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環形天線及具有該雙環形天線的移動終端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一種雙環形天線,所述雙環形天線包括一個饋入點、第一輻射體及第二輻射體;所述第一輻射體一端連接所述饋入點,另一端接地,設置所述第一輻射體的所述兩端之間包括第一環形輻射路徑;所述第二輻射體一端連接所述饋入點,另一端接地,設置所述第二輻射體的所述兩端之間包括第二環形輻射路徑;所述第一環形輻射路徑與所述第二環形輻射路徑為所述饋入點流出的電流提供不同方向的路徑,以使得所述第一輻射體與所述第二輻射體上產生多個不同諧振模式。本發明還提供一種移動終端。
【專利說明】雙環形天線及具有該雙環形天線的移動終端
【技術領域】
[0001 ] 本發明涉及一種雙環形天線及具有該雙環形天線的移動終端。
【背景技術】
[0002]隨著移動通信的不斷發展,終端設備的小型化以及電路板(如,印刷線路板)環境的復雜化,傳統形狀的天線諧振模式減少,從而使天線效率惡化、工作帶寬不足、影響天線輻射性能。常見的增加天線諧振模式的方法包括增加可調開關器件,但這種方法會增加電路的復雜程度,又占用更多的電路板空間。因此,需要一種在有限的空間內保持或增加天線諧振模式的方法。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可產生較多諧振模式的雙環形天線及具有該雙環形天線的移動終端,用來解決傳統形狀的天線在終端設備空間減小后,諧振模式減少,天線性能惡化的問題。
[0004]第一方面,提供一種雙環形天線,所述雙環形天線包括一個饋入點、第一輻射體及第二輻射體;所述第一輻射體一端連接所述饋入點,另一端接地,設置所述第一輻射體的所述兩端之間包括第一環形輻射路徑;所述第二輻射體一端連接所述饋入點,另一端接地,設置所述第二輻射體的所述兩端之間包括第二環形輻射路徑;所述第一環形輻射路徑與所述第二環形輻射路徑為所述饋入點流出的電流提供不同方向的路徑,以使得所述第一輻射體與所述第二輻射體上產生多個不同諧振模式。
[0005]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種可能實現方式中,所述雙環形天線還包括基板、第一接地點、第二接地點,所述第一接地點與所述第二接地點相鄰設置;所述饋入點、所述第一接地點與所述第二接地點均設于所述基板的同一端,所述第一輻射體另一端接地具體為,所述第一輻射體另一端通過所述第一接地點接地,所述第二輻射體另一端接地具體為,所述第二輻射體另一端通過所述第二接地點接地。
[0006]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雙環形天線還包括基板、一個接地點,所述饋入點及所述接地點均設于所述基板的同一端;所述第一輻射體另一端接地具體為所述第一輻射體另一端通過所述接地點接地,所述第二輻射體另一端接地具體為所述第二輻射體另一端通過所述接地點接地。
[0007]結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種或者第二種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三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第一輻射體為環狀,所述第一輻射體還包括第一饋線段、第一輻射段、第二輻射段及第二饋線段,所述第一饋線段、第一輻射段、第二輻射段及第二饋線段按序依次相連接,所述第一輻射段與所述第二輻射段為L型且位于兩個垂直連接的平面,所述第一饋線段為L型,所述第二饋線段為Z型,所述第一輻射段所在平面與所述饋入點所在平面平行,所述第一饋線段為L型且所在平面與所述第二輻射段所在平面平行相對,并且所述第一饋線段的一端與饋入點連接,另一端彎折延伸至所述第一輻射段在同一平面上且與所述第一輻射段垂直連接;所述第二輻射段一端與所述第一輻射段連接,另一端與所述第二饋線段的一端連接,所述第二饋線段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饋線段所在平面與所述第二輻射段所在平面垂直連接且與所述第一輻射段所在平面平行相對。
[0008]結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種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四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第一輻射段包括第一段及與第一段垂直連接的位于同一平面的第二段,所述第一饋線段位于所述第一段所在平面上與所述第一段垂直連接,所述第二輻射段包括第三段及與所述第三段連接的位于同一平面的第四段,所述第二段與所述第三段垂直連接,所述第二輻射段通過所述第四段與所述第二饋線段遠離接地的一端垂直連接。
[0009]結合第一方面的第四種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五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第二輻射體為立體環狀,所述第二輻射體還包括第三饋線段、第三輻射段、第四輻射段、第五輻射段、第六輻射段及第四饋線段,所述第三饋線段與所述第一饋線段形狀相同,所述第三饋線段、第三輻射段、第四輻射段、第六輻射段及第四饋線段按序依次相連接,所述第三輻射段與第五輻射段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第四輻射段與第六輻射段位于同一平面且該平面與所述第三輻射段及第五輻射段所在平面垂直連接,所述第三饋線段一端與所述饋入點連接,另一端與所述第三輻射段同在一平面上并與所述第三輻射段的一端垂直連接,所述第四饋線段遠離所述第六輻射段的一端接地且與所述第三輻射段平行相對設置。
[0010]結合第一方面的第五種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六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第三輻射段為蛇形結構,所述第四輻射段與所述第四饋線段為直線型,所述第五輻射段為U型,所述第六輻射段為L型,所述第三輻射段包括兩個延伸方向相互垂直的兩個第一連接端,所述兩個第一連接端分別與所述第三饋線段及所述第四輻射段一端連接;所述第五輻射段包括兩個延伸方向相同的第二連接端,第六輻射段包括相互垂直設置的第五段及第六段,所述兩個第二連接端分別連接所述第四輻射段的另一端及第五段,所述第六段與所述第四饋線段另一端垂直連接。
[0011]結合第一方面的第五種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七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第一饋線段與所述第三饋線段與所述饋入點連接,或者所述第一饋線段與第三饋線段為為一體結構形成一個總饋線段,當所述第一饋線段與第三饋線段為一體結構時所述第一輻射段與所述第三輻射段由所述總饋線段遠離饋入點的端部向兩個反方向延伸。
[0012]結合第一方面的第一至第七種中的任意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八種可能實現的方式中,所述饋入點和/或所述第一接地點、第二接地點設有引入集總參數元件、分布式參數元件和可調開關元器件的其中之一,用于調節所述第一輻射體和所述第二輻射體的諧振模式。
[0013]第二方面,提供一種移動終端,其包及上述各種可能的實現方式所述的雙環形天線,所述基板為所述移動終端電路板,所述第一輻射體及所述第二輻射體產生多個不不同諧振模式,為所述移動終端提供多個不同頻段無線信號。
[0014]綜上所述,本發明的雙環形天線通過所述第一輻射體與第二輻射體使用同一饋入點獨立設置形成不同的環形輻射路徑,為電流提供多條電流路徑,進而在所述第一輻射體及所述第二輻射體上產生多個不同頻率的諧振,增加了所述雙環形天線的諧振模式,以實現移動終%5支持多頻段、覽頻帶的目標。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5]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16]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雙環形天線的結構示意圖。
[0017]圖2是圖1所示的雙環形天線的放大圖。
[0018]圖3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雙環形天線拓撲示意圖。
[0019]圖4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又一種雙環性天線拓撲示意圖。
[0020]圖5是將圖1所示的雙環形天線配合在支撐件上的結構示意圖。
[0021]圖6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另一種雙環形天線拓撲示意圖。
[0022]圖7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再一種雙環形天線拓撲示意圖。
[0023]圖8是圖1所示雙環形天線的仿真回波損耗圖。
[0024]圖9是圖1所示雙環形天線的效率仿真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5]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方式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方式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6]請參閱圖1,本發明較佳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雙環形天線,其包括一個饋入點12、第一輻射體20及第二輻射體30。所述第一輻射體20 —端連接所述饋入點12,另一端接地,設置所述第一輻射體20的所述兩端之間包括第一環形輻射路徑,所述第二輻射體30 —端連接所述饋入點12,另一端接地,設置所述第二輻射體30的所述兩端之間包括第二環形輻射路徑;所述第一環形輻射路徑與所述第二環形輻射路徑為所述饋入點12流出的電流提供不同方向的路徑,以使得第一輻射體20與第二輻射體30分別產生多個不同諧振模式。
[0027]請一并參閱圖3,所述雙環形天線還包括基板10、第一接地點13及與所述第一接地點13相鄰設置的第二接地點15。所述饋入點12、所述第一接地點13以及所述第二接地點15均設于所述基板10的同一端,所述第一輻射體20另一端接地具體為所述第一輻射體20另一端通過所述第一接地點13接地,所述第二輻射體30另一端接地具體為,所述第二輻射體30另一端通過所述第二接地點15接地。
[0028]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輻射體20與第二輻射體30由所述饋入點12出發向兩個相反方向延伸形成。
[0029]所述基板10為手機等移動終端的電路板。所述基板10具有第一表面111及與第一表面111相反設置的第二表面112。所述第一表面111與第二表面112為電路板的兩個相反的表面。所述饋入點12、所述第一接地點13以及所述第二接地點15均設于所述基板10的同一端,并且所述饋入點12位于所述第一表面111上。所述第一接地點13及第二接地點15相鄰設于所述第二表面112上。所述第一輻射體20與第二輻射體30位于所述基板10的一端,其中所述第一環形輻射路徑的長度大于所述第二環形輻射路徑的長度。所述饋入點12流出的一部分電流流向所述第一輻射體20的第一環形輻射路徑再流向所述第一接地點13形成回路;所述饋入點12流出的另一部分電流經所述第二輻射體30的流向所述第二輻射體30的第二輻射路徑再流向所述第二接地點15形成回路,在所述第一輻射體20與所述第二輻射體30上形成兩個不同方向的電流路徑,進而使所述天線的第一輻射體20與所述第二輻射體30上均可以產生不同的諧振模式從而產生多個頻段的無線信號。
[0030]請參閱圖4,所述雙環形天線僅包括一個接地點18。也就是說,圖1所示的雙環性天線的所述第一福射體20與所述第二福射體30均與所述接地點18連接實現接地,采用該形狀的雙環形天線可以減少接地點數量。
[0031]本發明的雙環形天線在同一饋入點12上設有所述第一輻射體20及第二輻射體30,所述第一輻射體20與第二輻射體30獨立設置形成不同的環形輻射路徑,為電流提供不同方向的兩個電流路徑,進而分別在所述第一輻射體20及所述第二輻射體30上產生多個不同頻率的諧振,增加了所述雙環形天線的諧振模式,產生多個頻段內的無線信號,以滿足現在移動終端產品工作頻段多、頻帶寬的要求。
[0032]請結合圖1,一并參閱圖2,圖2給出了圖1所示的雙環形天線的放大圖,所述第一輻射體20為環狀,所述第一輻射體20具體包括第一饋線段23、第一輻射段24、第二輻射段25及第二饋線段26,所述第一饋線段23、第一輻射段24、第二輻射段25及第二饋線段26按序依次相連接。所述第一饋線段23為L型。所述第二饋線段26為Z型。所述第二輻射段25所在平面與所述基板10的第一表面111垂直設置,所述第一輻射段24與所述第二輻射段25為L型且位于兩個垂直連接的平面。所述第一輻射段24所在平面與所述饋入點12所在平面平行,所述第一饋線段23為L型且所在平面與所述第二輻射段25所在平面平行相對,并且所述第一饋線段23的一端彎折延伸至所述第一輻射段24在同一平面上且與所述第一輻射段24垂直連接;所述第二輻射段25 —端與所述第一輻射段24連接,另一端與所述第二饋線段26連接;所述第二饋線段26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饋線段26所在平面與所述第二輻射段25所在平面垂直連接且與所述第一輻射段24所在平面平行相對。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饋線段23遠離所述第一幅射段24的一端與饋入點12連接,且該端為所述第一輻射體20的饋入端。
[0033]進一步的,所述第一輻射段24包括第一段241及與第一段241垂直連接的位于同一平面的第二段242。所述第一饋線段23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段241所在平面上與所述第一段241垂直連接。所述第二輻射段25包括第三段251及與所述第三段251垂直連接的位于同一平面的第四段252。所述第二段242與所述第三段251垂直連接,所述第二輻射段25通過所述第四段252與所述第二饋線段26的遠離所述接地的一端垂直連接。
[0034]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輻射體20的所述第一饋線段23、第一輻射段24、第二輻射段25及第二饋線段26按序依次相連接,所述第一輻射體20 —端與所述饋入點12連接另一端與第一接地點13連接,電流經所述饋入點12進入所述第一輻射體20并經第一接地點13回至所述基板10上,進而形成所述第一環形輻射路徑,在所述第一輻射體20可產生多個諧振模式,具有足夠的帶寬,進而可收發多個頻段信號。由圖8與圖9可知,通過設置天線的長度、寬度或材料,所述第一輻射體20可在0.93GHz、1.25GHz、2.24GHz及2.56GHz處,分別產生0.5 λ、1.0 λ、1.5 λ和2.0 λ的不同諧振模式。
[0035]更進一步的,所述第一輻射體20從所述饋入點12到所述第一接地點13之間的部分可延伸出至少一個延伸輻射段(圖未示)。比如,在所述第一輻射段24或者第二輻射段25上,且所述至少一個寄生輻射單元不接地設置,以使所述第一輻射體20產生更多諧振。
[0036]請復參圖2,所述第二輻射體30為環狀,所述第二輻射體30還包括第三饋線段33、第三輻射段34、第四輻射段35、第五輻射段36、第六輻射段37及第四饋線段38。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三饋線段33為L型。所述第三輻射段34為蛇狀。所述第四輻射段35與所述第四饋線段38為直線型。所述第五輻射段36為U型。所述第六輻射段37為L型。所述第三饋線段33、第三輻射段34、第四輻射段35、第五輻射段36、第六輻射段37及第四饋線段38按序依次相連接,所述第三輻射段34與第五輻射段36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第四輻射段35與第六輻射段37位于同一平面且該平面與所述第三輻射段34及第五輻射段36所在平面相鄰垂直;所述第三饋線段33—端與所述饋入點12連接,另一端與所述第三輻射段34同一平面上并與所述第三輻射段34的一端垂直連接,所述第四饋線段38遠離所述第六輻射段37的一端接地且與所述第三輻射段34平行相對設置。
[0037]所述第三輻射段34可以是蛇形或者其它曲線形結構。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三輻射段34為直線彎折形成的蛇形結構,使所述第三輻射段34具有較長的路徑長度,進而增加電流路徑長度,同時可減小天線的體積。所述第三輻射段34的兩端為延伸方向相互垂直且遠離的第一連接端341。所述兩個第一連接端341分別與所述第三饋線段33及所述第四輻射段35—端連接。所述第五輻射段36包括兩個延伸方向相同的第二連接端361 ;第六輻射段37包括相互垂直設置的第五段371及第六段372。所述兩個第二連接端361分別連接所述第四輻射段35的另一端及第五段371端部,所述第六段372端部與所述第四饋線段38遠離所述第二輻射體30接地的一端垂直連接。
[0038]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二輻射體30的第三饋線段33、第三輻射段34、第四輻射段35、第五輻射段36、第六輻射段37及第四饋線段38按序依次相連接,所述第二輻射體30 —端與所述饋入點12連接,所述第二輻射體30的另一端與第一接地點13連接,電流經所述饋入點12進入進而所述第二輻射體30并經第二接地點15回至所述基板10上,進而形成所述第二環形輻射路徑,在所述第二輻射體30可產生多個諧振模式,進而可收發多個頻段信號。具體的,由圖8與圖9可知,所述第二輻射體30在1.78GHz及2.86GHz處,分別產生0.5 λ和1.0 λ兩個諧振模式。所述第一輻射體20與所述第二輻射體30產生多個諧振模式,可以覆蓋LTE所有頻段,具有足夠的帶寬,改善了單個環天線諧振模式少、高頻帶寬難以調諧的問題,保證天線的效率。
[0039]可以理解,所述第三饋線段33、所述饋線段第一饋線段23不限制為L型,也可以是直線或者曲線。所述第四輻射段35、所述第四饋線段38也可以為L型。所述第五輻射段36不限制為U型。所述第六輻射段37不限制為L型。只要可以實現在所述第二輻射體30上產生0.5 λ和1.0 λ兩個諧振模式或者更多模式即可。
[0040]更進一步的,所述第二輻射體30從所述饋入點12到所述第二接地點15之間的部分可延伸出至少一個延伸輻射段(圖未示)。比如,在所述第三輻射段34、第四輻射段35、第五輻射段36或第六輻射段37上,且所述至少一個寄生輻射單元不接地設置,以使所述第二輻射體30產生更多諧振。
[0041]進一步的,所述第一饋線段23、所述第三饋線段33與所述饋入點12連接,或者所述第一饋線段23與第三饋線段33為一體結構形成一個總饋線段。當所述第一饋線段23與第三饋線段33為一體結構時所述第一輻射段24與所述第三輻射段34由所述總饋線段遠離饋入點的端部向兩個反方向延伸。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饋線段23與第三饋線段33 —體結構,形成的所述總饋線段為一個L型條形體。
[0042]請參閱圖5,進一步的,所述基板10還包括一非金屬體的支撐件40。所述支撐件40呈長方體結構,且位于所述基板10上設有饋入12點及第一接地點13、第二接地點15的端部。所述支撐件40包括正面41、與所述正面41相對的背面42、第一側面43及與所述第一側面43相對的第二側面44。所述第一輻射段24、第三輻射段34及第五輻射段36位于所述正面41,所述第二輻射段25、第四輻射段35及第六輻射段37位于所述背面42上。所述第一饋線段23與第三饋線段33部分位于第一側面43,所述第二饋線段26及第四饋線段38位于所述第二側面44上。
[0043]更進一步的,所述第一輻射體20和/或所述第二輻射體30的靠近所述饋入點12的一側或者所述第一輻射體20和/或所述第二輻射體30的接地一側延伸出至少一個寄生輻射單元。所述至少一個寄生輻射單元可使所述第一輻射體20、所述第二輻射體30產生更多諧振模式,以增強輻射效率。
[0044]進一步的,所述饋入點12、所述第一接地點13及第二接地點15中的一個或多個設有引入集總參數元件、分布式參數元件或可調節開關元件,用于調節所述第一輻射體20和所述第二輻射體30的阻抗匹配,從而調節第一輻射體20和所述第二輻射體30產生的諧振模式。
[0045]圖6與圖7是本發明所述雙環形天線的第一輻射體20與第二輻射體30由所述饋入點12向饋入點12的同一側延伸的拓撲示意圖。
[0046]本發明還提供一種移動終端,其包括所述雙環形天線,所述基板為所述移動終端電路板,所述第一環形輻射路徑級第二環形輻射路徑為所述移動終端提供多個不同諧振模式,進而使所述環形天線具有較寬的頻寬,實現更好的輻射效果,為所述移動終端提供更多的通信系統選擇。
[0047]以上所述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視為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雙環形天線,其特征在于,所述雙環形天線包括一個饋入點、第一輻射體及第二輻射體;所述第一輻射體一端連接所述饋入點,另一端接地,設置所述第一輻射體的所述兩端之間包括第一環形輻射路徑;所述第二輻射體一端連接所述饋入點,另一端接地,設置所述第二輻射體的所述兩端之間包括第二環形輻射路徑;所述第一環形輻射路徑與所述第二環形輻射路徑為所述饋入點流出的電流提供不同方向的路徑,以使得所述第一輻射體與所述第二輻射體上產生多個不同諧振模式。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環形天線,其特征在于,所述雙環形天線還包括基板、第一接地點、第二接地點,所述第一接地點與所述第二接地點相鄰設置;所述饋入點、所述第一接地點與所述第二接地點均設于所述基板的同一端,;所述第一輻射體另一端接地具體為,所述第一輻射體另一端通過所述第一接地點接地,所述第二輻射體另一端接地具體為,所述第二輻射體另一端通過所述第二接地點接地。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環形天線,其特征在于,所述雙環形天線還包括基板、一個接地點,所述饋入點及所述接地點均設于所述基板的同一端;所述第一輻射體另一端接地具體為所述第一輻射體另一端通過所述接地點接地,所述第二輻射體另一端接地具體為所述第二輻射體另一端通過所述接地點接地。
4.如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雙環形天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輻射體為環狀,所述第一輻射體還包括第一饋線段、第一輻射段、第二輻射段及第二饋線段,所述第一饋線段、第一輻射段、第二輻射段及第二饋線段按序依次相連接,所述第一輻射段與所述第二輻射段為L型且位于兩個垂直連接的平面,所述第一饋線段為L型,所述第二饋線段為Z型,所述第一輻射段所在平面與所述饋入點所在平面平行,所述第一饋線段為L型且所在平面與所述第二輻射段所在平面平行相對,并且所述第一饋線段的一端與饋入點連接,另一端彎折延伸至所述第一輻射段在同一平面上且與所述第一輻射段垂直連接;所述第二輻射段一端與所述第一輻射段連接,另一端與所述第二饋線段的一端連接,所述第二饋線段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饋線段所在平面與所述第二輻射段所在平面垂直連接且與所述第一輻射段所在平面平行相對。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雙環形天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輻射段包括第一段及與第一段垂直連接的位于同一平面的第二段,所述第一饋線段位于所述第一段所在平面上與所述第一段垂直連接,所述第二輻射段包括第三段及與所述第三段連接的位于同一平面的第四段,所述第二段與所述第三段垂直連接,所述第二輻射段通過所述第四段與所述第二饋線段遠離接地的一端垂直連接。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雙環形天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輻射體為立體環狀,所述第二輻射體還包括第三饋線段、第三輻射段、第四輻射段、第五輻射段、第六輻射段及第四饋線段,所述第三饋線段與所述第一饋線段形狀相同,所述第三饋線段、第三輻射段、第四輻射段、第六輻射段及第四饋線段按序依次相連接,所述第三輻射段與第五輻射段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第四輻射段與第六輻射段位于同一平面且該平面與所述第三輻射段及第五輻射段所在平面垂直連接,所述第三饋線段一端與所述饋入點連接,另一端與所述第三輻射段同在一平面上并與所述第三輻射段的一端垂直連接,所述第四饋線段遠離所述第六輻射段的一端接地且與所述第三輻射段平行相對設置。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雙環形天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輻射段為蛇形結構,所述第四輻射段與所述第四饋線段為直線型,所述第五輻射段為U型,所述第六輻射段為L型,所述第三輻射段包括兩個延伸方向相互垂直的兩個第一連接端,所述兩個第一連接端分別與所述第三饋線段及所述第四輻射段一端連接;所述第五輻射段包括兩個延伸方向相同的第二連接端,第六輻射段包括相互垂直設置的第五段及第六段,所述兩個第二連接端分別連接所述第四輻射段的另一端及第五段,所述第六段與所述第四饋線段另一端垂直連接。
8.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雙環形天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饋線段與所述第三饋線段與所述饋入點連接,或者所述第一饋線段與第三饋線段為一體結構形成一個總饋線段,當所述第一饋線段與第三饋線段為一體結構時所述第一輻射段與所述第三輻射段由所述總饋線段遠離饋入點的端部向兩個反方向延伸。
9.如權利要求2至8任一項所述的雙環形天線,其特征在于,所述饋入點和/或所述第一接地點、第二接地點設有引入集總參數元件、分布式參數元件和可調開關元器件的其中之一,用于調節所述第一輻射體和所述第二輻射體的諧振模式。
10.一種移動終端,其包括權利要求1-9中任一項所述的雙環形天線,所述基板為所述移動終端電路板,所述第一輻射體及所述第二輻射體產生多個不同諧振模式,為所述移動終端提供多個不同頻段無線信號。
【文檔編號】H01Q5/10GK104380527SQ201480001508
【公開日】2015年2月25日 申請日期:2014年6月25日 優先權日:2014年6月25日
【發明者】陳麗娜, 李建銘, 王漢陽, 王磊, 呂書文, 王洪裕 申請人:華為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