緣殼固定連接,感溫雙金片的固定端設于第一固件和導熱蓋板之間,感溫雙金片的活動端與聯動栓配合連接。
根據以上方案,所述動作簧片的活動端上設有與第二端子配合的觸點,動作簧片的固定端上設有與第一端子配合的凹陷曲面。
本發明有益效果為:本發明結構合理,布局緊湊,感溫雙金片獨立設置并與導熱蓋板直接導熱可提高溫控器的熱響應和靈敏度;感溫雙金片與動作簧片通過聯動栓傳導,動作簧片和聯動栓分別通過井槽的限制,提高在動態環境下的穩定性,降低了溫控器的內阻和額外的溫升;抽屜式封裝結構可提高裝配效率,便于溫控器的微型化,降低整體成本。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整體爆炸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的整體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中:
1、絕緣殼;2、第一端子;3、第二端子;4、動作簧片;5、基座;11、感溫窗口;12、導熱蓋板;13、封裝口;14、絕緣膠體;21、第一導電條;31、第二導電條;41、感溫雙金片;42、聯動栓;43、滑動栓;44、觸點;45、凹陷曲面;51、第一卡槽;52、第二卡槽;53、承托架;54、圍邊端板;55、第一固件;56、隔斷板;57、圍邊側板;58、第二固件;551、第一井槽;581、第二井槽;582、導向槽。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與實施例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進行說明。
如圖1-2所示,本發明所述的一種穩定型低阻溫控器,包括絕緣殼1,所述絕緣殼1內設有基座5、第一端子2、第二端子3和動作簧片4,基座5兩端分別設有第一固件55和第二固件58;所述第一固件55的內側端面上豎直開設有第一井槽551,第一端子2縱向穿設于第一固件55和基座5之間,動作簧片4的固定端穿設于第一井槽551內且與第一端子2抵觸電連接;所述第二固件58的內側端面上豎直開設有第二井槽581,第二端子3縱向穿設于第二固件58和基座5之間,動作簧片4的活動端穿設于第二井槽581內且與第二端子3抵觸電連接;所述絕緣殼1上設有感溫動作機構,第二井槽581內設有分別與動作簧片4和感溫動作機構連接的聯動栓42;所述的動作簧片4兩端分別與第一端子2和第二端子3接觸構成電連接,感溫動作機構的溫度上升到設定值時的動作通過聯動栓42帶動動作簧片4,使動作簧片4的活動端脫離第二端子3,從而實現電源分斷和過熱保護;同時所述的第一固件55和第二固件58分別配合基座5夾持和固定第一端子2、第二端子3,從而實現安裝位的設置,提高裝配效率;優選的動作簧片4兩端分別穿設于第一井槽551和第二井槽581中,從而使其兩側得到限定,避免在震動環境下出現錯位接觸失效的問題,提高溫控器的工作穩定性;感溫動作機構設置在絕緣殼1表面,進而提高導熱效果和熱響應速率,而獨立的動作簧片4作為導電部件可有效降低其內阻,避免額外的阻值和溫升。
所述第一固件55包括豎直設置的圍邊端板54,第一固件55與基座5上下間隔設置且與圍邊端板54一體連接,基座5的里側邊上設有圍邊側板57,圍邊側板57的前端與圍邊端板54里側端連接呈一體結構;所述第二固件58包括豎直設置的隔斷板56,第二固件58與基座5上下間隔設置且與隔斷板56一體連接,基座5的外側邊上設有承托架53,承托架53的后端與隔斷板56外側端連接呈一體結構;所述的圍邊端板54、圍邊側板57構建的一體結構設置在基座5的一角,進而在豎直方向上對第一端子2進行限位和固定,隔斷板56和承托架53構建的一體結構設置在基座5的對角處,進而在豎直方向上對第二端子3進行限位和固定,且二者與基座5構成一個矩形框體并與絕緣殼1配合嵌套,使第一端子2和第二端子3得到固定,從而實現安裝位的合理設定,整體布局合理裝配方便。
所述第一端子2的外側端上設有與其一體呈“l”形結構的第一導電條21,承托架53的外側面上設有第一卡槽51,第一導電條21穿設于第一卡槽51內;所述第二端子3的里側端上設有與其一體呈“l”形結構的第二導電條31,第二端子3穿設于圍邊側板57的后端和隔斷板56之間,隔斷板56的里側端上開設有第二卡槽52,第二導電條31穿設于第二卡槽52內;所述的第一卡槽51和第二卡槽52分別與絕緣殼1的內壁構成通孔,從而固定第一導電條21和第二導電條22,“l”形結構的第一端子2和第二端子3通過卡槽獲得縱向和豎向上的位置固定,配合第一固件55和第二固件58的橫向固定以獲得合理的安裝設置,提高裝配效率和溫控器內部布局合理性。
所述絕緣殼1的后端設有封裝口13,第一導電條21和第二導電條31的后端分別穿設于封裝口13內,且封裝口13內填充有絕緣膠14;上述的導電條分別從封裝口13內引出,隔斷板56將封裝口13前側的基座5空間隔離以方便絕緣膠14的填充。
所述第二井槽581的兩側內壁上均設有“7”字形的導向槽582,聯動栓42的兩側面上均設有與對應導向槽582配合的滑動栓43;優選的聯動栓42的前端面上設有兩個插槽位分別與感溫動作機構的感溫雙金片41和動作簧片4連接實現動作同步,而導向槽582與滑動栓43的配合使聯動栓42在第二井槽581內的動作實現限定,避免其動作變形造成聯動栓脫落等失效問題,提高溫控器的穩定性;所述絕緣的聯動栓42將感溫雙金片41和動作簧片4的活動端連接,從而使感溫雙金片41的溫升形變動作轉換成動作簧片4的電路分斷動作,實現溫控器的熱保護和斷電功能,聯動栓42的動作聯動設置使動作簧片4僅作為電路連接部,從而采用導電性好、電阻低、更柔軟的材料制作動作簧片4,而無需考慮感溫雙金片41的導電性和電阻,有效降低溫控器內阻對溫升造成的額外影響,提高感溫靈敏度和精確性。
所述感溫動作機構包括感溫雙金片41和導熱蓋板12,絕緣殼1的上端面設有感溫窗口11,導熱蓋板12設于感溫窗口11上且與絕緣殼1固定連接,感溫雙金片41的固定端設于第一固件55和導熱蓋板12之間,感溫雙金片41的活動端與聯動栓42配合連接;所述感溫雙金片41懸空設置在動作簧片4的上方,且感溫雙金片41與導熱蓋板12保持接觸導熱狀態,導熱蓋板12可采用鋁基銅材等導熱性好的金屬材料制作,一體成型的基座5可有效提高溫控器的裝配效率,便于結構的緊湊化設計從而實現溫控器的微型化。
所述動作簧片4的活動端上設有與第二端子3配合的觸點44,動作簧片4的固定端上設有與第一端子2配合的凹陷曲面45;所述觸點44和凹陷曲面45用于接觸第一端子2和第二端子3構成電連接,通過點和線的接觸可提高動作簧片4分斷動作的靈敏性和穩定性。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較佳實施方式,故凡依本發明專利申請范圍所述的構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變化或修飾,均包括于本發明專利申請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