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動力電池冷卻系統結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動力電池冷卻系統結構,包括動力電池箱體、電子風扇和兩組動力電池模組,動力電池箱體右側設置有進風口及其對應的電子風扇,左側設置有出風口,內部設置進口引風通道和出口引風通道,位于箱體內部的動力電池模組的電芯間設置電芯間隙,通過進口引風通道、電芯間隙和出口引風通道形成一個密閉空腔通道將進風口和出風口連通。本實用新型通過進出風的密閉空腔通道,實現了電池模塊組的散熱效果顯著,電池模塊散熱均勻,電池單體與單體之間的溫差可控制在5度范圍內;有效保證了動力電池運行的安全性、可靠性和一致性要求,提高了動力電池的使用壽命,并具有結構簡單合理、容易制造、成本低等特點。
【專利說明】一種動力電池冷卻系統結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動力電池冷卻結構,屬于純電動以及混合動力汽車的動力電池冷卻系統領域。
【背景技術】
[0002]在現有動力電池冷卻系統結構設計中,由于動力電池模組分層疊放在一起,動力電池冷卻系統結構設計不合理,使得動力電池模塊與模塊之間的溫差特別大,散熱不均勻,散熱效果不好,導致動力電池在充放電過程中模塊與模塊之間的電壓和電流差值較大,動力電池的一致性受到很大的影響,進一步導致動力電池的使用壽命降低,而現有針對動力電池的冷卻大部分采用冷卻的方式,該方式結構復雜,操作不方便,制造成本高。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動力電池冷卻系統結構,結構合理,散熱效果好,箱體內部溫差小,電池模組散熱均勻,以解決動力電池單體與單體之間溫差特別大導致的動力電池模組間的電壓電流值差別較大的問題。
[0004]本實用新型采取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動力電池冷卻系統結構,包括動力電池箱體、電子風扇和兩組動力電池模組,所述兩組動力模塊組豎直分層設置在動力電池箱體內,所述動力電池箱體右側設置有進風口,左側設置有出風口,內部沿側壁內部設置有進口引風通道,豎直方向中部設置有出口引風通道,位于兩組動力電池模組間,所述進口引風通道一端與進風口連接,另一端與動力電池模組一端連接,所述出口弓I風通道一端與出風口連接,另一端與動力電池模組的另一端相連,所述電子風扇安裝在出風口處內壁上,所述動力電池模組的電芯間設置有電芯間隙。
[0005]所述出風口設置在豎直方向中部,使風道內的負壓區正好在上下電池模組的中間區域,出風更加快速,兩組動力電池模組進風量相同,保證更加均勻。
[0006]所述進風口設置有兩排,保證足夠的進風量,散熱更快。
[0007]所述每排進風口設置在每組動力電池模組底部右側,便于風的流向,能夠保證兩組動力電池模塊組的進風量相差較小。
[0008]所述兩排進風口處的進口引風通道間設置有隔板,成為單獨的進風口通道,能將兩組引風通道的進風量保持更加均勻。
[0009]所述電池模組電芯間隙的寬度設置為2.5mm,能夠保證每片電芯表面積的能夠得到更充分的散熱,并且結構緊湊。
[0010]所述動力電池箱體左側上的電子風扇設置四個,前后對稱分布各兩個,,使得動力電池模組進出風風量相差小,滿足電池運行的散熱要求,散熱更加快速。
[0011]所述進風口采用條形孔,風進入量大,通風性好,能滿足電池的散熱性能,并便于制造。
[0012]所述出風口采用圓孔,便于安裝電子風扇。
[0013]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通過進口引風通道、電芯間隙和出風口引風通道形成一個密閉空腔通道將進風口和出風口相連通,形成良好的通風散熱通道結構,當電子風扇吸風過程中通過引流風道的作用,將動力電池箱體進風口的冷卻風分別從下層電池模組底部和上層電池模組頂部均勻地分配到每個電芯片之間,風量經過電芯芯體表面面積達到95%,使得在兩模組中的風壓、風量相同,從而滿足整個電池模組的冷卻需要,該結構冷卻效果明顯,電池單體與單體之間的溫差可控制在5度范圍內;有效保證了動力電池運行的安全性、可靠性和一致性要求,提高了動力電池的使用壽命,并且該結構簡單合理,安裝方便,成本低。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4]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0015]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16]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后視示意圖;
[0017]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動力電池模組俯視圖。
[0018]圖中:1、動力電池箱體;2、進風口 ;3、出風口 ;4、電子風扇;5、上電池模組;6、下電池模組;7、進口引流風道;8、出口引流風道;9、電芯間隙。
【具體實施方式】
[0019]如圖f圖4所示,一種動力電池冷卻系統結構,包括動力電池箱體1、電子風扇4和上動力電池模組5以及下動力電池模組6,所述上動力模塊組5和下動力模塊組6豎直分層設置在動力電池箱體I內,所述動力電池箱體I右側設置有進風口 2,左側設置有出風口3,內部沿側壁內部設置有進口引風通道7,進口引風通道為動力電池模組與側壁之間形成的腔體,豎直方向中部設置有出口引風通道8,出口引風通道為上下動力電池模組與側壁和右側擋板形成的腔體,位于上動力電池模組5和下動力電池模組6間,所述進口引風通道7一端與進風口 3連接,另一端與上動力電池模組5的上端或下動力電池模組6的下端連接,所述出口引風通道8 —端與出風口 3連接,另一端與上動力電池模組5的下端或下動力電池模組6的上端相連,所述電子風扇4安裝在出風口 3處內壁上,采用螺釘固定在側壁上,所述上動力電池模組5或下動力電池模組6的電芯間設置有電芯間隙9,通過進口引風通道7、電芯間隙9和出口引風通道8形成一個密閉空腔通道將進風口 2和出風口 3連通,形成良好的通風散熱通道結構,當電子風扇4吸風過程中通過引流風道的作用,將動力電池箱體I進風口的冷卻風分別從下層電池模組6底部和上層電池模組5頂部均勻地分配到每個電芯片之間,風量通過電芯芯體表面面積達到95%,使得在兩模組中的風壓、風量相同,從而滿足整個電池模組的冷卻需要,該結構冷卻效果明顯,電池單體與單體之間的溫差可控制在5度范圍內;有效保證了動力電池運行的安全性、可靠性和一致性要求,提高了動力電池的使用壽命,并且該結構簡單合理,安裝方便,成本低。
[0020]所述出風口 3設置在豎直方向中部,使風道內的負壓區正好在上下電池模組的中間區域,出風更加快速,兩組動力電池模組進風量相同,保證更加均勻。
[0021]所述進風口 2設置有兩排,保證足夠的進風量,散熱更快。
[0022]所述每排進風口 2設置在每組動力電池模組底部右側,便于風的流向,能夠保證兩組動力電池模塊組的進風量相差較小。
[0023]所述兩排進風口 2處的進口引風通道7間設置有隔板,成為單獨的進風口通道,能將兩組引風通道的進風量保持更加均勻。
[0024]所述電池模組電芯間隙9的寬度設置為2.5mm,能夠保證每片電芯表面積的能夠得到更充分的散熱,并且結構緊湊。
[0025]所述動力電池箱體左側上的電子風扇4設置四個,正對四個出風口 3,形成一排,前后對稱分布各兩個,使得動力電池模組進出風風量相差小,滿足電池運行的散熱要求,散熱更加快速。
[0026]所述進風口 2采用條形孔,風進入量大,通風性好,能滿足電池的散熱性能,并便于制造。
[0027]所述出風口 3采用圓孔,便于安裝電子風扇。
【權利要求】
1.一種動力電池冷卻系統結構,包括動力電池箱體(I)、電子風扇(4)和兩組動力電池模組(5 ;6),所述兩組動力模塊組(5 ;6)豎直分層設置在動力電池箱體(I)內,其特征在于:所述動力電池箱體(I)右側設置有進風口( 2 ),左側設置有出風口( 3 ),內部沿側壁內部設置有進口引風通道(7),豎直方向中部設置有出口引風通道(8),位于兩組動力電池模組(5 ;6)間,所述進口引風通道(7)—端與進風口(3)連接,另一端與動力電池模組(5 ;6) —端連接,所述出口引風通道(8)—端與出風口(3)連接,另一端與動力電池模組(5 ;6)的另一端相連,所述電子風扇(4)安裝在出風口(3)處內壁上,所述動力電池模組(5 ;6)的電芯間設置有電芯間隙(9)。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動力電池冷卻系統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風口(3)設置在豎直方向中部。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動力電池冷卻系統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進風口(2)設置有兩排。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動力電池冷卻系統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每排進風口(2)設置在每組動力電池模組(5 ;6)底部右側。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動力電池冷卻系統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兩排進風口(2)處的進口引風通道(7)間設置有隔板。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動力電池冷卻系統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池模組電芯間隙(9)的寬度設置為2.5mm。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動力電池冷卻系統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動力電池箱體左側上的電子風扇(4 )設置四個,前后對稱分布各兩個。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動力電池冷卻系統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進風口(2)采用條形孔。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動力電池冷卻系統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風口(3)采用圓孔。
【文檔編號】H01M10/613GK204167436SQ201420661745
【公開日】2015年2月18日 申請日期:2014年11月7日 優先權日:2014年11月7日
【發明者】譚德榮, 周雍 申請人:奇瑞萬達貴州客車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