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型電力電纜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新型電力電纜,包括絕緣外套和導體,絕緣外套具有一個內腔,導體位于內腔內,絕緣外套的外輪廓與內腔的輪廓是相同的,但內腔是呈偏心設置的使得絕緣外套具有相對肥厚的區域,在相對肥厚的區域外表面設有熒光材料放置區,在熒光材料放置區內設有熒光材料。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絕緣外套的表面設有熒光材料,熒光材料屬于可發光的冷光源,在夜間發光可起到警示作用,因此在使用過程中,尤其在夜間施工時可提高安生性,減少觸電事故的發生。另外,由于絕緣外套具有因內腔偏心設置而形成的相對肥厚的區域,在這個相對肥厚的區域上開有熒光材料放置區不會影響絕緣外套的強度和絕緣性。
【專利說明】—種新型電力電纜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電氣領域,尤其是一種新型電力電纜。
【背景技術】
[0002]電力電纜是用于傳輸和分配電能的電纜,常用于城市電網。現有的電力電纜,包括絕緣外套和導體,導體的結構較多,一般還可以包括內絕緣層、屏蔽層、阻燃層、編織層等或者前述的組合,電力電纜最外層為絕緣外套,現有的絕緣外套不能發光,在夜里就不能看到電力電纜,在使用過程中,尤其在夜間施工過程中,影響安全性,嚴重時易產生觸電事故。
[0003]由于存在這樣的問題,所以有必要對現有的電力電纜進行改進。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發明目的是:提供一種夜間可發光示廓的新型電力電纜。
[0005]本實用新型的方案是:
[0006]一種新型電力電纜,包括絕緣外套和導體,所述絕緣外套具有一個內腔,所述導體位于所述內腔內,所述絕緣外套的外輪廓與內腔的輪廓是相同的,但所述內腔是呈偏心設置的使得絕緣外套具有相對肥厚的區域,在所述相對肥厚的區域外表面設有熒光材料放置區,在熒光材料放置區內設有熒光材料。
[0007]作為優選:
[0008]所述內腔與導體之間設有鎧裝層;
[0009]所述絕緣外套的外輪廓與內腔的輪廓都是圓形;
[0010]所述絕緣外套的外輪廓與內腔的輪廓都是頂角呈圓弧過渡的正方形;
[0011]所述導體之間設有硅樹脂填充體;最好是所述硅樹脂填充體呈中空狀;最好是所述硅樹脂填充體呈X形;
[0012]所述熒光材料放置區的底部是大于其開口的圓弧形;
[0013]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絕緣外套的表面設有熒光材料,熒光材料屬于可發光的冷光源,在夜間發光可起到警示作用,因此在使用過程中,尤其在夜間施工時可提高安生性,減少觸電事故的發生。另外,由于絕緣外套具有因內腔偏心設置而形成的相對肥厚的區域,在這個相對肥厚的區域上開有熒光材料放置區不會影響絕緣外套的強度和絕緣性,在使用或安裝過程中,可以避免因絕緣外套破損而造成的導體裸露等情況。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4]圖1是實施例1 一種新型電力電纜的結構示意圖;
[0015]圖2是實施例2 —種新型電力電纜的結構示意圖;
[0016]圖3是實施例3 —種新型電力電纜的結構示意圖;
[0017]圖4是實施例4 一種新型電力電纜的結構示意圖;
[0018]圖5是實施例5 —種新型電力電纜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6是實施例6 —種新型電力電纜的結構示意圖;
[0020]圖7是實施例7 —種新型電力電纜熒光材料放置區的結構示意圖;
[0021]圖中:絕緣外套1、導體2、內腔3、相對肥厚的區域4、熒光材料放置區5、開口 51、底部52、熒光材料53、鎧裝層6、硅樹脂填充體7。
【具體實施方式】
[0022]下面通過實施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描述。
[0023]實施例1:
[0024]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所描述的一種新型電力電纜,包括絕緣外套1和導體2,所述絕緣外套1具有一個內腔3,所述導體2位于所述內腔3內,在內腔3與導體2之間設有鎧裝層6,所述絕緣外套1的外輪廓與內腔3的輪廓是相同的,都為圓形,但所述內腔3是呈偏心設置的使得絕緣外套1具有相對肥厚的區域4,在所述相對肥厚的區域4外表面設有熒光材料放置區5,在熒光材料放置區5內設有熒光材料53。熒光材料53屬現有技術,熒光材料可以是苯乙烯型熒光劑、香豆素型熒光劑、吡唑啉型熒光劑、苯并氧氮型熒光劑、苯二甲酰亞胺型熒光劑、堿土金屬的硫化物和堿土金屬的鋁酸鹽中的任一種或任意多種的組合。
[0025]其中:絕緣外套1采用聚氯乙烯材料,或選用現有的其它材料,需要注意的是,生產時,絕緣外套1的最薄處應當不薄于現有同規格的電纜,在絕緣外套1的制作過程中,應當還加入在絕緣外套1相對肥厚的區域4開熒光材料放置區5的步驟、在熒光材料放置區5中噴涂熒光材料53的步驟、去除表面其他地方熒光材料53的步驟以及熒光材料53固化的步驟。
[0026]另外,鎧裝層6不是必須的,其設置的目的是提高電力電纜的強度,不設置鎧裝層6強度會下降,但仍能實現夜間示廓功能。
[0027]本實施例所描述的一種新型電力電纜,它的有益效果是:在絕緣外套1的表面設有熒光材料53,熒光材料53屬于可發光的冷光源,在夜間發光可起到警示作用,因此在使用過程中,尤其在夜間施工時可提高安生性,減少觸電事故的發生。另外,由于絕緣外套1具有因內腔3偏心設置而形成的相對肥厚的區域4,在這個相對肥厚的區域4上開有熒光材料放置區5不會影響絕緣外套1的強度和絕緣性,在使用或安裝過程中,可以避免因絕緣外套1破損而造成的導體2裸露等情況。
[0028]需要說明的是:導體2的結構屬現有技術,可設置【背景技術】中提及的不同的層。為了進一步提高安全性,在內腔3內還可以填充阻燃粉末,以提高電纜的阻燃性能。
[0029]實施例2:
[0030]如圖2所示,本實施例所描述的一種新型電力電纜,與實施例1不同的是:所述熒光材料放置區5寬于實施例1,熒光材料放置區5寬度可以在0.3-2厘米之間。
[0031]與實施例1熒光材料呈線狀的分布不同,本實施例中熒光材料呈一條帶狀,示廓效果會更好,但熒光材料用量也較大。
[0032]實施例3:
[0033]如圖3所示,本實施例所描述的一種新型電力電纜,與實施例1不同的是:所述熒光材料放置區5設置成三條,這樣在新型電力電纜表面具有三條發光線,夜間的示廓效果更好。
[0034]明顯地,熒光材料放置區5還可以是其他數量,如五條。
[0035]實施例4:
[0036]如圖4所示,本實施例所描述的一種新型電力電纜,與實施例1不同的是:所述四條導體2之間設有硅樹脂填充體7 ;所述硅樹脂填充體7呈X形;這樣的形狀剛好可以與導體2的圓形相配合,四條導體2被良好地隔開,防止發生短路;另一方面,硅樹脂填充體7材質較軟,在新型電力電纜折彎時,硅樹脂填充體7填充在四條導體2之間起緩沖作用,防止相對較硬的導體2折斷,這樣可延長新型電力電纜的使用壽命。
[0037]實施例5:
[0038]如圖5所示,本實施例所描述的一種新型電力電纜,與實施例1不同的是:所述絕緣外套1的外輪廓與內腔3的輪廓都是頂角呈圓弧過渡的正方形;內腔3向左上方偏,在絕緣外套1的右側和下方都設有相對肥厚的區域4,在內腔3中,導體2排列在了中空管狀的硅樹脂填充體7周圍,中空管狀的硅樹脂填充體7起支撐和緩沖作用,明顯地,導體2的數量可根據實際情況確定。
[0039]本實施例中新型電力電纜形狀較為規則,又兼具硅樹脂填充體7的支撐與緩沖,抵抗壓力的能力更強,導體2不易損壞短路。熒光材料分布在右上、右下、左下三個角上,可以立體狀的多點示廓,效果較好。
[0040]明顯地,將硅樹脂填充體7設置成中空狀的做法同樣適用于實施例4。
[0041]實施例6:
[0042]如圖6所示,本實施例所描述的一種新型電力電纜,與實施例5不同的是:所述熒光材料寬度更大,且分布在絕緣外套1的右側面和底面上。
[0043]實施例7:
[0044]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所描述的一種新型電力電纜,與實施例1不同的是:所述熒光材料放置區5的底部52是大于其開口 51的圓弧形。這種熒光材料放置區5的開口 51相對較小,熒光材料噴涂進入熒光材料放置區5后不易掉出,而底部52為圓弧形,便于在噴涂時熒光材料均勻地進入充滿熒光材料放置區5,使用效果較好。
[0045]本實施例對突光材料放置區5的改進同樣適用于實施例2-6。
[0046]上述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構思作舉例說明,明顯地,本專利的保護范圍不限于上述實施例。
[0047]本領域技術人員對上述實施例所作的各種等同修改或補充,都應當落入本專利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新型電力電纜,包括絕緣外套(I)和導體(2),所述絕緣外套(I)具有一個內腔(3),所述導體(2)位于所述內腔(3)內,其特征在于:所述絕緣外套(I)的外輪廓與內腔(3)的輪廓是相同的,但所述內腔(3)是呈偏心設置的使得絕緣外套(I)具有相對肥厚的區域(4),在所述相對肥厚的區域(4)外表面設有熒光材料放置區(5),在熒光材料放置區(5)內設有熒光材料(53)。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電力電纜,其特征是所述內腔(3)與導體(2)之間設有鎧裝層(6)。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電力電纜,其特征是所述絕緣外套(I)的外輪廓與內腔(3)的輪廓都是圓形。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電力電纜,其特征是所述絕緣外套(I)的外輪廓與內腔(3)的輪廓都是頂角呈圓弧過渡的正方形。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電力電纜,其特征是所述導體(2)之間設有硅樹脂填充體(7)。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新型電力電纜,其特征是所述硅樹脂填充體(7)呈中空狀。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新型電力電纜,其特征是所述硅樹脂填充體(7)呈X形。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電力電纜,其特征是所述熒光材料放置區(5)的底部(52)是大于其開口(51)的圓弧形。
【文檔編號】H01B7/36GK204117668SQ201420406229
【公開日】2015年1月21日 申請日期:2014年7月22日 優先權日:2014年7月22日
【發明者】譚守軍, 譚昕源 申請人:譚守軍